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羌矛盾:漢朝西部邊陲的羌族起兵叛亂,成為矛盾徹底激化的標誌

2021-01-10 小丹帶你看電影

漢羌矛盾:漢朝西部邊陲的羌族起兵叛亂,成為矛盾徹底激化的標誌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關注小編的文章,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說的內容是漢羌矛盾,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三月,位於漢朝西部邊陲的羌族起兵叛亂,成為漢朝與這個少數民族的矛盾徹底激化的標誌。不過,要說漢朝和羌族矛盾的緣由,還要從漢武帝時期開始講起。

羌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他們以部落為單位,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在漢武帝之前,主要分布於今天的西藏北部、青海以及甘肅西南部分地區。由於受生產、生活環境影響,羌族人天性勇敢、體格強壯,並且喜好戰爭,甚至以病死為恥,以戰死為榮。而在其聚居地以北便是匈奴人控制的遼闊的蒙古草原,再加上兩個民族都有著很多的共同點,比如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所以他們一拍即合,很快結成盟友,有仗一起打,有錢一起賺。

當然,他們兄弟倆共同的敵人便是富庶的漢朝。所以,漢朝的皇帝們早就希望拆散這對哥們,好騰出手來專心對付匈奴人。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終於得償所願,他們派出軍隊,猛攻包奴與羌族的結合部,沿祁連山一路西進,開闢了一條狹長的通道,史稱「河西走廊」,並且在這條「走廊」上分別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徹底隔絕了匈奴人和羌人的地理聯繫,避免了這哥倆沆瀣一氣對漢朝不利。

再後來,為了更好地打擊羌族勢力,漢朝再次派兵將羌人驅趕出湟水谷地(湟水又稱西寧河),發源於青海湖的東北部,自西向東注入黃河。湟水谷地位於湟水下遊與黃河交匯之處,這裡土地肥沃,是羌族人得以立足的根據地),讓他們全部移居湟水南岸的貧瘠之地,以防羌人做強,成尾大不掉之勢。為確保邊境無虞,漢朝政府還在當地派駐長官,稱「護羌校尉」,並修築軍事設施,時刻警惕羌人的不法行為。不僅如此,漢朝還時不時給他們製造點矛盾,所謂「重建諸侯而少其力羌族人民內部如同一盤散沙,無法一致對外。失去了根據地,加上自己又是窩裡鬥,羌族人的生活每況愈下,根本無暇造反。在此之後的四十多年中,漢、羌之間再也沒有發生戰爭。

但正所謂「一仗打出十年和平」,幾十年的平靜不僅沒有能夠消泯羌族人的怨恨,反而讓他們得到了喘息之機,這時的羌人已經變得有些躁動不安了。漢宣帝即立之後,朝廷派出光祿大夫義渠安國(複姓「義渠」)巡查羌人聚居地。而義渠安國一到地方,便受到羌人熱情接待。就在專門為他舉辦的招待宴會上,羌族中一個名叫「先零」部落的部落首領提出了一個極為敏感的請求。首領同志表示,希望朝廷同意他們渡過湟水,到北岸無人耕種的地方去放牧。

渡到北岸,意味著羌人或將圖謀不軌。這無疑是一條高壓線,一觸即死,若是在平時這是想也別想的事情。然而,估計是使者大人喝高了,再或者就是收了不該收的錢,他竟爽快地答應了先零首領的請求,但畢竟自己只是來巡查的,這樣的大事自己無權決定,所以義渠安國表示他會將此事上書朝廷,徵求皇帝的同意。大錯就此鑄成。就在義渠安國請求開放北岸的消息剛剛傳到京城的時候,有一個人立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敏銳地察覺到這將是羌人反叛的前兆。此人便是後將軍趙充國。

