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2020-07-20 動物世界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歐亞 在中文世界中一般直接稱猞猁,是一種中型貓科動物,通常出沒於森林中。它們有著廣泛的分布,從西歐延伸成俄羅斯和中亞,在中國多見於新疆、甘肅、四川、陝西、青藏高原以及東北地區。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猞猁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屬於中型的猛獸。平均體長85-105釐米,尾長20-31釐米,重量20-30公斤。兩性區別不大,雄性猞猁比雌性猞猁身材稍微大一點。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猞猁與人類的比例參考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猞猁身體粗壯,四肢較長,四肢前面、外側均具斑紋。尾極短粗,尾尖呈鈍圓,尾端一般純黑色或褐色。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猞猁耳基寬,耳尖具黑色聳立簇毛,長達4-5釐米,其中還夾雜著幾根白毛。簇毛有收集音波的作用。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兩頰有下垂的長毛,眼周毛色發白,兩頰具有2-3列明顯的棕黑色縱紋。上唇暗褐色或黑色,下唇汙白色至暗褐色,頜兩側各有一塊褐黑色斑。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猞猁背部的毛髮最厚,身上或深或淺點綴著深色斑點或者小條紋。這些斑點有利於它的隱蔽和覓食。背部的毛色變異較大,有乳灰、棕褐、土黃褐、灰草、黃褐及淺灰褐等多種色型。胸、腹為一致的汙白色或乳白色。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猞猁的足跡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猞猁的骨架


猁有7個亞種,現存6種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北歐亞種

L. l. lynx

分布於北歐、中歐、東歐以及西伯利亞西部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土耳其亞種

L. l. isabellinus

分布於中亞地區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高加索亞種

L. l. dinniki

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西伯利亞亞種

L. l. wrangeli

分布於西伯利亞東部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巴爾幹亞種

L. l. balcanicus

分布於巴爾幹半島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喀爾巴阡山亞種

L. l. carpathicus

分布於喀爾巴阡山脈、中歐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撒丁島亞種(已絕滅)

L. l. sardiniae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猞猁生活在多巖石的森林中,棲居高度可由海拔數百米的平原而到5000米左右的高原。主要在夜間活動,成年猞猁為獨居動物。活動範圍視食物豐富程度而定,有一定的領地意識。耐飢性強,不畏嚴寒。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擅於攀爬甚至可以從一棵樹縱跳到另一棵樹上。在夜間它們可以藉此偷襲睡熟的鳥類。猞猁也善於遊泳,但不輕易下水。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在捕捉獵物時,猞猁常藉助於草叢、灌叢、石頭、大樹等做掩體做伏擊。如果一擊捕空沒有成功,它們往往不會窮追獵物,而是再回到原處,耐心地等待下一次機會。有的時候它們會在同一地方耐心的等上1-2天。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猞猁的主要食物是野兔,也會捕食松鼠、野鼠、旱獺、各種鳥類,有時也會襲擊狐、麝、狍子和鹿。在冬季猞猁有將剩餘的獵物埋藏在雪中的習性。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猞猁在歐洲一度非常常見,在中世紀以後的一段黑暗年代裡,猞猁被當作害獸被歐洲的人類廣泛捕殺。那時候除了認為它們威脅家畜以外,竟然還被人們臆想為是魔鬼的象徵,就因為它們耳朵上的那撮叢毛,虔誠的信徒認為猞猁是「撒旦」的象徵。到了19世紀,猞猁已經在歐洲許多國家被徹底趕盡殺絕。直到20世紀70年代,人們才開始意 識到應該恢復這個物種的種群。

