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奶奶的故事不再有,經典名著還能讀多少?

2021-01-11 張也閏

前些日子又把毛姆的幾本書翻出來讀。翻開《月亮與六便士》,第一句話:」老實說,我剛剛認識查理斯·思特裡克蘭的時候……。」竟回想起奶奶給我講故事時的語氣。

奶奶一生大多生活在農村,見證了民國、抗日、解放、新中國、文革以及改革開放。她是一位少有的人生智者。我想父輩們的成功大多可以歸於她的教育。

她在世時,每有假期我們就會回家看望她。每次回去,她總都會給我們講過去的故事。很多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父輩們早已聽煩,孫子、重孫加起來7、8個,只有我喜歡一遍一遍聽。

也許那些故事就像書櫃裡的經典名著,不忙時總會拿出來看看。那些故事,聽似只是故事,裡邊卻暗含著人性,富有人生哲理。

《月亮與六便士》眾人心中地位極高,讀者們羨慕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能夠追尋生命的意義。我讀時,仿佛在聽這位老人給我講他一位好友的故事。

讀完一段故事,合上書。就像之前聽完奶奶講的故事,我會想,如果當時是我會怎樣?我會感慨,感慨人與人的不同。會思考,我的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不想那麼多了,還是接著聽這位老人的故事。打開《面紗》如饑似渴的讀了起來。一天時間,拉著這位老人講完基蒂女士的故事。

故事的結尾基蒂與父親的對話讓我疑惑,「他閉了會兒研究,她覺得他都快要哭了。他的臉上顯露出極度的痛苦,這讓她的心一陣絞痛。她看的沒錯,他的妻子的死讓他的心裡充滿了快慰……」

這位老人故事裡的父親心裡為什麼充滿快慰?她母親又是什麼樣的人呢?這位老人經歷了什麼,會這樣講述一段親情?

品著他對這段父女情的講述,讓我想起有次回家看望奶奶。回家後奶奶十分生氣的給爸爸說,以後再也不要幫助某位伯父。一向樂善好施的奶奶怎麼會說這種話?這又是一段怎樣的親情呢?

那時我只知道這位伯夫是爺爺堂哥的孩子,年幼喪父被收養來。我的記憶也只是放假回家後在村子裡遇見,或偶爾過節帶著孩子們來看奶奶。

以前奶奶總給我講,過去因為收留山裡饑荒出來要飯的人讓爸爸和叔叔餓肚子的故事。總會叮囑爸爸條件好了,能幫一個是一個。怎麼突然不讓再幫一位已過花甲之年的伯父?是奶奶變了?還是?我勸奶奶先消消氣。

消了氣的奶奶給我講起了過去:那時還沒解放,大家日子都不好過,沒人願意家裡多張嘴吃飯。我們家裡本來孩子就多,都吃不飽。但和爺爺一商量,那麼大點孩子沒人管肯定餓死了,領回就多張嘴吃飯。

文革時家裡被誣告是地主,說他是我們家長工,他膽子小沒敢說話,我沒怨恨他。他來時路都走不穩,怎麼當長工。

家裡七八口人三年沒做過一件衣服攢的布票買了布給他當聘禮娶了媳婦。成家後忘了娘,沒什麼,我們本來也沒圖他孝敬。後來有次你大伯被村裡人陷害,他知道真相,還是不敢出來作證。從那以後來就少來往了。

前些年你們條件都好了,他才又來看我,讓給兒子安排工作……現在好點了,他又忘恩負義……說著說著,奶奶抹起了眼淚。

拉著奶奶皺巴巴的手,暗下決心,我以後一定不會做忘恩負義的人。聽了奶奶過去的經歷、完整的故事,我越能理解奶奶那些故事的意義。能理解奶奶的傷心,多少也能理解那位伯父的膽小,為了孩子,又為了自己。

