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國際新研究表明:腹主動脈鈣化可提前預警心臟病和中風等風險|...

2021-01-20 健康界

【英國《醫學快訊》2021年01月14日文章】題: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心臟病的早期警告信號。

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近期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表明,心臟外主動脈中鈣積聚可以提前預警心臟病和中風等風險,可幫助醫生在症狀出現前的幾年內確定心血管疾病風險人群。

該研究是在Lewis副教授最近關於使用骨密度掃描和人工智慧識別和量化腹主動脈鈣化的研究基礎上開展的,其成員來自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辛達和馬庫斯老齡研究所、雪梨大學、西澳大利亞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

研究團隊分析了之前的52項研究,發現患有腹主動脈鈣化(AAC)的人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要高出2到4倍,而且血管壁中的鈣含量越高,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就越大,患有AAC和慢性腎臟疾病的人群其風險比患有AAC的普通人群更高。

鈣可在血管壁中積聚並使動脈硬化,阻塞血液供應或導致斑塊破裂,這是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主要原因,而導致動脈鈣化的因素包括不良飲食、久坐不動、吸菸和遺傳。

預測「沉默的殺手」

埃迪斯科文大學醫學與健康科學學院首席研究員、心臟基金會未來首席研究員Josh Lewis表示:「這些發現為心血管健康提供了重要線索,心臟病通常是「沉默的殺手」,因為很多人對自己身陷危局的處境全然不知,也未發現自身的早期預警信號(比如腹部或冠狀動脈鈣化)。腹主動脈是動脈中鈣最早積聚的部位之一,甚至早於心臟,如果我們儘早發現,就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用藥來阻止病情進展。」

拯救生命

Lewis副教授希望這些發現能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他說:「在許多常規檢查中,腹主動脈鈣化通常是在常規檢測(比如骨密度儀、X光片的側脊柱掃描)中無意發現的,這向醫生預警並提示需要調查和評估病人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加深對這些患者預後狀況的了解。越早發現這種異常,就可以越早改變生活方式並開始預防性治療,這可能在未來挽救無數生命。」

