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僅540克,皮膚薄得像張紙!廣州超早產女嬰奇蹟存活

2021-01-10 騰訊網

整個身體和成人巴掌差不多,腳丫子還沒有拇指大,全身皮膚薄得像一張紙、「吹彈可破」,血管隱約可見……今年5月下旬,在母親體內僅僅待了26周的月月,提前降臨人世,體重僅有540克,和普通瓶裝礦泉水差不多。

出生第二天的月月,只有成年人巴掌大。

這是目前為止廣州救治成功的出生體重最低的早產兒。月月出生時呼吸微弱、全身器官發育極不成熟,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下稱「廣醫三院」)新生兒科經過88天的救治之後,於8月20日順利出院。

9月9日上午,記者在廣醫三院見到了前來複查的月月和家人。目前,月月狀況穩定,體重達到3080克,是出生體重的五倍有餘。

月月出生時的腳印,比成年人的拇指都小。

>>>高血壓母親冒險懷二胎

月月的媽媽是一位有十年病史的高血壓媽媽,懷孕於她充滿風險。在懷月月姐姐時,她就出現了妊娠高血壓的情況。大女兒在29周的時候早產來到人間,目前發育狀況良好。

家人對月月的到來顯得非常激動,卻又糾結。月月的父母到網上查閱大量相關資料,閱讀相關書籍,也加入多個新生早產兒的微信群。由於生長狀況不理想,醫生曾建議月月的媽媽放棄這個寶寶,但首胎的成功給了她信心。「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希望堅持一下,既然寶寶選擇了我,我也應該堅持下去。」

月月成功撤離有創呼吸機的當天。

儘管孕期一直高度關注身體的各項指標,緊急情況還是出現了。5月19日,月月媽媽因頭暈到廣醫三院產檢發現尿蛋白升高,這提示月月媽媽的高血壓加重,出現子癇前期,隨時有可能進展為子癇發生抽搐。由於控制血壓不理想,且月月媽媽合併糖尿病、前置胎盤等問題,廣醫三院在多學科會診後出於對母嬰安全的考慮,決定為月月的媽媽提前實施剖宮產。

5月24日,月月提前降臨人世,體重僅為540克(正常26周嬰兒體重約為720克)。整個身體跟成人的巴掌差不多,胳膊大小與成人手指相當,腳丫子還沒有拇指那麼大,全身皮膚「吹彈可破」,血管隱約可見,屬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

月月一出生,廣醫三院新生兒科便展開一系列復甦搶救工作。隨後,她被放置在特殊的保溫箱——「寶馬箱」(「寶馬箱」是指一款高檔嬰兒培育箱,價格與一輛寶馬汽車相當)裡進行下一步的救治。

凌晨3點,月月的主管醫生吳繁與黃小霞正在查閱文獻。

>>>88天內連闖3道生命關口

月月要面臨的第一道難題就是「保命」——維持呼吸。由於月月肺部發育極不成熟,因此需要立即接受了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並在氣管插管下予以呼吸機治療。這是一種創傷性較大的治療方式,容易導致肺部感染,「早拔管早撤機」成為首要目標,為此醫護人員精心做好肺部疾病的治療和呼吸機管路維護,並逐步下調呼吸機參數。月月僅僅出生9天就拔除了氣管插管,出生37天就順利脫離氧療,不需要呼吸機,可自主呼吸,這個速度與救治效果堪稱「神速」。

顱內出血也是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超早產兒極其容易出現腦出血,嚴重的腦出血會導致腦癱,這也是很多早產兒被放棄治療的重要原因。」廣醫三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繁說。在月月出生後,新生兒科便積極啟動一系列護腦計劃,預防危急情況的發生。得益於早期的幹預,月月出生後第三天發生的輕微顱內出血並沒有進一步加重,避免了早產兒腦癱的出現。

廣醫三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繁團隊為月月查房。

與此同時,月月還需要面對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考驗,這是一種在早產兒中發病率較高、進展快、死亡率高、手術機率高的嚴重併發症,對幼兒以後的人生有嚴重影響,如營養不良、腹瀉、無法進食等。

