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高血糖,降糖藥物選用注意事項你了解多少?

2020-11-30 澎湃新聞

原創 高麗麗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餐後高血糖,這樣的血糖怎麼降?

餐後高血糖為攝食後1-2h血糖>7.8mmol/L,其與糖尿病微血管與大血管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增高相關、與多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相關,是致糖化血紅蛋白(HbA1c)升高的重要原因,也與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明顯相關[1-2]。

胃排空和腸道激素[如腸道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膽囊收縮素(CCK)、肽YY等]對餐後血糖的平衡有重要調節作用,即胃排空速率過快易致餐後血糖波動,並可能致糖耐量受損、甚至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而抑制胃排空可延緩食物中的葡萄糖吸收以降低餐後血糖峰值,有助於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管理,同時腸道激素可對胃排空速率進行調節[3]。

此外,餐後高血糖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與第一時相/早相胰島素分泌缺陷、外周組織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在進餐後不受抑制、餐後肝糖輸出未受抑制相關[1-2]。

目前降糖藥物主要包括注射類,如胰島素和GLP-1受體激動劑;口服類,如二甲雙胍、α-葡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格列奈類、噻唑烷二酮類(TZDs)、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劑、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等[4-5]。

其中以降低餐後血糖為主的降糖藥物包括二甲雙胍、α-葡糖苷酶抑制劑、腸促胰素類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DPP-4抑制劑)、胰島素促泌劑(磺脲類藥物、格列奈類藥物)、短效胰島素及速效胰島素類似物[1-3]。

01. 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而降血糖,目前國內外糖尿病指南均推薦二甲雙胍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首選或一線治療藥物,單獨使用不會引發低血糖[4-5]。其可抑制腸道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能增強或刺激GLP-1的分泌、抑制腸內膽汁酸的吸收,並與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功能變化有關[3]。此外,近端腸道輸注二甲雙胍也可顯著延緩胃排空速率,而降低餐後血糖與減少餐後血糖波動[3]。

注意事項:

常見胃腸道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胃脹、消化不良、腹部不適等,多出現在治療後10周。隨著治療時間延長,大多數可逐漸耐受或症狀消失[6]。

老年、衰弱或營養不良、腎上腺和垂體功能低下、酒精中毒者及合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更易發生低血糖[7]。

罕見乳酸性酸中毒,長期使用可能致維生素B12缺乏,尤其是伴有貧血或周圍神經病變者[4,6]。

02. α-葡糖苷酶抑制劑

α-葡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上部的吸收,起到延緩腸道對葡萄糖等單糖吸收的作用,單獨使用不會引發低血糖,並能改善其他降糖藥物的低血糖風險[1-2,4-5]。此外,其還可增加GLP-1的分泌和GLP-1介導的胃排空減緩、刺激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進而減少餐後高血糖症和血糖波動[3]。

注意事項:

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如噁心、腹脹、腹瀉、肛門排氣增多等,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可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1-2]。

與胰島素、胰島素促泌劑聯用,有低血糖的風險[4]。若出現低血糖時需用口服或靜脈葡萄糖製劑,食用蔗糖或澱粉類食物糾正低血糖的效果差[4]。

禁用於有明顯消化和吸收障礙的慢性胃腸功能紊亂者、患有由於腸脹氣可能惡化的疾患(如嚴重疝氣、腸梗阻和腸潰瘍)者等[5]。

03. 腸促胰素類藥物

腸促胰素是一種經食物刺激後由腸道細胞分泌入血、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激素[8]。腸促胰素類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和DPP-4抑制劑,通過與特異性受體結合而發揮降糖作用[8]。

GLP-1受體激動劑

GLP-1由腸道L細胞釋放,可通過多種方式調節葡萄糖穩態。GLP-1受體激動劑通過激活體內GLP-1受體發揮作用,其可促進胰島素分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和外周葡萄糖處置、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並抑制胃排空、增加飽腹感、抑制食慾中樞和減少進食量,進而降低餐後血糖,還可降低體重、血壓和甘油三酯及有保護心血管和腎臟的作用,單獨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風險[1-2,4,9-11]。

因GLP-1的分泌水平取決於胃排空,進食15-30min後GLP-1開始升高,60-90min時達峰值,且GLP-1對胃排空的抑制作用有快速耐受性,故短效GLP-1受體激動劑如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對餐後血糖的調控效果更好,長效製劑如利拉魯肽、艾塞那肽周製劑對空腹血糖控制更優[3,9]。

注意事項:

常見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腹痛、消化不良、食慾下降等,呈劑量依賴性,可從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以減少不良反應[9]。可能致噁心、厭食等及體重減輕,不適於比較瘦弱者[4]。