出於對國家的責任感,他毅然上書漢宜帝劉詢,嚴辭彈劾義渠安國「奉使不敬」,並建議朝廷整軍備戰,囤積糧食二百萬斛,以待不測之事。但一切都為時已晚,就在朝廷上下都在為此事議論紛紛時,早已按捺不住的羌人在沒有得到準許的情況下強行渡過湟水,並揚言這是使者義渠安國的承諾。湟水北岸的漢朝官員完全無法阻止,生米已然成為鍋巴。而渡河之後羌人的行為則明白無疑地告訴漢朝,反叛只是時間問題了。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首先挑事兒的先零部落與其他羌族部落之間成功達成諒解協議,並且彼此交換人質,宣布結盟。得到消息的漢宣帝立即意識到大事不好,於是他想起之前趙充國的上書,便叫來趙老將軍詢問他的意見。

趙充國十分鎮定地回答道:「依臣之見,羌人之所以容易對付,是因為他們不夠團結,每個部落之間互不信任,彼此結怨,無法形成合力。三十年前(其實是五十年前,趙老將軍此時年事已高,可能記不清楚了)西羌就曾反叛,起兵之前他們也曾解仇盟誓,後來叛軍甚至一度打到令居城(今甘肅永登縣西),我軍與其激戰數年才將其擊潰。後來,匈奴又曾企圖聯合羌人一起出擊張掖、酒泉,並許諾將兩地交與羌人居住,由此可見羌人與匈奴的勾結由來已久。如今匈奴人在西方遭遇重創(即本始三年五將軍徵匈奴時被烏孫國擊敗),又害怕東方的烏桓偷襲,所以我認為此次西羌事件與匈奴人一定有著莫大的關係,臣估計此時匈奴人的使者已經到達羌中,與先零部落聯合,而且他們一定會糾集更多的部落共同起兵反叛,臣希望我漢朝能嚴加戒備。」

趙充國不愧為漢朝名將,對前方情況的把握已經到了爛熟於心的地步,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則不幸被趙充國言中。就在幾個月之後,先零部落的首領狼何果然派出使者到匈奴借兵,準備伺機進攻敦煌郡以及漢朝屬國部善(原名樓蘭,今新疆若羌),切斷西域與漢朝內地的聯繫。此時,趙將軍再次上書:「陛下,狼何不可能單獨想出這種策略,其後必有匈奴人幫助。而且當今羌族各個部落中,先零已經與罕、開(音jn)兩個部落結盟,等到秋天兵強馬壯之時必然生變。當務之急是應該火速派出官員,前往邊境要塞,加固防禦工事,並想盡辦法從中挑撥,以打破同盟關係。」

這下朝廷急了,於是他們想到了當年惹事的義渠安國,在丞相府與御史大夫府的聯名推薦下,義渠安國再次光榮上任,奉命前去處理叛亂。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義渠安國抵達羌中,著手善後。畢竟是自己搞出的麻煩,你不收拾誰收拾?義渠安國也急眼了,一到地方他立即召集先零部落的眾位頭領們,只幹一件事,吃飯。在酒桌上,義渠安國嚴厲訓斥了這幫背後要花招的哥們,並當場逮捕數人,將他們拉出去砍頭示眾,以儆效尤。隨後,他又命令手下部隊乘機偷襲先零的老巢,斬殺一千餘人。

這就算是捅了大簍子,義渠安國的舉動讓那些原本並不打算叛亂的部落大失所望,終於被逼造反了。他們立即合兵,攻擊漢朝邊境,殺死地方長官,形勢已經無可挽回了。義渠安國平亂不成卻加速了反叛,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了。他隨即以騎都尉的身份調集周邊部隊,騎兵合計兩千人,在浩亹(水登縣西南河橋鎮)迎擊叛軍。蓄謀已久的羌族軍隊隨即前來決戰,痛擊漢軍,義渠安國大敗,損失慘重,僅帶領少數部下逃往令居城,上書告急,好了,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的全部內容了,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閱讀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我們下個故事見。

