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北溼地」:首次發現猞猁狩獵狍子影像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國最北溼地」裡首次拍到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劉曙光供圖

中新網大興安嶺11月18日電(劉曙光 霍超 姜輝)18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遠紅外攝像機首次在「中國最北溼地」拍到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劉曙光供圖

南甕河溼地位於我國最北部的大興安嶺東部境內的松嶺區,總面積22.9萬公頃。溼地內已發現植物資源1046種,野生獸類49種、鳥類216種,是我國唯一一個以寒溫帶森林、沼澤、草甸和水域生態系統及珍稀動植物為保護對象的內陸溼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1年被列入拉姆薩爾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據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砍都河綜合管理站工作人員介紹,近日回收檢查遠紅外攝像機發現了形態似貓的動物狩獵狍子的影像,經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專家鑑定,影像裡的動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

遠紅外攝像機拍到的影像裡,進食的猞猁體長將近1米。劉曙光供圖

「拍攝的時間為5月份,影像中的猞猁體長將近一米,正在進食狍子,狍子的頭部已經被咬斷」。該工作人員介紹說,猞猁屬於貓科,?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屬於中型的猛獸。猞猁為喜寒動物,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完)

相關焦點

  • 首次!紅外像機在南甕河溼地拍到猞猁狩獵狍子影像
    【原標題】「中國最北溼地」:首次發現猞猁狩獵狍子影像11月18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攝到猞猁捕食狍子畫面
    11月18日,黑龍江省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據工作人員介紹,影像中的猞猁體長將近一米,正在進食狍子,狍子的頭部已經被咬斷。猞猁屬於貓科,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屬於中型的猛獸。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到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中新網加格達奇8月2日電(劉曙光 姜輝)2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到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 中國首次成功拍攝到猞猁捕食獵物的圖像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23日電(記者於嘉)中國野生動物學專家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內的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功拍攝到兩隻猞猁在野外捕食獵物的圖像。據介紹,這是中國首次利用自動照相設備拍攝到的猞猁野外生存的影像資料。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發現東方白鸛巢穴和5隻幼鳥
    劉曙光 攝繼2019年首次發現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後,18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首次拍攝到東方白鸛巢穴,巢穴內有5隻幼鳥。南甕河溼地位於中國最北部的大興安嶺東部境內的松嶺區,總面積22.9萬公頃,溼地內共有大小河流12條,是嫩江的主要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地。
  • 生態人士在瀾滄江源區首次直接拍攝到猞猁影像
    生態人士在瀾滄江源區首次直接拍攝到猞猁影像 2017-07-27   新華社西寧7月27日電(記者李亞光)近日,在瀾滄江源頭地區開展的一項生態本底調查活動中,來自雲南的一位自然科學愛好者首次直接目擊並拍攝到當地的猞猁影像
  • 新疆阿爾泰山首次拍攝到猞猁一家三口活動影像
    近日,新疆阿爾泰山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畫面中兩隻小猞猁一前一後在山間行走,很快猞猁媽媽出現在鏡頭中,它不時抬頭張望,最後朝山林深處走去。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福海分局森林保護科幹部 楊文超:猞猁是一種白天休息,晚上出去覓食的動物,所以兩次都是夜間拍攝到的。猞猁還是一種離群獨居的動物,所以我們這次能拍到三隻猞猁在一起是比較罕見的。
  • 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有猞猁出沒
    近日,大興安嶺松嶺林業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影像資料時,發現了珍稀野生動物猞猁出現的畫面。▽在這段影像資料裡,一隻猞猁半臥在地上,享受著冬日裡的暖陽,沒過一會,它舉起了爪子,給自己洗了個臉。雖然被灌木叢遮擋住了部分身影,但是不難看出這隻猞猁體型健碩。
  • 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拍到野生猞猁
    【解說】9月7日,記者從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獲悉,近日,工作人員在整理溼地公園架設的紅外相機時,發現拍攝到猞猁的影像資料。  【解說】據了解,猞猁屬於獸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體重40千克左右,體長90-130釐米。身體粗壯,四肢較長,尾極短粗,尾尖呈鈍圓。
