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規模最大、唯一倖存的帝王祭地之壇

2021-01-08 紅塵雲遊

北京地壇,又名方澤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多次進行擴充和改建,乾隆年間曾改建了主體建築方澤壇和皇祇室,形成現在的形制。

地壇位於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是明朝、清朝皇帝祭祀皇地祇的場所,是我國規模最大、唯一倖存的帝王祭地之壇。明清兩朝共有14位皇帝連續381年在此祭地,直到1912年清皇朝被推翻而告終。

地壇的布局以北向為上,由兩重正方形壇牆環繞,分成內、外壇。內壇牆四面闢門,外壇牆僅闢門。外壇門至安定門外大街之間是一條壇街,明代稱泰折街,清代稱廣厚街,街西端有三間四柱七樓木牌樓一座,是進入地壇的前導和標誌。內壇中軸線略偏於東部。主要建築有三組,方澤壇和皇祇室在中軸線上,方澤壇西側有神庫和宰牲亭;西北有齋宮、鐘樓、神馬圈等附屬建築。

地壇建築的內簷枋心彩畫為雙鳳和璽彩畫,是一大特色,建築周圍多植滿柏樹,烘託出莊嚴肅穆的氣氛。方澤壇是地壇的主體建築,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禮儀之地,俗稱拜臺。平面為正方形,以水渠環繞象徵「澤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徵「天圓地方」,坐南朝北的布局和按六八陰數鋪成的墁石象徵「地為陰」,黃琉璃磚象徵「地謂之黃」。方澤壇正南為皇祇室。

地壇內有大片空地,現有樹木3.6萬多株,草坪8.2萬平方米,其中2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就有174株。地壇藏有一批官窯禮器,是清光緒年間江西景德鎮專為清朝宮廷祭祀所特製的。是傳世下來的真品,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屬國家二級文物。

每年春節期間,地壇公園都舉辦迎春文化廟會。地壇廟會始辦於1985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二十一屆,一屆勝似一屆,不僅有大規模的仿清祭地表演,還有許多民俗文化在這裡得到展現和延伸,以較高的藝術品位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其勝景被譽為現代的《清明上河圖》和中國的狂歡節。

代表性景點:

