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紅外像機在南甕河溼地拍到猞猁狩獵狍子影像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中國最北溼地」:首次發現猞猁狩獵狍子影像

11月18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南甕河溼地位於我國最北部的大興安嶺東部境內的松嶺區,總面積22.9萬公頃。溼地內已發現植物資源1046種,野生獸類49種、鳥類216種,是我國唯一一個以寒溫帶森林、沼澤、草甸和水域生態系統及珍稀動植物為保護對象的內陸溼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1年被列入拉姆薩爾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據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砍都河綜合管理站工作人員介紹,近日回收檢查遠紅外攝像機發現了形態似貓的動物狩獵狍子的影像,經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專家鑑定,影像裡的動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

「拍攝的時間為5月份,影像中的猞猁體長將近一米,正在進食狍子,狍子的頭部已經被咬斷」。該工作人員介紹說,猞猁屬於貓科,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屬於中型的猛獸。猞猁為喜寒動物,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劉曙光 霍超 姜輝)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中新網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發現猞猁狩獵狍子影像
    「中國最北溼地」裡首次拍到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劉曙光供圖中新網大興安嶺11月18日電(劉曙光 霍超 姜輝)18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遠紅外攝像機首次在「中國最北溼地」拍到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攝到猞猁捕食狍子畫面
    11月18日,黑龍江省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狩獵狍子的影像。  據工作人員介紹,影像中的猞猁體長將近一米,正在進食狍子,狍子的頭部已經被咬斷。猞猁屬於貓科,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屬於中型的猛獸。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到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中新網加格達奇8月2日電(劉曙光 姜輝)2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到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 四川白玉縣:紅外相機拍到猞猁活動影像
    紅外相機拍到的猞猁。白玉縣自然保護區提供中新網成都4月17日電 (劉忠俊 徐平波 鄭天才)記者17日從四川省白玉縣自然保護區管理服務中心獲悉,該中心工作人員近期對火龍溝保護區收回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整理時,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以及多種動物活動清晰影像,保護地生物多樣性價值進一步體現。
  • 大興安嶺拍到野生猞猁 居然不怕人
    大興安嶺拍到野生猞猁 居然不怕人時間:2020-03-21 21: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興安嶺拍到野生猞猁 居然不怕人 近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架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猞猁、狍子、野豬等珍稀動物。
  • 新疆阿爾泰山首次拍攝到猞猁一家三口活動影像
    近日,新疆阿爾泰山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畫面中兩隻小猞猁一前一後在山間行走,很快猞猁媽媽出現在鏡頭中,它不時抬頭張望,最後朝山林深處走去。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福海分局森林保護科幹部 楊文超:猞猁是一種白天休息,晚上出去覓食的動物,所以兩次都是夜間拍攝到的。猞猁還是一種離群獨居的動物,所以我們這次能拍到三隻猞猁在一起是比較罕見的。
  • 大興安嶺拍到兩隻野生猞猁,網友:萌萌噠,又像貓又像虎!
