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警告:哺乳動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滅絕

2020-09-11 中國生物技術網

蘇門答臘猩猩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表明,對於無辜的動物而言,與迄今為止的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環境劇變相比,人類在地球上的出現是一種更嚴重的生存威脅。

這項新研究顯示,追溯到12.6萬年前的哺乳動物滅絕與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有關,而不是過去的任何氣候因素,用氣候因素預測動物滅絕似乎和隨機因素差不多。

更糟糕的是,計算表明,人類存在導致的致命附帶結果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加速哺乳動物的滅絕。在22世紀到來前,研究人員計算出的哺乳動物滅絕速度還將變得更快。

研究通訊作者、哥德堡大學計算生物學家Tobias Andermann教授解釋說:「我們基於目前的趨勢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哺乳動物滅絕的速度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研究人員利用貝葉斯模型試圖從統計學上評估哺乳動物物種在過去12.6萬年(從晚更新世開始)的滅絕是由人為因素還是氣候因素造成的。

在這段時間範圍內,至少有351種哺乳動物滅絕,然而,其中大約80種動物實際上是在自公元1500年以來的這最近五百年內滅絕的。

基於這項新的計算,研究團隊稱,現在的物種滅絕速率是晚更新世初期的1700倍左右。

研究人員說,按照現在的這個新速度,我們可以預見會有另外351種哺乳動物滅絕將在810年內重演,而第一次是經過了12.6萬年。

回顧那漫長時間的數據表明,過去哺乳動物滅絕的最大假設原因是人類,人口密度(作為一個單一的預測因子)解釋哺乳動物滅絕模式的準確率為96%,而人類佔用土地預測滅絕的準確率為97.1%。

作者們寫道:「另一方面,氣候預測因子的準確度很低,比如利用全球氣候預測哺乳動物滅絕只有63.6%的準確性,而溫度變化率的準確性才為60.2%。事實上,物種滅絕的原因更為複雜,不會完全取決於單一變量。然而,我們的結果表明,人口增長及相關過程對哺乳動物的滅絕有著強烈影響,而全球氣候模式(比如末次盛冰期)在哺乳動物滅絕記錄中沒有留下統計意義上的明確痕跡。」

雖然研究團隊承認,將物種滅絕等複雜的生物現象歸因於某一個可識別因素是一種過於簡單的做法,但是他們得出結論,在試圖斷定因果關係時,人類影響具有顯著的預測能力。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涉及許多人為因素,包括密集的狩獵壓力、土地佔用、生態系統改造以及其他「人類對自然世界影響所導致的連鎖效應」。

最令人擔憂的是,當研究人員模擬未來的情況時,他們預計到本世紀末將有另外558種物種滅絕,到那時的動物滅絕速度可能比晚更新世初期快30000倍。

研究人員寫道:「到2100年,我們預測全世界所有地區都會經歷第二波動物滅絕潮。

他們指出,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區,這種轉變已經很明顯。

研究人員寫道:「我們發現,基於過去幾十年的動物滅絕情況,澳大利亞和加勒比海地區今天已經進入了第二波動物滅絕潮。這表明,儘管我們預測的未來滅絕速度和相關生物多樣性損失令人震驚,但它們的確處於現實範圍內,因為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這些預測的未來情況在世界上某些地區正在發生。」

鑑於這些模擬的高度抽象性,並非所有預測都能實現。畢竟,這些只是基於數學計算的估計結果。

然而,研究人員說,無論這些恐怖的數字在多大程度上成為現實,我們都應立即採取行動防止它成為現實。

Andermann說:「通過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效的保護策略,我們可以拯救成百上千種物種免遭滅絕。但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提高對即將到來的生物多樣性危機升級的集體意識,並採取行動應對這一全球緊急情況,時間非常緊迫。

