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需要培養?專家說:拉開孩子間差距的不是成績,而是專注力

2021-01-18 默克會家居

經常有家長吐槽,我家孩子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各種磨蹭,一邊寫一邊在草稿紙上畫小人兒,要不就是東摸西看,喝喝水吃吃零食再上個廁所。一個小時的作業量,生生給拖成仨小時。看個書,半天也不翻一頁,要是問他都看了什麼,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其實心早就不知道飛到哪去了。

不過父母同樣有這樣的體驗,當孩子看電視或者玩遊戲時,狀態就和學習完全相反。不用父母催,非常主動地就投入其中。而且廢寢忘食,想把他們從電視或電子產品上拉下來,特別費勁,每次都依依不捨。

這就叫人困惑了,在學習和玩兒的時候,孩子的專注力為什麼會有這樣兩極分化的表現呢?要搞明白這一點,就得先知道什麼是專注力。

專注力,也就是注意力,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項事物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集中精力屏蔽幹擾,專注做一件事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學習和玩兒都需要專心。不過心理學還告訴我們,注意力分兩種,被動注意和主動注意。學習、閱讀這一類的任務,需要大家主動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處理,所以它們需要的就是主動注意。而遊戲、電視提供的信息,只要被動地接收就行,所以靠的是被動注意。

被動注意往往是被刺激性的內容吸引,而主動注意需要動用腦力。玩遊戲是跟著遊戲設定走,強烈的刺激會讓孩子輕鬆實現被動注意。而學習卻需要孩子努力克服幹擾,主動把注意力集中在書本或者作業上。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孩子學習和玩遊戲的狀態差異巨大。

專注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最終成就

眾所周知,想要提升孩子的認知水平,專注力是基礎。那麼專注力到底能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呢?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學習成績。很多資深的老師都提到過,在課堂上,能專注五分鐘的孩子很多,但是能專注四十五分鐘的孩子鳳毛麟角。而這樣的孩子,無一例外都是學霸。

廣西的高考狀元楊晨煜考出了730分,在媒體採訪中他分享學習經驗時曾強調,學習時一定要專注。而提到考試心態,他也是說應該專注於眼前的學習。正如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研究所說,94%的孩子智力都差不多,影響成績的關鍵是專注力。

不僅如此,想要在成年後事業有成,專注是法寶。有一個關於股神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的軼事,比爾·蓋茨爸爸有一次請巴菲特吃飯,讓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分別寫一個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詞,結果倆人的答案一模一樣:"專注"。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的成功離不開專注,普通人想要成功,一定也是如此。

此外,專注是心流的關鍵。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中提到,心流是一種個體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孩子在專心致志聽故事、琢磨手上的玩具時,時間仿佛是靜止的,而孩子也心滿意足。這樣的由專注帶來的心流體驗,也是幸福感的來源。

正如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所說,專注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最終成就。專注力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孩子學習時,很難做到專注。

孩子為什麼缺乏專注力

其實作為家長,都知道孩子需要專注。但孩子總是做事馬虎,寫作業拖拉,要麼就是三心二意,實在讓人頭疼。每天跟在孩子屁股後面,讓孩子專心,老父親老母親也都操碎了心。但是孩子缺乏專注力,其實是有原因的。

首先孩子年齡小,專注力也會差一些。從生理上來說,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神經系統興奮和音質過程發展不平衡。通俗點說,就是精力旺盛,容易興奮,但不持久。

就像平時孩子在家時充電五分鐘,待機24小時。但是這24小時,他是會不斷地切換,一會被玩具吸引,一會想看電視,沒幾分鐘又想聽你講故事。這是孩子所處年齡段的生理特點,專注力就是要比成人要差一些。

其次,每個人的專注力是有限的。現在孩子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們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輔導班、興趣班都是必備的。前幾天同事就跟我說,這個暑假她給娃報了10門課,效果卻不太好。

其實報10門課看似全面,但孩子的精力就這麼多。有時候連上幾節課,孩子已經疲於奔命,哪裡還能做到高效?專注力是有限的,如果盲目地求多,實際是達不到專注要求的。

第三,外在幹擾也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專注力是被家長破壞的。比方說陪孩子寫作業,其實孩子也很無奈。家長就像監工,孩子下筆時哆哆嗦嗦,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招來父母的吼聲。"寫錯了,重寫!"、"這題答案對嗎?"、"你咋這麼笨,剛才不是做過一樣的題?家長不停地在旁邊嘮叨,孩子想專注也做不到啊。

所以說孩子缺乏專注力,背後都有原因,作為家長,我們要深入了解。

那麼孩子的專注力又該如何培養呢?

