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領雁」AG50首飛成功,你也能坐上它飛天

2021-01-13 武漢發布

我國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海上首飛一個月之後,AG50來了。

8月26日8時38分,湖北荊門。美麗的漳河之濱,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猶如一隻領航的大雁,迎風而上,振臂高飛,輕盈翱翔。在經過12分鐘平穩飛行後安全著陸,為觀眾呈現了完美的空中首秀。

首席試飛員黃杰。特派記者何曉剛 發自荊門漳河機場

首席試飛員黃杰在飛機著陸後報告:「飛機按計劃完成首飛任務,各系統工作正常,狀態良好!」至此,國產AG系列通用飛機家族又增添了新的成員。我國飛機消費有望進入家庭。

我國飛機設計領域首次引入油泥模型技術

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AG50 飛機總設計師 曾友兵。特派記者何曉剛 發自荊門漳河機場

2017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G50項目立項,其重要意義就在打造一款高安全性、高性價比的飛機,讓飛機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更多人能夠飛行。由此,帶動中國通航產業的發展。

相比中國航空產業以往設計的各款飛機,AG50的最大亮點是外觀設計。

據AG50總設計師曾友兵介紹,與其他在電腦上做設計圖的飛機設計不同,AG50外觀設計之初就採用了油泥模型技術。油泥模型是從汽車行業發展引進的一種現代工業設計技術,以前在飛機領域,只有美國人用過。

AG50飛機。特派記者何曉剛 發自荊門漳河機場

在國內,AG50是第一次將油泥模型技術應用到飛機領域中來。設計之初,AG50就選擇一比一真實模型。設計的模型與真機狀態一模一樣,包括噴漆效果,都與真機完全一致。這相當於,設計階段就可看到整機交付的外觀狀態。「通過油泥模型技術,我們發現最開始的圖紙設計比例偏寬,比例不協調,就對外觀尺寸進行了調整。最大的調整是發動機罩子和風擋玻璃的細節處理。通過流線調整,確保視覺上產生一個光滑流線的感光效果。媲美汽車的外觀造型。」

曾友兵說,油泥模型的好處就是從宏觀上看到圖紙上不容易發現的細節問題。有了油泥模型技術的引入,AG50外觀相比以往的飛機好看很多。

整個座艙設計好像一隻紅蜻蜓

AG50起飛。特派記者何曉剛 發自荊門漳河機場

除外觀設計媲美汽車外,AG50座艙也很有設計感。

曾友兵告訴記者,AG50整個座艙內飾設計採用「紅蜻蜓風格」。從飛機的尾部往前看,可以看到座艙操作臺好像紅蜻蜓的翅膀,中間有兩個眼睛,中控臺是蜻蜓的軀幹。「紅蜻蜓造型美化了儀表臺和上門的一些開關。這樣的設計在通用飛機設計領域是首創。我們以往看到的飛機,儀表臺的各種控制按鈕像擺東西一樣擺在一起,美觀性差一點。AG50內飾設計吸收汽車行業的經驗,整體美觀性會好很多。」

另外,AG50座椅也採用了汽車座椅設計方式,設計了軌道調節。包括角度、舒適度、高度、軟硬程度、腰部支撐等,AG50都是從人體工程學角度來設計座椅。

拉杆設計像戰鬥機,可單手操作

AG50飛機。特派記者何曉剛 發自荊門漳河機場

外觀設計和內飾設計很有藝術感之外,AG50在舒適度上也頗有講究。

據曾友兵介紹,AG50做了國內首次側杆操作設計,像戰鬥機一樣的操作,單手可以駕駛。這樣的設計與大型波音飛機將駕駛杆放在駕駛員腿中間的設計方式不同,駕駛員的腿部舒適感會好很多,上下飛機和駕駛飛機過程中,駕駛員感受到的空間感會很好,整體舒適性提高很多。

AG50座艙寬度達到1.25米,高度1.2米,在同類型飛機中,空間最大。駕駛員坐姿、頭部空間、腿部空間、手的操作距離都很舒適。

除外觀設計外,強調舒適性也是AG50的設計亮點。「AG50的空中駕駛工作量和輕鬆程度都比較接近於汽車。這麼設計的目標就是希望AG50將來的銷量能做到同類型飛機中的絕對統治地位。」曾友兵說,未來15年,期望國內可以賣到3000架以上。

標配整機降落傘

AG50降落。特派記者何曉剛 發自荊門漳河機場

參與AG50項目之前,曾友兵是AG600的設計師。

談及安全性,曾友兵表示,飛機設計及製造的第一位就是安全性。中航集團製造這麼多飛機,安全性始終放在第一位。

為了安全,AG50設計之初就標配整機降落傘。開了降落傘之後,整機會以較低的速度降落。AG50是國內首家在飛機設計之初就考慮設計整機降落傘的飛機。

據曾友兵介紹,目前,國內很多廠家是從國外引進一個型號進行改良製造,而這些型號的飛機之前可能沒有設計整機降落傘功能,通過後期改裝的機體架構可能承受不住整機降落傘開傘時帶來的巨大衝擊力。一旦開傘就出現結構破壞或散架。