論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6/eabb2313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第二波物種滅絕浪潮來臨?科學家警告:哺乳動物滅絕速度前所未見
    更嚴峻的是,計算結果表明,人類這種致命的負面影響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加快,隨著接近22世紀,哺乳動物物種的滅絕速度將變得更快。研究人員使用貝葉斯模型,試圖從統計學角度評估這段時間哺乳動物物種的滅絕是否歸因於人為因素或氣候因素。結果顯示,當今哺乳動物的滅絕速度是晚更新世初期的大約1,700倍。按照今天的滅絕速率,未來351種物種滅絕的時間只需短短的810年,與前者的12.6萬年形成鮮明對比。
  • 哺乳動物滅絕速度堪比火箭升天,12萬年前物種滅絕或將二次上演
    ,正在出現,而我們正在這份經歷當中,可是卻不自知,並且由於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生物大滅絕或許還在加速之中,這對於人類來說完全就是一個警告。比如全球最新的期刊《科學進展》就曾經發布了新的消息,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能夠指導人類的生產生活經營等活動,會導致畸形上更多物滅絕,比如某些珍貴的金龜以及猛獁象等等,同時人類最重要,也就是哺乳動物已經出現了十分大的改變。
  • 哺乳動物滅絕速度堪比火箭升天,12萬年前物種滅絕或將二次上演
    那麼科學家其實現在就提出來了一個想法,或許地球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在出現,而我們正在這份經歷當中,可是卻不自知,並且由於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生物大滅絕或許還在加速之中,這對於人類來說完全就是一個警告。
  • 恐龍是第五次大滅絕!第六次大滅絕不僅正在發生,而且還在加速
    我們知道地球上生物曾發生五次生物大滅絕,而現在第六次大滅絕將因人類影響而開始。科學家警告說,我們沒有以前那麼多了。上個世紀,數百種獨特,珍貴的動物生命消失了。這就是大規模物種滅絕的樣子,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部分。
  • 專家警告: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或在100年內滅絕
    來源:參考消息網(資料圖 視覺中國)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未來一百年大型動物可能滅絕,比如大象、犀牛及河馬;而適應狹小棲息地生存能力較強的小型動物將興旺繁殖報導稱,雖然體重減輕主要是由於大型動物滅絕所致,但是由於一些體型較大的動物被迫棲息在縮小了的生活環境中,它們的體積實際上可能要縮小。報導稱,專家對全球近15500例哺乳動物和鳥類進行了研究,利用計算機模型預測棲息地喪失可能對動物數量產生哪些影響。
  • 科學家警告全球變暖使帝企鵝面臨滅絕危險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科學家警告,如果全球溫度持續上升,海冰繼續融化,南極帝企鵝的未來令人堪憂,甚至面臨滅絕的危險。  隨著《帝企鵝日記》和《快樂大腳》等影片的上映,這種近4英尺(約合1.2米)高的南極最大海鳥已成為全球偶像。但如果全球溫度繼續上升,它們將從地球上完全消失。
  • 人類的出現造成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然而,自12.5萬年前,這些巨型哺乳動物一個個都走向了滅絕,如今,我們只能通過書本、博物館的化石等來了解它們。雖然這些巨型哺乳動物的輝煌時代早已落幕,但是長久以來,科學家們都在探索一個問題:是誰將它們趕下了歷史的舞臺?然而,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統一的答案。近年來,科學家們利用各種方法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結果。人類是罪魁禍首?
  • 目前物種正在以接近自然滅絕率1000倍的速度消失!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而廣闊的世界,由於人類的擴張,氣候的變化,棲息地被破壞,狩獵等原因,無數的野生動物被推到了滅絕的邊緣。科學家估計,在地球的歷史上,已經出現過10億到40億個物種。自然滅絕率指的是如果沒有人類,植物、哺乳動物、鳥類和昆蟲死亡的速度會有多快。據計算,目前物種正在以接近自然滅絕率1000倍的速度消失,這意味著每天有大約150-200個物種滅絕。
  • 科學家警告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消失
    【科學家警告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消失】周一,《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報告,康乃狄克大學昆蟲學家大衛·華格納(David Wagner)及多位科學家向世界發出警告,稱氣候變化,殺蟲劑,除草劑,光汙染,入侵物種以及農業和土地用途的變化導致地球上每年大約有1%至2%的昆蟲正在快速消失。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依據2013年發表在《綜合動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對於無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持續存活的時間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平均繁衍壽命在500萬-1000萬年之間。然而,這些數字記錄存在一定爭議。專家們對任何類型物種在滅絕前的平均繁衍時間並未達到一致觀點。
  • 科學家發現,巴拿馬出現「超級真菌」,正在導致金蛙出現滅絕
