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玉雕龍:居然長了一個豬首?

2020-11-29 格物小書齋

1971年,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一位名村民頂著炎炎夏日,在村子附近修築梯田,拿著鏟子往地上一鏟,碰到的不是軟綿綿的土地,而是一件硬梆梆的東西,驚奇之下,他繼續深挖,發現了一個有人工痕跡的石洞。

村民伸手一摸,竟然摸出了一個黑不溜秋像鉤子一樣的東西,幾天後,他驚奇的發現,這個其貌不揚的鉤子,在太陽底下竟然能發出耀眼的碧綠光澤。後來拿到文化館一看,發現這是一件五千年前的紅山人製作的珍貴玉龍,是在中國首次發現的中華第一玉雕龍,是一件無價之寶。

玉雕龍渾身綠澤,高26cm,重1千克,呈現C字形,因此被專家命名為C形玉雕龍,短小的龍首,微微前突上噘的龍吻,截平的龍鼻上還有兩個對稱的圓洞。龍額部分有細密的方格網狀紋,背脊還有21釐米的鬃毛紋飾,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用繩子穿過龍脊上的一個圓孔,龍頭和龍尾恰好在一個水平線上。

從現在的考古發現來看,很多有關龍的重要考古發現主要集中在西遼河地區,而且對龍圖騰的崇拜在紅山文化中形成一個獨立的體系,經夏家店下層文化及三代的持續醞釀成熟,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在這次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發現了3200年前的龍鳳呈祥圖案。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C形玉雕龍龍鼻截平,很像豬鼻的造型。除了C形玉雕龍,其他相繼出土的紅山文化龍形玉器中,造型糅合了鹿、熊、蛇等成分,但綜合來看,最主要的還是豬,具體來說是雄性野豬。

在興隆窪文化查海聚落遺址上,就發現一條巨首似豬、長達19.7 m的巨型石堆龍。在很多墓主的隨葬物品中,還可以看到很多豬頭骨,排放整齊,雄雌搭配,帶有明顯的禮制特徵。在出土的甲骨文金文「龍」字中,也很像是雄性野豬獠牙大口的畫面。

觀念與現實密不可分,先人對豬龍形象的崇拜,離不開野豬區別於家豬的優秀品質,不同於現代人對家豬好吃懶做、任人宰割的印象,野豬性好鬥、善泅水,奔跑起來八面威風,性格暴烈,不畏強敵,生存適應能力很強,大型肉食動物虎豹之類看到野豬都要退避三舍。正是因此,在崇龍文化的原始階段,中華先民對野豬心存敬畏,將野豬的造型糅合進龍的圖騰想像中。