    沒錯,那就是猞猁!它長得比家貓大得多,比豹子稍微小一點,它是喜寒動物,喜歡居住在寒冷的高山地帶。微博上出現過這麼一條熱搜:#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拍到野生猞猁#,大興安嶺呼中區資源部門利用紅外相機在施業區拍攝到了兩隻野生猞猁,工作人員在整理野外的紅外相機時才發現,原來相機拍下了這麼珍貴的一幕。
  • 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拍到野生猞猁
    【解說】9月7日,記者從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獲悉,近日,工作人員在整理溼地公園架設的紅外相機時,發現拍攝到猞猁的影像資料。  【解說】據了解,猞猁屬於獸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體重40千克左右,體長90-130釐米。身體粗壯,四肢較長,尾極短粗,尾尖呈鈍圓。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發現東方白鸛巢穴和5隻幼鳥
    劉曙光 攝繼2019年首次發現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後,18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首次拍攝到東方白鸛巢穴,巢穴內有5隻幼鳥。南甕河溼地位於中國最北部的大興安嶺東部境內的松嶺區,總面積22.9萬公頃,溼地內共有大小河流12條,是嫩江的主要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地。
  • 白玉縣紅外相機拍到猞猁清晰影像 外表溫順實際性情兇猛
    4月17日,記者從白玉縣火龍溝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服務中心獲悉,管理服務中心近期取回2019年10月在火龍溝保護區內紅外相機監測數據,發現多種動物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活動清晰影像,保護地生物多樣性價值得到進一步體現。
  • 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有猞猁出沒
    近日,大興安嶺松嶺林業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影像資料時,發現了珍稀野生動物猞猁出現的畫面。▽在這段影像資料裡,一隻猞猁半臥在地上,享受著冬日裡的暖陽,沒過一會,它舉起了爪子,給自己洗了個臉。雖然被灌木叢遮擋住了部分身影,但是不難看出這隻猞猁體型健碩。
  • 生態人士在瀾滄江源區首次直接拍攝到猞猁影像
    生態人士在瀾滄江源區首次直接拍攝到猞猁影像 2017-07-27   新華社西寧7月27日電(記者李亞光)近日,在瀾滄江源頭地區開展的一項生態本底調查活動中,來自雲南的一位自然科學愛好者首次直接目擊並拍攝到當地的猞猁影像
  • 黑龍江呼中自然保護區拍到3隻猞猁活動清晰影像
    黑龍江呼中自然保護區拍到三隻猞猁活動清晰影像近日,黑龍江大興安嶺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收集紅外相機影像時,採集到三隻國家II級保護動物猞猁在山坡上悠閒曬太陽的畫面。此次監拍地點在保護區試驗區內,時間為2020年2月22日。由於猞猁屬於獨居動物,能一次性發現三隻群居尚屬罕見,極可能是一家三口。
  • 中國首次成功拍攝到猞猁捕食獵物的圖像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23日電(記者於嘉)中國野生動物學專家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內的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功拍攝到兩隻猞猁在野外捕食獵物的圖像。據介紹,這是中國首次利用自動照相設備拍攝到的猞猁野外生存的影像資料。
  • 首次!「瀕危」野生原麝在黑龍江朗鄉保護區被拍到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科技日報記者12日從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獲悉,小興安嶺林區首次發現了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原麝,這是由該所在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布控的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監測到的2019年4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支持下,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同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作,在保護區架設了40部紅外自動監測相機並規劃了長期監測樣地,建立起了區域野生動物資源長期監測系統。
  • 「罕見」這個「瀕危」的野生動物在黑龍江一保護區首次被拍到!
    記者從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獲悉,小興安嶺林區首次發現了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原麝,這是由該所在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布控的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監測到的。2019年4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支持下,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同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作,在保護區架設了40部紅外自動監測相機並規劃了長期監測樣地,建立起了區域野生動物資源長期監測系統。
  • 浙江柯城首次拍到黑麂等珍稀野生動物影像
    陳嵐 來瑩 攝中新網衢州6月28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 通訊員 陳嵐 來瑩)「沒想到能拍到白頸長尾雉、黑麂,要知道黑麂的珍稀程度媲美大熊貓!太難得了!」近日,柯城區林業局工作人員在提取第一批收集回來的紅外相機監測影像時,驚喜地發現,相機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黑麂,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鷳、勺雞以及黃麂等一批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活體視頻及照片,這是柯城歷史上首次拍攝到野生動物影像。
  • 大興安嶺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現三隻「大貓」實為野生猞猁
    東北網2月23日訊(彥波 記者 霍梟涵)近日,大興安嶺松嶺區砍都河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查看紅外線攝像資料時,發現在溼地公園內出現了三隻非常有氣場的「大貓」。經核實,「大貓」為野生猞猁。 紅外照相機鏡頭裡的猞猁。
  • 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紅外相機影像材料收取工作
    舉報   近日,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利用11天時間對布置在保護區內的40多部紅外相機進行了電池更換和影像資料讀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