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與寫作」韻、韻腳、韻書、押韻

2021-01-08 詩婢楚楚

參考教材

王力《詩詞格律》

龍榆生《唐宋詞格律》

施東向《詩詞格律初階》

《聲律啟蒙》

一、韻:

韻包括:

韻頭

韻腹

韻尾

以「光」為例

G u an g 光

G作為聲母在押韻上面完全不考慮;

u為韻頭,部分簡單的韻沒有韻頭;

an為韻腹,有韻就一定有韻腹;

g為韻尾,部分簡單的韻沒有韻尾;

注意:不是每一個韻都有韻頭和韻尾

二、韻腳:

以登鸛雀樓為例: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liu)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lou)

這裡的流和樓就是韻腳,在詩裡需要押韻的句子中最末一個字叫韻腳;

我們可以看到「流l i u」和「樓l o u」韻頭並不相同,但是韻腹部分是完全相同的,這兩個韻都沒有韻尾。

三、韻書:

王力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話:唐以前的人按口語押韻;唐以後的人按韻書押韻。從唐朝開始,為滿足科舉考試需要,制定了有統一押韻標準的韻書,所以唐代及之後的人都按照韻書押韻。

隋 陸法言《切韻》

成於隋仁壽元年(601年)目前只剩殘篇沒有完書;

《切韻》是有記載的最早的韻書,作為韻書史上劃時代的產物,它繼承和總結了前代韻書,是這一系列韻書的定型之作,在漢語語音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共收193韻:

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入聲32韻,收字11500字;

《切韻》以當時的讀書音為基礎,兼顧古音、方言編輯成書,所描寫的不是某時某地的一個單純音系,而是該時期語音的綜合反映。

「時俗共重,以為典規。然苦字少,復闕字義」(王仁昫xu評價此書不足,一個是收字太少,二是沒有解釋)。

唐 孫愐《唐韻》

成於唐天寶年間、開元年間;

「今加三千五百字,通舊總一萬五千文,其注訓解不在次數」

共收195韻:

平聲上26韻,平聲下28韻;上聲52韻,去聲57韻;入聲32韻;

《唐韻》注意正字形,還增加了不少註解;

宋 陳彭年、邱雍(廣韻)

成於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全名為《大宋重修廣韻》

《廣韻》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沒有任何一本韻書能超過他的影響;

共收206韻:

上平28韻,下平29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收字26194,註解191692字;

《廣韻》收錄了許多奇怪冷僻的字,之後40餘年,又出了《集韻》收字53525(比《廣韻》多27331字)。包含:正體、古體、或體、俗體,有的字多至九體,修訂註解、收音歸韻也有所改變,但是流傳不廣,對歷代的影響也遠不及《廣韻》。

宋 《平水韻》

宋劉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刊於宋淳祐壬子(1252年)此書早已不存,因《古今韻會舉要》沿用它的韻目為人熟知。

元人陰時夫《韻府群玉》,劉淵書中上聲迥獨用,拯與等通,陰書全部合併故減少一韻;

清錢大昕曾見過《平水韻略》金人平水書籍王文鬱編,106韻,書前有許古金正大六年(1229)年的序,比劉淵早23年。

因為劉淵和王文鬱都是山西平水人,後人就將這種分為106個韻部的韻書稱為《平水韻》

《平水韻》將《廣韻》書中通用的韻不基本都合併起來,此書後世流傳最廣,至今沿用。

四、押韻

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uang)

疑是地上霜(uang)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iang)

這裡面的光、霜、鄉就是押韻的,按照平水韻,他們都在同一個韻部;

王之渙《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en)

客舍青青柳色新(in)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en)

這裡面塵、新、人也都押同一個韻部的韻;

為什麼詩必須要押韻?

詩詞曲賦都是韻文,必須要有韻律的美感。利用相同的韻在詩歌中造成周期性的重複,在吟誦者和聆聽者聽覺上造成一種迴環的美感。詩句的第一個入韻字往往給人暗示,當下一個入韻字按照預期的節奏來到時,人們的心理期待得到滿足,這種迴環的美感就會產生,而且對人的理解、記憶產生幫助。(施東向)

〖寫詩僅押平聲韻〗

平水韻三十個平聲韻部需要記熟:

上平聲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

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詞韻進一步將這個三十個韻歸集為十四個平聲韻部,需要記熟:

1、東、冬; 2、江、陽;

