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日,阜外醫院血栓中心華潞教授團隊和結構中心閆朝武教授共同完成全球首例聯合使用遠端保護裝置的球囊肺動脈成形術(BPA)治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壓,通過組織學檢查證實了術中脫落的碎渣,可流向並堵塞遠端肺循環,可能引起術後再灌注肺水腫併發症和/或影響遠期療效。
該技術於刊登在歐洲心臟雜誌心血管亮點欄目。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壓(CTEPH)是由未溶解的血栓發生機化導致肺血管床阻塞所致,未經治療,預後極差。
球囊肺動脈成形術是治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壓的有效方法,適用於不能行肺動脈內膜剝脫術或術後殘餘或復發肺動脈高壓患者。
1988年荷蘭醫學家報告了首個球囊肺動脈成形術治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壓病例。2001年美國學者發現球囊肺動脈成形術能改善患者病情,但術後高達61%的患者並發再灌注性肺水腫,30天死亡率5.5%,進而球囊肺動脈成形術停滯了若干年。
2012年日本學者改良了球囊肺動脈成形術,顯著減少術後併發症,降低死亡率,自此改良球囊肺動脈成形術技術開始廣泛應用於臨床。
雖然球囊肺動脈成形術經過改良大大降低了術後併發症,但仍有一些患者在術後出現再灌注肺水腫,嚴重者危及生命,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清楚。
阜外醫院血栓中心華潞教授團隊則認為,球囊肺動脈成形術操作可致肺動脈病灶碎渣脫落,流向並堵塞遠端肺循環,引起術後再灌注肺水腫和/或影響遠期療效,運用遠端保護裝置可捕獲球囊肺動脈成形術中脫落的碎渣,避免暫時或永久性損害。
華潞團隊在仔細評估一位60歲男性患者肺動脈狀態後,選擇完全閉塞的右下肺動脈分支(見下圖A),先在遠端置入保護裝置,再用球囊擴張開通血管(圖B)。遠端保護裝置成功截獲了球囊肺動脈成形術中脫落的碎渣(圖C)。
經過驗證,發現碎渣包含膠原纖維團塊(★)、成纖維細胞(黑色箭頭)、纖維蛋白團塊、紅細胞和壞死片段等多種成分(圖D 蘇木精-伊紅染色X200;圖E Masson染色X200),而這些物質大部分不能自然消融。
因此,這些物質如果被血流帶到並堵塞遠端肺循環,可能增加急性肺水腫、殘餘肺高血壓等短期或長期損害的風險,提示肺血管遠端保護或對球囊肺動脈成形術安全性和療效至關重要。團隊也將進一步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阜外醫院血栓中心郭婷婷醫生和研究生譚江山為文章第一作者,華潞教授為通訊作者。阜外醫院結構心臟病中心閆朝武教授參與研究設計和實施。該研究獲得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協同創新項目資助。
據悉,阜外醫院作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壓綜合診治平臺,肺動脈內膜剝脫術和球囊肺動脈成形術年手術量均佔全國總手術數量一半以上。
來源:
[1]Guo TT, Tan JS, Wu Y, et al. 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with distal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for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Eur Heart J, 2020.
[2]Ikeda N. 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for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ardiovasc Interv Ther, 2020, 35(2): 130-141.
[3]Tsuji A, Ogo T, Ueda J, et al. Predictors of residual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fter 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t J Cardiol, 2017, 226: 118-120.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