有延緩胃排空的作用,可能加重嚴重胃腸道疾病如炎症性腸病或胃輕癱者的胃腸道不適,慎用[9]。

禁用於甲狀腺髓樣癌病史或家族史者;2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者[9]。與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發生風險[1-2]。

DPP-4抑制劑

DPP-4抑制劑通過抑制內源性GLP-1的分解、增強GLP-1的活性而降低血糖,降糖療效略弱於GLP-1受體激動劑,其可促進β細胞分泌胰島素、抑制胰高血糖素,並通過延緩胃排空降低餐後血糖,單獨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風險[1-4,12-14]。因GLP-1的分泌與胃排空相關,故胃排空速率更快者使用時降糖作用更好[3]。但DPP-4抑制劑本身對胃排空影響較弱,可能與DPP-4抑制劑同時影響其他腸道激素(如肽YY)的代謝有關[3]。

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有腹瀉、頭痛、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血管神經性水腫、超敏反應、肝酶升高、淋巴細胞絕對計數降低等[12],注意心力衰竭住院事件增加[4]。

不推薦用於有胰腺炎病史者[12]。維格列汀不推薦於ALT或AST大於正常上限3倍者[12-13]。

沙格列汀與強效CYP3A4/5抑制劑(如克拉黴素、伊曲康唑、酮康唑、泰利黴素、奈法唑酮、利託那韋、阿扎那韋、沙奎那韋等)合用時,其劑量限制為2.5mg/d[14]。

04. 胰島素促泌劑

胰島素促泌劑包括磺脲類藥物與格列奈類藥物,磺脲類藥物通過促進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降低血糖,降糖效果較強、與藥物有劑量相關效應,並受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β細胞功能殆盡時會有繼發性藥物失效;格列奈類藥物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時相分泌而降低餐後血糖[4]。

磺脲類藥物

短效磺脲類藥物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通過與胰島β細胞膜上的磺脲類受體結合,促進胰島素分泌,通過增加體內胰島素水平降低血糖。短效製劑作用時間較短、主要降低餐後高血糖,適於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的糖尿病患者[1-2]。

注意事項:

主要不良反應為低血糖和體重增加等[5]。若服藥劑量與飲食量不匹配,會引發低血糖甚至嚴重低血糖昏迷[4]。

此外,磺脲類藥物發生低血糖事件的高危因素有高齡、飲酒、合併肝腎疾病、藥物相互作用等[15]。

禁用於2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感染、外傷、重大手術等應激情況,以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5]。

格列奈類藥物

格列奈類藥物降糖機制類似磺脲類藥物,但起效更快、改善胰島素早相分泌更明顯,主要降低餐後血糖[4]。

注意事項:

主要不良反應為低血糖和體重增加等[5]。

在相同降糖效力的前提下,格列奈類藥物低血糖的風險較磺醯脲類藥物低[4]。

禁用於2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感染、外傷、重大手術等應激情況,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5]。

05. 短效胰島素及速效胰島素類似物

短效人胰島素和速效胰島素類似物主要用於控制餐後高血糖。速效胰島素類似物降糖能力與短效人胰島素相當,但在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降低餐後血糖幅度和低血糖風險方面優於人胰島素[1-2]。預混胰島素製劑包含一定比例的短效/速效胰島素,也可降低餐後血糖[1-2]。

注意事項:

可引起低血糖,並增加體重[5]。

06. 其他

《胃排空速率變異與血糖調節的關係及基於胃排空速率的降糖策略》(2020年)中指出,Amylin製劑尚未在國內上市,根據相關文獻報導Amylin是同胰島素共分泌的胰腺激素,通過增加飽腹感而減少食物攝入、減慢胃排空速率、同時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此外,因氧化應激可增加胃收縮而致快速胃排空、控制氧化應激和減少胃平滑肌收縮力的藥物可降低平滑肌興奮性,起到延緩胃排空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高血糖管理專家共識(徵求意見稿)[J].藥品評價,2015,12(23):42-48

[2]中國2 型糖尿病患者餐後高血糖管理專家共識[J].中國糖尿病雜誌,2016,24(5):385-389

[3]徐小涵等.胃排空速率變異與血糖調節的關係及基於胃排空速率的降糖策略[J]. 中華糖尿病雜誌,2020,12 (5):336-339

[4]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2018年版)[J].中華內科雜誌,2018,57(9):626-634

[5]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J].中華內科雜誌,2018,57(12):885-893

[6]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誌,2019,27(3):161-168

[7]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常見合併症藥物治療與藥學監護指引[J].2020

[8]基於腸促胰素治療藥物臨床應用的快速建議指南[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6,32(6):448-453