3、支、微、齊、灰(半); 4、魚、虞;

5、佳(半)、灰(半); 6、真、文、元(半);

7、元(半)、寒、刪、先; 8、蕭、餚、豪;

8、歌; 10、佳(半)、麻;

11、庚、青、蒸; 12、尤;

13、侵; 14、覃、鹽、鹹

專用詞彙解釋:

寬韻,限韻

窄韻,分韻

險韻,和韻

鄰韻,步韻(依韻)

出韻,次韻(依韻)

韻目,用韻

王力《漢語詩律學》根據這30個韻部各包括的字數多少,分為寬韻、中韻、窄韻、險韻四類;

1、寬韻

包括四支、一先、七陽、八庚、十一尤、一東、十一真、七虞。作詩用這些韻,字比較多,有較多的韻腳可供選擇。

2、中韻

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魚、二蕭、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齊、五歌、六麻、四豪。作詩用這些韻,有較多的韻腳可供選擇。

3、窄韻

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刪、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鹽。作詩用這些韻,可供選擇的韻腳較少。

4、險韻

包括三江、九佳、三餚、十五鹹。作詩用這些韻,可供選擇的韻腳很少,屬於比窄韻更少的韻。險韻用艱僻字押韻,人覺驚警險峻而又能化艱僻為妥帖,無湊韻之嫌,唐宋詩人中有故押險韻炫技,以顯才華的。

上面所分寬窄,是按用韻從嚴的要求來說的。即無論絕句、律詩、排律,必須一韻到底,不許通押。

5、鄰韻

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中關於鄰韻的觀點如下:所謂鄰韻,即指韻音相近者。因其於韻書上排列相鄰,故名為「鄰韻」。必須指出,鄰韻是因為韻音相近而為鄰韻,並非是排列相鄰而為鄰韻。但其排列相鄰,卻是因為韻音相近的關係。

除「江」與「陽」、「佳」與「麻」、「蒸」與「侵」為罕見的特例之外,大約總依詩韻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韻認為鄰韻。所謂「相近」不因上平聲和下平聲的界限而有所間隔。

根據《詩韻》、《詩韻目錄》、《詩韻新編》及王力《漢語詩律學》,參照現代人作近體詩通押的情況,把可以通押的韻目試列如下:

一東二冬

三江七陽

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

六魚七虞

九佳(半)十灰(半)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

二蕭三餚四豪

五歌

九佳(半)六麻

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標準的格律詩,一般都是一首詩只能押一個韻,這種嚴格要求有時候會給作者帶來不便,於是唐朝中期引入了鄰韻的概念,即分屬不同韻部的字,如果讀音相近就稱之為「鄰韻」,比如「聲」和「音」就互為鄰韻。

到了宋代又出現襯韻(又稱探頭韻、借韻、孤雁出群),即律詩第一句若用韻,就用鄰韻,以襯託後面的本韻。這種借鄰韻的方式僅限第一句,被大多數詩人接受並風行一時,成為一種正格。

近代,魯迅、郭沫若等前輩將鄰韻的使用進一步擴大到全詩,也就是鄰韻不再限於首句。王力先生在1977年出版的《詩詞格律》一書中,將這種廣泛使用鄰韻的方式給予了認可。

6、出韻

出韻也叫落韻、竄韻、走韻,是指律詩在偶句韻腳上不用本韻之字,而用鄰韻或它韻中的字,出韻與格律詩一韻到底的要求不和,是詩家大忌。詩出了韻,無論詩韻怎樣高超都是不合格的。

7、湊韻

湊韻又稱趁韻、掛韻腳,是指在韻腳上用一個與全詩意思毫不相關的字,硬湊的韻腳。比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若改為「黃河入海浮」就是湊韻

8、次韻

是古人「和韻」的一種形式,又叫「步韻」,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詩的原韻原字,其先後次序也與被和的詩相同,是和詩中限制最嚴格的一種,就是依次用原韻、原字按原次序想和。

和詩大致有一下幾種形式:

和詩,只作詩酬和,不用被和詩原韻;

依韻,也叫同韻,和詩與被和詩同屬一韻,但不必用其原字;

用韻,即用原詩韻的字而不必順其次序

次韻,也叫步韻,就是依次用原韻、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據傳始於白居易、元稹,稱「元和體」。

9、分韻

舊時作詩方式之一,指作詩時先規定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韻字,依韻作詩,叫做「分韻」,一稱「賦韻」。古代詩人聯句時較多使用,後來並不限於聯句。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有云:素壁聯題分韻句,紅爐巡飲暖寒杯。