相關焦點

  • 漢朝與西羌原本和平共處,漢宣帝時期為何與之兵戎相見?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漢朝自建立起便一直與北方遊牧民族匈奴人發生過大大小小的衝突,很多位皇帝在位期間也與匈奴發生過多次戰爭,而西羌,似乎沒有與漢朝有過什麼矛盾,史料中也沒有記載發生過什麼戰爭,可以稱得上是和平共處,但是在漢宣帝在位時,卻突然對西羌發動了戰爭,這是為什麼呢?
  • 漢族與羌人是什麼關係?兩者是否同源?和現代羌族又是什麼關係?
    古羌人是什麼人?其實在遠古,羌人或者說先羌人可以說是除了漢族的祖先華夏人之外的其它漢藏語系族群的統稱。根據現代考古學和語言學研究的主流觀點,現代的整個漢藏語系諸民族在6000多年以前可能擁有共同的起源,而漢藏語系的分化則大約發生在5900年以前,也就是說在此之前,並不存在古漢語和藏緬語族的各種語言,而只存在有當時並沒有分化的古漢藏語。
  • 70多歲出徵,三次違抗皇命平羌叛亂,86歲壽終正寢,這位漢將很剛
    說到漢朝名將,人們多數會想到衛青、霍去病、李廣等等,知道趙充國的人並不多。趙充國名氣不大,但做卻件件是大事,他70多歲出徵平定羌人叛亂,三次違抗皇帝拒不出兵,86歲壽終正寢。特別是三次違抗皇命後居然還能安然無恙,這在當時以「皇命為天」的封建時代,可以說是奇蹟了。趙充國生活在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後移居令居,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
  • 董卓發家史:成長在涼州,他是「漢羌戰爭」中培植起來的軍閥
    對於董卓的描述,史稱:「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意思就是說他生來就體型強壯,力氣很大,「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也就是說年輕的時候好遊俠,曾經遊歷羌族生活的地區,與羌族豪帥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以健俠揚名涼州。其實出身低微的他,多少有點小混混的意思,只不過後來做大了。
  • 為什麼涼州并州的邊地武將在漢末動亂中過於暴虐?
    西漢時代漢朝曾經將關東六國舊貴族和地方豪強強制性的遷徙到關中地區。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時代,遷豪政策在陸續的進行著,到了漢武帝時代遷豪政策對準了靠經營土地和貿易崛起的新豪強,達到了罕見的高潮,雖然遷豪政策配套的,是漢武帝的對民眾盤剝、以壓榨民力、民生凋敝為代價換取自己的千秋功業,遷豪在導致地方活力降低、大戶凋敝,但是在封建傳統依舊在持續的漢初,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叛亂和分離傾向的擴大。
  • 羌漢戰爭中的隴中
    今定西市轄區在西周以前為羌族的居地,其居地為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羌族部族十分複雜,他們「各分散溪谷,自有君長.....然莫能一」(《史記·匈奴列傳》)。在今岷縣、漳縣境內居住著羌,在今臨洮、渭源境內居住著狄戎,在今隴西、安定區南部居住著獠戎,在今通渭一帶居住著襄戎。
  • 同樣是崇拜牛,羌族與印度之間是否有什麼聯繫
    在周朝時期,羌族與周關係更加密切,成為了中原諸國聯合縱橫的重要力量,並與當時的秦國展開了長達一百七十年的紛爭。"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根據《後漢書·西羌傳》中的記載,在羌族首領愛劍被俘虜以後,雖然羌族與秦產生了進一步的融合,但是秦對羌的打壓致使羌族決定遷徙,遠離秦地。這就是羌族的第一次分化,也是劃分古羌與羌族的一個時間節點。
  • 古老的信仰——羌族羊圖騰
    圖騰,是指原始社會的人認為與本氏族有血緣關係的某種動物或自然物,一般用作本氏族的標誌。曾活躍於中國西北部的古老民族——羌族,其族民之羌與族姓之姜,皆源於羊圖騰。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解釋「羌」為:「羌,西戍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
