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的單字欣賞,你會發現王羲之用筆的秘密!

2021-01-08 有文化的小哥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此帖的優點很多,如果有人問《蘭亭序》到底好在哪裡,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是王羲之寫的,除此之外很難想到此帖的精妙之處。那麼我們今天一起欣賞《蘭亭序》筆法和章法的用筆秘密,領略書聖的風採。

眾所眾知,此帖中的「之」字有二十一個,包括落款的「之」字,每個字形態各不相同,這也說明了王羲之用筆的高深莫測。這裡我們單獨欣賞這個字,會發現王羲之用筆的奧妙。首先是字的入筆,通俗的說第一筆會發現有一點尖尖的筆畫,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尖鋒入筆。

尖鋒入筆有助於掌握筆畫的動態走勢,落筆的時候用筆很輕,然後根據字的,體勢來決定第一筆的筆畫走向。尖鋒入紙,順勢落筆,落筆後迅速將筆鋒鋪開,寫出與下一筆呼應的感覺,通過轉鋒的提按,顯現點畫的橫向張力。

把王羲之的《蘭亭序》通篇欣賞,就會發現,很多字都採用了尖鋒入筆的這一筆法。雖然王羲之《蘭亭序》的原作無處可尋,我們欣賞的《蘭亭序》都是唐以後的摹本,這些摹本也成為後世人們分析王羲之書法的依據。

王羲之的尖鋒入筆的書寫特色是史無前例的,不但在每個字的起始筆畫用了尖鋒入筆,有的筆畫甚至也用了尖鋒入筆。入筆後擺正筆鋒,轉折用筆乾淨利落,並沒有拖泥帶水,這也是王羲之捻管的動作之一。

在收筆上也有很多筆畫是尖鋒收筆,這種收筆是字的形態的延伸,字的筆畫雖然已經結束,但是字的走勢和內在力量才是剛剛開始。這種尖鋒的用法,不僅在點畫之間有著呼應關係,在字與字之間也有著很強的關聯,這就是《蘭亭序》字與字之間沒有沒有相連的筆畫,卻給人一種整體的感覺,這與王羲之尖鋒用筆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章法上出來平面上排列組合,還有一個要素就是節奏韻律。王羲之書寫此帖可以說是即興發揮,也是真實的情感流露,在整體節奏上,也是隨著內心的感情所起伏。

在字的大小上,也是有著很大的反差,有的字甚至塗塗抹抹,這一不經意的書寫,給人帶來一種視覺的反差,帶來一種獨特之美。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布局,給人乾淨疏朗之感,有些字整體重心傾斜,形成了閃轉騰挪的姿態,帶來一種活潑生動之感。

王羲之的書法,把書法的實用發展為注重技法,講究意趣的境界,而《蘭亭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筆方圓結合,嚴謹中又流露出一種張力,人們把《蘭亭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確是名不虛傳。

