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鹹水河裡放生泥鰍一夜死光
深圳南山區後海河是一條鹹水河,河裡流動的是海水,可是最近,卻有人將在淡水裡生活的泥鰍在這裡放生,一夜之間,100多條泥鰍全部死亡,漂浮在河面的泥鰍還散發著腥臭味。河道巡查人員發現後,及時將這些死亡的泥鰍清理掉,同時,為制止此類放生行為的發生,除了加強河道巡查,相關單位還設置了溫馨提示牌,禁止在河道放生。
100多條泥鰍一夜死光
「後海河位於深圳灣後海片區,全長2.3公裡,上遊的水是從深圳灣引進,下遊的水流進東角頭一帶的海域,可以說,這條河裡水和海水無異,根本不適合淡水生物,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就在這裡放生泥鰍,對水體也是一種汙染!」深圳灣社區黨委書記高敏告訴記者。
作為後海河河長,高敏常常為後海河的景觀所驕傲,這條河已經成為南山區河流治理的示範。讓高敏沒想到的是,今年清明節剛過,就有河道巡查人員在後海河裡發現大片死泥鰍,有100多條,原本生活在淡水裡的泥鰍,怎麼會死在後海河呢?
經過調查,高敏了解到,這些泥鰍並不是自己遊進後海河的,而是有市民清明節期間在後海河放生的,但由於後海河河水主體是海水,不適合淡水生物生存,泥鰍被放生後適應不了環境而死亡。
市民呼籲嚴管盲目無序放生
據記者了解,後海河河水每隔幾天就與深圳灣海域進行水體交換,河水主要成分是海水,加上少部分自然降水,實際上是個鹹水河,河中的生物也都是海水生物,淡水生物進入後海河,結局基本都是死亡。
高敏認為,不合理的放生,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並對後海河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此外,淡水生物死後還汙染水質,加重水上保潔人員的負擔。
高敏表示,針對後海河的放生行為,深圳灣社區除了加強日常巡查,還將在後海河沿河兩岸設置溫馨提示牌,提醒市民後海河不適合淡水生物生存,市民不能盲目放生,若放生淡水生物要選擇合適的區域,不要讓放生變成變相殺生。
有生物專家向記者表示,科學放生,要綜合考慮多種科學因素,物種來源應經過檢驗檢疫,不能帶病或體內殘留藥物;物種數量應適當,若超過生態負荷,則破壞生態平衡;放生地點應選擇水質、地質較好的地方,遠離人群。
(責編:陳育柱、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