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補短板

2021-01-11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特派記者 況昌勳

  兩會E訪談

  [名片]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 呂薇

  記者:海南日報 況昌勳

  主持人:南海網 盧天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最「熱」詞彙之一。

  「圍繞解決重點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政府工作報告從簡政放權、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國企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等方面詮釋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和任務。

  作為全國棋局中的一員,海南又該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和新動能?

  海南供給側改革有其特殊性

  主持人:政府工作報告用了很長的篇幅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您覺得經濟上哪些問題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解決?

  呂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生產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人口老齡化,適齡勞動人口增長在放緩等。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是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例如,部分行業出現生產過剩、投資效率下降、企業盈利下降等。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恢復緩慢,部分發達國家提出「再製造」,減少了進口,我們以擴大投資規模和出口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了,需要轉變生產方式。在這種形勢下,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了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明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項任務。今年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六大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通過改革促進供給側結構調整,目的是要優化要素配置、提高要素生產率,使供給結構適應變化的需求,增加有效供給。

  記者:具體到海南經濟,又存在哪些問題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解決?

  呂薇:海南和全國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海南以生態立省,產業是以旅遊業為龍頭的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增加值佔海南GDP總量的53.3%,幾乎沒有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但同時海南經濟也存在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的問題,海南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要有自己的特點,它的重點不是去產能,而是補短板,要實現產業多元化,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新動能。海南要充分發揮經濟特區和國際旅遊島的政策優勢,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經濟發展;二是要充分利用技術創新與海南的資源結合,例如通過技術創新優化品種推動熱帶高效農業發展,又如,海南海洋面積大,可以通過技術創新發展海洋生物產業等。

  傳統產業需提高有效供給

  記者:雖然海南沒有去產能的任務,但是有去庫存的任務,海南實施「兩個暫停」(對商品住宅庫存消化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縣市,暫停辦理新增商品住宅及產權式酒店用地供應,暫停新建商品住宅項目規劃報建審批)推進房地產去庫存,您認為這項舉措如何?海南房地產業如何調整才能健康發展?

  呂薇:全國房地產市場是區域性市場,去庫存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海南各市縣情況也不同,同樣需要因地施策。海南實施「兩個暫停」政策,對部分市縣暫停住宅用地審批和暫停規劃報建,我覺得這個思路是對的,是符合海南實際情況。我覺得海南省委、省政府下這個決心不容易,抵住了眼前的誘惑,著眼於長遠,有利於海南房地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從長遠來看,海南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還需要從供給結構上進行調整,促進有效供給,比如通過控制土地供應、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促進房地產與旅遊、文體、健康、醫療等產業融合。

  記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人出國旅遊,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氣候、自然資源、甚至人文環境都和海南相似,海南旅遊業面臨競爭的壓力,海南如何通過供給側改革,來改善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

  呂薇:海南憑藉獨特的氣候和自然資源優勢實現了旅遊業迅速發展,與海南資源相似的東南亞國家的旅遊業和海南形成了競爭,既是壞事也是好事。這可以促進海南在競爭中不斷地優化旅遊產品、市場環境和服務供給。海南過去主要是發展「藍色旅遊」,如沙灘、大海等,未來可以發展「綠色旅遊」,從濱海城市向中部山區延伸。去年我們去海南調查時,就看到風情小鎮非常漂亮,吸引了很多遊客,海南可以結合民族文化、生態資源打造更多的風情小鎮和美麗鄉村。同時,海南也要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市場治理能力,要依法治旅。

  通過政策優勢

  釋放潛能

  記者:您剛剛提到海南要推進產業多元化,近年來海南也在探索發展新的特色產業,例如網際網路、現代金融服務業、醫療健康產業等,您對此有何建議,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呂薇:海南發展網際網路產業更重要的還是如何與其他產業相結合,要在「+」字上做文章。比如,網際網路+農業,就能夠從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改造提升傳統農業,提高農業效益。網際網路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實現了信息網絡聯通,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需要其他網絡的聯通,例如道路、快遞等。同時,也要防止新的信息鴻溝,加強新技術的培訓,可以在農村建立服務站,促進其應用。海南發展醫療健康產業的前景是不錯的,一方面自身生態環境好,另一方面每年吸引100多萬「候鳥」前來度假養生,海南可以完善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引導市場投入到這個產業。海南要充分發揮經濟特區和國際旅遊島的政策優勢,通過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創新潛能。

  主持人:某種程度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你覺得海南如何實現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

  呂薇:要有更開放的理念去引進人才,要引得進,留得住。對於人才來說,要宜居也要宜業,二者缺一不可。海南有很好的生態環境,非常宜居,同時也要創新人才戶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解決人才後顧之憂。宜業方面,要創造好的環境和機制,為人才提供發揮才能的舞臺。

  (本報北京3月7日電)