森林中的「小猛獸」-歐亞猞猁

現今猞猁仍然是歐洲狩獵活動的主要對象,它們的皮毛會做成大衣銷售。

相關焦點

  • 體型雖小,卻成「屠狼高手」,歐亞猞猁成了新晉的「森林之王」
    在納利波基森林中,有一種叫猞猁的貓科動物,在溫暖季節時,專門屠殺幼狼和獨狼,其中在2017年的時候,猞猁屠殺狼幼崽的死亡率高達96%,這個數據相當的可怕,而且猞猁在納利波基森林中對狼群的捕殺還在停滯不前。
  • 歐亞大猞猁,長期打壓狼群的發展
    其次歐亞猞猁也不是「小小」的猞猁,在人們的印象中,貓亞科的成員體型普遍較小,但同樣也存在較大的猛獸,比如美洲獅、獵豹,以及現在我要說的這種歐亞猞猁。現代貓科動物一共有40種,主要分成兩個亞科:豹亞科及貓亞科,多數大型厲害的猛獸都屬於豹亞科,比如老虎、獅子、美洲虎、花豹等等,而多數小型可愛的萌獸都分在貓亞科,比如兔猻、沙丘貓、虎貓等,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就形成了一種印象,豹亞科的成員都驍勇善戰,是大自然裡頂尖的捕食者,而貓亞科裡面的動物雖然也是捕食者,但多為體型較小,如貓咪般可愛,不是人們印象中的猛獸,不巧的是猞猁剛好分在貓亞科裡面
  • 歐亞大猞猁,長期打壓狼群的發展
    人們只要一提到狼,除了想到團結等精神之外,還會聯想到野獸、兇猛等詞彙,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實力強勁的代表,是王者的象徵,因此我們很難想像,就是這麼一種猛獸,在同一片棲息地裡面,竟然被小小的猞猁長期打壓,甚至出現了狼群發展停滯不前的現象,這屬實令人感覺到驚奇!
  • 猞猁到底有多厲害?在一片森林裡,歐亞猞猁大殺四方!
    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小編全力以赴的動力!猞猁是一隻可愛的野生貓科動物,耳朵上有自己的"天線"。它看起來像一隻家養的貓,但它的尾巴很短,體型是貓的兩倍多。世界上有三種貓科動物叫猞猁,分別是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和伊比利亞猞猁。雖然短尾貓屬於猞猁,但它們通常不被稱為山貓。
  • 猞猁能打贏狼嗎?在白俄羅斯一森林裡,歐亞猞猁大殺四方
    世界上被稱為猞猁的貓科動物有三種,分別是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和伊比利亞猞猁,短尾貓雖然屬於猞猁屬,但是在叫法上,人們通常不會將其說成是猞猁。 在猞猁屬四種動物裡面,歐亞猞猁是最大的,戰鬥力也是最強悍的,所以說如果有哪一種猞猁能與狼一較高下的話,那最有可能的就是歐亞猞猁了。
  • 如何區分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
    表中的體重、體長和身高的數據範圍表示主要範圍,實際情況中也有一些數據在這些範圍之外。在這4種動物中,雄性的體重都要大於雌性。論平均體重,歐亞猞猁最大,另外3種體重的差別並不顯著。歐亞猞猁中最大的亞種是西伯利亞猞猁(猞猁西伯利亞亞種)。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有多恐怖?
    歐亞猞猁,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家族中,歐亞猞猁猁的體型最大,體重在15-30千克左右,屬於中型猛獸。而孤狼由於對能量需求量小,所以會經常捕食體型較小的生物,比如:兔子等,所以捕食成功率較高。猁的抑制,在歐亞一些地區的森林裡,狼群40%-60%的後代都會死亡,而同區域的
  • 亞洲金貓上位史:山中無虎豹,我與猞猁同稱霸
    ,所以這裡的猛獸相對來說要多一些,既有金錢豹,也有雪豹、狼、豺等,同時雲南、西藏極小部分的區域,生活著老虎和熊類;西北部的主要猛獸是雪豹及狼;而我國更廣闊的森林裡面,早已經沒有了大型捕食者,更多的是中小型動物的天下。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有多恐怖
    在猞猁家族中,歐亞猞猁的體型最大,體重在15-30千克左右,屬於中型猛獸。 歐亞猞猁是獨居生物,在自然界中有許多天敵,豹子,老虎、熊以及狼群都是它們的天敵,然而當它們遇到孤狼時
  • 「森林小廣場」是誰建的?為什麼引得野牛 赤鹿 狼和猞猁頻頻光顧?
    林間空地,是指森林中沒有或少有植被生長,在無雪季節能露出沙子或泥土地表的小片區域。世界各地的森林中都有許多這樣的林間空地,我們可以形象地稱其為"森林小廣場"。近日,白俄羅斯科學院的瓦迪姆西多羅維奇教授發現,這些斑塊狀分布的林間空地竟引得野牛、赤鹿(即歐洲馬鹿)、狼和歐亞猞猁等眾多大型哺乳動物頻頻光顧。
  • 戰勝灰狼的歐亞猞猁,能打得過花豹嗎?