前途光明

心臟基金會的臨床證據經理Amanda Buttery表示,未患上已知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發生腹主動脈鈣化的證據表明,可能需要進行更全面的心血管風險評估,包括血壓和膽固醇測試或心臟健康檢查,這些發現很有前景,心臟基金會希望在這一領域看到更多的研究。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重大新發現 !430萬人研究表明:養狗狗可讓主人活得更久!對有心臟病和中風的人益處更大
    養狗似乎與心血管風險有關,因為近年來的一系列研究表明,養狗與較低的血壓水平,改善的脂質分布減少有關。美國心臟病協會在2013年的一項科學聲明中指出:「養狗可能與降低心血管風險有關。」 對於那些已經患有心臟病和中風的人來說,養狗帶來的益處更大,能夠讓他們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31%。
  • 研究稱養貓可使患心臟病和中風機率降低至少1/3
    研究稱養貓可使患心臟病和中風機率降低至少1/3 2008年03月20日 16:20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養貓可以使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降低至少三分之一。
  • 新研究發現食用十字花科蔬菜有益維護血管健康
    新研究發現食用十字花科蔬菜有益維護血管健康 近日一項由澳大利亞伊迪斯考恩大學主導的研究發現,經常食用花菜、捲心菜和抱子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的老年婦女主動脈上鈣大量積累的可能性更低,這也意味著她們患上中風、心臟病的風險更低。
  • Stroke:更年期女性攝入低卡飲料可能會導致中風風險升高
    2019年2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在絕經後的女性中,每天飲用多種減肥飲料會導致動脈阻塞,特別是小動脈引起中風的風險增加。這是首批研究飲用人工加糖飲料與特定類型卒中風險之間關係的研究之一,這些研究涉及一大群種族多樣化的絕經後婦女。
  • 心臟病領域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β受體阻滯劑可促進嬰兒心肌再生doi:10.1126/scitranslmed.aaw6419.外科手術可以在嬰兒出生後不久修復先天性心臟缺陷,但是這些嬰兒將在一生當中具有更高的心力衰竭風險。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β受體阻滯劑(β-blocker)可能作為外科手術的補充,促進嬰兒心肌再生,並且減輕先天性心臟病的持久影響。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十一):主動脈縮窄與主動脈|主...
    正文先天性主動脈弓部梗阻畸形主要包括主動脈縮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和主動脈弓中斷(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兩大類。CoA 是一種胸降主動脈的局限性狹窄,通常位於左鎖骨下動脈遠端,鄰近動脈導管連接部位[1-2],是較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佔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 4%~8%。
  • 英報:養貓可降低人突發心臟病和中風機率
    一項國際研究則顯示,撫摸會增加貓咪的壓力;有的貓咪之所以「容忍」撫摸,是因為它們較為「大度」,其結果是讓自己承受更大壓力。撫摸增壓力英國林肯大學、奧地利獸醫大學和巴西聖保羅大學的動物行為專家開展一項聯合研究,檢測不同品種的貓咪被撫摸前後的壓力激素水平。結果顯示,貓咪在被人撫摸後會釋放出與焦慮有關的激素,換句話說,貓咪不喜歡被撫摸。
  • 一項研究表明肌動蛋白1過表達可導致高血壓
    首頁 » 高血壓 » 一項研究表明肌動蛋白1過表達可導致高血壓 一項研究表明肌動蛋白1過表達可導致高血壓 來源:搜狐健康 2008-02-
  • 養貓可大大降低中風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養只貓可以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降低三分之一。科學家表示,養貓有助於緩解壓力和憂慮,而這能降低血壓,減緩心率,因此有助於預防心臟病。  這項研究對4435名年齡在30到75歲之間的成年人進行了調查,他們中大約有一半人養貓。結果顯示,在10年內,貓主人的死亡率是3.4%,而不養貓的人的死亡率是5.8%。
  • 單腳站立20秒可測中風風險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中老年人不能單腳站立超過20秒,未來患上中風和痴呆症的機率則比較高。  科學家們對平均年齡在67歲的841名女性和546名男性進行了測試,受試者被要求睜大眼睛,單腳站立60秒,隨後,這一動作再重複兩次,表現最好的兩次結果被用來進行分析。
  • 瑞典研究:養狗有益健康 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英國媒體2017年12月4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愛犬人士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比其他人低23%。瑞典一項研究表明,養狗能夠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一項對340萬年齡在40-80歲之間的人進行的研究發現,養狗可以降低23%的心臟病死亡率,而且能夠降低20%的死亡風險率。此前的研究表明,寵物狗能緩解社交孤立和抑鬱,而這兩者則會增加患心臟病和早亡的風險。狗的主人要有良好的抗壓反應(血壓和脈搏不會飆升),體育活動水平較高,膽固醇水平較低。
  • 養貓有助於降低心臟病風險
    核心提示: 據國外媒體27日報導,上周,研究人員在紐奧良舉行的美國中風協會國際卒中大會上告訴擁代表們說,擁有一隻貓咪能讓你的心臟病發作風險降低近三分之一。這項發現在心臟病專家和獸醫間引發不同反響。<br>   據國外媒體27日報導,上周,研究人員在紐奧良舉行的美國中風協會國際卒中大會上告訴擁代表們說,擁有一隻貓咪能讓你的心臟病發作風險降低近三分之一。這項發現在心臟病專家和獸醫間引發不同反響。
  • 研究:養狗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可延長壽命
    據外媒報導,根據刊登在美國心臟學會(AHA)期刊的兩項最新研究,養狗有助於延長壽命,特別是對那些曾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人而言。儘管並未證明其因果關係,但研究人員發現,這項研究中的狗飼主,往往在患得「重大心血管疾病後獲得更佳改善結果」,原因可能是狗飼主的體能活動增加,以及抑鬱和孤獨感降低。先前已有研究證實這類現象。
  • 好端端的,為什麼會突發心臟病?|這個紀錄片救了幾萬人……
    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就可以提前預測心臟病的風險,今天這部紀錄片,說出了背後的真相。金錢至上,CAC推行被限制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是一種是非侵入性測試,通過測量心臟動脈中鈣的斑點,幫助預測一個人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發現,CAC評分,可以預測一個人在接下來的15年中,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
  • 中央主動脈血壓測量成為高血壓管理新指標
    -- 歐姆龍中心動脈壓檢測裝置備受關注 北京11月8日電 /新華美通/ -- 血管疾病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但是各國的研究表明,對於血管疾病的早期發現和幹預治療,是有效遏制終點事件發生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學術界對於相關疾病的預防工作十分重視。
  • 為什麼新冠病毒會導致年輕人中風並喪命?
    很遺憾,美國醫學界的一項最新研究將對這種想法潑冷水。研究人員表示,在一些確診病例中已發現年輕人和中年人中風激增的現象。因為新冠病毒會導致血栓的形成,從而增加中青年患致命中風的風險。
  • 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國際卓越中心正式啟動
    央廣網上海1月12日消息(記者傅聞捷)今天,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國際卓越中心「極端天氣氣候與健康風險互聯和治理」正式啟動。該卓越中心的設立是實施聯合國仙臺減輕災害風險框架、氣候變化應對巴黎協定、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全球重大發展議程的重要舉措。
  • 八成以上中風可提前知曉 十分鐘就可檢測出中風前兆(圖)
    「中風預警圖」,揭示中風奧秘。專家指出,85%以上的中風事件可以檢出。預計到明年,「中風預警」系統將向全國醫院推廣。屆時,市民經過10分鐘檢測就可知是否有中風先兆。我國著名腦血管研究專家王桂清教授昨天指出,雖然中風是突發病,但腦血管疾病的病變有規律可循,中風可以早知道,早預防。
  • 婚姻竟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和中風
    2018年6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最近發表在《Heart》上的新研究發現婚姻也許可以保護人們免患心臟病或者中風,同時可以保護那些高風險的人群。這項發現促使研究人員建議婚姻狀態也應該是心臟病和中風及可能的生存期的風險。
  • 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先天性心臟病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先天性心臟病基因!但是,來自美國心肺血液研究所兒童心臟基因組學聯盟(PGCG)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CHD病例的一些潛在基因遺傳原因,以及攜帶這些突變基因患者的長期影響。由布裡格姆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小組本周發表了最新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