方 澤 壇

方澤壇這是舉行祭祀地祇神大典的場所,平面正方形,兩層,下層東西兩側有安放嶽鎮海瀆神位的石座,四周有水渠環繞;壇外有兩重圍牆,紅牆黃瓦。

方澤壇

地 壇 牌 樓

地壇牌樓,原建於明代嘉靖九年,乾隆三十七年改建成為三間四柱七樓式木結構,1953年拆除,1999年重建。其跨度、高度均為北京市牌樓之冠。

地壇牌樓

銀 杏 路

銀杏路位於方澤壇北至北壇門,南北向,長227.2米,寬17.04米。五十年代在路兩側栽植的銀杏目前還有64株,胸徑達40多釐米。

銀杏路

將 軍 柏

地壇方澤壇外有三株古柏被稱為「將軍柏」。「老將軍」幹圍4.8米;「大將軍」幹圍5.15米。另一「獨臂將軍」幹圍3.16米,曾屢次受創,僅存一枝。

大將軍柏
獨臂將軍柏
老將軍柏

皇 祇 室

皇祇室位於方澤壇南側,北向五開間。有圍牆,北向一門,圍牆和門樓覆黃琉璃瓦。殿內供奉皇地祇神位。殿內彩畫是清乾隆原貌,為雙鳳和璽彩畫。

皇祇室

相關焦點

  • 地壇,又稱方澤壇,北京五壇的第二大壇,中國現存最大的祭地之壇
    地壇又稱方澤壇,是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公園內很多人在遛彎,還有蘸水寫毛筆字的老人,我看到寫出來的字體很好看,就過去拍照,大叔非常熱情地說:「你拍的那個我寫錯了寫得不好,重新給你寫一個。」
  • 中華民俗:古代的政治禮儀之祭天、祭地
    在周代,祭天被稱為「郊祭」,每年冬至這一天帝王都會親率朝臣在國都南郊的圓丘舉行,「圓丘祀天」與「方丘祭地」,圜丘是一座圓形的紙壇,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形正是天的形象,圓同圓。●天子祭天,儀式神聖祭把之前,天子與百官都要齋戒並省視獻神的家畜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來到郊外。
  • 擁有五百年歷史的祭地之壇,門票卻只收兩元,深秋時節美不勝收
    這個公園是我國歷史上現存最大的祭地之壇,它也擁有500年的歷史,被列為了4A級景區。02這個公園也被叫做方澤壇,在北京五大壇當中位列第二,這個地壇建於明代年間。因為當時的皇帝非常痴迷於道教,所以對於祭祀文化非常重視,北京那幾個日壇月壇和地壇都是皇帝下令修建的。
  • 北京地壇公園,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北京景點,這個景點就是北京地壇公園,建於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帝地神」的地方,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祭壇,佔地37.4公頃。說起來,地壇公園和天壇還是有淵源的!
  • 中國規模最大的流放地:有40餘位帝王、皇親、將相被流放至此!
    中國規模最大的流放地:有40餘位帝王、皇親、將相被流放至此!房縣: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與神農架毗鄰,房縣古稱「房陵」,中國的地名不是隨便起的,都是有理由的,為什麼這裡起名叫房呢?房縣因遠離封建王國的政治中心,屬川陝豫鄂四省交界之地,其境內山林四塞,地勢險峻,加上其高溼和高溫的氣候,導致居住其中的人易感冒生病,故有「瘴痍之地」、「流放之地」的稱謂。
  • 我國最大的帝王陵墓,被譽為「明清皇家第一陵」,就在南京紫金山
    明孝陵已存在600多年,佔地面積較廣,有170多萬平方米,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顧名思義,明孝陵是明代時期建立的陵墓,因為那個時候明代朱元璋非常崇尚孝道,推行孝文化,因此以「孝」命名,在朱元璋離世之後,與馬皇后合葬於此,之後明朝歷代皇帝都會來到這裡祭拜,這裡還保存有乾隆皇帝當時親筆寫下的石碑題刻。
  • 地壇公園實拍:曾經的祭地之壇已少有歷史的痕跡,但適合休閒遊
    天壇公園是到北京必去的景點,與之相對的地壇公園就顯得冷清多了。作家史鐵生的散文名篇《我與地壇》入選人教社出版的高中語文課本,相信不少也是通過這篇課文知道有個地壇公園。其實我這次去地壇公園完全因為一個契機——8月12日一場大雨,第二天北京市許多公園都關閉了。
  • 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封禪是古代帝王在山嶽舉行的一種祭祀天地的禮儀活動,以在泰山上舉行的次數最多,規模最大,所以人們將封禪與泰山相聯繫,稱為泰山封禪。所謂封,即在泰山極頂築壇祭天;所謂禪,即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築壇祭地。帝王們往往以泰山封禪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歷史上在泰山封禪過的皇帝有6位: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這6位帝王中前3位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唐高宗也是一位明君。
  • 京都「時代祭」巡遊環節取消 三大祭的規模全部縮小
    人民網東京7月15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化,日本京都三大祭之一的「時代祭」(10月22日)主辦方日前宣布取消巡遊環節的活動。這樣一來,作為京都三大祭的葵祭、祇園祭、時代祭活動都縮小了規模。
