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成功拍攝到猞猁捕食獵物的圖像

2020-11-27 網易新聞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23日電(記者於嘉)中國野生動物學專家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內的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功拍攝到兩隻猞猁在野外捕食獵物的圖像。據介紹,這是中國首次利用自動照相設備拍攝到的猞猁野外生存的影像資料。

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鮑偉東說,由於猞猁喜歡獨居,世界範圍內拍攝到的絕大多數猞猁影像為單獨個體,因此這次拍攝到兩隻猞猁在一起取食的圖像極其罕見,為猞猁的行為學研究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北方猞猁種群分布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近年來,鮑偉東率領他的科研團隊對這一保護區內的猞猁種群進行了長期的動物行為學研究。

鮑偉東介紹說,今年11月,當科研團隊進行無線電遙測跟蹤研究狍子的行為時,發現了一隻被捕食動物咬死、而且被枯樹葉掩埋的狍子。為了尋找捕食者的蹤跡,他們在附近設置了兩臺紅外線攝像機,並於近日成功拍攝到兩隻猞猁取食的鏡頭。

鮑偉東說,錄像顯示,兩隻猞猁不僅張著大口咀嚼食物,而且還為護食而打鬥。後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貓科專家鑑定,這兩隻猞猁屬於亞成體,發育情況非常好。據推測,它們的母親捕獲狍子後,供這兩隻幼猞猁享用。

鮑偉東表示,由於當地獵物資源非常充足,保護區內野生猞猁的生存狀態非常好,說明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已成為國內保存猞猁種群密度最高、生存狀態最好的區域之一。

據了解,猞猁屬於貓科動物。在中國,它們主要分布於東北、西北、華北和西南,其體長可達1.3米,重20千克~25千克。身體粗壯,四肢較長,短尾,身上有豹紋斑點,喜歡捕食狍子等中小型獸類,屬於中等猛獸。