[9] GLP-1受體激動劑臨床應用專家指導意見[J].中國糖尿病雜誌,2018,26(5):353-359

[10]改善心血管和腎臟結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藥物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建議[J].中國循環雜誌,2020,35(3):231-238

[11] 2型糖尿病分級診療與質量管理專家共識[J].中國醫學前沿雜誌,2020,12(5):38-52

[12] DPP-4抑制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8,34(11):899-902

[13] DPP-4抑制劑超藥物說明書用法專家共識[J].藥品評價,2014,11(13):10-17

[14]基於胰高血糖素樣肽1降糖藥物的臨床應用共識[J].中華糖尿病雜誌,2014,6(1):14-18

[15]磺脲類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6年版)[J].藥品評價,2017,14(1):5-11

本文首發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本文作者丨高麗麗

本文審核 | 主治醫生 徐乃佳

責任編輯丨Amelia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餐前與餐後的血糖值有什麼區別?讓專家來告訴你正確答案
    導語:對於患有高血糖的人來說,能正常吃上一頓飯可能就是幸福的事情了,畢竟他們需要時刻控制自己的血糖含量,但是一頓正常的飯真的會給高血糖患者帶來特別大的影響嗎?到底餐前和餐後的血糖值有多大的差距呢?今天就讓醫生告訴你答案。
  • 正常人的血糖值是多少?醫生悄悄告訴你,不妨了解一下
    導語:生活當中高血糖的人群也越來越多,一般出現高血糖之後就會控制飲食,同時也需要專業的儀器來檢測血糖是否超標,如果超標的話,要及時服用降糖的藥物,而且還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而高血糖一般會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 短效、中長效、預混胰島素,怎麼選用才恰當?又該如何區分呢?
    1、短效或超短效胰島素由於起效時間快,作用時間短,便於調整劑量,能在較短時間內控制好血糖,主要適用於以下情況:在胰島素治療的最初階段,用短效胰島素來調整和摸索胰島素用量;用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的搶救;嚴重感染、大手術、心腦血管卒中等急性應激狀態;控制餐後高血糖;與中、長效胰島素配合使用,
  • 空腹血糖6.7,餐後血糖9.3,處於糖尿病前期,該不該用降糖藥?
    張先生空腹血糖6.7mmol/L,餐後2小時血糖9.3mmol/L,表明處於糖尿病前期,如不加幹預治療將很快發展為糖尿病,那麼張先生需要服用降糖藥嗎?象張先生一樣的人有很多,到底該如何對待這個問題呢?首先來了解一下正常血糖與異常血糖的數值: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糖尿病: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當血糖檢測處於糖尿病前期時往往又出現三種情況:空腹血糖受損
  • 糖尿病患者飲食禁忌及注意事項一覽
    糖尿病患者飲食禁忌及注意事項一覽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 根據3種人群判斷:餐後血糖10mmol/L高還是不高?
    餐後2小時血糖7.8 mmol/L——糖尿病的警戒區首先了解一下各個時間段的血糖正常值。空腹血糖:3.9mmol/L-6.1mmol/L;餐後1小時血糖:6.7mmol/L-9.4mmol/L,最多也不超過11.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餐後高血糖的定義:攝食後1-2小時血糖>7.8mmol/L。
  • 糖尿病患者吃了降糖藥,為何血糖的波動還是大?醫生說出實情
    但事有蹊蹺,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藥或者打胰島素後,仍然出現了血糖水平波動較大的現象。導致這樣異常情況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醫生告訴你。01沒有好好服藥或者打胰島素有些患者自認為的好好服藥和醫生所說的好好服藥不盡相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服藥。
  • 降糖藥物有哪些副作用?一文盤點各種降糖藥常見副作用,值得收藏
    糖尿病一旦被診斷,幾乎都需要長期使用降糖藥物,但同時糖友們又無可避免地需要面對一個問題——藥物副作用! 藥物副作用不僅會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更可能會給身體帶來直接損害。特別是近年來不斷上市的新型降糖藥物,許多糖友們甚至來不及對它們作充分了解。今天,筆者就帶糖友們深度認識降糖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 《兒童及青少年特殊情況下住院高血糖管理指導建議》來了!| 指南...
    非重症、非手術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 一、糖尿病患兒因非手術或其他系統疾病住院期間高血糖的管理策略 糖尿病患兒因其他系統疾病在相關科室就診住院的情況並不少見,對這部分患兒管理的重點是控制血糖、避免出現DKA和低血糖。
  • 正常的血糖值是多少?餐前與餐後有什麼區別?醫生告訴你答案
