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自行去藥店購藥,用藥前應仔細看說明。 記者郭堯 攝
13日,記者報導了百姓家中常用藥開瑞坦或有致死不良反應一事引發市民關注。雖然相對於不計其數的病例來說,出現藥品不良反應是極少數事件,但給個人帶來的痛苦卻是百分百的。藥品不良反應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避免藥品不良反應?針對市民關注的一系列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藥品不良反應數量有多少?】今年全省已收到近8萬例報告
因患上骨質疏鬆,患B肝5年的孫輝到齊魯醫院就診。經詢問病史並仔細檢查後醫生告訴孫輝,為治療B肝服用阿德福韋酯進行抗病毒治療,骨質疏鬆的症狀就是阿德福韋酯副作用引起的,換藥或者停藥後補磷鹽、維生素D症狀就可緩解。
記者了解到,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重視藥品不良反應的情況,避免將不良反應症狀診斷為原發性疾病導致錯誤用藥。用天麻頭風靈治療頭痛臉上起了紅斑、用何首烏治療白髮造成肝損傷,甚至有人因藥品不良反應失去性命……
山東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提供的一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月1日-9月20日,全省共收到不良反應報告79569份,其中最多的不良反應為皮疹、瘙癢、噁心、嘔吐等。具體到開瑞坦,記者採訪醫院耳鼻喉科專家了解到,氯雷他定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乏力、頭痛、嗜睡、口乾、胃腸道不適等,症狀一般比較輕微,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較小,由氯雷他定引起的過敏性休克也比較罕見,往往與患者的特異性體質有關。目前,在濟南醫院臨床中尚未出現過因服用氯雷他定出現致命性藥物副反應的病例。
【哪類藥易引起不良反應?】 抗生素類注射液佔絕大多數
據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監測,高發不良反應的藥品中,抗生素類的注射液佔了絕大多數。從今年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來看,注射用頭孢曲松鈉引發的不良反應最多,佔總報告的2.12%。其次是鹽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佔總報告的2.09%。緊隨其後的分別是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阿奇黴素、參麥注射液、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硝苯地平緩釋片、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由此可見,對於頭孢類、喹諾酮類等抗生素藥物,市民尤其要注意不要擅自服用。而且靜脈注射引發的不良反應佔了九成,所以藥物能口服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
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主任吳世福介紹,是否發生藥品不良反應與性別、年齡、病理狀態都有很大關係。比如通常女性對藥品不良反應的敏感性較男性更強。有報導就稱,保泰松和氯黴素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症,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3倍。此外,因嬰幼兒的臟器功能發育不健全,所以較成人而言其對藥物作用的敏感性更高。老年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臟器功能退化、藥物代謝速度慢、血中血漿蛋白含量降低等情況,故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一般也較高。
【引發不良反應重要誘因?】 一些農村患者自行買藥服用
吳世福表示,藥品在上市前已應用動物進行了安全性研究,但人和動物間存在種屬差異,採用人進行的臨床研究中,納入研究的人數又少、用藥時間短、用藥條件有限制,因此在藥品上市後大量人群、長時間用藥以及複雜的用藥條件下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在大城市、大醫院,醫生用藥相對規範,但越到基層、縣以下醫療機構,用藥環境越不容樂觀。部分醫生對用藥風險了解不足,用藥量貪圖便宜。有些患者缺乏健康理念,不吃早飯就去打針,或希望一針就能治好病。自行用藥、大劑量用藥、合併用藥、超適應症用藥等情況屢見不鮮,導致農村成了藥品不良反應的重災區,患者自行買藥服用成了引發不良反應的重要誘因。
「監測部門收集到不良反應數據後,會進一步分析、評價,找到可能引起這些不良反應的原因,為監管部門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比如要求企業修改說明書、警示用藥人正確合理使用,更嚴重的可能要求企業召回、暫停上市等,從而減少不良反應對更多人群的傷害。」吳世福說。
相關新聞
濟南寶寶可接種手足口病EV71疫苗了
21日,記者從濟南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獲悉,針對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71型(EV71)滅活疫苗已配送至我市部分預防接種門診,適齡兒童可依據「知情、自願、自費」原則選擇接種。
濟南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腸道病毒71型(EV71)是人類腸道病毒的一種。EV71感染可引起多種疾病,其中以手足口病最為常見。據專家介紹,EV71疫苗屬於自費的二類疫苗,其基礎免疫程序是2劑次,間隔一個月。接種對象是6月齡至5歲的易感兒童,越早接種效果越好。
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