猞猁的皮毛極其珍貴,歷史上曾遭受瘋狂捕殺而瀕臨滅絕,後被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攝到猞猁捕食狍子畫面
    11月18日,黑龍江省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據工作人員介紹,影像中的猞猁體長將近一米,正在進食狍子,狍子的頭部已經被咬斷。猞猁屬於貓科,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屬於中型的猛獸。
  • 生態人士在瀾滄江源區首次直接拍攝到猞猁影像
    生態人士在瀾滄江源區首次直接拍攝到猞猁影像 2017-07-27   新華社西寧7月27日電(記者李亞光)近日,在瀾滄江源頭地區開展的一項生態本底調查活動中,來自雲南的一位自然科學愛好者首次直接目擊並拍攝到當地的猞猁影像
  • 猞猁現身懸崖捕食捻角山羊,母羊逃跑了,剩下小羊成了猞猁的獵物
    最難見到的就是猞猁了,這傢伙很狡猾,皮毛與巖石接近,還喜歡藏在巖石下面,只有捕食的時候才出來活動,就連當地人也很難發現。01捻角山羊公母分開住,母羊在山谷裡,公羊在山上在Chitral Valley巖石峭壁上,見得最多要數捻角山羊了,這種山羊的角的形狀猶如螺旋「電鑽」,直直立在頭頂上,它們在峭壁上行走自如,還能利用體色隱藏自己。
  • 北美特有的「大貓殺手」,捕食豪豬、襲殺猞猁,對獵物大小不設限!
    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的一篇研究對它如此形容:「實際上對攻擊的獵物的大小沒有任何限制。」這句話顧名思義就是它對獵物大小不設上限呀。這漁貂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戰績斐然:捕食豪豬、襲殺加拿大猞猁! 先說北美豪豬。相信看過動物世界的同學都清楚,豪豬全身約有30000根左右銳而硬的中空毛髮,穿透力非常強。所以經常看到花豹、獅子那些大貓在捕食非洲冕豪豬的時候,都非常無奈。豬肉沒吃到,反惹一身毛呀,而且還痛得要命。
  • 北美特有「大貓殺手」,捕食豪豬、襲殺猞猁,對獵物大小不設限!
    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的一篇研究對它如此形容:「實際上對攻擊的獵物的大小沒有任何限制。」這句話顧名思義就是它對獵物大小不設上限呀。這漁貂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漁貂體型不大,卻異常兇猛,擁有許多不同的適應方法來幫助它們狩獵和生存。
  • 新疆阿爾泰山首次拍攝到猞猁一家三口活動影像
    近日,新疆阿爾泰山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畫面中兩隻小猞猁一前一後在山間行走,很快猞猁媽媽出現在鏡頭中,它不時抬頭張望,最後朝山林深處走去。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福海分局森林保護科幹部 楊文超:猞猁是一種白天休息,晚上出去覓食的動物,所以兩次都是夜間拍攝到的。猞猁還是一種離群獨居的動物,所以我們這次能拍到三隻猞猁在一起是比較罕見的。
  • 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猞猁
    昨日,兩隻猞猁小寶寶在濟南動物園籠舍內張望首次做母親的猞猁「麗麗」於5月21日成功產下幼仔,這是濟南動物園自建園以來首次成功繁殖猞猁。猞猁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主要產於西藏、青海等地區,在濟南很難繁殖。濟南動物園克服重重困難,採取多項舉措為猞猁家族創造了適宜的生活環境,使猞猁在濟南地區成功繁衍後代。目前小猞猁在媽媽和飼養員的精心呵護下健康成長。 (呂傳泉 馬戰 攝)
  • 甘肅鹽池灣林區拍攝到棕熊猞猁夜間活動照片(圖)
    甘肅鹽池灣林區拍攝到棕熊猞猁夜間活動照片(圖)     圖為遠紅外相機拍攝到猞猁夜間活動照片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發現猞猁狩獵狍子影像
    「中國最北溼地」裡首次拍到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劉曙光供圖中新網大興安嶺11月18日電(劉曙光 霍超 姜輝)18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遠紅外攝像機首次在「中國最北溼地」拍到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黑猩猩捕食陸龜
    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的一篇動物行為研究論文,科學家報告了迄今已知的首次發現黑猩猩捕食折背龜的情況。  黑猩猩屬靈長目人科動物,人類的祖先與黑猩猩的祖先在大約500萬至600萬年前分家,走上各自獨立的演化道路。過去人們已知黑猩猩會捕食各種動物,但是在此之前一直沒有直接觀察到它們能捕食陸龜。