廣醫三院新生兒科學科帶頭人崔其亮教授聯手吳繁,一同為月月制定詳細的營養治療方案,從出生當天就開始接受腸內微量餵養以促進胃腸道發育,並輔以靜脈營養。為了實現早期餵養,從第五天開始,月月便從1ml開始逐日增加奶量;到出生17天時,月月已經實現母乳「全口餵養」,為寶寶今後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經過88天的救治,8月20日,月月的體重達到2205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無明顯併發症,已經可以出院了。「出生胎齡這麼小、體重這麼低的早產兒,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嚴重併發症,在這麼短的時間救治成功,可以說是奇蹟!」廣醫三院新生兒科醫生黃小霞動情地說。

月月出院1周回院隨訪。

>>>早產兒救治仍需更多社會支持

近年來早產兒發生率近來呈一定的上升趨勢,早產兒在出院新生兒中佔比為26.5%至30.7%。早產兒群體數量不容小視。

吳繁指出,儘管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整體存活率由2008年的42.9%上升至2017年64.5%,但部分併發症的發生率無下降甚至有上升趨勢,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慢性肺部疾病)、早產兒視網膜病、顱內出血、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都在嚴重影響著早產兒未來的生活質量。

9月9日,家人帶著月月回廣醫三院複查。

早產兒嚴重的後遺症不僅會造成家庭的物質、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對社會也是一種負擔。因此,在早產兒救治上,除了需要提高醫療衛生技術之外,新生兒救治工作也需要政府、社會、家庭的重視和共同努力。社會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與呵護,尤其是給予救治費用上的支持,包括一些公益基金的捐贈和專項救治基金的設立,以及提高社會保障的力度。

此次月月的救治成功,與先進的治療技術和管理理念密不可分。崔其亮表示,在該院每年救治危重症新生兒接近2000例,其中早產兒佔60%至70%,為提高救治成功率,該院構建了早產兒救治系統工程,包括產前的管理、出生時的復甦、NICU的積極救治和出院後的隨訪管理等多個方面:首先產前的多學科會診,出生時積極有效的復甦措施、有效保暖、T組合復甦器或持續氣道正壓的使用、血糖穩定、血壓穩定、血氧穩定等),其次是NICU的高級生命支持技術、先進的呼吸治療技術、積極的營養治療策略、集束化護理和發育支持性護理等,此外還有出院後的隨訪管理,為其繼續進行營養評估和生長發育監測尤其是神經發育監測。

