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還問你「麻雀」「額頭」瀋陽人都咋說
7月13日下午1時,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遼寧漢語方言(東北官話)瀋陽調查點發言人遴選會在瀋陽市教育局進行,此次參加面試的共有18人,年齡最大的是今年77歲的瀋陽市鐵西區的那先生。面試遴選由北京語言大學博士、中國刑警學院講師、中國語保遼寧方言調查首席專家、瀋陽調查點的項目負責人崔蒙主持。
第一個進行面試的是皇姑區的武先生,他首先介紹自己的年齡、家庭情況和工作經歷等,面試專家著重詢問他的配偶是否是瀋陽人,生活經歷,探問他的生活環境情況。
接下來進行的字、詞、句測試,武先生被要求用瀋陽話讀12個字:資、知、酒、裝、拆、熱、軟、波、婆、對、愛、安。據崔蒙介紹,這幾個字主要考的是應徵人的平翹舌分不分,如「資」和「知」;還有他的語言環境是否純淨,沒有受到過南方口音的影響,如「酒」字;還要考查「R」的發音是否正確,如「熱」和「軟」字。
考查7個詞:東風、春天、國家、革命、媳婦、暖和、亂寫。主要看他是不是把普通話裡的二聲讀出東北特色的三聲,如「國家、革命、媳婦」。
讓武先生說出麻雀、額頭、聊天的瀋陽話怎麼說,「排行最小的叔父」「欠他十塊錢」「在他家」這些話用瀋陽話怎麼說,是考查他的東北特色方言詞彙方面情況。
句子裡的「我洗過澡了」「你到底答應不答應」,東北話裡都是說成「我洗澡了」和「你答不答應他」,這是考查他的東北表達習慣方式。
接著在話語測試環節面試工作人員要求在民間傳說、故事、順口溜、民謠、兒歌中任選一個,這是考查他們的口頭髮音情況。皇姑區的葛大姐在這個環節稍一思考就說出了:「有一句話叫扒瞎,有一個樓叫茅樓」,得到了面試官的表揚。
最後要求應徵者用普通話讀了兩段文字,據了解這是考查他們的「瀋陽普通話」情況。
本次要徵招4個方言發言人、3個地方普通話發言人和不限制人數的口頭髮言人,最少是8個人。共招用4類人:老年男性、老年女性、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老年男性、女性要求年齡在55歲—65歲之間,青年男性、女性要求年齡在25歲—35歲之間。
就東北方言的情況,崔蒙認為,相比南方,東北方言的研究滯後。但有一點可喜的現象是,由於東北方言接近普通話,所以人們在工作生活中不是刻意地說標準的普通話,反而讓東北方言中的一些用詞和用語保存較好。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