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出生於臺北,兒時就明白自己姓氏在臺島工商界的影響力;2003年從父親辜振甫手中接過臺灣水泥集團(以下簡稱臺泥)的掌門印,身為海基會董事長的兒子,辜成允需要擔負的是完成家族從「兩岸關係接洽推手」到「產業銜接」的重任。
「那時父親是海基會董事長,以其身份難以讓公司到大陸投資,如此容易引起島內民眾的不滿。」
作為臺灣工商世家「鹿港辜家」第二代的標誌人物,辜成允回憶,直至2003年臺灣放開水泥業赴大陸投資限制,臺泥醞釀方始成行。
兼具謙和與學者之風的辜成允,在20世紀初的臺泥辜家與中信辜家的分家中選擇沉默、忍讓,並在此後將當時處於風雨飄搖的臺泥拉回,並一步一步夯實先前本業:2010年,臺泥在臺灣市場中的佔有率達到53%;
2004年臺泥進入內地,至2008年產能達到2000萬噸;2008年至2010年產能翻番,達到5000萬噸,提前1年實現目標,與中國建材、華潤、海螺並列國內水泥行業四強。
「但這還不夠。」5月31日,在貴州安順水泥項目的點火儀式上,辜成允對記者表示。
他指出大陸消費市場正進入高速成長期,呈公共基建和民間消費「雙火車頭」驅動的格局,臺泥遂修訂目標,「計劃在5年之後即2016年產能達到1億噸。」而大部分增產產能將通過收購地方水泥企業實現。
疾進西南:對接華南市場
疾進西南被辜成允視為鞏固華南外圍市場的重要戰略
臺泥貴州項目位於安順市平壩縣城關鎮,總投資為12億元人民幣,規模為2條日產4000噸的新型幹法配套純低溫餘熱發電水泥生產線,完全建成後將成為貴州當地最大的單體水泥企業。
「這個項目原屬昌興礦業水泥,當時我們也到貴州來考察過,選址地點與昌興水泥不謀而合。」
辜成允將該項目視為併購昌興水泥的成功典範,並稱,該項目第二條生產線將於年底建成,界時將形成年產優質水泥400萬噸的生產能力。
2010年5月,臺泥斥資38億港元收購昌興水泥業務宣告順利完成,由是將後者位處遼寧、雲南、四川、重慶的項目收入囊中。
臺泥資深副總經理黃健強對記者分析,雖然貴州市場價格在全國處於居中位置,1號售價僅為240元左右,但勝在市場成長迅速,「在全國數一數二」,外加各項成本低廉,利潤可有60-70元/噸在。
黃健強舉例,廣西、廣東的水泥售價為360元/噸,但煤炭到廠價約為700元/噸,貴州則產煤,煤炭到廠價約為600元/噸,故此「雖然售價較之廣東、廣西較低,但利潤空間依然能等同於兩廣地區」。
隨著臺泥安順一期項目順利竣工投產,與建設中的臺泥四川、重慶項目遙相呼應,意味著臺泥在西南市場的戰略布局已初具規模。
與之形成對應的是,目前華潤、海螺、拉法基等已然進軍西南,大量項目的上馬使得業內擔憂西南將成為產能過剩的重災區。
「我個人不會那麼悲觀。」在辜成允看來,「十二五」期間,西部開發逐漸成為國家經濟戰略的重中之重,西南尤其是重慶招商引資力度很大,這些必將帶來新的建設需求;同時,落後產能淘汰力度正在逐漸加大。由此帶來的市場空間,對新上來的這些產能也會有所消化。
辜成允形容,華南是臺泥根據地,「我們覺得從華南出發進入西南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延伸,也是鞏固華南外圍市場的一個重要戰略。」
臺泥希望把西南的點連成線,把線連成面,跟華南的產品能夠做一個聯結,做一個呼應。
億噸規劃:主要依靠收購
臺泥將加快併購,以使其2016年產能達到1億噸
在過去的一年中,辜成允到訪大陸的次數超過6次。但在過去的兩個月中,辜成允將這個數字更改為一月一次。
「我們在不停地考察項目。」辜成允說,臺泥看好大陸未來10年的發展,「大陸的基建速度和城市化進程都非常快速」,且大陸市場很大,「一個省份下去,但另外一個省份就會上來」,水泥行業還有很長的景氣周期。
目前臺泥5000萬噸的產能,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江蘇、遼寧、四川、重慶、貴州、臺灣等地,並於安徽朱家橋、福建福州、廣西柳州等地投資或設立粉磨站。
臺泥下一個目標,是在2016年未來五年實現產能翻一番突破1億噸。
問題在於,國家在2009年9月30日出臺38號文件(即《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文對於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現象措辭嚴厲,38號文一併叫停的生產線,包括先前核准但未建的147條生產線,涉及2億噸左右產能。
臺泥國際董事總經理吳義欽稱,增產部分還是要靠併購來完成。「事實上,我們希望今年就預留出700萬噸的併購產能」。他同時承認,目前已在大陸有數個項目在談。2010年我國水泥產量18.68億噸,同比增長14.4%。中國水泥協會預測,2011年我國水泥產量約21億噸,增速12%,需求量增長約2.2億噸,大幅超過當年7000萬噸的產能淨增長,行業供需明顯改善。
黃健強分析,今年擴產近2億噸,「實際可達到1億-1.5億噸」,淘汰產能1.3億噸,其中預留更多價格成長空間,而限電、各地加快保障房的建設既穩定了價格,又確保了企業的訂單。
「今年的水泥價格還會繼續向好。」黃健強說,目前臺泥在大陸廠的利潤在60-70元/噸,江蘇句容的利潤更高,可以達到130元/噸。臺泥4、5月份的水泥出貨量均在300萬噸以上,「下半年的市場消費熱度還會持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梁鍾榮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