「我們不僅把早產的寶寶救活,還要讓他們活得健康、活得有質量。」吳繁說。

【記者】龔春輝

【實習生】譚筠鈺

【通訊員】黃小霞 白恬

【視頻剪輯】周鑫宇

相關焦點

  • 江蘇袖珍女嬰出生僅830克 身長35釐米瘦如小貓
    常州一名女嬰剛出生時僅830克,身長35釐米,比小貓還要瘦小,剛生下來還伴有重度缺氧,經過常州婦幼保健院搶救和49天的精心護理,這名袖珍嬰兒已基本康復,即將出院。體重這麼輕的嬰兒能順利存活,在江蘇省尚屬少見。
  • 龍鳳胎出生體重相差810克 妹妹1斤多重患13種疾病
    羊城晚報訊 記者王普、通訊員黃賢君、實習生司徒泳靈報導:一對龍鳳胎,哥哥體重1500克,而胞妹僅690克,雙胎出生體重相差810克,而且弱小的妹妹還患有13種疾病。7月27日,出生僅690克的女嬰由父母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接出院。
  • 920克早產試管女嬰頑強求生 出生兩個月後哭第一聲
    一個只在媽媽肚中呆了28周,出生時僅920克重的極低體重試管女嬰,在醫護人員和家人已完全放棄救治時,竟頑強地活了五天六夜。於是家人再次將其送入醫院,奇蹟出現了:經過51天的溫箱生活,這個堅強的小寶寶涵涵(化名)闖過「鬼門關」,學會自己吃奶,並於昨日順利出院。   試管雙胞姐妹早產   妹妹只活了三小時   涵涵的媽媽程女士今年33歲,10年前她與丈夫楊冬寶結婚,當時因收入太低,不敢要孩子。
  • 廣州超低胎齡龍鳳胎早產兒今日出院!「小姐姐」出生時體重僅465克...
    今年31歲的阿婷(化名)孕25周時早產生下龍鳳胎,出生時兩姐弟僅465克和670克,只有成年女性巴掌那麼大。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生兒科啟動全生命護航體系,醫護人員連續116天接力救治,助兩姐弟連闖幾道生死關,體重分別達到至2.35公斤和3.34公斤,於8月11日順利出院。
  • 皮膚一碰就破 26周早產"果凍"雙胞胎成功存活 (圖)
    原標題:皮膚是透明的 稍有不慎就破 26周早產「果凍」雙胞胎成功存活  經過醫護人員3個多月的積極搶救和精心護理,蘇州一對懷孕僅26周零2天的雙胞胎女嬰患兒,成功在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存活。據悉,這對雙胞胎是試管嬰兒,由於出生太早,身體發育極度不成熟,她們的皮膚就像透明的果凍一樣,接觸時稍不仔細,皮膚就容易破裂、出血。據悉,這是該院截至目前出現的胎齡最小並成功存活的一對雙胞胎。
  • 出生僅400克!湖南最輕、全國第二輕的「巴掌寶寶」,用170天創造...
    提到400克,你會想到什麼,是一手可握的蘋果?抑或是一瓶水的重量?區區400g可能不會讓你有太多感覺,但如果這400克,是一個新生嬰兒的體重呢?出生時體重僅400克,全身皮膚薄如膠凍,透過薄薄的皮膚甚至都能看到她微微跳動的心臟。5月24日,一個胎齡僅25周5,體重僅400g的超低出生體重兒匆匆忙忙離開母親來到了這個世界。
  • 出生僅400克的早產寶寶體重長到3000克,「巴掌公主」今天出院了
    華聲在線11月10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琪)在媽媽肚子裡僅呆了25周5天的「巴掌公主」康康,用5個多月的時間,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蹟。出生時,她的體重只有400克;身長僅一個成人巴掌大小;四肢和成人手指粗細一般,全身皮膚薄如膠凍(詳見本報11月10日A08版)。
  • 早產女嬰體重僅600克 蘇州九龍醫院助其連闖多道「生死關」
    近日,一對早產的雙胞胎女嬰在蘇州九龍醫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和照護下,連續闖過多道「生死關」,順利出院。 今年5月22日,懷孕僅30周的市民朱女士因血性羊水、胎盤早剝在九龍醫院產下了一對體重1400克和600克的雙胞胎女嬰,但一家人對於寶寶的降生卻是既高興又擔憂。
  • 雙頭女嬰到重慶會診 雙頭畸胎而存活率很低(圖)
    本報訊(記者 唐國利) 一出生就是兩個頭,一個身子,5月5日晚在四川降臨的這對女嬰,讓父母又驚又怕。昨天下午6點多,這對女嬰從四川趕到重慶,希望專家能夠進一步會診,決定姐妹倆是分身還是不分。
  • 人工助孕母親26周生下630克女嬰 胳膊僅手指粗(圖)
    「剛出生時父母曾想放棄,但看到孩子還有呼吸又不忍,於是打電話向我們醫院求助」,昨天下午,在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重症監護中心,護士長王亞娟正為嬰兒培養箱裡的一名很柔小的嬰兒豆豆(化名)做手指操,她告訴記者,這是一名早產女嬰,今年4月28日,其母親人工助孕懷孕26周在宿遷某醫院自然分娩生下她時,豆豆的體重只有630克,父母當時想放棄治療,但看到豆豆還有呼吸,又不忍放棄