    在這裡我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使玩田忌賽馬,猞猁也難以和花豹較量。歐亞猞猁花豹比猞猁大得多我們平常所說的猞猁,特指歐亞猞猁。歐亞猞猁是猞猁屬中最大的一種,也是唯一一種見於我國的。儘管歐亞猞猁通常重15-25千克,是僅次於美洲獅和獵豹的第三大貓亞科動物,也是最大的中型貓科動物,但它的體型與花豹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的。猞猁主要生活在北方和高山的林海雪原,花豹則更喜歡居住在溫帶和熱帶的茂密森林裡,二者只有在我國東北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高加索地區和伊朗北部,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等少數地區存在重合分布。
  • 被低估的猞猁,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活著
    伊比利亞猞猁曾被認為是歐亞猞猁的一種,後來單獨為一種,所以從外表上看,它與歐亞猞猁是最像的,體重在7-15.9千克之間,身上的斑點更加細長,且均勻密布在亮黃或者黃褐色的皮毛上;短尾貓外形很像其他的猞猁,但是與之相比體型則要小得多,體重為4-18.3千克,身上毛髮主要呈現出棕褐色或者灰褐色,會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
  • 歐亞猞猁與狼獾誰怕誰?動物學家實拍猞猁打跑狼獾
    歐亞猞猁不僅是貓科猞猁屬的老大,也是僅次於美洲獅的第二大貓亞科動物。它們是體型相仿的食肉動物,在北歐,雌猞猁平均重16.4公斤,雄猞猁為22.1公斤,雌狼獾為10.2公斤,雄狼獾為14.5公斤,可見猞猁多少有些體重優勢。下圖為猞猁的側臉,一臉的高貴氣質。然而,早在十幾年的老中恐論壇時代,就流傳著一種說法,即狼獾壓制著猞猁。
  • 獵豹和歐亞猞猁誰怕誰?
    獵豹和歐亞猞猁同屬貓科,獵豹雖然體型大,但硬體比一般貓科差得多。而猞猁雖然強悍,但體型畢竟小。下面試著分析一下吧。歐亞猞猁硬體測算以成年雄獸為準,獵豹的平均體重為46千克,猞猁為23千克,正好大一半。二者的共同缺點是嘴小,而猞猁相對更小;獵豹吻長6.5釐米,猞猁只有3.4釐米,吻部縮短使猞猁長了一張可愛的大圓臉。它們最大張嘴角度差不多,都是61度左右,但由於獵豹絕對尺寸大,還是它的嘴張得相對大些,它張開嘴上下犬齒間距有6.7釐米,猞猁只有4.7釐米。獵豹犬齒長約2.8釐米,猞猁是2.3釐米。
  • 無虎豹下已成王,敢主動獵殺狼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有多恐怖?
    在短尾貓(bobcat, L. rufus)分化形成以後,其餘三個物種的祖先在向亞歐大陸遷移的過程中快速分化產生加拿大猞猁 (Canada lynx, L. canadensis),佔據了北美寒冷森林地帶的生境;而進入亞歐大陸的一支在約150萬年前的更新世分化出了歐亞猞猁(Eurasian lynx, L. lynx)和伊比利亞猞猁。
  • 【動物百科】雪地中的獨行俠——加拿大猞猁
    加拿大猞猁(Canadian Lynx)加拿大猞猁是歐亞猞猁的親戚,也是分布緯度最高的貓科動物。它的外貌酷似家貓,但比家貓體型要大,體長通常為90~110釐米,體重為4.5~18公斤,雄性比雌性略大。通體灰色或紅棕色,有時會出現淡雅的「藍色型」,斑點不明顯。
  • 虎豹普遍缺失之後,什麼動物接棒成了森林之王?
    虎為百獸尊,是公認的「森林之王」。老虎被稱作是森林生態系統下的旗艦物種,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以各種中大體型的食草動物及部分食肉動物為食,成年之後在其生境中沒有天敵。而站在眾多中小型捕食者頂端的生物,則是歐亞大猞猁與亞洲金貓。這兩種都屬於貓科動物,其中猞猁主要分布在北方寒冷地區,而亞洲金貓則分布在南方地區。歐亞猞猁是猞猁屬4種動物裡面體型最大,戰力最強的,成年之後能夠達到18-30千克。這個體型雖然無法與虎豹媲美,但是要對付一眾中小型動物,已經足夠了。
  • 「夜行動物奇遇記·第3講」身為猛獸,猞猁竟是動物界的「裝死大師」?
    它長著一張小獅子般英俊的臉龐,眼睛像藍寶石般明亮,兩頰毛髮蓬鬆下垂,稍圓的臉上會露出笑眯眯的模樣。腦袋上豎著兩隻尖耳朵,尖端還掛著鮮明的「天線」——長達4-5釐米的黑色長毛,很像戲劇中武將頭盔上的翎子。身上或深或淺點綴著深色斑點或條紋,甩著一條又短又粗的尾巴,仿佛一個毛茸茸的球掛在身後。
  • 低調的實力派,猞猁簡直是迷你版的「百獸之王」
    猞猁體型長相似貓,四肢粗壯,尾巴極短,通常頭還不及體長的1/4,按比例來說,有點像動畫片中的」小頭爸爸「。猞猁為喜寒動物,常年棲息在北緯30度以南的寒冷的高山地帶。猞猁的棲息環境又極富多樣性,在亞寒帶的針葉林、寒溫帶的混交林、、高寒荒漠、高寒草甸、及高寒草原等地均有其足跡。猞猁同樣與大多數的貓科動物一樣,為獨具動物。
  • 長白山一猛獸扎著小辮子,僅50斤重,能捕殺400斤的馴鹿
    早在中國古代,猞猁就成為達官貴人的寵兒,當時的有錢人飼養猞猁當做「獵犬」,幫主人打輔助,捕殺獵物。在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猞猁和主人一起坐在馬背上的資料。但由於猞猁比較「野」,不夠忠心,後來也就不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