  • 國內現存最大的祭地神壇,環境優美景點眾多,門票只要2元錢!
    國內現存最大的祭地神壇,環境優美景點眾多,門票只要2元錢!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巨大發展,國內的旅遊景點也越來越多,每年去旅行的遊客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加,國內的旅遊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旅遊景點也很多,國內的發展至今仍被分成很多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性景點。
  • 歷史上哪個朝代疆域最大對我國貢獻較大的帝王都有哪些?
    導讀:如果說我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疆域最大,那毫無疑問是元朝。華夏文明從黃河流域起源,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奠定了祖國的龐大版圖不是哪一位皇帝可以自己做到的。雖然說幾乎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有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但是畢竟在這四位帝王執政時期完成了突破。
  • 疫情若持續 臺灣基隆中元祭擬取消花車繞境
    臺灣基隆中正公園山頭的主普壇,為每年雞籠中元祭普度場所,市府今啟動補強修復工程,市長林右昌指出,如果疫情持續,今年祭典會縮小規模以民俗科儀為主,考慮取消市區大型花車遊行遶境,至於重頭戲「放水燈頭」仍維持傳統,為市民、臺灣祈福。
  • 新年帝王更衣記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朝會之禮先秦已有發端,秦漢以來逐漸發展成為各種類型,包括大朝會、朔望朝、常朝幾種,大朝會主要在冬至和元旦以及聖節等日舉行,是各類朝會中,規模最盛大、禮儀最繁雜的一種。「元正,歲之始」,元正即元旦、元日,在每年太陽初升的第一天舉行的元正大朝會,具有最崇高的地位。此日皇帝在宮廷正殿舉行大型朝會典禮,君臣際會,四方朝賀,宴饗歌舞,也是彰顯帝王威儀、祈願國運昌隆的重要方式。
  • 帝王蝶的「春運」旅途
    春運,這個歷時40天之久,數億人以各種方式向中國各地移動的畫面,被形象地稱作「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在動物界,也有一種特殊的昆蟲,每年都要跨越萬水千山,定期完成兩次大遷徙。無論在時長上還是規模上,都超越我們的春運。
  • 地壇是古代祭地的場所,現成為舉辦廟會和祈福觀景的打卡勝地
    北京有五大壇分別是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和先農壇。這五壇呈對稱分布在北京紫禁城的東南西北,日壇在東、月壇在西、地壇在北、天壇在南偏東、先農壇在南偏西。今天來介紹下大學時期去過的每年都舉辦廟會的地壇公園。
  • 為什麼說鳥類是唯一倖存的恐龍?
    由於過於寒冷和黑暗,新生植物不能正常成長,大規模火山爆發使環境變得更糟,大多數恐龍都已滅絕,只有一個種群倖存下來了,那就是我們多數人稱之為鳥類的鳥翼類恐龍。為什麼鳥類是唯一存活下來的恐龍呢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 大多數鳥類體型小,恐龍大量滅絕時倖存下來的種類,體型還沒有鴨子大,小型動物繁殖更快,這意味著它們能夠更快適應新環境,因此鳥類與大型動物相比,能夠更快適應新環境。鳥類的小體型還有另一個優勢,它們沒有大型動物吃得多,因為食物的稀缺這變得很有優勢。
  • 我國唯一不能修關帝廟的地方,方圓15裡不許祭關羽,原因詭異
    它是我國唯一個不能修建關帝廟的地方,更神奇的是在這個地方的方圓15裡還不許祭拜關羽,其中的原因更是詭異,耐人尋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 苗族趕秋節文化之十:揭秘椎牛祭大祖儀式
    苗族的趕秋節文化20篇之第10趕秋節活動中之椎牛祭大祖的內容與形式文:石壽貴攝影:劉玉松等湘西苗族一年一度的趕秋節,有大型的活動和中型或小型活動規模三種形式,其中又有趕「正秋」活動與趕「尾秋」活動的區別。
  •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日訊(記者佘穎)從教育部獲悉:隨著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
  • 長春歐亞賣場建成我國規模最大的商貿購物中心
    長春歐亞賣場建成我國規模最大的商貿購物中心  長春歐亞賣場: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以物流配送為主體的現代化商貿購物中心,目前擁有近30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5萬平方米的停車場、6萬平方米的倉儲庫區,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後,將成為總建築面積86萬平方米,包括40萬平方米購物中心、15萬平方米娛樂城、15萬平方米賓館、16萬平方米物流庫區的超級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