夏季的西後樓社區,草木蔥鬱綠意盎然,入門處的LED屏上滾動著新近發布的社區信息,陽光服務大廳內,三兩居民正在「智慧社區自助終端」前辦理業務。
「現在群眾能夠就近辦理社區服務事項,行動不便的老人辦老年證更是不用出門,只需3天時間,社區工作人員就會把證送上門。」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城陽區西後樓社區是全省首個將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引進社區的先進範例。今年,「智慧社區自助終端」升級為「青島市政務服務綜合平臺」,734項「不見面審批」事項都能在綜合平臺上機輕鬆辦理,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辦的事越來越多、越來越全,智慧型公共服務逐漸深入,智慧社區煥發勃勃生機。
作為青島市唯一的山東省首批縣級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市區,城陽區聚焦社區基礎設施標準化、社區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公共服務精準化、社區安全穩定化的目標,選取城陽街道、流亭街道具有代表性的8個社區、2個街區作為新型智慧社區(街區)示範點先行先試,計劃到10月底初見成效,總結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走出一套智慧社區建設的「城陽之路」。
科技賦能 試點社區先行先試
「『黑貓一號』使用智能人臉識別系統,業主回家掃描識別後自動放行,而且這裡共有兩扇門,第一扇門先打開讓業主進入,關閉後第二扇門才開啟,可以有效防止尾隨等安全隱患,大大提高了小區的安全係數和通行速度。」萬科魅力之城物業工作人員孫力向記者介紹。
城陽街道萬科魅力之城小區的這隻「貓咪」大有來頭。據了解,「黑貓一號」其實是兼備人臉識別、訪客二維碼預約、防陌生人尾隨和自動測溫等功能的無人值守快速人行通道。在疫情期間,無接觸通行的「黑貓一號」更是獲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為集約資源、少走彎路、務實求效,城陽區新型智慧社區建設工作採用試點先行、先行先試、以點帶面的模式向前推進。萬科魅力之城小區便是其中的一個試點社區,該社區目前總用地面積20萬平方米,居民6900餘人,通過積極探索新型智慧社區建設,目前已實現了一批智能化、信息化和便民化應用。
「我們還推廣了『住這兒』app,這是一個物業服務、社區交流與商圈服務平臺,除了在線投訴、在線繳納物業費、在線報修、鄰裡交流等常見功能外,還提供了手機開門、社區商城等服務。」孫力介紹說,「住這兒」發起了消費支持社區更新計劃——「友鄰計劃」,社區居民可以在此購買糧油、蛋奶、蔬菜、家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在該平臺上消費後,商家會為社區募集特定比例資金,資金將用於支持社區硬體常新與文化建設。
在其他試點社區,這樣的「智慧實踐」同樣在火熱開展中。城陽街道小寨子社區將智能門禁、人臉設別、車輛識別、視頻監控等集成部署為一體化立體化智慧社區感知安防體系,實現對社區異常行為、事件、態勢的智能自動預測預警,提升對社區信息動態化、房屋位置精確化管理等能力;流亭街道白沙灣社區積極探索建立黨建引領下的社區精細化治理新模式,將「黨建」與社區服務有機結合,打造智慧民生體驗平臺,用智慧黨建服務基層。
「新型智慧社區建設,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最重要的基層基礎工作,也是提高城陽區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我們通過開展試點社區的建設,提煉總結可以推廣到全區的經驗,著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標杆。」城陽區大數據局副局長韓洪群介紹說。
來源:城陽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