而AG50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整機降落傘功能。在飛機姿態失控情況下,開傘在100米以上都能安全降下來。

自帶抗尾旋設計,可抗突風

AG50在安全氣動設計上也做得很好,飛機降落時速度會降到很低,可以避免因速度過快降落產生摩擦過大而導致輪胎爆裂等一系列問題。

AG50飛機採用並列雙座、上單翼、常規尾翼布局。主體結構採用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製造,配有可拆卸的機翼便於飛機運輸和停放。先進的氣動力設計使飛機具有良好的失速特性,失速速度低。

速度降下來之後,即便有跑道衝擊,對人的傷害也會降低很多。AG50飛機掉高度比一般飛機要慢。氣動方面,AG50滑翔比很高,如果遇到空中發動機熄火,一公裡的高度可以滑行11公裡,非常安全,很容易滑到迫降地點或跑道上。

AG50還有抗尾旋設計。飛機在空中飛行時可能會進入一個自身旋轉狀態,這是國外通航飛機除了本身機械故障之外出事故較多的情況。因此,AG50在設計尾翼上進行了優化,AG50比較難以進入尾旋狀態。另外再配備整機降落傘,相當於給飛機上了雙保險,充分保障飛行安全。

AG50是一款高安全性、駕駛簡便舒適的低成本入門級飛機

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AG50 飛機項目經理 王良偉。特派記者何曉剛 發自荊門漳河機場

在低成本的綜合航電方面,針對現在國際航電領域被美國產品壟斷的情況,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這次專門針對AG50這類飛機自主開發了一套低成本綜合航電系統。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飛行,AG50的大部分構件採用玻璃纖維,少部分骨架是炭纖維。這些玻璃纖維、碳纖維都不是國內類似型號飛機常用材料,AG50在選擇低成本材料之後做了大量的試驗。

據AG50項目經理王良偉介紹,AG50是一款高安全性、駕駛簡便舒適的低成本入門級飛機。通過AG50的研發,可逐漸打造我國低成本通用飛機供應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研製AG50的初衷是期望用它培育和牽引中國通航市場的發展,培育民眾的航空意識。

降低成品,是為了讓更多消費者能買得起。目前,AG50機體成本比金屬飛機便宜。國際同類飛機在100萬到150萬,而AG50售價將控制在100萬以內,預計售價比同類型飛機便宜30%。「最終想讓它進入普通人的生活,讓它成為個人飛行用品。」王良偉說。

26日首飛現場,北京絲路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天津津津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湖北同誠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中業華威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與航空工業特飛所籤訂了購機合同,訂購總量達105架,市場對國產通用飛機AG50高度認同。(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張珺 通訊員戴海濱 梅春豔)