    導語:近年來,我國的高血糖患者人群日漸趨增,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關注自己的血糖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糖也成為了中老年人密切關注的疾病問題,有的人會定期到醫院做血糖的檢測,有的人會買一套血糖儀,隨時隨地都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血糖指數。高血糖、高血脂、高血稱「三高」。
  • 是藥三分毒,長期服用降糖藥物會給身體帶來什麼毒副作用?
    診斷為糖尿病後,如果經過飲食、運動等治療,血糖不能控制在目標範圍,醫生就會建議患者使用降糖藥物。口服降糖藥物作為目前降糖藥物最為常用的一種類型,會被醫生選用。口服降糖藥物如果效果較好,通常會被長期使用,幾年甚至十幾年。長期服藥,「是藥三分毒」啊!
  • 有糖尿病的人,為啥餐後2小時血糖總是高,下一餐前卻又低血糖?
    可餐後2小時血糖總是居高不下,很難控制到所要求的範圍內。更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還不到下一餐的飯點就感覺餓得慌,時常還有心慌、發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的情況,一測血糖果然處於偏低水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醫生評析】說這個問題之前先普及兩個知識點,這也是有糖尿病的人應當了解的。
  • 正常人的標準血糖值是多少?專家:如果在這個範圍內,表示很正常
    導語:如果你的身邊有一個高血糖的人,一定會發現它會時刻注意自己的飲食,每天都要檢測自己的血糖是不是超標。尤其是在中老年人身上,這種現象最為常見了,害怕血糖升高導致一些併發症。其實測量血糖一般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在餐前,一個在餐後,如果這兩個測量結果都不在正常範圍內,那你一定要注意的,很可能體內血糖不穩定了,這時候一定要及時控。一、正常人的標準血糖值是多少?專家:如果在這個範圍內,表示很正常1、餐前血糖如果在餐前測量,或者自己已經有8個小時沒有吃東西,測量結果在7.2以上,那你要注意了,這已經是一個較高的血糖了。
  • 老年人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得了糖尿病要如何控制呢?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又是多少呢?下面來詳細了解下。 對於70歲的沒有患糖尿病的老人及所有健康人群來說,都應該將空腹血糖控制在6.1以下,餐後兩小時血糖控制在7.8以下。
  • 血糖升高,可能不是飲食的錯,8類增高血糖的藥物,也許你正在吃
    劉先生患糖尿病多年,不過非常自律,不僅吃藥很規律,而且對飲食也控制得比較好,一般來說他的空腹及餐前血糖在5-6.5mmol/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一般不會超過9.5mmol/L,而且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會經常檢測血糖,幾乎做到每天都會測,一旦有血糖高的情況,就會在下一餐進行調整,所以,常年來他的糖化血紅蛋白一直在6-6.6%之間,可謂是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專家了。
  • 高血糖吃什麼蔬菜好 吃它降血又養胃
    對於現在很多上了歲數的人,都容易被高血糖,高血壓等疾病所盯上。由於年紀大了,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因此也讓這些疾病有機可乘,那麼老人們患上高血糖該怎麼辦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食療方法,高血糖吃什麼蔬菜好。
  • 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
    所有頭孢菌素類對甲氧西林耐藥葡萄球菌、腸球菌屬抗菌作用均差,故不宜選用於治療上述細菌所致感染。注意事項:1. 禁用於對任何一種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有過敏史及有青黴素過敏性休克史的患者。2. 用藥前必須詳細詢問患者既往有否對頭孢菌素類、青黴素類或其他藥物的過敏史。
  • 格列淨類藥物是目前最新的降糖藥
    (上接A01版)格列淨類藥物是目前最新的降糖藥,被譽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標杆」。本次國家醫保局與藥企的談判共有三種SGLT-2抑制劑成交,即達格列淨、恩格列淨、卡格列淨。格列淨類藥物在治療糖尿病上到底有什麼好的療效?它的大幅降價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意味著什麼?
  • 新手怎麼養綠蘿 養綠蘿的注意事項你了解多少?
    新手怎麼養綠蘿 養綠蘿的注意事項你了解多少?時間:2019-05-07 13:23   來源:花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手怎麼養綠蘿 養綠蘿的注意事項你了解多少? 綠蘿可以說是大眾的情人之一,它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原因是因為它養殖簡單,而且成活率高,但並不表示你買回來的綠蘿就一定能活。
  • 高血糖的危害大,發病的症狀比較常見,但高血糖並不是糖尿病
    多少的患者都還不知道,最好多了解一下1、生理性高血糖飯後高糖飲食,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等會增加血糖。但是除去上述因素後,血糖可以恢復正常。了解之後才能夠做到預防,別不重視(一)總述根據高血糖的原因,有生理和病理上的增加。除生理因素外,遺傳因素引起的高血糖,某些慢性疾病,腫瘤,應激因素和藥物因素均為病理性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