相關焦點

  • 王羲之《蘭亭序》臨習技法簡析之11:包圍結構的形式與方法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遇字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遊字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遷字比如以上的氣、或、遇、遊、遷等字,這類字或左上或右上或左下包圍,包圍在哪就是部首在哪,被包圍部分一般適當向相反方向偏移,以求得整體平衡。
  • 《蘭亭序》是「層累地造成」
    假若將中國書法史視作一幅可以編制的基因圖譜,《蘭亭序》及其代表的「二王」書風則是基因測序的一把「標尺」。用周之江先生的話說,書法不管怎樣創新、如何多元,經典始終是一把尺子,沒有尺子,就沒有一個切實的評判衡量的準繩,「《蘭亭序》正是這樣一把尺子。」  近日,貴州文化人周之江應「精讀堂」之邀作「門外說蘭亭——兼及傳統的繼承和創造」的主題分享。
  • 這不是普通的《蘭亭序》字帖,筆法解析朗朗上口,甚至力求押韻
    本篇涉及《蘭亭序》中的單字如下:所、以、遊、目、騁、懷、足、以關注作者,進入「專欄」頻道,更有同步視頻可參考學習。行書入門|「神龍本」《蘭亭序》臨習示範所 [suǒ]長橫如波,尖起方收;線條流暢,妍麗多姿。
  • 王羲之一古書帖,單字賣了751萬,鑑定後證實為「老人」高仿
    在世人看來,中國歷史上的「書聖」非東晉時期的王羲之莫屬。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國人都對這位歷史人物非常的熟悉,中學時期的《蘭亭集序》使得不少人對其印象非常之深。事實上,《蘭亭集序》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散文之一,而且還是中國歷史上行書的代表作,後世的作品沒有一件可以超越,也正是因為這樣王羲之才能夠成為「書聖」。可惜的是,王羲之真跡《蘭亭序》在歷史上早已失傳,有人說被唐太宗帶進了古墓,也有人說還在乾陵中。至於如今藏於故宮的那一件,其實是唐代馮承素馮承素的摹本。
  • 王羲之最厲害的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
    王羲之被譽為「書聖」,其《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向來被當做他的代表作,很多人對王羲之的印象也是行書家。 但是,對王羲之頗有研究的書法家寇克讓說,王羲之固然真行草諸體兼善,但非要論以先後的話,他首先是一個草書家,其次是楷書,最後才是行書。 我們不妨看看寇克讓的幾條證據: 第一,王羲之成名於草書。
  • 「翩若驚鴻,矯若遊龍」,王羲之究竟用什麼毛筆寫字?
    王羲之書法冠絕天下,蘭亭一序風流千古。大家都知道一代書聖字寫得好,今天讀了明代薛肇淛的《五雜組》,這才知道,原來書聖用的毛筆也是非同凡響。「鍾繇、張芝、王右軍皆用鼠須,歐陽通用狸毛為心,蕭祭酒用胎髮為柱,張華用鹿毛,嶺南郡牧用人須,陶景行用羊須。」
  • 自稱當代《蘭亭序》
    這兩天,寫射書的大師邵巖又火了,現場表演加口出狂言,自比書聖王羲之,硬是活生生把自己點著了,今天又有文章說自己寫的漁網書法,包括射墨書法,是當代的《蘭亭序》,無人能及,天下第一,誰再寫射書就是模仿,就是學他。這是要把自己烤焦的節奏嗎?
  • 王羲之《喪亂帖》中的「獲」字
    圖一這個「獲」字(圖一)的筆勢有疑問,從哪裡起筆?草書反犬旁好像有兩個撇,哪是第一筆?慣常的起筆(圖二,《書譜》中的「獲」字)應該是長畫,但實際上很可能是下面的短畫。圖二將這兩個起筆撇與下行的翻轉迴環的筆勢比較,看筆畫粗細、運筆技巧、筆意情趣,應該是短畫,長畫下行翻轉迴環則不匹配。再看運筆過程,也應該是短畫,跳躍、委婉而氣脈貫通,長畫則氣脈不通。
  • 讀姜夔的《次樸翁遊蘭亭韻》,夕陽啼鳥人將散,俯仰興懷自昔同
    接著「石礙流杯故惱公」是寫作者與同遊們仿效王羲之等人「流觴曲水」之法,葛天民因自己順流而下的酒杯常受石礙而罰酒,似乎水中石頭在有意捉弄他。這一戲譜之筆,更進一步地突出了遊蘭亭的至樂氣氛。如果說此聯首句是從正面來渲染一種愜意之情的話,那麼此句則從反面烘託了這種暢快之感。一正一反,可謂異曲同工。「山色最憐秦望綠,野花只作晉時紅」。
  •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是什麼歌?《蘭亭序》歌詞完整版
    《蘭亭序》歌詞完整版 周杰倫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演唱:蘭亭序
  • 際會蘭亭 | 全國第三屆書法篆刻提名展——陶殿甲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丹題字序     言昔日王羲之與眾人聚集蘭亭,為一個民俗節日,更為的是一場把酒言歡借詩交友的曠世盛宴。他們均為玄學名家卻各具風採,這使得其不僅局限於一場書會,更是在此享節日之喜悅,言詩酒之雅興,品山水之無窮,奏流水之華章,並以《蘭亭集序》記之。但就其對後世影響,書法文化卻更勝一籌,成為今天三月三風情的主題,蘭亭也成為舉世公認的書法聖地,這恐怕是當年王羲之他們所始料未及的。由此衍生出的「蘭亭雅集」成為當代書壇精英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凝聚了遷客騷人、文人志士的情懷,更是人們記錄情感的重要途徑。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賞析
    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其二:「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想來你應該都平安健康。沒能照心意把信寫完,因為體力不濟,表達的難以得體,就此停筆吧。更有眾多書友解讀為:「王羲之拜上:剛才下了一陣雪,現在天又轉晴了,想必你那裡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沒能幫上忙,心裡糾結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這麼無奈。王羲之拜上,山陰張侯親啟。
  • 「提按」的筆法王羲之經常用,卻為何受到眾多書法博導的鄙薄?
    運用這種筆法,即是『用筆』。嚴格地說,用筆法寫成的字才是『書法』。」而中央美院的博導、紹興文理學院蘭亭書法藝術學院院長邱振中先生,則認為「絞轉」才是最重要的筆法,他認為宋代以後「絞轉」筆法失傳,改為以「提按」為主,導致後人書法成就平平。
  • 初中作文名人勵志素材之王羲之練書法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