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E訪談
[名片]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 呂薇
記者:海南日報 況昌勳
主持人:南海網 盧天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最「熱」詞彙之一。
「圍繞解決重點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政府工作報告從簡政放權、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國企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等方面詮釋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和任務。
作為全國棋局中的一員,海南又該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和新動能?
海南供給側改革有其特殊性
主持人:政府工作報告用了很長的篇幅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您覺得經濟上哪些問題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解決?
呂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生產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人口老齡化,適齡勞動人口增長在放緩等。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是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例如,部分行業出現生產過剩、投資效率下降、企業盈利下降等。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恢復緩慢,部分發達國家提出「再製造」,減少了進口,我們以擴大投資規模和出口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了,需要轉變生產方式。在這種形勢下,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了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明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項任務。今年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六大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通過改革促進供給側結構調整,目的是要優化要素配置、提高要素生產率,使供給結構適應變化的需求,增加有效供給。
記者:具體到海南經濟,又存在哪些問題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解決?
呂薇:海南和全國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海南以生態立省,產業是以旅遊業為龍頭的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增加值佔海南GDP總量的53.3%,幾乎沒有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但同時海南經濟也存在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的問題,海南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要有自己的特點,它的重點不是去產能,而是補短板,要實現產業多元化,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新動能。海南要充分發揮經濟特區和國際旅遊島的政策優勢,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經濟發展;二是要充分利用技術創新與海南的資源結合,例如通過技術創新優化品種推動熱帶高效農業發展,又如,海南海洋面積大,可以通過技術創新發展海洋生物產業等。
傳統產業需提高有效供給
記者:雖然海南沒有去產能的任務,但是有去庫存的任務,海南實施「兩個暫停」(對商品住宅庫存消化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縣市,暫停辦理新增商品住宅及產權式酒店用地供應,暫停新建商品住宅項目規劃報建審批)推進房地產去庫存,您認為這項舉措如何?海南房地產業如何調整才能健康發展?
呂薇:全國房地產市場是區域性市場,去庫存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海南各市縣情況也不同,同樣需要因地施策。海南實施「兩個暫停」政策,對部分市縣暫停住宅用地審批和暫停規劃報建,我覺得這個思路是對的,是符合海南實際情況。我覺得海南省委、省政府下這個決心不容易,抵住了眼前的誘惑,著眼於長遠,有利於海南房地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從長遠來看,海南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還需要從供給結構上進行調整,促進有效供給,比如通過控制土地供應、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促進房地產與旅遊、文體、健康、醫療等產業融合。
記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人出國旅遊,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氣候、自然資源、甚至人文環境都和海南相似,海南旅遊業面臨競爭的壓力,海南如何通過供給側改革,來改善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
呂薇:海南憑藉獨特的氣候和自然資源優勢實現了旅遊業迅速發展,與海南資源相似的東南亞國家的旅遊業和海南形成了競爭,既是壞事也是好事。這可以促進海南在競爭中不斷地優化旅遊產品、市場環境和服務供給。海南過去主要是發展「藍色旅遊」,如沙灘、大海等,未來可以發展「綠色旅遊」,從濱海城市向中部山區延伸。去年我們去海南調查時,就看到風情小鎮非常漂亮,吸引了很多遊客,海南可以結合民族文化、生態資源打造更多的風情小鎮和美麗鄉村。同時,海南也要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市場治理能力,要依法治旅。
通過政策優勢
釋放潛能
記者:您剛剛提到海南要推進產業多元化,近年來海南也在探索發展新的特色產業,例如網際網路、現代金融服務業、醫療健康產業等,您對此有何建議,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呂薇:海南發展網際網路產業更重要的還是如何與其他產業相結合,要在「+」字上做文章。比如,網際網路+農業,就能夠從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改造提升傳統農業,提高農業效益。網際網路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實現了信息網絡聯通,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需要其他網絡的聯通,例如道路、快遞等。同時,也要防止新的信息鴻溝,加強新技術的培訓,可以在農村建立服務站,促進其應用。海南發展醫療健康產業的前景是不錯的,一方面自身生態環境好,另一方面每年吸引100多萬「候鳥」前來度假養生,海南可以完善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引導市場投入到這個產業。海南要充分發揮經濟特區和國際旅遊島的政策優勢,通過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創新潛能。
主持人:某種程度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你覺得海南如何實現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
呂薇:要有更開放的理念去引進人才,要引得進,留得住。對於人才來說,要宜居也要宜業,二者缺一不可。海南有很好的生態環境,非常宜居,同時也要創新人才戶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解決人才後顧之憂。宜業方面,要創造好的環境和機制,為人才提供發揮才能的舞臺。
(本報北京3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