相關焦點

  • 最看不懂的博物館館藏「玉豬龍」:豬是如何成為龍的?
    參觀北京、遼寧等歷史博物館時,在關於新石器時期文物的展區內,我們會看到一個很重要的藏品——玉豬龍,它是距今6700~4900年左右的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是遠比夏商更古老的年代。遼寧博物館 玉豬龍但博物館寥寥幾語的簡介並不能說清這件藏品的重要性,奇特的命名也給觀眾留下了諸多困惑,為什麼要把作為家畜的豬和高貴的龍放在一起給玉器命名呢?豬和龍能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它會是遠古文化中權威和身份的象徵呢?這一切還要先從豬豬說起——對力量的崇拜提到遠古時代的玉器,它的紋飾特點就不能離開它所處的時代背景。
  • 紅山文化——玉豬龍,中華「龍」的雛形
    玩玉器的人都要去研究一下紅山文化,紅山文化在中國玉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紅山文化是遼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文化之一,年代約為公元前3500年,因首先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後牛河梁遺址,故名。此類玉器多以鳥獸形為主體,起重工有現實題材的動物群,如鳥、燕、鴞、鷹、蟬、魚、龜、豬等,也有幻想中的神靈,如龍、豬龍、獸面丫形器等,此外還有璧形器、勾雲行器、鐲形器、馬蹄形器、三孔玉器等。大多數玉器品種為龍山文化特有的,就有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特色。最具紅山文化特徵的當推玉豬龍。據推測玉豬龍是豬與蛇形象的融合。基本形態呈勾形蜷曲狀,首尾銜接處缺而不斷,如「C」字形,因此又稱獸形玦。
  • 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碧玉C形龍,竟然沒贏得海報主角
    提起紅山文化,不知大家想到了什麼,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收藏在國家博物館裡的碧玉C形龍。 當我聽說「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博開展後,我預約了去看。 但我第一步進入的並不是位於三層的展廳,而是地下的「中國古代基本陳列」,當我走到碧玉C形龍展櫃時,那裡空空如也,一張紙條上寫著「臨時外展」。
  • 國寶玉豬龍:我們是豬的傳人?
    紅山玉豬龍他更沒想到的是,這一鏟子掘出了考古學上一個重要的區域文化——紅山文化。牛梁河遺址出土玉豬龍這個玉「龍」是紅山文化的特徵之一,然而它是不是龍,卻有不同觀點。有人說是「虎」,有人說是「狼」,看不出形狀的說是「神獸」,有人說是「熊」,也有稱作「玉玦獸」。
  • 「玉豬龍」在農田中,在小孩玩耍拖拽中,在文物保護單位的箱子中
    中華第一龍,玉雕龍在70年代初期8月份酷熱的一天,生活在中國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中國國家館藏第一「玉豬龍」臨近吃晚飯的時候,張姓男子拿好農具等中華民族的玉文化中第一條「玉豬龍」在1984年外觀造型如英語單詞中的字母「C」字一樣,細細觀看,「玉豬龍」龍頭短小,吻前仲,略上撅,龍嘴緊緊的閉合,「玉豬龍」龍鼻端戴著平,龍首對稱處有兩個圓形的小洞作為鼻子的孔眼,整個龍身光素無任何紋理。龍頭龍尾高26cm,重量剛好一千克,脊背有21釐米長鬃毛,鬃毛佔居龍身體的三分之一以上,龍首脊背有一個圓形的小孔,用繩子串起來,龍的頭和龍尾在同一個平衡線上。
  • 「玉出紅山」:你當我不知道,古時候「豬」就是「龍」的意思
    國家博物館的「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已經開幕一個月,你有沒有去看呢?作為國博迷妹的慢慢當然是第一時間就去了,這兩天還二刷了一遍,因為實在是太喜歡玉了。紅山文化遺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後期最具代表性的考古發掘之一。
  • 豬圖騰,龍的起源?
    【第一龍的長相問題】 「中華第一龍」玉雕 這枚「中華第一龍」由綠色岫巖玉雕琢而成,因其呈C形,又被稱為C形玉雕龍。龍的吻部前伸,略略上翹,嘴緊閉,鼻端截平,有對稱的圓鼻孔——它的頭部與我們熟悉的龍差別很大,是否很像我們熟悉的某種動物?C型玉雕龍並非孤品,還有另外一個外形完好的黃玉刻件,被稱為中華黃玉龍,也出土於內蒙古赤峰翁牛特旗,與「中華第一龍」是同一時代的文物。
  • 破譯24節氣,小雪、北鬥星與玉豬龍崇拜
    24節氣小雪對應《易經》乾為天卦,物象為龍,對應12地支亥,物象為豬。乾卦是《周易》第一卦,而豬是12地支的最後一支,一頭一尾。這樣北鬥星、龍和豬三種天上地下的天象和物種就發生了強關係,紅山文化玉豬龍很可能有這種自然崇拜的因素。
  • 龍的原型是豬 | 大象公會
    「中華第一龍」玉雕 這枚「中華第一龍」由綠色岫巖玉雕琢而成,因其呈C形,又被稱為C形玉雕龍。C型玉雕龍並非孤品,還有另外一個外形完好的黃玉刻件,被稱為中華黃玉龍,也出土於內蒙古赤峰翁牛特旗,與「中華第一龍」是同一時代的文物。
  • 古代豬圖騰是龍的起源嗎