奶奶的故事裡有善良、有完美,還有惡與扭曲,這才是故事,這才是生活。她總是教我們要勤勞,要善良,故事影響著家族每一位。迷茫時,總想再聽聽奶奶的故事,卻難以實現。

那麼毛姆又是怎樣的一位老人呢?他還有哪些故事?他到底經歷了怎樣的一生?他又怎樣用他的經典著作影響著一代代人。好奇心驅使我拿來厚厚的《人性的枷鎖》(毛姆自傳體小說)讀了起來……

看到米爾德瑞拋棄菲利普去做一位「紳士」的情婦,懷孕被拋棄後回來求助菲利普,又愛上菲利普的好友格瑞菲斯……我學著平等的看待人與人的不同,看待人性。

讀了不少書,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奶奶的故事和這些經典著作。故事潛移默化的刺透我們的內心,影響著、改變著我們。

聽完毛姆所有故事、經歷,我試著站在這位老人的角度再去看待他講過的故事,他看待故事裡每個角色的角度。聽完奶奶的故事,我試著重新看待身邊每一個人。學著品這些故事,品其中的哲理,審視人生。

有機會多陪老人聊聊天,有時間多讀些名著。如果可以,讀完一位偉大作家所有的著作;如果可以,聽完老人的故事。

這些看似無用,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相關焦點

  • 文學名著晦澀難懂讀不下去?別找藉口了,明明是你喪失了閱讀能力
    什麼是文學名著?網絡上有一個很經典也很雷人的說法,名著就是那些大家都知道,但是卻死活讀不下去的書。這個說法得到很多人的贊同,而且還有不少人頗以此為自豪,覺得名著儘是唬人的東西。可是沒有一本名著其思想是蒼白淺薄的,那些除了情節熱鬧,中心思想一無可取的作品哪怕再流行再火爆,也註定成不了名著。以中世紀的騎士小說為例,當時的流行程度比現在的網絡爽文有過之而無不及。結果怎樣呢,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一出,就給了騎士小說致命一擊,再加上封建制度的消亡,騎士小說就被徹底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 鍾薛高莊毅:無用之用,方有大用
    其次是客戶體驗,推動品牌的不是市場,不是營銷花了多少錢,而是多少消費者在不斷在講我們的好,這才是最寶貴的資產。雪糕產品很特殊,電商的包裹、配送時長、線下怎麼選擇更精準的網點,如何選擇更有質量的終端去陳列產品,這些都是我們要嚴格控制的。筆者:在你們內部,市場營銷是如何推動產品創新的?
  • 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讀名著也有三重境界:春風十裡,不如坐下讀書
    古往今來,經典名著給人們無數文化滋養的同時,其深刻內涵、經典表述等,也留下了一道道閱讀的難題。對很多人來說,面對名著有時便如見寶山而難窺其徑,書雖好而不知從何入手。 歷史上,很多名人總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讀書方法,梳理起來看,似乎可以從培養閱讀興趣、深得閱讀之樂以及化名著為己用三個層次來探討。
  • 「小時候不小心翻開過幾本名著,讀了一陣挺茫然」?名著進階讀法
    《給孩子講西遊記》作者整理出70個獨立篇幅故事,可以從最精彩也最傳神的片段讀起,如三打白骨精、大鬧天空等精彩片段能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讀名著並不需要從頭開始逐字逐句地讀完,可以挑選孩子喜歡的章節跳躍式閱讀,這樣不僅有利於吸收消化,還能提升孩子閱讀興趣。6-9歲:原汁原味詞語記憶《西遊記》是冰糖葫蘆式的結構,每個故事都是相對獨立的。
  •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誘餌效應」之於消費者心理學
    於是,電子版和印刷版這兩個選項就成為了「無用之用」,但正是這兩個選項,讓《經濟學人》雜誌的營銷人員給了我們一個不費腦筋的選擇:印刷版加電子版套餐。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在消費心理學上放的關於星巴克「中杯效應」的視頻,顧客在中杯、大杯、超大杯的三者選擇中,往往會忘記自己的實際需求,把「划算」一詞貫徹到底,繼而偏向選擇容量更大的大杯。
  • 寶寶讀名著-三國之曹劉煮酒下載_寶寶讀名著-三國之曹劉煮酒手機版...