一方面,父母可以陪孩子玩一些益智遊戲,寓教於樂最為關鍵,可以陪孩子一起走迷宮、做拼圖等等。

另一方面,可以藉助書本的力量。遊戲書近幾年風頭正盛,有無數的家長熱衷於給孩子買遊戲書看,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遊戲書正好迎合了孩子的發展特點。孩子不喜歡聽大道理,而且他也聽不懂,他喜歡的是有趣的事物。

小編特地為你們找到了一款很火的書籍,這是一套專為幼小銜接設計,重點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遊戲書——《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冊。

全套400道題,夠娃們玩很久;題目中還融入很多圖形、運算、比較、統籌等銜接小學的基礎知識;而且在小朋友靜下心來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專注力等也同步提升。

連線-立體圖形和空間想像

齒輪旋轉-觀察力和推理力

數字運算

不僅豐富好玩,更驚豔的是,它有非常科學的內容編排。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

而這套書就很好地將孩子們對方向的認識,融入到了遊戲中。比如判斷小機器人的朝向,用東南西北多種方向的訓練,訓練孩子邏輯推理能力。

還有分左右的,觀察傳送軸運轉方向的左右變化,推理三隻小刺蝟會掉到到哪個桶裡

甚至是更高難度的,在左右、旋轉方向訓練的基礎之上,又加入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訓練。

通過這樣的遊戲,孩子對方向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他們不但可以準確迅速地分辨出不同的方向,而且還掌握了規律,會在不同情況下運用方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皮亞傑還指出,孩子的學習大都是通過活動完成的,知識起源於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活動。

因此,《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簡直是兒童必備書籍!

家長只要抓住孩子的發展特徵,選擇正確的方式,即使不報興趣班,孩子一樣可以贏在起跑線。

原價199元,現有暑期優惠活動只需要99元,共10冊,算一下每本書都不到10元!