10、限韻

指定只能用某個韻腳,比如紅樓夢中限韻紅樓諸釵:

黛玉 限一東韻

看盡升沉皆轉蓬,無憑莫擬問西東。

流年彈指花時倦,慵臉消春淚跡紅。

淡借霜姿依舊月,閒搖碧色偶來風。

憐卿素怨題何必?事事從來夢後空。

寶釵限二冬韻

每憐菡萏一夕冬,冷落疏簾伴月鍾。

案畔唯卿消寂寞,琴邊憑爾道從容。

閒情自處花開謝,素態相安顰淺濃。

無覓好風酬意緒,青雲淡看幾千重。

湘雲限三江韻

言笑偏宜異地腔,懶教惆悵對孤窗。

不吝芳樽十九醉,曾消心事二三樁?

風華吟倦塘迷鶴,畫夢覺殘月落江。

清瘦休憐人照水,好將燕子看成雙。

元春 限四支韻

花開花落總離離,夕殿愁懷兩不宜。

末路抬眉方道倦,浮生回首漸行歧。

三春聚散三生淚,一世升沉一步棋。

夢逝今朝君莫挽,來生唯願是田籬。

迎春限五微韻

長愛時閒慣掩幃,紅塵懶看是如非。

蛾眉淺淺清容倦,寒日蕭蕭冷色微。

孤枕可教說自守,鴛鴦莫與道同歸。

他時我若為司命,願使君卿背對飛。

探春限六魚韻

別離莫與道唏噓,本是孤芳愛自居。

花好偏逢春逝遠,夢長豈奈月行徐。

酒闌已是飄零路,蕉下從今寂寞墟。

有意可教傳尺素,當因憔悴不沉魚。

惜春限七虞韻

心事經如墨跡枯,一拂一拭盡模糊。

悲歡聚散歸風月,軒榭亭臺剩畫圖。

寂寞成禪空亦是,繁華過眼有還無。

月明豈吝鮫人淚?好與貧尼作念珠。

妙玉 限八齊韻

蓬絮何求是處棲,繁花過眼自高低。

飛鴻影后浮光逝,明鏡臺中意緒迷。

肯使清愁輕日月,留將蕭瑟嘆雲泥。

曹公不用金陵判,看取塵緣一任題。

巧姐限九佳韻

本來世事盡相乖,偶佔金陵不識釵。

慣味悲歡安壟畝,懶將風雨憶京淮。

一腔惆悵繁華杳,十丈紅塵畫夢霾。

向晚凝眉非寂寞,野花零落在茅齋。

秦可卿限十灰韻

人生惆悵是徘徊,一段清愁著意裁。

水月鏡花身後憶,流雲密雨夢前來。

絕塵寂寞依稀倦,舉世風華究竟哀。

鴻逝從來歸寂落,痴人不必費心猜。

11、用韻

即押韻,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某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宋 歐陽修《六一詩話》:「退之筆力無施不可,而予獨愛其工於用韻也」;同時也是和韻的一種,即以原詩韻為韻腳,而不按其次序。清 吳喬《答萬季野詩問》:「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