相關焦點

  • 「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成功首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網武漢8月26日電(連迅、蔣子龍)發動機啟動、螺旋槳轉起,滑行、加速、騰空,不斷爬升進入雲端......26日,「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首次完成了陸面起飛和降落任務
  • 國產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 在湖北漳河機場成功實現首飛
    8月26日8時38分,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迎風而上,振臂高飛。在平穩飛行12分鐘後安全著陸,成功實現首飛。國產AG系列通用飛機家族又增添了新的成員。
  • 「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首飛成功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2020年8月26日,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在湖北荊門進行首次試飛。上午8時38分,AG50由猶如一隻領航的大雁,迎風而上,振臂高飛,輕盈翱翔。在經過12分鐘平穩飛行後安全著陸,首飛取得圓滿成功。
  • 「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成功首飛
    新華社武漢8月26日電(記者胡喆、黎昌政)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AG系列通用飛機家族喜添新成員——「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26日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首飛。8時38分,「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猶如一隻領航的大雁,迎風而上,輕盈翱翔,經過12分鐘平穩飛行後安全著陸,呈現了完美的空中首秀。首席試飛員黃杰在飛機著陸後報告:「飛機按計劃完成首飛任務,各系統工作正常,狀態良好!」
  • 國產AG50飛機成功首飛:售價百萬以內 現場賣出105架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國產AG50飛機成功首飛:售價百萬以內,現場賣出105架湖北日報客戶端8月26日消息,當日上午,湖北荊門漳河機場,由航空工業特飛所自主研製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首飛成功。8時38分,伴隨著馬達轟鳴聲,「領雁」AG50迎風而上,完成空中首秀。經過12分鐘平穩飛行後,飛機安全著陸,觀眾席上傳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圖為:AG50輕型運動飛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攝)首席試飛員黃杰在飛機著陸後報告:「飛機按計劃完成首飛任務,各系統工作正常,狀態良好!」至此,國產AG系列通用飛機家族又添新成員。
  • AG50輕型運動飛機通過首飛放飛評審
    8月12日,航空工業特飛所舉行輕型運動飛機「領雁」AG50首飛放飛評審會。航空工業民機產業部項目辦主任冷毅勳、防務綜合部試飛辦主任張虹秋,航空工業通飛總經理楊雷、副總經理張樞瑋出席會議。
  • 「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專家解讀國產水陸兩棲飛機為何有三次首飛本報記者   馬俊中國「大飛機家族」26日再傳喜訊: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當天成功完成海上首飛。這艘「會遊泳的飛機」「會飛的船」實現人類自古以來「飛天入海」的夢想。不少關心「鯤龍」進展的網友26日也發出好奇的感嘆:這是國產水陸兩棲飛機的第三次首飛了吧?這麼多次首飛意義何在?先海上降落再起飛《環球時報》記者26日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了解到,「鯤龍」這次海上首飛選擇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
  •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三大看點
    當日9時05分,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現水上首飛起降。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鯤能化羽垂天,摶風九萬;龍可振鱗橫海,擊水三千。」  20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現水上首飛。  至此,中國大飛機終於邁出「上天入海」完整步伐,建設航空強國輪廓愈發明晰。
  • 國產人工影響天氣大型無人機首飛成功,翼龍2呼風喚雨,又創第一
    說起無人機大家都很熟悉,最近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大型無人機翼龍2再創佳績,變身影響天氣的神器,傳來了好消息——國內首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經過改造的「翼龍2」換名「甘霖-I」變身成功,這架四川造的無人機為甘肅的祁連山降下「甘霖「。據測算,如果飛行50次,就可以帶來6-8億方降水,相當於一個中型水庫的庫容。那麼大型無人機投入民用,是不是有點浪費?
  • 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首飛成功
    軍報記者珠海12月24日電(記者韓阜業)上午9時39分許,由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金灣機場成功首飛。
  • 國產水上飛機海上首飛成功,軍用型研製也需加快步伐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26日在山東青島團島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海上首飛的成功,為它儘快投身一線實用奠定堅實基礎。 有意思的是,AG600水上飛機此前名叫「蛟龍」,而這次的名稱改為了「鯤龍」,或許是為了防止與「蛟龍」號深潛器重名吧! 「蛟龍」這個詞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鯤龍」比較少聽說,但也並非是當代拼湊的詞語,《南齊書·張融傳》:"雕隼飛而未半,鯤龍趠而不逮。"
  • 「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金昌首飛成功,任振鶴下達首飛命令
    新甘肅客戶端金昌1月6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鑫)甘肅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今天下午在金昌市金川機場舉行「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儀式。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任振鶴出席並下達首飛命令。
  • 國產世界最大水上飛機AG600 首飛背後的這群年輕人
    結構設計團隊88%都是80後AG600作為世界上在研的最大水陸兩棲飛機,既能在廣袤的天空翱翔,又能在波瀾壯闊的海面上航行。通俗地說,她是一款「會飛的船」,所以就有了她上半身是飛機,下半身是船體的奇特造型。令人意外的是,AG600結構設計團隊總人數逾50人,其中80後佔比88%。
  • 國之重器,金昌首飛!任振鶴下達首飛命令
    「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金昌首飛成功,任振鶴下達首飛命令「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1月6日下午在金昌市金川機場首飛成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任振鶴出席首飛儀式並下達首飛命令。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羅榮懷,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出席首飛儀式並講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亮,省軍區司令員王文清等出席首飛儀式;省政府秘書長李志勳主持首飛儀式。首飛儀式上,相關方面還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鑫 李小龍)「省長同志!『甘霖-Ⅰ』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順利,任務載荷工作正常,飛機狀態良好!報告完畢!」
  • 殲-20首飛十周年,更多細節任你品,平顯畫面曝光
    今天,2021年1月11日,殲-20首飛十周年紀念日,官方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央視軍事、中國空軍、航空工業、航空工業成飛的官方微信分別發表了《殲-20首飛10周年,盤點威龍高光時刻!》《今天,殲-20首飛10周年!》《十年前的今天,殲20首飛成功!》
  • 小狗坐行長座椅與嫦娥飛天的遐想
    —分享—   第七屆南京大學EMBA年度峰會上周六在南京召開
  • 時間域飛機首飛,造型怪異,頭頂兩個長「犄角」,滿身纏滿天線
    事實上,備受國人關注的國產武器裝備豈止是航母、殲-20和未出世的轟-20?但是,在國內具備重要意義的運輸機可不止運-20,還有一款國產小型運輸機也承擔了不少重擔,它就是運-12。01.集多個第一的運輸機,性能如何?
  • 終於等到你 義大利火神飛機完成國內首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羅田怡 紀陳杰3月1日,首批從波蘭羅茲始發的4架義大利火神飛機搭乘中歐班列(成都)順利抵達成都青白江城廂站,並完成了口岸通關的所有程序,標誌著中歐班列(成都)首次成功承載進境飛機業務
  • 「純商業」火箭捷龍一號首飛成功
    8月17日,捷龍一號運載火箭「一箭三星」首飛成功供圖/新華社8月17日12時1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捷龍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千乘一號01星」「星時代-5」衛星和「天啟二號」衛星發射升空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 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整體來看,長徵八號全長約50.3米,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超過4.5噸,相當於能一口氣將一輛大貨車發射到700公裡的太空。此次首飛,長徵八號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送入了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