只要幾杯奶茶的價格,就能讓孩子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成為大家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影響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因為孩子學習差的原因根本就不在於「智商」,孩子的智商都相差無幾,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學習習慣上。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課中,針對於孩子學習成績差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影響孩子的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
  • 專注力強的孩子才是學習的料!兩個小方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基礎,是影響成績與效率的重要因素。專注力差,學習效率自然就變低了。家長群裡,家長們總是抱怨孩子的各種不聽話:孩子寫作業,如坐針氈,坐不住,一點都不安心。孩子做事情,精力不集中,總是做小動作,轉筆、摸牆,各種作妖。
  • 孩子成績不好別光怨手機電腦,不提高孩子專注力,孩子學啥都白搭
    這麼說起來,我倒是聽過很多家長感嘆,「我們家孩子小時候可聰明了,對好多問題反應可快了,可是一上學全玩完,成績怎麼也提不上去,當初的聰明勁兒也不知道哪兒去了。老師講課的時候不注意聽講,課下做作業不是看會手機就是點擊著玩電腦,一會兒又想吃零食,就是按不下心來好好學習。」
  • 提升孩子自控力的關鍵,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用心做事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專注》引用了一個研究結論:專注力比起智商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更大!而另一組研究結果表明,幼年時專注力越強的孩子,他們成年後越容易取得成功——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方面。專注力是許多關鍵能力的基礎,比如自我管理,比如同理心。它會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也會影響我們的社交活動。
  • 家長常幹的這些事兒,會一步步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等上了小學,專注力不足的孩子的缺陷,就表現得更為突出:上課不注意聽講,數學寫錯小數點,語文寫錯字英文複數忘了加s……我親戚家的孩子淘淘就是如此,他媽媽表示,淘淘其實很聰明,可就是不能靜下心來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做一件事,就拿寫作業來說,一會說媽媽我要尿尿,一會說媽媽我要喝水,一會說外面是什麼聲音?明明半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他非得拖延到1個多小時。
  • 25省46名「高考狀元」成長揭秘——從小成績優秀,靠的就是專注力
    上學前,孩子可愛、活潑、乖巧、機靈,上學以後就變成了「笨蛋」,媽媽整晚整晚的輔導作業,爸爸三天兩頭被叫到學校,家長會上不敢抬頭吭聲,都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可還有一種孩子被稱作「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成績優異,還特別懂禮貌。家長們羨慕的同時,也模仿學霸孩子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每年的高考學霸狀元,連筆記都被高價買走了。
  • 不想破壞孩子專注力就要讓他「自己玩」?錯誤觀念害娃不淺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如今越來越多家長開始注重孩子專注力培養,並且小心翼翼保護著孩子獨有的專注力,當他們看書、玩遊戲時不敢去打擾,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之中,避免因為和他們說話、交流,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 全國特級教師王崧舟:小學一二年級不狠抓,三四年級拉開差距
    孩子上一二年級的時候,總有家長認為孩子隨隨便便就能拿滿分,讓他自己學就行了,根本不用管。結果等到孩子上三年級,成績差距和班裡的同學出現斷層的時候,開始著急了。但此時怎麼彌補都追不上成績好的同學。這就是小學老師們反覆提及的「三年級現象」。
  • 2018年史上最全的小遊戲,拯救孩子專注力!
    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今後學習的有力保障,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缺乏這項能力。作為家長,我們有什麼辦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在遊戲活動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穩定性較強。因此,我們可以多開展遊戲活動,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遊戲的內容應遵循的原則是:從小到大、從短到長、從少到多、從易到難。
  • 孩子看電視一動不動,是因為「專注力」高?小心造成「呆滯腦」
    外人不管說什麼,甚至叫她的名字,她都能充耳不聞,只知道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視。有些父母說小紅這是"專注力"高的體現,但是也有些父母持相反的態度,小紅媽媽感到很疑惑。回家後,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現代網絡化數據化大發展,電視機作為傳播信息的媒介,可以給大家傳遞各種各樣的信息,電視畫面技術也越來越好,深受大眾喜愛。可是孩子看電視一動不動,是因為"專注力"高嗎?
  • 孩子天生的專注力就是被這樣破壞的!
    孩子的專注力,正在被你無意破壞!專注力,即專心而持續地進行某項活動,它能夠讓你去除浮躁,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當中。注意力集中,持續地做一件事,它能使你擺脫浮躁,把自己完全投入到一件事上。課堂上認真聽講,突破難題,拼出樂高…這些都需要集中精力。好的專注力,對嬰兒的學習和成長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停地去打斷孩子,就是在親手毀掉他的專注力!
  • 每天訓練10分鐘,孩子專注力大不同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測試,對50個同樣智力水平的兒童進行長期追蹤,研究發現,專注力強的孩子長大後多成為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而專注力較差的孩子普遍生活都不太如意,這也說明專注力是成功的重要基礎。而現代社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似乎成為了大部分家長的難題,在家寫作業走神發呆,一會扣扣橡皮,一會盯著著牆看,眼神木訥。俗話說,知孩莫過母,然而家長也不知道孩子的小腦袋裡在想什麼。歸根結底,和孩子的專注力有很大關係!
  • 橡皮定律:一塊橡皮擦,能看出孩子的學習狀態,專注力要儘早培養
    01橡皮定律:一塊橡皮擦,能看出孩子的學習狀態所謂「橡皮定律」,就是說家長想要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態,完全可以通過觀看孩子橡皮擦的磨損狀態來進行判斷,甚至有網友還針對孩子橡皮擦的磨損程度,分成了以下五個等級:第一級:完好無缺型身處這個等級的孩子無疑是班上妥妥的學霸
  •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為什麼「九歲之壁」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
    發現孩子的成長模式是有規律的,在9歲這一年多數孩子會發生變化。 也就有了家長們所說的孩子到了三年級學習成績會有明顯的下降。針對於孩子的這個現象,日本著名的腦科醫生和田秀樹也提出了「九歲之壁」這個概念。
  • 既殺時間又益智,推薦我家讀過的這些繪本,「大腦開發與專注力培養...
    德國專注力養成大畫冊德國慕尼黑康帕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編寫適合年齡:3-6歲眾所周知,德國是公認的製造工藝精湛的國家,而精湛的工藝源自德國人的民族特性——做事認真嚴謹、專注投入。德國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 李玫瑾坦言:「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大
    英國教育專家馬丁·洛森說:如果你能讓孩子在12歲之前不看電視,他們終生都將獲益。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幾乎家家都有了電視。打開電視後,有很多節目可供觀看,從綜藝節目到電視劇等等,不僅大人們喜歡看電視,而且孩子們更喜歡看電視,可謂是老少皆宜。
  • 娃專注力不足影響學習,6步驟快速幫娃提升專注力,效果立竿見影
    而專注力不高的孩子則經常容易出現下列狀況:1、注意力不足。主要影響:無法一次性接受很多信息;2、注意力短暫。主要影響:無法持續專注於正要處理的事情,3、注意力渙散。主要影響:只注意自己關心的事情,無法轉移焦點去關注此時真正需要關注的事情。有上述這樣狀況的孩子常被父母認為是懶散、沒定力。
  • 小學幾年級,成績就定型了?又是幾年級拉開差距的?
    第一,小學的成績一般不容易定型,只要努力,隨時可能逆襲。第二,拉開差距,一般來說從三年級開始。先說小學生的成績問題,小學生的成績大都不穩定,是因為孩子的發育程度不同,理解能力有差異,理解範圍也有差異。比如,有的孩子玩水多,那對和水有關的物品理解等就很容易,有的孩子古詩背得多,那對文字類的就理解得多,這些在學習和考試中都能體現出來,具體的表現就是考題中自己理解得多,考分就高,考試的內容自己不理解,那分數就差一點點。所以看起來,孩子的分數就不是那麼穩定,其實這個不用著急,等升入高年級,成績自然就穩定了。
  • 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對於培養專注力影響很大!4個方法預防孩子...
    知名犯罪心理教授、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對此發表過看法,她明確表示,「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大!那些沉迷電視的孩子,在語言能力、專注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會遜色於不看電視的孩子。  有那麼多孩子一看手機、電視就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哪怕是到了約定的時間都還是捨不得關掉,這是為什麼呢?
  • 十種方法教你如何提升孩子專注力
    首先家長應該認識到,專注力不完全是孩子天生的個性,而更多的是經過後天培養形成的一種做事習慣。如果孩子具備了這個習慣,以後工作、學習、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很專注,效率高。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能具備這種專注的習慣,或者說專注的能力,將來產生的負面影響將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