相關焦點

  • 詩詞的韻(詩詞格律解說①)
    這也正是其中的許多名篇至今還為人吟誦欣賞,很多愛好者仍在學習、寫作的原因所在。為了普及中國傳統的古典文化,從今天起,我們請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崔彥介紹詩詞格律的入門知識。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詩詞中的韻,大致相當於漢語拼音中的韻母。一個漢字如果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一般都有聲母、韻母和聲調。
  • 詩詞創作並不難,如果押韻中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韻字,你可以這樣辦
    喜歡詩詞的小夥伴們可以關注下哦在詩詞圈,我曾經經常聽到有人說「不以律害意」,還有說格律,限制了詩詞的創作等等,類似這樣的話。不可否認格律詩相對於古體詩來說限制更多,要求更多。但我以為這才是格律詩區別於其他文學體裁而獨具魅力的地方。其實詩詞作為樂文,要調以管弦,利慾歌喉,這也是格律存在的必要性。
  • 寫詩詞時遇到平仄韻腳不符合格律,該不該以詞害意?
    如果是寫現代詩,大可不必在乎這些平仄格律的限制,自由地發揮自己心中熱情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如果我們寫古詩的話,就要仔細區別一下了。古詩分為古風和近體詩。古風對平仄要求不高,只要念起來朗朗上口就行。但是格律詩的平仄,韻腳,以及對仗和寫法都有相對嚴格的規定。詩是韻文,所以就算是寫古風可以轉韻,也還是押韻,哪怕是寫現代詩,在幾個句尾押韻都更加有利於朗讀。
  • 詩詞寫作:格律詩中的押韻規律,平水韻的運用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巷,這是我們格律詩課程的第五章內容,今天我們開始講解格律詩的押韻。格律詩能夠讀起來能夠朗朗上口、帶給我們美的享受,不僅和它精煉的語言有關,更與它的押韻有關。雖然一般的詩歌也講究用韻,但是格律詩卻將「用韻」推上了至高境界,所以格律詩便成就了自己在詩壇的特殊地位。一、關於韻01、本身定義:韻即為漢字除聲母或聲母及介音以外的部分,大家都學過拼音,肯定都懂這個。這裡再說說介音:韻母包括介音、韻腹和韻尾三部分,比如:光guang,其中的u也就是介音,也叫韻頭;a是韻腹, ng是韻尾。
  • 詩詞從0入門③:押韻,一文讀懂詩詞押韻、步韻、出韻等知識點
    詩詞從0入門第三課:押韻前節回顧前面的兩節內容,我們主要講了詩詞中的四種聲調、106部《平水韻》表,以及平仄的定義與使用。這些內容是詩詞的基礎,非常簡單。今天,我們主要來講另一個詩詞的重要基礎——押韻,簡單且重要的知識點。
  • 何為押韻?詩歌的韻腳一般都在這裡
    我們閱讀詩詞,可以發現,幾乎每首詩都有一個韻腳,從最早期的古體詩《詩經》開始到近體詩幾乎都能找到詩的韻腳,詩有韻腳讓人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韻是一首詩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中使用韻,我們叫做押韻,也可稱為協韻或者叶韻(葉通協)。
  • 為什麼有些格律詩讀起來不押韻
    唐代大詩人寫的詩,讀起來竟然不押韻?如果有這個感覺,應該恭喜您,普通話還是挺不錯的,測試水平起碼過二甲了。這首詩從今天的語音角度讀,的確不怎麼合轍押韻。更要命的是,這一類的詩並不少見。今天讀著不押韻,唐人讀就押韻嗎?其實也未必,但這並不影響它是一首中規中矩合乎格律的五言律詩。
  • 古詩詞的押韻方法
    詩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末尾的"岸、早"沒有用韻,用的是仄聲字。所以押平聲韻的詩用韻的規律是押韻的韻腳用平聲字,不押韻的句末一字用仄聲字。舊體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古體詩在用韻上是比較自由的。全首詩可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又可隨意轉為其它韻。一首詩中每句都可用韻,用於韻的字可以重複。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鄰韻是聲調比較接近的字,稱為鄰韻。
  • 搞懂蘇軾《守歲》如何押韻,就清楚詩韻須有規則,卻不必強求今古
    有朋友問:蘇東坡的《守歲》詩,是如何押韻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詩是韻文,所以押韻是必須的,特別是古詩,對這方面要求比現代詩嚴格太多。這裡問到的是這首詩如何押韻,那麼說明押韻是肯定的,只是在韻腳中可能有大家不熟悉的變化需要解惑。我們把這首詩標出平水韻下的韻腳字韻部,看看為什麼會產生疑問:守歲 宋·蘇軾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 要寫好中國古詩詞,如何押韻?
