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羌矛盾:漢朝西部邊陲的羌族起兵叛亂,成為矛盾徹底激化的標誌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關注小編的文章,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說的內容是漢羌矛盾,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三月,位於漢朝西部邊陲的羌族起兵叛亂,成為漢朝與這個少數民族的矛盾徹底激化的標誌。不過,要說漢朝和羌族矛盾的緣由,還要從漢武帝時期開始講起。
羌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他們以部落為單位,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在漢武帝之前,主要分布於今天的西藏北部、青海以及甘肅西南部分地區。由於受生產、生活環境影響,羌族人天性勇敢、體格強壯,並且喜好戰爭,甚至以病死為恥,以戰死為榮。而在其聚居地以北便是匈奴人控制的遼闊的蒙古草原,再加上兩個民族都有著很多的共同點,比如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所以他們一拍即合,很快結成盟友,有仗一起打,有錢一起賺。
當然,他們兄弟倆共同的敵人便是富庶的漢朝。所以,漢朝的皇帝們早就希望拆散這對哥們,好騰出手來專心對付匈奴人。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終於得償所願,他們派出軍隊,猛攻包奴與羌族的結合部,沿祁連山一路西進,開闢了一條狹長的通道,史稱「河西走廊」,並且在這條「走廊」上分別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徹底隔絕了匈奴人和羌人的地理聯繫,避免了這哥倆沆瀣一氣對漢朝不利。
再後來,為了更好地打擊羌族勢力,漢朝再次派兵將羌人驅趕出湟水谷地(湟水又稱西寧河),發源於青海湖的東北部,自西向東注入黃河。湟水谷地位於湟水下遊與黃河交匯之處,這裡土地肥沃,是羌族人得以立足的根據地),讓他們全部移居湟水南岸的貧瘠之地,以防羌人做強,成尾大不掉之勢。為確保邊境無虞,漢朝政府還在當地派駐長官,稱「護羌校尉」,並修築軍事設施,時刻警惕羌人的不法行為。不僅如此,漢朝還時不時給他們製造點矛盾,所謂「重建諸侯而少其力羌族人民內部如同一盤散沙,無法一致對外。失去了根據地,加上自己又是窩裡鬥,羌族人的生活每況愈下,根本無暇造反。在此之後的四十多年中,漢、羌之間再也沒有發生戰爭。
但正所謂「一仗打出十年和平」,幾十年的平靜不僅沒有能夠消泯羌族人的怨恨,反而讓他們得到了喘息之機,這時的羌人已經變得有些躁動不安了。漢宣帝即立之後,朝廷派出光祿大夫義渠安國(複姓「義渠」)巡查羌人聚居地。而義渠安國一到地方,便受到羌人熱情接待。就在專門為他舉辦的招待宴會上,羌族中一個名叫「先零」部落的部落首領提出了一個極為敏感的請求。首領同志表示,希望朝廷同意他們渡過湟水,到北岸無人耕種的地方去放牧。
渡到北岸,意味著羌人或將圖謀不軌。這無疑是一條高壓線,一觸即死,若是在平時這是想也別想的事情。然而,估計是使者大人喝高了,再或者就是收了不該收的錢,他竟爽快地答應了先零首領的請求,但畢竟自己只是來巡查的,這樣的大事自己無權決定,所以義渠安國表示他會將此事上書朝廷,徵求皇帝的同意。大錯就此鑄成。就在義渠安國請求開放北岸的消息剛剛傳到京城的時候,有一個人立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敏銳地察覺到這將是羌人反叛的前兆。此人便是後將軍趙充國。
出於對國家的責任感,他毅然上書漢宜帝劉詢,嚴辭彈劾義渠安國「奉使不敬」,並建議朝廷整軍備戰,囤積糧食二百萬斛,以待不測之事。但一切都為時已晚,就在朝廷上下都在為此事議論紛紛時,早已按捺不住的羌人在沒有得到準許的情況下強行渡過湟水,並揚言這是使者義渠安國的承諾。湟水北岸的漢朝官員完全無法阻止,生米已然成為鍋巴。而渡河之後羌人的行為則明白無疑地告訴漢朝,反叛只是時間問題了。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首先挑事兒的先零部落與其他羌族部落之間成功達成諒解協議,並且彼此交換人質,宣布結盟。得到消息的漢宣帝立即意識到大事不好,於是他想起之前趙充國的上書,便叫來趙老將軍詢問他的意見。
趙充國十分鎮定地回答道:「依臣之見,羌人之所以容易對付,是因為他們不夠團結,每個部落之間互不信任,彼此結怨,無法形成合力。三十年前(其實是五十年前,趙老將軍此時年事已高,可能記不清楚了)西羌就曾反叛,起兵之前他們也曾解仇盟誓,後來叛軍甚至一度打到令居城(今甘肅永登縣西),我軍與其激戰數年才將其擊潰。後來,匈奴又曾企圖聯合羌人一起出擊張掖、酒泉,並許諾將兩地交與羌人居住,由此可見羌人與匈奴的勾結由來已久。如今匈奴人在西方遭遇重創(即本始三年五將軍徵匈奴時被烏孫國擊敗),又害怕東方的烏桓偷襲,所以我認為此次西羌事件與匈奴人一定有著莫大的關係,臣估計此時匈奴人的使者已經到達羌中,與先零部落聯合,而且他們一定會糾集更多的部落共同起兵反叛,臣希望我漢朝能嚴加戒備。」
趙充國不愧為漢朝名將,對前方情況的把握已經到了爛熟於心的地步,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則不幸被趙充國言中。就在幾個月之後,先零部落的首領狼何果然派出使者到匈奴借兵,準備伺機進攻敦煌郡以及漢朝屬國部善(原名樓蘭,今新疆若羌),切斷西域與漢朝內地的聯繫。此時,趙將軍再次上書:「陛下,狼何不可能單獨想出這種策略,其後必有匈奴人幫助。而且當今羌族各個部落中,先零已經與罕、開(音jn)兩個部落結盟,等到秋天兵強馬壯之時必然生變。當務之急是應該火速派出官員,前往邊境要塞,加固防禦工事,並想盡辦法從中挑撥,以打破同盟關係。」
這下朝廷急了,於是他們想到了當年惹事的義渠安國,在丞相府與御史大夫府的聯名推薦下,義渠安國再次光榮上任,奉命前去處理叛亂。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義渠安國抵達羌中,著手善後。畢竟是自己搞出的麻煩,你不收拾誰收拾?義渠安國也急眼了,一到地方他立即召集先零部落的眾位頭領們,只幹一件事,吃飯。在酒桌上,義渠安國嚴厲訓斥了這幫背後要花招的哥們,並當場逮捕數人,將他們拉出去砍頭示眾,以儆效尤。隨後,他又命令手下部隊乘機偷襲先零的老巢,斬殺一千餘人。
這就算是捅了大簍子,義渠安國的舉動讓那些原本並不打算叛亂的部落大失所望,終於被逼造反了。他們立即合兵,攻擊漢朝邊境,殺死地方長官,形勢已經無可挽回了。義渠安國平亂不成卻加速了反叛,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了。他隨即以騎都尉的身份調集周邊部隊,騎兵合計兩千人,在浩亹(水登縣西南河橋鎮)迎擊叛軍。蓄謀已久的羌族軍隊隨即前來決戰,痛擊漢軍,義渠安國大敗,損失慘重,僅帶領少數部下逃往令居城,上書告急,好了,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的全部內容了,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閱讀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我們下個故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