  • 丁真之外,川西的另一神秘存在—羌人
    現在旅遊業發達,人們可以隨時訪問西部區域,更有很多的攝影愛好者進出西南拍攝取景,為何偏偏一張攝影便讓「丁真」火遍全國呢?甚至現在還火到了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那純真卻不失狂野的面龐,具有大自然的原始親和感,讓看膩了滿屏小鮮肉的網民們眼前一亮,一點點的找回了對自然的渴望,內心對自由的追求之感。
  • 東漢末年最後的三大名將,在涼州對羌作戰,世人尊稱「涼州三明」
    延熹四年(161年),叛羌侵擾擄掠關中, 三公舉薦皇甫規為中郎將,持節監關西兵,討伐零吾、東羌等,將其擊破,斬首八百級。先零諸種羌仰慕他的威信,相勸降者十餘萬。延熹五年(162年)三月,沈氐羌攻張掖、酒泉。皇甫規發騎兵徵討。 之後皇甫規在涼州招撫羌人,安定羌變,緩解東漢朝廷與羌人之間的矛盾。羌人非常感慕,前後相歸降者逾二十萬口。
  • 為什麼歷史上多數太子不選擇順利繼承皇位,而選擇起兵叛亂?
    「世襲制」自中國最早的朝代夏朝時期就已經存在,那時候的君王就按照血統關係世代傳承特權和王位,使國土統一不致於分裂,至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清結束統治,「世襲制」徹底從中國的歷史中消失,距今已經將近4000年的時間了。
  • 羌山細語|為什麼羌族人的屋頂上有塊白石?羌族知識小課堂開課啦!
    想必來九皇山遊玩過的朋友,很好奇為什麼在景區的一些建築物,比如西羌酒店、天神殿等景點,屋頂上怎麼會有白色的石頭?今天小編就來為你介紹羌族的白石崇拜。白石崇拜是羌族信仰習俗。流行於茂縣、汶川、理縣、北川等地。
  • 羌文化故事
    羌族,一個歷史最為悠久的民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北川、丹巴、平武等地區,在這次地震中,羌文化受到災難性的破壞。按孫宏開研究員的說法是,了解羌文化是保護的基礎,實際上,對於羌文化,我們了解多少呢?讓我們帶你走進羌文化,了解羌文化。
  • 一起狗血的家庭醜聞,一個女子發動叛亂,大明十萬軍隊三年才平定
    朱祐樘這些叛亂發生在貴州普安州,起源於一起家族醜聞。朱祐樘米魯不過是個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裡,居然能夠帶頭發動叛亂,給明朝帶來這麼大的麻煩。這場叛亂的發生表面上是因為一起狗血的家庭醜聞,實際上反映的是明朝邊陲對少數民族統治的失敗。
  • 愛狗人士與老百姓矛盾不斷激化,你知道本質原因嗎?
    愛狗與恨狗的矛盾一直存在而且在激化,本質上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愛狗人士文化入侵的一種激烈的交鋒。大量愛國的中國人堅持吃狗肉的優良傳統體現了我們不需要對西方的價值觀趨之若鶩,這也是我國崛起的一個重要標誌。曾經西方國家比中國強了很多,所以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在某些狗粉的眼裡就成了時尚潮流。再看看現在,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中國才是世界的主流。禁狗令也會成為世界文明的新趨勢。
  • 羌族的族群記憶——以羌族神話和傳說為例
    神用羊角樹枝造人,又用以羊角花作為婚配標誌,這是在「萬物有靈論」的心理背景上由想像類比發展而來的主觀幻想。「思想、觀念、意識的產生,最初是同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物質生產交織在一起的」,岷江上遊羌族先民居住的山區,每逢四月羊角花盛開,萬紫千紅,原始先民在羊角花樹叢中嬉戲、談情、繁衍。由此展開類比聯想認為人是神用羊角花木造成的,把人的繁衍延續與羊角花聯繫起來。
  • 羌山彩虹——羌族最純粹的音樂
    他們曾經無憂無慮的生活在羌山的雲端之上。瞬間的地動山搖摧毀了他們美麗的家園。如今,他們擦乾眼淚,自信地站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帶來羌族最純粹的音樂。歷經風雨,他們見到了人生中最燦爛的彩虹。沈星:在這次國際民歌音樂周的開幕演出上,來自於四川羌族的表演包括古老的羌笛、口弦低沉遼闊的聲音,都向現場的觀眾講述著這個民族堅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