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現三隻「大貓」實為野生猞猁

2020-12-05 東北網

東北網2月23日訊(彥波 記者 霍梟涵)近日,大興安嶺松嶺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查看紅外線攝像資料時,發現在溼地公園內出現了三隻非常有氣場的「大貓」。經核實,「大貓」為野生猞猁。

紅外照相機鏡頭裡的猞猁。

據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主任王金江介紹,2月1日,安裝在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三隻形體很像「貓」的動物在公園裡玩耍。幾隻可愛的小動物在溼地公園內雪地裡悠閒的遊走。其中個頭較大的一隻身長大約在90至130釐米左右。

三隻萌萌噠的小動物在2月1日15時50分左右闖入相機鏡頭,大約在16時20分左右在相機鏡頭前消失。共逗留了近30分鐘左右。

紅外照相機鏡頭裡的猞猁。

據介紹,溼地出現的三隻形似「大貓」可愛小動物並非是貓,而是同屬於貓科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目前,野生猞猁種群數量稀少。猞猁喜歡離群獨居、孤身活動在廣闊空間裡的野生動物,此次拍攝到三隻猞猁在一起的情況實屬罕見,在大興安嶺範圍內也是屬首次。同時出現三隻猞猁而且體態健碩說明溼地,下遊食物鏈生態完好、食物充足。將對溼地資源的有效管理和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地處大興安嶺東部林區伊勒呼裡山南麓,位於松嶺區境內,溼地公園總面積7765公頃,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是眾多珍稀生物棲息地,除了猞猁,袍子、野兔等國家級保護動物也是常見。