    由於語言隔閡、篇幅長度, 讓很多小朋友對古典名著不感興趣。為了使中國古代的名著走向兒童讀者, 我們特別選擇了連環畫這種適合兒童的形式, 出現在孩子面前的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場景, 為初次接觸古代文學的小朋友帶來驚喜! 本套《三國演義》連環畫,和市場上的同類產品比,具有以下特色: ★插圖風格獨具一格:出自名家之手,古樸醇香,讓孩子更好體驗古代文學的意境美。
  • 名著金句撈,一生必讀的經典《伊索寓言》,短小的故事蘊含大道理
    #寓言#今天咱們的名著金句撈,聊一聊《伊索寓言》。幾乎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講過其中的故事。很多家庭床邊還常備此書,作為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我就給孩子講過一些,我講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示。說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短篇的道德故事集,作者伊索,一位智者,在薩摩斯島上度過了他的大半生。
  • 世界級名著《百年孤獨》:大多數人都讀不懂,憑什麼成為經典?
    馬爾克斯把所有故事線割得支離破碎,在撰寫過程中信手拈來,交錯引用、比喻、對比,把讀者拖進「布恩迪亞家族史」的黑洞中,不斷回閃不同人物、不同經歷,把「線性敘事」的規律徹底打破。角色名稱的重複和人物關係複雜也是讀起來晦澀的關鍵原因。
  • 「陝西話讀陝西名著」丨90後型男李大寬帶你讀賈平凹《高興》
    今天是2018年6月7日星期四,本期「陝西話讀陝西名著」,主播李大寬為您朗讀賈平凹小說《高興》節選。文字版計程車到了西安城裡火車站,我們將五富背到了車站廣場,就去買票,準備乘坐去清風鎮的列車。清風鎮從來是土葬的,人不入土他就是孤魂野鬼,這麼大個西安城,做了鬼還能尋得著回清風鎮的路嗎?警察大聲喝斥著讓我離開,我抱著派出所院子裡的一棵樹,樹上一個鳥巢,他們使勁扳我的手指頭,扳不開,用拳頭砸,樹上的鳥巢就掉下來。我說:鳥巢鳥巢!他們就勢拉開了我,推出大門,鐵門就哐啷關上了。
  • 有內涵的孩子更懂事,注重藝術薰陶從文學名著開始
    但是孩子讀的書也不能完全不挑,如果全都是低幼的畫本插圖之類,孩子的思想永遠只能停留在這個層面,而不能自主地往上提升;不過也不能一味地讓孩子去閱讀高深晦澀的文學作品,畢竟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過度期望有可能會拔苗助長。因此適當地挑選合適的文學名著,是最有效的薰陶孩子藝術氣息的方法。那麼閱讀名著具體有哪些好處呢?先說說讀書的好處,家長可以先聽一聽這首兒歌。
  • 速讀10本世界名著,品悟道理之《麥田裡的守望者》
    另外購買此課程的讀者,可在第10節課,免費領取這10部世界名著的英文版概要資料:)每節課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快速閱讀 二、品悟道理今日課程:速讀10本世界名著,品悟道理系列課程之第十部《麥田裡的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 二戰後的一代大學生大學校園暢銷書之一,值得一讀,讀後令人深思。
  • 讀什麼?怎樣讀?這樣做,讓孩子度過一個充實而快樂的寒假
    這些名著都是經典名著,也是中學生必讀作品,建議大家家中一定擁有這些書籍,並且在初中階段讀完這些名著。在閱讀名著的同時,一定還要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類似《讀者》等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優秀刊物來讀。《讀者》這類刊物的文章更貼近生活、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既能充實孩子的假期生活,更能擴大閱讀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解社會、拓展視野、積累語言,為語文閱讀和寫作奠定基礎。