    根據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STRI)發布的新消息指出,巴拿馬生物界出現了一種「超級真菌」,正在影響巴拿馬金蛙的生存,並且該「超級真菌」引發當地野生動物的大滅絕可能已經在出現。不過科學家們懷疑,在部分的兩棲動物之中可能也存在一些能夠抵真菌的生物,到底有多少暫時還不能給予一個數據,後期將做詳細的數據分析,然後來給出說明。不過這裡需要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根據科學家表示,這種「超級真菌」最早發現的地區並不是在巴拿馬,最早是在20世紀朝鮮半島發現的,所以科學家警告稱,這種微生物已經在全世界傳播,這種影響肯定不只是在巴拿馬地區存在。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然而,這個平均值並不適用於所有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依據2013年發表在《綜合動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對於無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持續存活的時間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平均繁衍壽命在500萬-1000萬年之間。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事實證明,我們現在找到的答案可能與預期不同,由於生物棲息環境破壞、氣候變化和一系列其他因素,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快。一些專家稱,當前人類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階段,但即使在地球歷史上較為平靜的時期,答案也會因你所觀察的物種類型而有所不同。依據發表在《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100-200萬年。
  • 100萬種物種瀕臨滅絕?保護自然刻不容緩
    報導說,這種「災難性的下滑」並沒有放緩的跡象,它警告人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壞大自然。WWF首席執行長Tanya Steele說,野生生物是自由且無辜的,我們焚燒森林、過度捕撈我們的海洋和破壞野生地區。「我們正在破壞我們的世界,在地球上冒著健康、安全和生存的危險。現在,大自然讓我們陷入絕望的境地,時間正在耗盡。」
  • 動物天堂亞馬遜:鳥類正在快速消失,科學家警告:下一個就是人類
    亞馬遜鳥類消失,科學家警告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大家關心的都是南極冰架崩塌,北極凍土帶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各種極端氣候等高大上的問題,但在這種大家都關注的熱點事件背後正在發生一個靜悄悄的事件,大量的生物正在無聲無息的滅絕!
  • 科學家:自然的警告,物種大滅絕來了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物種多樣性很強的生命搖籃,目前人類已知的物種有170萬餘種,地上跑的有4200多種、天飛飛的有8700多種,水裡遊的有21000多種,無脊椎動物130萬多種,還有15萬總植物,而我們說探索到的物種,可能還只是九牛一毛,尤其是海洋裡,要知道海洋比陸地要大得多,在幾萬米下人類從來沒有到達過的深海裡可能還有很多物種是我們沒見過的前段時間有人在英國一個海岸看見了一個很奇怪的動物屍體,又像哺乳動物又像海洋動物
  • 很不幸,人類如今正身處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
    早在28年前,1700名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出《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而在3年前,聯合國又有15000名世界科學家再一次發出《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正式警告》,其報告的核心是在告誡人們,人類活動正在對地球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破壞,如果放任不管,最終會使地球無法居住,而人類過度的擴張,已經使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在悄然發生!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或正在到來
    新的研究發現,從燕子到長頸鹿,數以千計的動物種群數量都在急劇減少,這是不可逆轉的大規模滅絕時代到來的一個跡象。塞瓦約斯強調說,他和兩位合著者——史丹福大學的教授保羅·R·埃爾利希和魯道夫·德佐——都不是杞人憂天之輩,只是在用科學數據支持他們的結論,即全球各地可能即將出現物種種群數量大幅減少和物種滅絕,其他很多科學家低估了這兩種可能。
  • 關於物種空前絕後的滅絕速度,人類究竟該承擔多少責任?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植物、動物、真菌和細菌,科學家並不很清楚,最新的估計數字是20億,但這個數字很可能在某個時候就改變。關於滅絕,有一件事我們是知道的:西部黑犀牛、塔斯馬尼亞虎和長毛象等動物的數量已經從多到無,不僅如此,由於人類的存在,其他物種滅絕的速度,可能是曾經滅絕速度的1000倍,甚至10000倍。
  • 被現代科學家譽為所有已滅絕的哺乳動物中咬合力最強大的
    袋獅,被現代科學家譽為所有已滅絕的哺乳動物中咬合力最強大的,據悉,一隻體重僅有一百公斤的袋獅所產生的咬合力幾乎相當於一頭體重是它2.5倍的獅子所產生的咬合力。可想而知,袋獅能夠十分輕易地就將獵物的頭骨粉碎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