相關焦點

  • 加強供給側需求側改革 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原標題:加強供給側需求側改革 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本報評論員  市委六屆十三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十三五」 時期是南充經濟發展、脫貧攻堅
  • 供給側改革應該怎麼看
    現在,供給側改革是一個熱門話題。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均在中國經濟政策表述中被重點提及。  但究竟什麼是供給側改革?應該怎樣認識供給側改革?其實許多人仍然不甚了了,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成一個筐,「什麼都往裡裝」,視為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雜貨鋪」、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萬能良藥。
  •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麼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
    近年來,國家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那麼,「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看起來很長、很複雜的詞到底是什麼?杜鷹在《參事講堂》發表演講。新華網記者 李林攝國務院參事、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鷹認為,當下很多人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五花八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黑山羊:肉香味美 「羊」名天下
    海南黑山羊是海南目前唯一的地方優良山羊品種,由於市場需求量大,一直供不應求。我省一直將黑山羊養殖作為海南畜牧業發展的重點之一予以扶持,近年來黑山羊出欄量穩步增長,黑山羊肉量供應能力不斷提升。東山羊就是在萬寧東山嶺放養的海南黑山羊。據傳,早在宋代東山羊就被列為皇室貢品,而今早已名聞四海。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位於萬寧東山嶺腳下的源生態東山羊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羊舍裡,上百隻毛色黑亮的東山羊圍繞著工人來回打轉。  「我們一般早上投餵料,下午野外放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探索數字健康「海南模式」
    同時全國首個「數字健康生態村」落地海南生態軟體園,23家企業當天籤約入駐。今年以來,海南生態軟體園已聚集了上百家數字健康企業——海南以數字健康產業為引擎,「健康中國」正翻開「海南篇章」。  大會由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省衛健委主辦,海南生態軟體園等單位協辦。
  •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摘 要] 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科技創新。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提高源頭創新能力,催生發展新動能,通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帶動「雙創」蓬勃發展,通過強化協同創新機制,打造區域創新高地,通過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提升創新產出績效,通過加強國際創新合作,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完善科技政策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科技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 沈洪兵院士:推進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醫學教育涉及教育和醫療兩個民生領域,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醫學院校要主動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提升政治站位,著眼發展全局,深化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義無反顧的新擔當、新作為,努力踐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新使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龜鱉半天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的龜鱉類十分豐富。我國有現生龜鱉類動物36種,分屬6科18屬,海南島分布有18種,分屬6科14屬,佔全國龜鱉總數的50%,是我國龜鱉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3個省份之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鳥類的記錄史,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17世紀以來編撰的瓊崖郡志中,已普遍有記載。  而對鳥類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調查,則始於19世紀下半葉,由幾位來到海南島的外國博物學家開創,此後綿延百餘年,直到今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漁業的百科全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在海南農民眼中,農業是一個非常需要經驗的工作。儋州有句諺語說,「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  千百年來,海南農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大量的農諺,揭示了大自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和運行規律,在生產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30條精準意見 山西啟動煤炭供給側改革
    4月24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啟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該《意見》共30條,涉及煤炭去產能,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安置煤炭職工,加快煤炭產業科技創新等八大方面,著力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全力推動全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新聞聯播常提到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啥意思?
    經常看到和聽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什麼意思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市場而言。市場有兩個基本方面組成,就是供給和需求。說白了就是,當我們種出了蔬菜,糧食等農產品要到市場去賣,我們就是供給者,屬於供給側;而購買你的農產品的人就是需求者,屬於需求側。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觀賞魚如何躍龍門?
    「海南產量最大的觀賞魚是血鸚鵡,年產達2000萬尾,佔據了全國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林碧山告訴記者,全省觀賞魚養殖品種基本屬於淡水觀賞魚,共40餘種,養殖面積大約3000畝。  海水觀賞魚:  撐起全國市場大半江山  三亞熱帶海洋觀賞生物重點實驗室裡,五彩斑斕的熱帶海洋觀賞生物讓人賞心悅目。
  • 沈洪兵院士: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四點至關重要
    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如何有的放矢、取得實效?為此,我們將邀請醫學院校知名管理者、學者分享他們的經驗、思考與建議。本次分享學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醫學教育涉及教育和醫療兩個民生領域,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醫學院校要主動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提升政治站位,著眼發展全局,深化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義無反顧的新擔當、新作為,努力踐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新使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水畔精靈——海南水獺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水獺,這種曾經在海南島上廣泛分布的哺乳類動物,已經很久未能有人真正看到它們的身影了。而1963年中國科學院原中南分院調查隊發現海南水獺的地方,正是五指山腳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念好「椰子經」種出「金椰子」
    本報文城8月16日電 (記者王玉潔 傅人意)椰子加工業是海南特色產業,「椰子加工之路要怎麼走」這一話題備受關注。
  • 如何推動供給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核心觀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只有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構建供給和需求正反饋機制,才能促使供需兩端相互配合、協同發力,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多姿多彩的海南溼地
    海南,是中國溼地類型最豐富最多樣化的地區之一。因為有了水,有了溼地,海南才格外美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報集團融媒體產品
    兩會微雜誌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將第一時間發布「兩會微雜誌」,以「全家福·代表委員參會瞬間」的形式,展示代表委員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