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汪佳佳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每到這一天,掛香囊、划龍舟、吃粽子,都是保留節目。
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做這些事?
我們今天就來說道說道。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聞一多在《端午考》、《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中提出,古代的吳越民族以龍為圖騰,每年五月五日這一天,他們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的活動之一,就是以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上競渡,娛神娛己。
聰明如你,一定想到了,這就是划龍舟呀。
圖騰祭祀,自然也少不了各種儀式。所以,每逢端午,人們都有插艾蒲、掛香囊、喝雄黃酒、佩戴鍾馗祛五毒銅錢等 「闢邪、禳毒、驅鬼魅」的習俗。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儀式,南北的差異越來越明顯。
南方人有掛艾條、懸菖蒲的習俗,相當於春節放鞭炮。
除此之外,南方人還有佩戴香囊的習俗,香囊內裝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事實上,這個歷史挺悠久的,在長沙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這一信息。
香囊裡裝點什麼,也有講究,還蘊含了藥理。
進入農曆五月,天氣已經很熱了,各種毒蟲、病菌也開始活躍起來。在醫療水平較差的古代,這是一個疾病相對高發的季節。古人認為五月是兇月,是一年中毒氣最盛的日子。
而艾草、硃砂、雄黃等,都是可以驅除毒蟲蛇蟻的中藥,對健康頗有益處。
艾草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硃砂可以殺菌;雄黃則具備解毒殺蟲、燥溼祛痰、截瘧之功效。將這些東西放在身邊,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以往汨羅江畔的居民還有「搶龍水」的風俗。
村民們挑著水桶,來到汨羅江邊挑水,據說誰搶到第一桶水,用這桶「龍水」洗頭,頭髮就會變好,用來洗臉,就能達到明目的效果,給孩子們洗澡還能驅邪。
這當然是一種美好的期待了。
而在北方,端午節佩戴的是鍾馗祛五毒銅錢。
不過現在,逐漸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習俗替代。
五毒肚兜顏色鮮紅,上面繡著蜈蚣、蠍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種毒物,將五種常見的毒蟲繡上小孩的衣服,寓意是以惡制惡,以毒攻毒,達到平和安寧。
這個肚兜不是自己買的,是要家裡人送的。
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還有的北方人,選擇佩戴五色絲線作為端午闢邪的一種方式,將紅黃藍綠等各色絲線編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腳腕上,美觀精緻。
你們家是哪種習俗?偏南偏北?歡迎留言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