    距今約五六千年,出土於內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C形玉雕龍,被稱為中華第一龍,它於1971年被發現,是今天中國最著名的早期龍形象。  【第一龍的長相問題】「中華第一龍」玉雕  這枚「中華第一龍」由綠色岫巖玉雕琢而成,因其呈C形,又被稱為C形玉雕龍。
  • 豬年話豬龍
    據悉至今考古出土的玉豬龍僅有3件。最早是1984年在紅山遺址牛河梁一號冢中發現的,此圓雕玉器整體呈蜷曲狀,首尾部分相連,中間有大圓孔,額部突起,兩隻大耳朵豎起高於頭頂,眼睛微凸,炯炯有神,似豬的鼻子上有多道陰刻皺紋,吻部鼓起,背部頸處有一對鑽小孔,可繫繩佩掛。民間稱其為玉豬龍。近年來學界對玉豬龍的研究也是言人人殊,筆者也有愚陋之見。
  • 龍為什麼長這樣?
    17號的時候國博開幕了一個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展覽上大牌文物雲集其中最最大牌的一件是國博的鎮館之寶有「中華第一龍」之稱的——碧玉C形龍長下面這樣碧玉C形龍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哇哦不愧是有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第一龍真是......
  • 國學大師楊明照:「學好《文心雕龍》,不如把豬養肥」
    伴隨著瘋狂上漲的豬肉,現在誰家要是有個兩三頭豬絕對能算得上是富貴人家了,大家也深刻地認識到把豬養肥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了。這不,早在五十多年前國學大師楊照明就曾經寫了一篇文章,詳細地闡述了將豬養肥的重要性。
  • 大興安嶺古巖畫中的龍雛形
    省社科院副研究員莊鴻雁,經過多年實地踏查和研究,認為大興安嶺巖畫中的龍形紋,與中華龍圖騰的起源密切相關,是龍圖騰形成過程中的初始形態,它參與了中華龍圖騰漫長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並構成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體系的一部分。 有關龍圖騰的起源過程,學界多引用聞一多的說法:「大概圖騰未合併之前,所謂龍者只是一種大蛇。這種蛇的名字便叫做『龍』。
  • 《文選》與《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鎮江舉行
    《文選》與《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鎮江舉行 2019年03月31日 09: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吳楠 吳奕 公維軍 字號 內容摘要:3月29-30日,「昭明文苑 增華學林
  • 古代小康生活的標配,龍的原始形象,在歷史中豬扮演什麼角色?
    60組(件)與豬相關的館藏文物亮相首都博物館「家和年豐——豬年生肖文化展」觀展亮點:生肖郵票裡 了解「豬的故事」今年是首博連續第12年以生肖文化為主題舉辦「博物館裡過大年」系列展覽了,此前每次展覽中,首博都會以相關的生肖郵票作為特別展品,今年也不例外。比如,一組1960年發行的「養豬」郵票就十分切合豬年的主題。
  • 古玉界:古玉的美,不言而喻(一)
    玉豬龍紅山文化直徑6.7、厚2.3釐米現藏於旅順博物館玉質青色,局部有白斑。龍體捲曲呈「C」字形,首尾相對處出一缺口,尾端出尖。獸首刻劃較其他同類出土物簡練,雙耳正面直立,雙圓眼外凸,面部以鼻梁為中心隱起脊凸並有若干條陰刻線紋,背部對鑽一孔。從玉質和整體製作風格看,此豬龍與內蒙古敖漢旗大窪鄉出土器以及天津博物館收藏品基本一致,可證是紅山文化玉器,也是紅山文化標誌性動物形象之一。
  • 昭明文苑 增華學林 | 《文選》與《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在...
    3月29日,由江蘇大學主辦的《文選》與《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吸引了國內外百餘名高校學者齊聚鎮江開展研討。這也是《文選》學會與《文心雕龍》學會的首次「碰撞」。   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鎮江市副市長許文、長江學者、中國《文心雕龍》學會會長左東嶺、原國家圖書館館長、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原會長詹福瑞出席開幕並致辭。
  • 全國最大文物盜銷案告破 追回玉豬龍等價值5億元文物
    玉器使用和喪葬禮儀是紅山文化的一大特點,已發現一大批造型別致、精工雕刻的玉器,包括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本次行動追回的玉豬龍即是紅山文化的典型玉器,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去年6月22日,民警巡邏發現牛河梁遺址外圍有探挖痕跡。朝陽市公安局初步斷定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外圍區域被盜掘後,組織文物保衛分局相關警種等19名骨幹民警成立專案組,展開秘密布控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