  • 新疆裕民境內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
    1月6日,筆者從新疆裕民縣森林派出所獲悉,近日居住在該縣巴爾魯克山區的村民發現外形酷似貓的動物,經進一步辨認確定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猞猁,這是目前裕民縣境內首次發現猞猁。  據發現猞猁的村民反映,最近附近山裡出現一些野山雞、野兔子等野生動物的殘骸,村民家裡的牲畜也有受到猛獸攻擊的跡象,許多村民擔心是野狼來到了村裡,於是村民便設下陷阱以防野狼前來侵害家畜,不料村民卻意外抓捕到一隻外形酷似貓的動物,另有一隻逃脫。於是村民們及時向當地森林派出所反映了有關情況。
  • 男子自製工具非法狩獵 四隻「傻狍子」遭了殃!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2月28日獲悉,日前,黑龍江省林區公安局東京城分局森偵大隊聯合江山嬌派出所成功破獲一起非法狩獵案件,男子自製鋼絲獵套和狩獵夾子,非法獵捕4隻野生狍子。2020年12月22日,東京城分局江山嬌派出所接到匿名舉報稱寧安市鏡泊鄉村民田某某有非法狩獵嫌疑,接到線索舉報後,派出所民警立即趕赴現場,並將情況匯報森偵大隊。森偵大隊迅速組織警力與派出所對該案聯合展開偵查工作。經過調查,發現田某某藏匿非法狩獵物及作案工具的具體位置。
  • 世界最終極的貓鼠遊戲,猞猁獵捕雪兔!-走近猞猁的神秘生活
    科學家和薩滿師都承認,猞猁是秘密守護者!你可能花幾年時間找一隻猞猁,卻只能找到它的腳印。猞猁是非常獨特的貓科動物。喜寒,基本上屬於北溫帶寒冷地區的產物,即使在北緯30度以南,也是棲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帶。可在一處靜臥幾日,不畏嚴寒,喜歡捕殺狍子等中大型獸類。晨昏活動頻繁,活動範圍視食物豐富程度而定,有佔區行為和固定的排洩地點。猞猁的性情狡猾而又謹慎,遇到危險時會迅速逃到樹上躲蔽起來,有時還會躺倒在地,假裝死去,從而躲過敵人的攻擊和傷害。
  • 猞猁、馬鹿、貉、豹貓......內蒙古古日格斯臺自然保護區公布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影像
    近日,內蒙古古日格斯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監測人員在對20臺野外安裝的紅外相機採集數據時,發現猞猁、馬鹿、貉、豹貓、亞洲狗獾、野豬、西伯利亞狍、花鼠、蒙古兔、黃鼬等10種拍攝於今年7月至9月的珍稀野生動物的活動影像。
  • 猞猁、馬鹿、貉、豹貓……內蒙古古日格斯臺自然保護區公布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影像
    近日,內蒙古古日格斯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監測人員在對20臺野外安裝的紅外相機採集數據時,發現猞猁、馬鹿、貉、豹貓、亞洲狗獾、野豬、西伯利亞狍、花鼠、蒙古兔、黃鼬等10種拍攝於今年7月至9月的珍稀野生動物的活動影像。
  • 大興安嶺拍到野生猞猁 居然不怕人
    大興安嶺拍到野生猞猁 居然不怕人時間:2020-03-21 21: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興安嶺拍到野生猞猁 居然不怕人 近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架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猞猁、狍子、野豬等珍稀動物。
  • 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現三隻「大貓」實為野生猞猁
    東北網2月23日訊(彥波 記者 霍梟涵)近日,大興安嶺松嶺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查看紅外線攝像資料時,發現在溼地公園內出現了三隻非常有氣場的「大貓」。經核實,「大貓」為野生猞猁。 紅外照相機鏡頭裡的猞猁。
  • 潮哥影像|商州首次發現遷徙過境的灰斑鴴
    本來計劃去沙河子溼地查巡一下,看是否有過境棲息之鳥。來到目的地什麼也沒有發現,正準備返回之際,突然迎面飛來一隻不知名的水鳥,停留在距離我20米丹江河堤邊,我即可拍下一組水鳥的影像。這種鳥我還是首次在商州發現,是一種罕見之鳥。灰斑鴴(學名:Pluvialis squatarola)屬小型涉禽。嘴峰長度與頭等長,端部稍微隆起。
  •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再現虎蹤 東京城局首次拍到影像
    中新網長春11月4日電 (郭佳 付明千)記者4日從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該局東京城局首次拍攝到野生東北虎活動影像至此,該局十個分局中已有九個拍攝到東北虎活動影像。近期,東京城局巡護人員在野外監測相機中發現了一段野生東北虎的影像。視頻拍攝於今年7月19日,這隻亞成體東北虎當時正好奇地查看補飼點周圍的狀況。相機還拍攝到了馬鹿、梅花鹿、狍子來此覓食。工作人員稱,這隻東北虎極有可能是尾隨它們來到補飼點的。
  • 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Ⅰ級重點保護動物原麝(組圖)
    東北網9月11日訊(記者 侯巍)近日,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了保護區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的監測結果,其中包括小興安嶺林區首次拍到的野生原麝照片。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原麝。原麝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原麝視覺嗅覺敏銳,且警惕性很高,野外極難發現。據介紹,在採集到疑似原麝照片後,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一時間聯繫到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專家對照片進行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