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8日是第3個世界肝炎日,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6日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B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社會成本最多的國家,全球3.5億B肝病毒攜帶者中有近1億中國人。7月28日記者採訪了解到,肝炎和肝硬化、肝癌有極為明顯的發病關係,由於病毒通過血液傳播,遺傳、文身、扎耳洞等都能感染肝炎病毒,而在2012年的島城居民死亡病因中,肝癌也已經成為惡性腫瘤中次於肺癌的第二號殺手。另外,記者了解到,在肝炎中,近幾年脂肪肝和酒精肝的發病數逐漸上升,而且越來越年輕化,門診上有8歲的孩子由於吃得太多患上了重度脂肪肝。據介紹,雖然現在脂肪肝和酒精肝患者比較多,但由於不重視,就診的時候往往已經到了肝硬化的中晚期。
女孩疑因美甲染B肝
19歲女孩小文(化名)在最近的一次查體中,發現自己的B肝表面抗原竟然成了陽性,醫生診斷她得了B肝,小文馬上住進了青島市中心醫院進行治療。回憶起去年查體至今的種種事情,加上醫生的診斷,小文很確定讓自己患上B肝的很可能是因為幾個月前的一次美甲。
她說,自己幾乎每年都要查體一次,一直是健康的。然而幾個月前為了參加親戚的婚禮,小文到路邊小攤上做了一次美甲,當時技師不小心用銼刀把她手指頭弄破了,也出了血,因為不是很嚴重,就繼續用銼刀美甲。當得知美甲、文眉等都有可能感染肝病後,小文十分後悔。
市中心醫院消化科主任婁淵貴告訴記者,這裡收治的肝病患者中有很多病例到最後一查都有過不潔美容史,而且因為肝病有一定的潛伏期,所以一般過一段時間才會表現出來。「尤其是一些小姑娘,隨便到一些小攤上扎耳洞、文眉等,如果器具沒有經過嚴格消毒,是非常有可能感染上B肝、C肝等肝病的。」他說。
嗜酒4兄弟都患上肝癌
市中心醫院腫瘤科主任鞠芳介紹,目前肝炎、肝硬化、肝癌有明顯發病關係。乙型、丙型等肝炎治療不及時易轉成慢性肝炎而逐漸發展成肝硬化。肝癌與肝硬化有明顯的關係,有研究報告稱,70%以上的肝硬化病人可發展成為肝細胞癌。「但是慢性B肝轉化為肝硬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慢性B肝轉化為肝硬化取決於很多原因,其中遺傳免疫因素是最重要的一個,有B肝家族史、肝硬化或肝癌的血親關係的,平時應該格外注意。」
她說,就在近日,醫院收治了一位五六十歲的病人,檢查出得了肝癌。「他上腹部疼痛,馬上來了醫院,還算比較及時,可以進行控制。」而這位病人之所以這麼敏感,原來是他的三個哥哥都死於肝癌。「他說自己伺候過3個患肝癌的哥哥,對這個病已經很清楚,所以就懷疑自己得了肝癌,結果還真是。」鞠芳告訴記者,除了遺傳因素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肝癌的病因,四兄弟都有一定的嗜酒毛病。
打疫苗不能一勞永逸
鞠芳說,收治的肝病病人中比較常見的都是肝炎,其中導致肝硬化的有80%是B型肝炎轉化的。在肝炎病人中,大多都是成人,然而近期也發現不少孩子患病。
她說,黴變的食物、不乾淨的水就有可能傳播肝病毒,防治結合是對付肝病最為有效的方法。小孩出生後接種能獲得抗體,感染率會降低,但是由於這個抗體不是長期的,還要定期檢查是否產生了抗體,如果注射了疫苗但並未產生B肝病毒抗體,那仍然會感染B肝病毒。因此她提醒,注射B肝疫苗後,最好定期到醫院檢查抗體是否存在,一般的檢查周期是7個月。避免通過血液傳播感染肝病毒的機會,還有飲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
青島市衛生局發布的2012年青島市居民死因報告顯示,僅15歲~44歲的死亡人群中,惡性腫瘤中的肝癌就排在死因首位,佔該群體死亡病因的23.7%;而從青島市居民主要惡性腫瘤死亡情況來看,肝癌也繼肺癌排在了死因第二位,佔全部死亡病因的33.58%,防治肝病刻不容緩。
8歲男童也患重度脂肪肝
7月28日,青島市傳染病醫院舉辦了肝炎日大型公益活動,現場引來了不少市民諮詢。「我兒子三十剛出頭就查出了脂肪肝,這麼年輕怎麼就得脂肪肝了?嚴重了會怎麼樣?」上午,一名女子向現場的醫生諮詢。「現在脂肪肝患者挺多的。」市傳染病醫院肝病八科主任吳瑋稱,這還不算年輕的,前段時間他看門診的時候遇到了一個8歲的孩子,這孩子已經是重度脂肪肝。