  • 動物所成果證明捕食效應可能不是導致雪兔-猞猁周期波動的主因
    近日,據中科院動物所張知彬研究員及其合作者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雪兔-猞猁周期波動可能與捕食效應無關。基於加拿大哈德遜公司毛皮收購資料的雪兔和猞猁10年左右的周期波動現象一直被認為是捕食-被捕食作用引起的周期振蕩的經典例子,幾乎被所有生態學教科書所引用。
  • 首次!紅外像機在南甕河溼地拍到猞猁狩獵狍子影像
    【原標題】「中國最北溼地」:首次發現猞猁狩獵狍子影像11月18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 世界最終極的貓鼠遊戲,猞猁獵捕雪兔!-走近猞猁的神秘生活
    喜獨居,長於攀爬及遊泳,耐飢性強,可在一處靜臥幾日,不畏嚴寒,以鼠類、野兔等為食,也捕食小野豬和小鹿等為食。巢穴多築在巖縫石洞或樹洞內。每胎2-4仔。廣泛分布於歐洲和亞洲北部。是羅馬尼亞國獸。猞猁是一種離群獨居、孤身活躍在廣闊空間裡的野生動物,是無固定窩巢的夜間獵手。
  • 《體型似貓的猞猁》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猞猁為喜寒動物,棲息環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叢草原及高寒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巖上較常見。喜獨居,長於攀爬及遊泳,耐飢性強,可在一處靜臥幾日,不畏嚴寒,以鼠類、野兔等為食,也捕食小野豬和小鹿等為食。巢穴多築在巖縫石洞或樹洞內。每胎2-4仔。廣泛分布於歐洲和亞洲北部。
  • 安德烈斯·古斯基:從「拍攝圖像」到「製作圖像」
    如果這一刻真的發生,捕捉到它將難以置信。事實上,這張作品是德國攝影師安德烈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用他分別拍攝的四位總理的圖片數字合成的。《評論》(2015)是海沃德畫廊藝術家新回顧展中展出的近70件作品之一。此次展覽於2018年1月25日開幕,是該畫廊花了兩年多時間才完成翻修後的第一次展覽。
  • 老虎追不上狡猾而又擅長爬樹的猞猁?看東北虎是如何捕殺猞猁的
    老虎追不上狡猾而又擅長爬樹的猞猁?看東北虎是如何捕殺猞猁的在俄羅斯遠東以及中國東北地區,生活著3種有名的貓科動物:西伯利亞虎(東北虎)、遠東豹(東北豹)和歐亞猞猁(猞猁)。這3種貓科動物各具特點:東北虎體型龐大,遠東豹性情兇猛,猞猁身體靈活。它們雖然都是食肉動物,但彼此對獵物的偏好有所不同:東北虎更喜歡捕食野豬等大型動物,遠東豹更喜歡捕食狍子和梅花鹿等中型動物,猞猁則更喜歡捕食野兔等小型動物。從營養生態位上來講,東北虎、遠東豹和猞猁彼此之間的競爭處於中等水平,因此可以共存。圖:東北虎、遠東豹和猞猁。
  •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它們有著廣泛的分布,從西歐延伸成俄羅斯和中亞,在中國多見於新疆、甘肅、四川、陝西、青藏高原以及東北地區。如果一擊捕空沒有成功,它們往往不會窮追獵物,而是再回到原處,耐心地等待下一次機會。有的時候它們會在同一地方耐心的等上1-2天。
  • 克羅埃西亞首次為一隻猞猁做牙齒修復手術,已被釋放野外
    2020年2月份,它的體重已經由最初的3千克增加到6千克,野生動物專家們認為到了將其釋放到野外的時間了。 在打算將猞猁瑪蒂娜釋放之前,獸醫又為其進行了身體檢查,結果發現它的上犬齒竟然斷掉了。動物專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它之前長時間的營養不良導致犬齒沒有發育得足夠堅固。
  • 「夜行動物奇遇記·第3講」身為猛獸,猞猁竟是動物界的「裝死大師」?
    它以野兔、松鼠、鳥類等為主食,也捕食小野豬、小鹿、小羊等食草動物。(▲圖:白天的猞猁家族)白天,它會躺在巖石上曬太陽,或者為了避風雨,靜靜地躲在大樹下;夜晚,才是它大展身手的時刻。因此,它能捕食樹上的鳥類,尤其是在夜間,當林中一片寂靜,棲居在樹上的鳥類都進入夢鄉的時候,它便伸出利爪得心應手地獵取食物。在捕捉獵物時,猞猁會藉助草叢、灌叢、石頭、大樹等做掩體,埋伏在獵物經常路過的地方等候,兩眼則警惕地注視著四周的動靜。它有強大的忍飢挨餓的本領,能在一個地方靜靜地臥上幾個晝夜,直到獵物走近時,才出其不意地衝出來。
  • 猞猁現身帕米爾高原捕食捻角山羊,母羊嚇得逃跑,小羊活活被咬死
    最難見到的就是猞猁了,這傢伙很狡猾,皮毛與巖石接近,還喜歡藏在巖石下面,只有捕食的時候才出來活動,就連當地人也很難發現。02猞猁現身帕米爾高原,開始捕食捻角山羊興都庫什山儘管很荒涼,但是這裡到處是巖羊、盤羊,就連其他地方稀少的捻角山羊,在這裡也成群結隊。所以,生活在興都庫什山的雪豹、猞猁等猛獸都不愁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