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貓科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小到我們身邊的寵物貓,大到威風凜凜、叱吒野林的獅子老虎,大家都同屬一個科。
在這個大家族中,有一種生物,長著短短的尾巴,「兩米八」的大長腿,兩隻耳朵上還有撮堅挺的小毛,大家能想到它是「何方神聖」嗎?沒錯,那就是猞猁!它長得比家貓大得多,比豹子稍微小一點,它是喜寒動物,喜歡居住在寒冷的高山地帶。
微博上出現過這麼一條熱搜:#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拍到野生猞猁#,大興安嶺呼中區資源部門利用紅外相機在施業區拍攝到了兩隻野生猞猁,工作人員在整理野外的紅外相機時才發現,原來相機拍下了這麼珍貴的一幕。
只見視頻中的兩隻猞猁在相機前來回踱步,不知道在尋找什麼,同時一直在環顧四周,不少網友看了紛紛表示,咦,這小傢伙好像有點萌啊!長得像貓又像虎,好可愛的感覺。
猞猁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性情狡猾又小心翼翼,捕獵能力出色,捕殺技能更是花樣百出,雖然如網友們所說,猞猁長得可可愛愛,小隊長也不否認,但是看看就好了, 大家可千萬不能有想養的想法!
其實在古時,中國北方還真有達官貴族飼養過猞猁,他們專門養這類猛獸來幫助自己狩獵,當準備去打獵時,只要把這些猛獸放出來就行了。
著名的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也曾在他的書中提到過,在蒙古,一種叫「山貓」的宮廷「寵物」捕獵能力出色,很有可能就是猞猁。
不過猞猁個性獨立,高冷孤僻,不像狗那樣忠心,服從性又高,猞猁在遇到危險時,會找樹躲起來,甚至直接裝死,讓對手誤以為它死了。
古代人一般都是從野外抓小猞猁回來訓練,因為猞猁不容易繁殖下一代,而且餵養猞猁的成本太大,所以在古代也只有權貴才養得起,所以養猞猁也成了當時一種「炫富」的方式,在打獵時,看著猞猁矯健的伸手,花樣百出的獵殺方式,可能也滿足了權貴們的獵奇心態。
不過現在猞猁很少見了,在動物園和野外都基本見不到,由於人類活動,森林面積開始變縮小,猞猁的棲息地也越來越小,獵物也沒有以前那麼豐富。
在中世紀一段時間裡,猞猁在歐洲卻被當作「怪獸」一般被捕殺,因為它們耳朵上那撮特殊的毛被無知的人認為是「惡魔」的象徵,本來猞猁在歐洲一度是非常常見的,卻被活生生逼得「無路可走」,它們躲到了更高的深山老林中,而人們直到20世紀,才意識到保護猞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