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新興依然延續著暖秋的溫度,避開屋簷的蔭庇,空巷的涼風,迎著冬日和煦的陽光漫步在老城的街頭,只見整潔筆直的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古樸雅致的老建築錯落其間,「新」與「舊」在這裡絲毫不顯突兀的融合。這是城區布局的一角,卻也是整個新興的寫照。在這裡,全面騰飛的現代經濟社會和源遠流長的千年禪宗文化水乳交融;在這裡,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和喧囂熱鬧的繁華都市交相輝映;也是在這裡,一條由新興厚重的歷史積澱、濃鬱的人文情懷和獨特的地理優勢共同構成的「禪意之旅」旅遊線路正在以開放、共享的姿態歡迎四方遊客。
這條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千年禪宗文化等元素造就的「禪意之旅」精品旅遊線路起始於新興縣新城鎮惠能廣場,途經六祖鎮的別母石、禪域小鎮《六祖大典》實景演出、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六祖故居、香燈崗、藏佛坑、禾泰農場,止於六祖鎮龍山塘村、塔腳村、夏盧村、外布前村。整條線路以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為核心,橫跨2個鄉鎮,全長約23公裡,由以上12個景點串聯成線,一攬新興禪宗文化與自然風景。
「禪意之旅」起始於惠能廣場。「融於山水、層疊遞進、唐風遺韻、空明禪境」是惠能廣場的設計理念。惠能廣場佔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廣場設計分為「源、悟、弘、憶」四個部分,由廣場牌坊、中軸廊、中心廣場、清淨湖、五葉橋和惠能紀念堂等組成。主殿採用傳統建築與現代化功能相結合的新唐風建築,與層層疊疊的地形相得益彰,通過空間收放組合、別致的園林景觀將內外庭院和主體大廳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層層遞進,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塑造典雅平和的禪意空間。
沿著新興縣廣興大道、六祖大道繼續行駛。途經別母石、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六祖故居、香燈崗、塔腳村、夏盧村,每一個景點相呼應的是六祖惠能求佛、拜佛、傳佛的一生。其中六祖鎮夏盧村是禪宗六祖惠能誕生之地,六祖惠能一家在夏盧村所居房所,因年代久遠,又無親人維護看管,早已崩毀,但屋址基地卻歷代存在至20世紀80年代,當地村民為紀念六祖功績,在故址上建「六祖紀念祠」一座,供世人瞻仰,現存山門、六祖殿、觀音殿、齋堂、土特產商鋪等建築,是信仰者祈福、朝聖、旅遊的理想之地。穿梭在這些寧靜祥和的村落中,一邊享受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一邊品味禪宗六祖惠能的傳奇故事。
從夏盧村駛出,天色已晚,不妨乘著微涼的晚風去禪域小鎮看看,青磚黛瓦的仿唐式建築、青石板堆砌的寬闊道路、繁榮熱鬧的街道無一不彰顯其恢弘大氣,如果只是這樣,禪域小鎮之名到底是來得有些許單薄,於是,廣東省首部大型實景音畫大典《六祖大典》應運而生,作為禪域小鎮的核心子項目,《六祖大典》匯聚國家級創作團隊,融合全球最新現代光影技術,以「禪域、禪脈、禪緣、禪音、禪法、禪境、禪聖、禪悟」八個篇章構成,再現六祖惠能開悟弘法的傳奇一生,整個演出下來仿佛穿越回了1000多年前的時空裡。
核心點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更是六祖惠能弘揚禪文化的精髓匯聚點。園區內的國恩寺始建於唐代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下詔賜名為「國恩寺」。它與六祖惠能祝髮道場廣州光孝寺、畢生弘法道場曲江曹溪南華寺鼎足而立,並稱六祖三大祖庭,因其既是六祖肉身菩薩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輯錄六祖「法寶壇經」的聖地而名揚海內外。國恩寺內部由半山亭、山門牌坊、金剛殿、大雄寶殿、六祖殿、方丈室、兩旁迴廊有諸天佛殿、禪房、觀音堂、六祖紀念堂、五百羅漢堂、報恩塔等建築物組成,建築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寺側有六祖父母墳、龍山碑林、卓錫泉、浴身池、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樹,以及五祖親傳的袈裟衣缽,武則天手書的敕賜「國恩寺」題匾等文物古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而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更是將人文生活和禪文化相結合,建立了「蘆溪芳甸」、「龍潭湖溼地公園」及「禪源湖觀景區」,通過荷花池、親水平臺、休閒平臺、景觀亭來營造出自然生態古樸的景觀;通過水上木棧道、遊步道等打造出形成環路的景觀園路;入住度假區的溫泉酒店,感受龍山溫泉禪味清幽,充分體現「山、水、禪、人」天然合一的境界,是遊客遠離塵囂,洗滌心靈的「世外桃源」和禪修悟道的天然場所。
距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3公裡的龍山塘村同樣是旅遊線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龍山塘村下轄4條自然村,總面積597平方公裡,總人口2000多人,先後被評為全省生態文明村、旅遊特色村。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村落布局合理、規範嚴謹、氣氛和諧,民舍、庭院等錯落有致。村內興建有藝術博物館,將村屋改造成畫室,是家喻戶曉的畫家村。
村莊背靠六祖勝跡——藏佛坑,藏佛坑內有2公裡的長谷,寬10至30米,原始自然生態保持良好,內有大小瀑布18處。其中一處瀑布從峭壁下瀉成數米深潭,潭內的巖洞是六祖圓寂後其弟子收藏六祖佛身之處,原始自然生態保持良好,坑內淺流飛瀑,奇巖怪石,綠蔭山色相映成趣。坑內的山澗布使巨巖飛流匯合融入村莊腳下,從而造就了蘆溪。
向南追溯蘆溪的源頭,那便是景致如詩如畫的外布前村,也是「禪意之旅」線路的盡頭。潺潺溪水穿流小橋底下,河邊棧道與緩緩溪水相依相親,兩旁堤岸綠樹成蔭,偶有古榕樹倒映在清澈溪面上,合奏出一曲悅耳的水鄉小調,洗滌一路上所感受到的禪文化,心靈變得更加純粹。
同樣頗具禪意的還有金臺山公園。金臺山公園依然是一脈相承的新唐式風格,大膽運用唐式建築莊重大方、舒展而不張揚、古樸而富有活力的氣質融合新興經典禪文化的氛圍,以「一軸兩湖兩溪五大區」作為園區的核心布局,打造以「禪」為文化依託的粵西地區公園新標杆。園區內智慧之門,會客堂(遊客中心),陶然長廊,濱水棧道,湖畔溼地,引靜橋,登山階梯,自在塔,清風影竹亭,清溪河谷,忘憂橋,花海,兒童活動區,忘憂島,齋心堂,荷香棧道,花港碼頭,明心軒,登山步道,山澗溪流等景點散落在層林疊翠的山谷之中,與鬱鬱蔥蔥的生態植被相映成趣。
來源:雲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