    所以,押韻是寫詩的基本條件。這一點無論對古詩還是現代詩都是一樣的,但是現代詩由於各種新興文化的衝擊,有很多認識和看法與古詩不同。我們講押韻還是以古詩為主。而中國古詩詞又分為古體詩、近體詩、詞牌、散曲等等。押韻這個大的概念針對每一種小的分類又有區別。包括使用的韻書也有不同。押韻格式從押韻本身的格式來看,分為隔句韻和排韻兩種。
  • 為什麼讀唐詩宋詞還押韻呢?
    詩詞之所以今天讀起來依然押韻,除了口語的傳承以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韻書的作用。 從隋朝以後,詩人作詩大多按照韻書來押韻,韻書有點像今天的字典,一脈相承到今天,所以我們還可以閱讀古詩文,並享受到韻律之美。
  • 草木十二韻_藝文志_中國環境
    北京大學馮倩麗撰寫的《草木十二韻》一書,是一組按照《聲律啟蒙》格式撰寫的韻詩,依四季、晨昏、色彩、萬物、相思、喜事、山居、滋味、傳說、人間、紛爭、行旅十二個主題,介紹來自116個科的323種植物和1種地衣。
  • 如果是詩為什麼讀起來不押韻?
    我們中國人大多從小學習過詩詞,有這樣一首詩和《靜夜思》、《詠鵝》一樣家喻戶曉,但是這首詩為什麼讀起來好像有點彆扭呢?仔細分析,原來是因為前幾句讀起來不押韻,那麼這首詩為什麼前面讀起來不押韻呢?不押韻的還叫作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皛玊談詩:賦詩用韻多無奈,孤雁出入群中來
    在古往今來許多詩歌名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一類詩,用平水韻來看,總有一個韻腳,或在首句或在尾句,是出韻的。當然,如果以新韻來看,基本上都是符合格律要求的。其實,這種用韻是允許的,它叫「孤雁出群與孤雁入群」。唐宋人常不拘首尾句韻腳之規,而借用鄰韻,後世稱為孤雁出(入)群格,意為一隻孤單的雁出入雁群之中。賦詩用韻多無奈,孤雁出入群中來。
  • 詩詞從0入門⑦:孤平、三連平、三平調分別是什麼,寫詩詞的大忌
    詩詞從0入門⑦:「孤平」與「三連平」前節回顧:在之前的章節中,咱們講了近體詩(格律詩)寫作時的平仄規則,總結來說,就是:句內平仄交替、對句平仄相對、鄰句平仄相粘。關於「孤平」的定義,主要分兩個派系,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一派是以王力為代表人物,具體主張是:在格律詩句中,一句詩除去韻腳外,如果只有一個平聲字,並且沒有和韻腳相連,那麼這個句子就犯了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就是犯了孤平,王力的主張,是現在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
  • 詩詞格律.第一章字的四聲和平仄
    我國是詩的國度,有豐富的詩歌遺產,詩詞中的精華是一座巨大的營養庫。想要從這座營養庫中吸收養分,就必須學習一些關於詩的知識,才能傳承中華傳統古詩詞文化,為現在的文化事業添磚加瓦。 我國的詩歌,在"五四"運動以前,一直流行的是舊體詩形式。「五四」運動以後產生了新詩。
  • 第1197期 詩詞 押韻八戒等作詩的禁忌
    壹、押韻八戒 詩之有韻,猶屋之有柱;柱不穩,則屋必傾圮。韻不穩,則詩必惡劣。故押韻之所當戒者,初學亦不可不知,茲試分述於下: 一、戒湊韻 俗亦稱「掛韻腳」,謂所押之韻,與全句意義不相貫串,而勉強湊合也。如唐詩「黃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為浮字,便為湊韻。初學最易犯此,所當切戒。
  • 孩子的學習助手,不可忽視的國學經典:《聲律啟蒙》和《對韻歌》
    更多的詩句講究押韻、平仄、對仗,很多詩句都有規律可循,如果了解其中規律,多看多讀,形成了一定的語感之後,你就會發現大部分詩詞並沒有那麼難以理解和背誦。尤其是明末清初李漁所作的《對韻歌》和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的《聲律啟蒙》,對於孩子的古詩詞學習,甚至歷史常識、生活常識的學習都是很有幫助的。
  • 五音與106平水韻對應表
    穿鼻之韻有,東冬、江陽、庚青蒸三部其字發音必從喉間反入,穿鼻而出作收韻,故謂之穿鼻展輔之韻,支微齊灰半、佳半灰半二部是也其字出口之後,必展兩輔如笑狀作收韻,故謂之展輔斂唇之韻,魚虞、蕭餚豪、尤三部是也,其字在口半啟半閉,斂其唇以作收韻,故謂之斂唇。
  • 律詩寫作九大禁忌
    律詩寫作九忌律詩與絕句均屬於近體詩,近體詩與古體詩是從詩體上區分,並非時代概念。近體詩濫觴於南齊永明年間,史稱「永明體」。近體詩大興於唐,對於字數、押韻、對仗、平仄均有嚴格規定,講究格律,故又稱格律詩。近體詩包括絕句(五言、七言)、律詩(五言、七言、排律)。律詩定型於初唐時期,盛唐以後,大盛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