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解決在山林私埋亂葬問題
市人大代表建議增加公益性墓地
水母網1月9日訊(YMG記者 劉曉陽 攝影報導)煙臺市區的地形特點,造就了煙臺「城在山中、山城一體」的獨特景觀,市區山林成為市民日常休閒的重要場所。目前,在山林對逝者骨灰私埋亂葬日益突出,特別是市區的大南山、西炮臺等,毀林私造的墓地隨處可見。這種行為既損毀了山林樹木,對山林生態造成嚴重破壞,也不符合煙臺市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的要求。今年兩會上,市人大代表曹慶禮、曲敬陽等建議,要加強幹預監管,出臺相關規定,禁止任何人往山上遷移墳墓,利用貧瘠山地建設公益性墓地,徹底解決在山林私埋亂葬問題,防止森林火災隱患發生。
市區山林私埋亂葬日益突出
國人自古以來對身後事就看得很重,死後在何處安葬,骨灰如何放置,人們都很在意。昨日,曹慶禮、曲敬陽等代表表示,目前,煙臺市區山林對逝者骨灰私埋亂葬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妨礙城市景觀,特別是在市區的山林中,墓碑、墳墓交錯林立,豪華墓、高檔墓穴圈地佔地,對進山遊玩的市民造成不良感官影響。同時,每逢祭祀都會產生很大的森林火災隱患,特別是「清明」等重要時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這些工作,但由此引發的森林火災卻年年發生,沒有根本消除隱患。
曹慶禮等代表介紹,不少市民對於當下墓地價格很無奈,墓地又被稱為「天堂的房子」,價格不斷攀升,給廣大的中低收入家庭帶來了經濟負擔。據不完全調查,不少市民將死者的骨灰找個荒山野嶺到處亂埋,此舉不僅影響了城市規劃,而且為山林防火增加了難度,而現在我國對於殯葬管理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只執行《殯葬管理條例》,這就使得政府干預處理出現了短板。為此建議平抑墓地價格,通過法律手段,規範墓地管理,保障廣大市民的正常需求。
建議增加建設公益性墓地
曹慶禮等代表介紹,按照城市的規劃要求,芝罘區範圍內不能建公益性或經營性墓地,這在逝者「入土為安」的習俗下,必然導致私埋亂葬問題的產生,市區散葬墳墓估計已超過10萬多座。針對這一矛盾,外地在公益墓地建設、綠色殯葬等方面已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值得學習借鑑的經驗。比如常州市武進區由政府投資8500萬元,利用原人防地下物資庫改造為淹西地下陵園,總面積有2萬餘平方米,設有22個骨灰盒存放室,可存放骨灰盒15萬個。這種方式,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
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建議借鑑外地的經驗,曹慶禮等代表建議,在問題比較突出的市區先行試點: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利用廢棄的石窩、人防工程或村居貧瘠山地等,按照綠色節地的原則,建設公益性墓地和地宮式骨灰寄存堂,用於因城市建設、舊居改造、山林整治等所涉及的墳墓搬遷以及新死亡居民火化後的骨灰安放問題,徹底解決在山林私埋亂葬的問題。
民政部門要加強對公益性生態墓地的指導和管理,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同時要加強骨灰安放管理,加大對火化後骨灰去向的跟蹤監督檢查力度,民政部門與山林產權部門合作,要加強幹預監管,出臺相關規定,禁止任何人往山上遷移墳墓,避免亂埋亂葬現象的發生,杜絕給山林防火、環境保護帶來重大隱患。
生態葬最低年均費用200——300元
針對代表們提出的建議,YMG記者昨日採訪了我市殯葬行業的現有墓地、骨灰寄存情況。作為全省唯一一個「綠色公墓」,記者昨日從回龍山功德園獲悉,公墓目前有壁葬、樹葬、草坪葬等多種生態葬方式。回龍山功德園負責人告訴記者,回龍山功德園是全省率先推出「綠色生態葬」的公墓,比傳統葬法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面積。
記者了解到,草坪葬既符合傳統殯葬文化『入土為安』的理念,其收費價格也能為普通市民所接受。據回龍山功德園工作人員介紹,臥碑式草坪葬的價格為一萬餘元,根據國家的規定,20年限期內不再收取任何費用,20年後再按照政策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平均一年下來費用也就幾百元,對於家屬來說,這是一個很經濟的選擇。」回龍山功德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外,還有樹葬等生態葬形式可以選擇。記者了解到,每棵樹下有三個墓穴。樹葬的價格相對於草坪葬更加便宜,每個墓穴價格僅有幾千元,每年平均的費用僅在200—300元間。
「園區內將建成壁葬區,價格更低。」園區負責人介紹,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牆壁內的喪葬方式,在安葬死者的同時為後人留福,是一種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不但大大節省了土地資源,而且也節省了費用。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園區共有2000多個生態葬,已有不少人選擇了這樣的殯葬方式。下一步,生態葬中還將增添塔葬、花壇葬等新形式的生態殯葬。
芝罘區擬增加1-2萬個骨灰寄存
「火化業務停止後,我們將不斷改造更新不同檔次的骨灰寄存閣位,擬增加1—2萬個,以便更好地為市區人民提供殯儀服務,方便祭祀先人。」昨日,芝罘區殯儀服務中心(原芝罘區殯儀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記者從芝罘區殯儀服務中心了解到,2017年12月底火化業務停止後,芝罘區殯儀館更名為芝罘區殯儀服務中心,將業務中心轉為寄存等殯儀服務。這裡現有寄存閣位2萬多個,目前已寄存1萬2千個骨灰盒。後期,芝罘區殯儀服務中心將繼續根據需要升級服務,不斷推出新的服務項目。
記者了解到,根據物價局規定的收費標準,芝罘區殯儀服務中心現在設有不同檔次的骨灰寄存,其中最低寄存費每年僅需40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費用主要用於日常管理及防腐、防黴、清掃等工作。按天來計算,最低一天平均只有0.1元,這個標準是在2001年左右執行的,現在連電費都不夠。
我市推行普惠制惠民殯葬政策
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殯葬改革以來,我市已採用公益性公墓、經營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埋葬地等骨灰處理多樣化辦法,解決骨灰的存放問題。對此,記者也諮詢了我市民政部門。「根據民政部下發的《指導意見》,今年我市還將繼續大力推行綠色生態殯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能更好地推行生態葬禮,按照要求,每個縣市區都要建一個公益性墓地,要求百分之十的鄉鎮,都要建立公益性墓地。到2020年,我們的生態殯葬率要達到40%以上,目前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並建設公益性骨灰堂,推行普惠制惠民殯葬政策,實現基本殯葬服務均等化。
海葬在我市也有同樣的增速,昨日,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市目前正加大引導力度,不斷擴大海葬的比例,逐步實現海葬工作常態化。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開始,我市已經開始在生態葬上加大政府投入,每位骨灰撒海者補貼1000—1500元,免費為參加海葬者提供服務。目前,我市正逐步在免除優撫對象和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等人員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的基礎上,對其他不享受喪葬補助的居民,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實現惠民殯葬服務全覆蓋。我市將建立殯葬事業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及資金保障制度,制定激勵政策,對骨灰堂、公益性墓地建設給予獎勵或補助。對綠色、生態、節地葬實行政府補貼獎勵,形成有效推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