「這孩子特別胖,他之所以患脂肪肝就是因為肥胖引起的。」吳瑋說,孩子是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就診的,這個孩子長得特別胖,走路的時候身上的肉一顫一顫的,肚子上的肉都鼓了出來,就像遊泳圈似的,由於太胖了,孩子走路急了就喘。後來在問診的時候,吳瑋了解到,這個孩子體重已經達到了150斤,屬於重度肥胖。「孩子特別能吃。」就診時孩子的媽媽稱,她兒子從小特別愛吃肉,不喜歡吃青菜,而且飯量很大,每頓飯比他爸爸吃得都多。孩子不僅吃得多,平時還喜歡吃甜食和油炸食品。「他小的時候就比較能吃,不過胖得沒這麼厲害,從五歲開始孩子的體重增加得比較明顯。」這個孩子的媽媽說,學校查體的時候,醫生建議查查肝臟,所以他們就來到了醫院。「我們做B超的時候發現,他的肝臟已經看不清裡邊的結構了,全被脂肪覆蓋著。」吳瑋說。
市民查體半數有脂肪肝
「患脂肪肝的孩子一年能遇到三五個。」市婦兒醫院兒保科主任醫師張立琴說,前幾天她接診了一名11歲的男孩,這個男孩是因為肥胖來就診的,一般胖孩子他們都建議做B超,看看肝臟,當時這個孩子做B超的時候顯示已經是脂肪肝,幸運的是肝功能沒有受損。
「這幾年脂肪肝的發病呈上升趨勢,而且越來越年輕化。」吳瑋稱,以前是五六十歲才會得脂肪肝,現在門診上三十多歲患脂肪肝的就不少,甚至有些小孩都出現了脂肪肝。據介紹,我國發達地區脂肪肝的發病率20年間從10%增長至30%,並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第一大肝病。
「前段時間我們單位查體的時候,有二十多歲的同事查出脂肪肝的。」在海爾路一家單位工作的孫女士說,他們查體的時候很多同事都查出了脂肪肝,尤其是男性,有的同事不胖,也有脂肪肝。
「現在脂肪肝患者越來越多。」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查體中心主任馮春寧說,她統計了去年的體檢報告,去年在他們醫院體檢的市民中,脂肪肝的檢出率達到了 45%。「這些查出脂肪肝的人群中,不少是年輕人。」馮春寧說。「來我們醫院體檢的市民中,查出脂肪肝的也不少,能達到百分之六七十。」海慈醫院體檢中心相關負責人稱。隨後記者從島城其他醫院的體檢中心了解到,在查體的人群中,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患者大約能佔到一半。
肥胖飲酒易得脂肪肝
「肝炎分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的,傳染性的就是甲乙丙丁戊這五種,非傳染性肝炎除了脂肪肝之外還有酒精肝和藥物性肝炎,酒精肝這幾年發病也在增加。」吳瑋說,他曾接診了一名20歲的小夥子,發展到了肝硬化。
「這個小夥子從16歲開始就跟社會上的一些朋友接觸,開始學著喝酒,幾乎每天都能喝10瓶以上。」吳瑋說,後來這名小夥子覺得乏力,動不動就累,而且不願意吃東西,後來到醫院檢查的時候發現他的肝功能出現了異常,而且脾大。「這個小夥子本來就是B肝攜帶者,B肝攜帶者就有可能發展成肝硬化。」吳瑋說,「幸虧這個小夥子是肝硬化早期,肝臟出現了纖維化,只要及時治療,病情還是可以逆轉的。」吳瑋說,如果到了肝硬化中晚期,肝功能就很難恢復了。
「雖然現在脂肪肝和酒精肝的患者很多,不過到醫院就診的往往已經到了肝硬化中晚期。」吳瑋說,很多患者查出來之後覺得自己年輕不會有啥事 ,不過酒精肝和脂肪肝都可能會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很多患者都是出現了明顯的厭食、噁心、黃疸以及腹水後才到醫院就診,但是這個時候已經到了肝硬化中晚期,治療起來比較麻煩,嚴重的甚至已經不可逆轉。
是什麼原因導致脂肪肝和酒精肝患者增多呢?「這跟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吳瑋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得較多,就容易引發脂肪肝,如果經常喝酒的話還會出現酒精肝。
記者採訪時了解到,如果長期熬夜也可能患上脂肪肝。「雖然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但是因吃得好而肥胖、過量飲酒、運動少是最主要的幾種。」吳瑋說,現在很多人都是上下班開車 ,上班的時候就坐在辦公室,缺乏運動,吃得又比較好,這樣最容易得脂肪肝。(記者 郭玉華 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