相關焦點

  • 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拍到野生猞猁
    【解說】9月7日,記者從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獲悉,近日,工作人員在整理溼地公園架設的紅外相機時,發現拍攝到猞猁的影像資料。  【解說】據了解,猞猁屬於獸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體重40千克左右,體長90-130釐米。身體粗壯,四肢較長,尾極短粗,尾尖呈鈍圓。
  • 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有猞猁出沒
    近日,大興安嶺松嶺林業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影像資料時,發現了珍稀野生動物猞猁出現的畫面。▽在這段影像資料裡,一隻猞猁半臥在地上,享受著冬日裡的暖陽,沒過一會,它舉起了爪子,給自己洗了個臉。雖然被灌木叢遮擋住了部分身影,但是不難看出這隻猞猁體型健碩。
  • 大興安嶺拍到野生猞猁 居然不怕人
    大興安嶺拍到野生猞猁 居然不怕人時間:2020-03-21 21: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興安嶺拍到野生猞猁 居然不怕人 近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架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猞猁、狍子、野豬等珍稀動物。
  • 大興安嶺拍到兩隻野生猞猁,網友:萌萌噠,又像貓又像虎!
    大家都知道,貓科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小到我們身邊的寵物貓,大到威風凜凜、叱吒野林的獅子老虎,大家都同屬一個科。在這個大家族中,有一種生物,長著短短的尾巴,「兩米八」的大長腿,兩隻耳朵上還有撮堅挺的小毛,大家能想到它是「何方神聖」嗎?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發現猞猁狩獵狍子影像
    「中國最北溼地」裡首次拍到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劉曙光供圖中新網大興安嶺11月18日電(劉曙光 霍超 姜輝)18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遠紅外攝像機首次在「中國最北溼地」拍到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 大興安嶺現中級「大貓」,敢大量屠殺狼崽,無虎豹下已成王!
    而據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日前發布的消息,「中國最北溼地」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的紅外相機首次拍攝「猞猁狩獵狍子」的珍貴畫面。猞猁們的出現,表明了我國北方溼地環境生態良好發展,給當地的科研保護工作人員們大大點讚!短尾巴、大長腿、兩隻耳朵上扎著「小辮子」!這隻大貓你吸麼?
  • 內蒙古大興安嶺又一溼地公園獲批「國字號」生態名片
    圖為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圖為遊客暢遊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7日,記者從內蒙古森工集團獲悉,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驗收,內蒙古大興安嶺又一溼地公園獲批「國字號」生態名片。消息稱,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於2015年12月批准建設,總面積5775.5公頃,其中溼地面積為3891.9公頃,溼地率67.39%,有野生植物410種、野生動物110餘種,北緯50°線恰好穿越溼地公園。公園劃分為溼地保育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恢復重建區。
  • 紅外像機在南甕河溼地拍到猞猁狩獵狍子影像
    【原標題】「中國最北溼地」:首次發現猞猁狩獵狍子影像11月18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 最新最全國家溼地公園名錄,旅遊用的著
    內蒙古烏海龍遊灣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臨河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烏蘭浩特洮兒河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正藍旗上都河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白狼奧倫布坎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扎蘭屯秀水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莫和爾圖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陳巴爾虎陶海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巴林雅魯河國家溼地公園內蒙古滿洲裡二卡國家溼地公園
  • 內蒙古破獲獵殺瀕危野生猞猁案
    內蒙古破獲獵殺瀕危野生猞猁案 2015-03-30 17:11: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繳獲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猞猁死體 大興安嶺公安局
  • 紫貂、貂熊、猞猁等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出沒大興安嶺
    紫貂、貂熊、猞猁等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出沒大興安嶺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林業局自2020年1月6日至3月6日,在林業局內大西溝管護區58號線區域內,布設了紅外線相機60部,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對野生動物進行科學監測。近日,工作人員將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圖像經過整理篩選後,得到了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活動視頻資料。
  • 邵陽縣:11隻野生黑水雞「作客」天子湖國家溼地公園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7日訊(劉健 肖友國 肖鴻)近日,在邵陽縣天子湖國家溼地公園的一處水域,11隻野生黑水雞在嬉鬧捕食。黑水雞是受國家保護的瀕危動物,2000年8月1日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16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河北壩上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首次發現斑頭雁
    壩上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供圖新華社石家莊9月24日電(記者秦婧)記者23日從河北壩上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了解到,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在進行候鳥監測時,首次發現兩隻斑頭雁。該物種的發現,使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的鳥類從187種增加至188種。據了解,被列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斑頭雁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鹹水湖。斑頭雁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較遠。
  • 呼倫貝爾一國家溼地公園試點正式加入「國家隊」
    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歷時5年試點建設 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內蒙古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庫都爾鎮境內,隸屬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庫都爾林業局。
  • 青海柴達木盆地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引數萬隻野生鳥類越冬
    中新網西寧12月2日電 (孫睿)12月隆冬時節,柴達木盆地都蘭湖溼地公園迎來大天鵝、白骨頂雞、棕頭鷗、赤麻鴨等數萬隻野生鳥類越冬棲息,為冬季的柴達木盆地增添了一份美麗與靈動,呈現了勃勃生機。圖為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內,上萬隻野生鳥類越冬。
  • 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
    法庫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的景觀,貴在原始、原生態。這裡基本保持了較為原始的溼地景觀,溼地周邊除農田生態系統和部分村落外,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開發。溼地公園擁有沼澤、灘涂、河渠、森林等多樣化的棲息地生境,自然資源豐富,景觀優美。
  • 沽源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現2億年前古生物鱟蟲
    長城網記者 郭洪傑攝  長城網張家口7月12日電(記者郭洪傑)7月12日,記者在張家口沽源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採訪時,無意中在該處一灘湖水中發現一種奇怪動物,經查,此動物名叫鱟(hòu)蟲。鱟蟲最早出現在距今約2億年前的二疊紀,比恐龍還要久遠。  據了解,鱟蟲,俗稱王八魚、水鱉子、王八蓋子、馬蹄子、西納根結蟲(蒙古語),別名三眼恐龍蝦。
  • 湖南永州市一擬建國家溼地公園發現新物種
    由國家林業局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巡視員程良率隊的專家組,11月18至19日對擬建江永永明河國家溼地公園進行現場考察評估。專家組認為,擬建永明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南嶺山脈,又有熔巖喀斯特地貌的特徵,屬於交錯過渡地帶,物種極其豐富,可能還有多種隱藏的物種尚未被發現,建立國家溼地公園將促進生態環境改善,促進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是建立國家溼地公園的主要目的之一,發現新物種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將有效增強通過國家溼地公園試點資格認證的權重。
  • 大興安嶺紅外攝像頭拍到多種野生動物
    近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攝影機影像資料時,發現了貂熊、黑嘴松雞、駝鹿、猞猁、狼、袍子、野豬等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視頻資料。視頻顯示,三隻狼在雪地裡「玩耍」,互相耍酷,個個身材渾圓健碩,非常有趣。
  • 拍到猞猁!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有珍稀野生動物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