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李哥趁周末的時候,帶孩子去了一趟植物園,本來想讓孩子增長見識,認識大自然,結果孩子見到小昆蟲就大喊大叫控制不住,躲在爸爸身後發抖說「我害怕」。
李哥很是不解,孩子平時並不是那種膽小的性格,為什麼會這麼怕蟲子,他問孩子:「你還是不是男子漢了,這有什麼好怕的?」孩子只是拉著他趕快走,最後白白浪費了周末美好的時光。
其實朋友家孩子這種怕蟲子的現象並不是特例,在育兒群裡討論了下,不少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似乎對某些特定事物奇怪的恐懼現象。例如有的孩子怕水,只能在岸邊劃划水,不敢下去遊泳;有的孩子恐高,樓層稍微高一點的房子都不敢上去;還有的孩子怕飛行,家庭旅遊就不能選擇坐飛機……家長都跟很奇怪孩子的恐懼到底是從何而生的。
這種「特殊恐懼症」,又被叫做單純恐怖症或特定恐懼症,是對廣場恐懼和社交恐懼以外的特別事物或場景感到害怕的表現。
孩子如果身處自己恐懼的特定事物中,比如遇到害怕的尖嘴動物、特殊氣味、雷電、深水、黑暗、飛行等等,就會不受控制地慌恐起來。
01孩子的恐懼感來源於哪些方面?
先天基因遺傳因素。
有研究通過對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的信息進行調查,發現同卵雙生子的恐懼並發現象比異卵雙生子要多。
這個研究證明了恐懼症是受到先天影響的,是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患有特殊恐懼症的話,其實可以試著查查家中血緣親人是否有同樣的症狀。
像我同事孩子有對黑暗感到害怕,晚上一定要開燈睡覺,其實我同事小時候也有同樣症狀,成人後雖然稍有緩解,但是對比較黑的地方感到不適,所以她對孩子的恐懼非常理解。
後天經歷影響。
相比先天因素的原因,後天的生活的經歷更能激發孩子的「特殊恐懼症」,研究表明性格膽小內向,依賴性較強的孩子是比較容易有「特殊恐懼症」。
而性格的養成一般也是依靠家長教導和生活環境,比如被父母呵護過度的孩子,沒有經歷過挫折,不懂得自我保護,很容易就被未知事物嚇到,產生恐懼症。
孩子的恐懼感來自先天和後天兩個因素,有些家長把小孩子這種恐懼症當作小事,甚至覺得莫名其妙。有的家長覺得是因為年紀小所以膽子小,長大了就會膽子變大了;還有的不僅不重視,還強迫式糾正孩子。最後不僅孩子的症狀沒好,恐懼只會更加嚴重,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02恐懼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孩子沒有安全感,性格自卑懦弱。
孩子在公開場合鬧了笑話,並因此遭到眾人的嘲笑,卻沒有人解圍,那麼很可能從此成為孩子心中一輩子的陰影。不僅對公眾場合產生畏懼,嚴重一點,甚至害怕人群,沒有自信在外人面前做事情,覺得自己就是做不好,性格懦弱,容易退縮。
孩子會產生焦慮感。
因為特殊恐懼症,孩子對某些特定事物的恐懼,導致一見到就會產生焦慮感,坐臥不寧,甚至對未來會發生的事也不安之極,整個人生就生活在這種時時焦慮中卻無法解脫,感受不到美好,心情無法平靜下來。
比如有孩子因為對人群的恐懼,會時時擔心出現在公眾面前,甚至會因為可能要面對公眾而拒絕學習工作中出現的機遇;又比如恐高的孩子,什麼高處都不想去,旅遊也害怕爬山登高,所以刻意躲在家裡……
孩子的恐懼症並不是小事,那是孩子心中的一片陰影,如果不去掉,很可能會擴大加深陰影,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影響孩子的一生。一些生活中不注意的小細節,如果不重視,都會長成孩子心中跨不過的大山。
03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這種紊亂的恐懼狀態。
不要把孩子的恐懼當小事。
作為孩子依賴的父母,不要忽視孩子的恐懼,也不要當作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或者把孩子的恐懼當作是什麼膽小鬼的行為,覺得上不了臺面,因此而責備孩子、逼迫孩子。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好好溝通,正確了解孩子對特定事物的恐懼,需要理解和正視。
作為人類,恐懼是在骨子裡就存在的情緒,並不稀奇。在漫長的人類進化史中,遇到過很多危險,一代代遺傳,這些危險便留在了我們血液中,這也是一種生存經驗,幫助人類躲避危險。
要陪伴孩子一起克服恐懼。
特殊恐懼症的孩子遇到自己的恐懼對象時,會情緒不穩定,比如大喊大叫號啕大哭,這個時候父母不要阻止,應該給孩子宣洩情緒的時間,不要強迫他壓抑自己。
有些家長覺得小孩的恐懼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不利於孩子的生存發展,因而粗暴地壓制孩子的害怕,這種行為只能適得其反。
家長要做的是擁有耐心,理解孩子的恐懼,給孩子宣洩的時間。並且一定要在孩子因為恐懼而無助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安撫和鼓勵,要告訴孩子,父母永遠是他的後盾,會陪伴他幫助他,最終克服恐懼之源。
恐懼症並不可怕,也不是小問題,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克服恐懼的力量,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勇敢打倒自己的恐懼。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有特殊恐懼症嗎?如果有的話他對什麼感到恐懼呢?這個時候你會如何帶他走出恐懼,歡迎分享你的經驗!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