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的員工已經不再是老闆心目中的優秀員工了,他們真正欣賞的是那些時刻關注企業的動態,對企業的發展有想法,能夠向領導提出合理化建議,願意動腦的「思考型員工」。
因為在他們看來,那些能提出合理建議的員工是真正關心企業,了解企業的人,是真正把自己當成是企業一分子的人。試問一個員工對企業不關心,那麼你能指望他提出什麼合理化的建議呢?
麥迪森是某電腦公司的一名資料員,為了查找資料,每天都要跑好多趟資料室,費時、費力,很是辛苦。有一次,麥迪森看著辦公室,突然一個想法闖入他的腦海裡:將辦公室的格局改變一下,讓辦公桌挨得更近,這樣一來就可以騰出一部分空間放幾個書櫃,資料分類存放,可以節約不少跑資科室的時間。
麥迪森把他的想法對上司說,上司覺得很不錯,便採納了,果然這樣節省了不少時間,工作效率顯著提高了。為了獎勵提出合理化建議的麥迪森,公司根據發明創造獎勵標準,每年給予麥迪森相當於純節約額5%的獎勵額。
麥迪森就是職場上的有心人,是一個工作起來有想法的人,是一個敢於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的優秀員工。誠然,他每天所面臨的困擾其他同事也脫不掉,但為什麼只有把麥迪森提出來,並提出了有實際可行的建議?
不會是其他同事都比麥迪森笨吧?不是的,只是在於他們習慣保持沉默,缺乏積極「提建議」的意識,所以他們不會受到老闆的重視。
李開復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有一段時間公司的經營狀況不太好,大家士氣比較低落。這時,他看到了一個市場:公司有許多很好的多媒體技術,但是因為沒有用戶界面設計領域的專家介入,這些多媒體技術無法形成簡便易用的軟體產品。也就是說,技術未轉化為產品,其潛在的價值沒有開發出來。
於是,他寫了一份題為《如何通過互動式多媒體再現蘋果昔日輝煌》的報告。這份報告被送到多位副總裁手裡,最後,公司高層採納了他的意見,發展多媒體軟體,並且請他出任互動多媒體部門的總監。
多年以後,一位當年的領導見到他,深有感觸地對他說:「當時,看到你交的報告,我們感到十分驚訝。以前,我們一直把你當作語音技術方面的專家,沒想到你對公司戰略的把握也這麼在行。如果不是這份報告,公司很可能會錯過在多媒體發展的機會,你也不會有升任總監和副總裁的可能。今天,在iPod的成功裡面,也有不小的一部分要歸功於你和你那份價值連城的報告。」
但是必須要注意一點。所謂的「合理」就是必須符合企業的實際,具有可操作性,一旦採用,比原來做得更好,能降低成本,在可預見的範圍內會帶來效益,有利於公司的發展。優秀員工這方面意識很強,只要你認為對企業有幫助的建議,都要大膽地提出來,即便建議最後沒有被老闆採納,但你為企業著想的那份心意,做老闆的一定會感受到,你會受到老闆的關注,出頭之日指日可待。
給你個提醒,提建議時儘量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符合公司利益
你要想讓領導接受你的意見,就要摸清領導的心理,如果你的領導是公司的老闆,那就好辦了,每個老闆都希望自己的員工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把公司的利益及發展前景排在第一位,處處為公司著想。每個公司都是為了贏利而生存的,你試著以公司利益為前提去談,因為公司發展也是為了更多的贏利。
某保潔公司的一名員工向老闆提出一個建議:贊助某大學學生會,做一場晚會演出,力推公司產品。老闆說,很好,一要讓晚會轟轟烈烈,以此提升產品品牌影響力;二要通過贊助帶來直接效益。這名員工和其他員工一道,完善策劃方案,內容包括晚會冠名、校方網站品牌宣傳、晚會中穿插洗滌劑秀和現場搶答、獲獎選手獎勵現金券,等等。最終老闆的意圖全部實現了,該員工也因此得到了老闆的重獎。
二、選擇適當時機
當公司有困難發生時,主動獻策,這樣被採納的機會比較大。
某生產實木家具的公司投產不長時間就遇到了幾次顧客投訴,都是投訴家具不合格並要求賠償損失的。老闆進行問責調查,問到加工人員時,加工人員堅持認為產品質量都是合格的,是因為在庫裡保管不當造成的;而保管人員說是加工人員的責任,因為木料沒有乾燥到標準時間。而加工人員說是原料採購人員的責任,是原料含的水分高於質量標準造成的。
究竟是誰的責任?但查閱採購、加工、保管、出庫記錄,竟找不出任何問題。原來,這些記錄都由當事人自己填寫的,沒有任何有關聯的第三人驗收後填寫。事實上,產品質量驗收形同虛設。產品質量關乎企業生死存亡,老闆很著急。這時,在公司召開的質量分析會上,企管部經理向老闆提出建議,成立直接隸屬於總經理的質量部,對產品進行質量監督,不受其他部門幹預。
公司老闆聽了認為非常可行,於是說:「成立質量檢驗部,這個部門只設一個人,既是經理又是檢驗員。這個職務由你(企管部經理)出任」企管部經理不能猶豫,立即走馬上任,認真履行職責,對產品生產全過程,包括原料的採購加工入庫、出庫,實行嚴格的質監督。此後,公司生產的家具再也沒有遇到顧客投訴,創出了自己的品牌。後來,這名肯動腦、有想法、講實際的員工被任命為公司某分公司總經理。
三、考慮成熟後再提
不要看到問題就著急提建議,要考慮成熟,從各方面進行反覆論證,認為可行了再提。
事實上,提建議、做方案可以讓領導了解自己。好建議體現了員工的綜合素質,也是員工自我展示的途徑。向領導建言獻策,其實也是在推銷自己。這是員工工作最主動最有價值的表現。
在電視劇《喬家大院》裡,有這樣一段故事:有個夥計叫馬荀,對商機非常敏感。他回老家走到半路時,看到高粱地裡有一簇高粱長蟲了。他馬上聯想到今年的高粱可能收成不好,價格可能會上漲。於是便向顧大掌柜建議:現在可以低價買進達盛昌的高粱,囤一批貨,秋收後拋售就可以大賺一筆。但是,顧大掌柜並沒有理會馬荀提出的建議。
馬荀並未就此作罷。他始終認為,自己雖然是個夥計,但應該把這樣重要的消息告訴他的老闆。於是他找到了喬致庸,匯報了這一發現並指出這樣做會使復盛公名利雙收。喬致庸聽完後,欣然採納了他的建議。
當時,喬致庸並不知道馬荀是誰,也不知道他在喬家幹了多長時間,但從此,喬致庸開始對這個夥計另眼相看。後大膽起用,讓馬荀擔任了大掌柜。馬荀也沒有辜負喬致庸的賞識,為喬致庸實現「貨通天下」的理想立下了汗馬功勞。
統治可口可樂王國長達60多年的伍德羅夫曾經有這樣的見解:一名真正的推銷員一定要把屬於自己的某些品質一起推銷出去。
你向老闆提出的建議如被採納,可能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會給你帶回來更大的成就感,你的個人價值也會得到提升。
如果你能提出一條有建設性的建議並被採納,想要老闆不重視你都難。當然,建議必須是有高技術含量的,不是什麼都提,而且不能頻繁提建議,那樣不是提建議,而是絮叨,老闆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