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煎中藥 湯劑標籤換人
無法鑑定 維權成了難題(圖)
記者 李衛民
攝影記者 王倩
本報訊 昨日,趙先生稱朋友孫女士在本市一家中醫院煎藥,喝了三天後發現病情沒有絲毫好轉,心存疑慮的她拿起中藥湯劑一看,發現湯劑上的標籤竟然是別人的名字。孫女士和丈夫孫先生懷疑,醫院一定煎錯了藥。院方的解釋是,工作人員一時疏忽貼錯了標籤。而藥監局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國家尚無法鑑定湯劑所含飲片的真實成分。
患者:煎錯了藥
孫先生介紹,去年12月,妻子孫女士身體不適,到醫院找大夫開了五服中藥,並在河西區濱湖中醫醫院花了290多元購藥。孫女士發現該院有代客煎藥業務,便花10元錢接受了代煎中藥服務。去年12月12日,妻子將該院煎好的10袋中藥湯劑取回家中,並於次日根據醫院交待,每天早晚各一袋按時喝藥。3天後,孫女士喝完了6袋湯劑,發現病情沒有絲毫好轉,心存疑慮的她拿出剩下的4袋湯劑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只有兩袋湯劑是自己的,另外兩袋竟然寫著別人的名字。」
「醫院都是根據中藥湯劑上標籤的名字讓患者取藥,收據和湯劑上的名字是一一對應的,也就是說,不是自己的名字肯定不是自己的藥。我每次喝完藥就將包裝袋隨手扔進了垃圾桶,現在已無法搞清喝完的6袋藥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錯喝了別人的藥,那可怎麼辦?」孫女士心有餘悸地告訴記者,「是藥三分毒。醫院的管理怎麼這麼亂?讓我怎麼能放心看病呢?」
醫院:貼錯了籤
針對孫女士認為院方煎錯藥的看法,該醫院辦公室主任胡女士卻持相反意見。「得知這一情況後,醫院及時認真地展開了調查,發現是一位姓孫的煎藥人員工作失誤造成的,該工作人員煎完孫女士的藥後,在包裝袋上貼上了別人的標籤。我保證,藥沒有錯,只是標籤出了錯誤。出現這樣的錯誤後,我們醫院已經將煎藥工孫某開除了。」
藥監:無法鑑定
天津市藥監局直屬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中藥湯劑中多種飲片混合在一起,成分十分複雜,目前國家尚無法鑑定湯劑所含飲片的真實成分。即使有些中藥專家有自己的特殊鑑定方法,也很難從法律上獲得認可。因此,該醫院提供給孫女士的寫有他人名字的兩袋中藥湯劑,無法確認真實成分。
胡女士告訴記者,醫院願意為工作人員的失誤承擔責任,賠禮道歉,並退還醫藥費。孫女士則堅持認為,人命關天,藥品不能隨便吃。出現這樣的錯誤,絕不像醫院解釋的煎藥工貼錯標籤那麼簡單,一定是煎錯了藥,現在煎藥人員孫某也被開除了,無從尋找,中藥湯劑又無法鑑定成分,「我們該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