  • 經典要怎樣讀才不浪費?《25堂文學解剖課》:你要戴上X射線眼鏡
    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可以等於:怎樣才能真正領會到文學名著的精彩之處? 後浪公司推出的《25堂文學解剖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欣賞文學經典的方法:戴上X射線眼鏡,深入經典的文本內部,拆解經典的巧妙之處。本書作者羅伊·彼得·克拉克是文學博士,專注研究中世紀文學。
  • 看似無用的寫作,卻閃耀著穿越時空的快樂的光芒
    ,他最快樂的事就是有人聽他講故事。如果是風雪交加的夜晚,尋常茅舍,一燈獨明,五六個閒人圍坐,聽施耐庵講故事;如果是陰雨天,有七八個人來聽,到風和日麗的天氣,十個人圍坐來聽故事。施耐庵快樂得像小孩子過年。我讀,眾人聽,都高興,別無他想。這種場面和情形令我浮想聯翩,悠然神往。風雪夜,施耐庵在燈下讀的是《水滸傳》嗎?可能是在讀『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吧。
  • 《世界名著大師課》解讀俄羅斯的文學魅力所在
    伍爾夫曾說:俄國小說家的目光能夠穿透血肉之軀,把靈魂揭示出來,同時,他們又向人生提出了一些難以解答的重大問題,使俄國小說具有一種開放性的結尾,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餘地。經過了空間和時間淘洗的文學經典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類主要還是以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為主,讀者只要有基本的生活閱歷就不難從作品的閱讀中產生共鳴,而人類的思維情感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
  • 教人成材,閱讀先行:外國名著的閱讀新維度
    那麼,老師,一個以樹人、立人為主旨的職業,作為學生靈魂的守燈人、孩子內心世界的領航人、學子精神坐標的奠基人,以怎樣的姿態來引領有無限發展可能的學生,從哪些創新思維引導他們暢遊書海、閱讀世界名著?選定哪些名著?從哪些維度去尋求更具體系、更契合經典閱讀的內在規律,並與內在規律環環相扣呢?閱讀與教育,如同人的呼吸,須臾不曾離分。可見,要搞好教育,需專心研究閱讀。
  • 薄荷閱讀 百天讀完10萬字英文名著
    優點一:改掉原版書中被淘汰的語法市面上,英語閱讀產品不在少數,而薄荷閱讀簡單粗暴地直擊用戶兩大痛點,一是讀英文名著高大上,分享到朋友圈有面子;二是幫助用戶養成閱讀習慣,每天10分鐘,100天能讀3至4本、10萬字左右的英文名著,滿滿的成就感。
  • 品讀經典名著 打造書香校園——湖口二中舉辦「我最喜歡的一本名著...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陳子涵報導:12月3日,湖口二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名著」演講比賽舉行,九年級師生參加活動。  演講過程中,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圍繞「我最喜歡的一本名著」這一主題,以飽滿的情感、生動的語言,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好書帶來的快樂和力量。
  • 《東周列國志》,一部膾炙人口的經典名著,快來看看它好在哪裡吧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光諸侯國就有大大小小的一百多個,君主多,名字多,戰爭多,一不小心就讓你眼花繚亂。讀《東周列國志》,你可以了解到那些主要諸侯國所發生的重要事件,知道許多成語典故的由來。你可以知道誰是臥薪嘗膽的那個君主,趙氏孤兒講的是哪個國家哪個家族的故事,二桃殺三士是什麼來歷,田單用什麼陣法擊退了燕軍的進攻,孫臏和龐涓這對師兄弟之間有什麼仇什麼怨,宋襄公是怎樣假仁假義的……二,讀《東周列國志》,可以讓人變得更明事理,學習到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