  • 浙江女嬰帶玉出生 醫生說這個東西世上罕見
    幾天前,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人民醫院,一名女嬰也和「美玉」一起出生。醫生說,這塊「美玉」,其實是「腹腔內游離體」(簡稱PLB)。 目前全世界有文獻記載的,直徑超過5釐米的PLB僅十幾例,而透明如水球的,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極為罕見。
  • 撿女嬰欲讓親戚收養 渝水兒童福利院:個人不能直接收養棄嬰
    新餘新聞網6月11日訊(記者 陳玉霞)5月27日凌晨5時左右,家住二十五公司附近的周大爺早起晨練時在小區院子裡的樹下撿到一名剛出生三天的女嬰。周大爺抱起女嬰後馬上報警,並和處警的民警一起把女嬰送到渝水區兒童福利院。
  • 孟加拉國醫院出生一名雙頭女嬰(組圖)
    當地時間2015年11月12日,孟加拉國婆羅門巴裡亞,一名生有兩顆頭的女嬰。該女嬰於11日晚出生,因呼吸問題被送進特護病房看護。圖片來源:STR/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15年11月12日,孟加拉國婆羅門巴裡亞,一名生有兩顆頭的女嬰。該女嬰於11日晚出生,因呼吸問題被送進特護病房看護。
  • 組圖:蘇州26周早產「果凍」雙胞胎成功存活
    經過醫護人員3個多月的積極搶救和精心護理,蘇州一對懷孕僅26周零2天的雙胞胎女嬰患兒,成功在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存活。據悉,這對雙胞胎是試管嬰兒,由於出生太早,身體發育極度不成熟,她們的皮膚就像透明的果凍一樣,接觸時稍不仔細,皮膚就容易破裂、出血。據悉,這是該院截至目前出現的胎齡最小並成功存活的一對雙胞胎。
  • 臺灣彰化10月大女嬰被父親丟進熱鍋
    林女與前夫生的兩名兒子都已成年,她為黃生下兩名女兒,除被丟進熱鍋的10個月大女嬰外,還有一名已念小學的女兒。同居男女酒後口角 一句氣話釀悲劇經營麵條批銷,一大早要起來煮麵,林女還要帶孩子,常有怨言,加上黃姓男子嗜酒,酒後常發酒瘋,兩人常爭吵。昨天黃和朋友又從深夜喝到上午8時,林女早已在煮麵,對他酒後表現極為不滿。
  • 出生11天的大連女嬰被老鼠咬傷上百處
    眼前的一幕讓他們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嬰兒床上,剛出生11天的女兒渾身是血;一隻比巴掌還大的老鼠,正躥來跳去……通過網傳視頻,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嘴唇、下巴、手指等多處都有老鼠的老鼠的齒印。老鼠傷人的事在生活中確有發生,也曾見諸於報端。2019年12月,雲南省楚雄州雙柏縣一名年僅3個月大的女嬰,獨自在家時遭到老鼠的啃食。
  • 胎齡僅24周嬰兒從恩施空中轉運武漢 僅成人手掌大
    【解說】一名胎齡僅24周的寶寶4月1日乘坐直升機從湖北恩施轉運至武漢,她因此成為湖北省內存活的、胎齡最小的超未成熟兒。  【解說】3月19日,恩施州鹹豐縣37歲的女子因「前置胎盤、先兆流產」順產下胎齡24周的龍鳳胎,不幸的是男嬰出生即夭折,女嬰體重720克,身長27釐米,僅有成人的手掌大,出生時重度窒息。
  • 擦廣州網紅寶寶霜後,西雙版納6個月女嬰成「大臉娃娃」?相關部門介入
    擦廣州網紅寶寶霜後,西雙版納6個月女嬰成「大臉娃娃」?去年7月,小女兒出生後,天氣炎熱,導致孩子身上長痱子、屁股紅,申女士便開始用前述嬰親霜給女兒塗抹全身。持續使用約一個半月後,女兒開始出現臉部腫大、多毛等症狀。
  • 阜陽一新生兒重750克,巴掌大!75天搶救記錄太催淚…
    體重只有750克是什麼概念?胎齡僅30周的小悅悅提前來到人間出生時她的體重僅有750g相當於一個巴掌的大小「這個寶寶才750克重,當時情況非常危險,寶寶身體僅比成人巴掌稍大一些,小腳丫如成年人拇指大小,體內各器官都還發育未成熟,血管細如髮絲,對於靜脈通道的建立極為困難。」
  • 浙江一新生女嬰帶塊「玉」出生 是腹腔內游離體
    小周肚子裡的「玉」女嬰和「美玉」一起誕生周女士與丈夫都是土生土長的天台人,這個帶玉出生的孩子是她的第一個孩子。之前產檢一切安好,馬上到預產期了,因為胎兒宮內窘迫,最後選擇了剖宮產。天台縣人民醫院產科醫生潘宇霞回憶到,當天中午,自己剛準備午休,手機突然響了,通知科室急診剖宮產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