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曾致南極象海豹大量滅亡

2020-12-05 科學網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約8000年前的一次氣候變化過程中,南極象海豹獲得了一塊新的棲息地,而約1000年前氣候再次變化時,這一大型棲息地上的象海豹幾乎完全滅絕。

 

英國達勒姆大學10日發布新聞公報說,由該校研究人員領頭的一個國際科研小組利用基因技術,分析了在南極維多利亞沿岸發現的一些象海豹殘餘物。結果發現,樣本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具有高度多樣性,說明這一地區曾是一個相當大規模的象海豹棲息地。

 

但現在這一地區並沒有象海豹生存,最近的象海豹棲息地離這裡足有2500公裡。

 

進一步分析顯示,這是因為約8000年前的一次氣候變化使得南極冰蓋縮小,形成了這塊棲息地。由於環境良好、食物充足,象海豹很快遷徙到這裡並形成一個大規模種群。但是,約1000年前,氣候再次變化,冰蓋「捲土重來」,除少數象海豹回到原有家園外,這一地區的大多數象海豹都隨環境變化而滅絕。

 

研究人員說,這說明了氣候變化對生物種群的深遠影響,也為如何應對未來可能的氣候變化提供了參考。這一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月刊上。

 

象海豹是大型動物之一,雄性象海豹體重可達幾千公斤。象海豹可長時間生活在海洋中,但在換毛、繁殖等時期需要移至陸地。(來源:新華網 黃堃) 

 

相關焦點

  • 【國際海豹日特別策劃】海豹與氣候變化
    今天(3月1日)是國際海豹日,關注海豹,關注氣候變化對海豹的影響。不少社會人士與組織呼籲人類共同保護海豹。荷蘭一位名叫尼哈特的女士通過媒體向人們發出保護海豹生存環境的呼籲,她的努力不僅改變了當地海豹的命運,還大大加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
  • 氣候變化或致北極熊數量在本世紀中葉減少三分之二
    全球氣候變暖如何影響北極熊生境  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正給北極環境帶來難以想像的變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觀測數據顯示,在過去40年裡,北極夏季的海冰面積減少了近一半,現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
  • 北極熊改變膳食結構以適應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導致北極地區冰原大幅融化萎縮,而該地區標誌性物種北極熊的種群數量估計已經急劇下降了30%。但《極地生物學、生態學與自然進化》雜誌日前發表研究稱,生活在哈德孫海灣的北極熊通過改變食物來源,能夠適應冰原融化的環境並繼續正常繁衍生存下去。 據環境新聞網報導,北極熊已被美國政府列入「瀕危物種法名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最易受氣候變化威脅物種紅名單」。
  • 恐龍滅絕時期地球氣候變化 煙塵過多阻擋陽光
    科技訊 8月4日消息,發現恐龍滅絕時地球氣候變化詳情:釋放煙塵致陽光減少。一直以來關於恐龍到底為什麼的假說簡直是多的數不勝數,有的人說是彗星撞地球,有的人說是因為火山爆發,有的人認為是因為食物鏈的進化等等,但是這些假說一直以來都只是假說,是人們的猜測,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被證實,而目前有人研究出了當時氣候變化的詳情。
  • 氣候變化曾兩次毀滅恐龍
    (新華社記者藺以光攝)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參考消息》12月1日刊登法新社報導《氣候變化曾兩次毀滅恐龍》。摘要如下:大多數人都知道,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向地球,導致陸棲恐龍滅絕。但即使爆炸的火球沒有擊中恐龍,在地球這顆原本冰很少或根本沒有冰的星球上,氣溫驟降還是會讓恐龍滅絕。
  • 考古發現 氣候變化是如何導致古埃及王國突然滅亡的
    氣候變化被認為是古埃及文明滅亡的原因之一。氣候變化如何破壞古王國穩定2014年,康奈爾大學的專家分析了4000年前古埃及棺木的樹木年輪樣本,得出了古埃及可能終結於氣候快速變化的結論。科學家研究分析了Ipi-ha-ishutef棺材樣本,該棺木位於開羅南部一座金字塔附近,合葬的還有一艘木船。
  • 瀕危北極熊為適應氣候變化該吃「雜食」
    氣候變化導致北極地區冰原大幅融化萎縮,而該地區標誌性物種北極熊的種群數量估計已經急劇下降了30%。但《極地生物學、生態學與自然進化》雜誌日前發表研究稱,生活在哈德孫海灣的北極熊通過改變食物來源,能夠適應冰原融化的環境並繼續正常繁衍生存下去。
  • 2100年氣候變化能殺死大量北極熊—新聞—科學網
    氣候變化可能意味著許多北極熊的滅絕圖片來源:All Canada Photos / Alamy 隨著海冰的消失,不受控制的氣候變化將在本世紀末之前「毀滅」世界上所有的北極熊。 北極熊依靠海冰捕獵海豹,這意味著隨著北極變暖,最後的26000頭北極熊正被推向禁食的生理極限。然而,由於缺乏種群統計數據,科學家很難給出每個北極熊種群在未來還能維持多久的準確時間線。
  • 北極熊生存現狀:氣候變化構成致命威脅
    隨著氣候變化,北極海冰的逐漸消退對北極熊構成致命的威脅。近來年,北極熊數量正呈下滑趨勢。2008年,全球北極熊數量為2萬到2.5萬之間。由於氣候變化等原因,北極熊數量正呈下滑趨勢。
  • 面臨氣候變化威脅的極地生命
    廣袤的北極大地上,不僅生活著人類、北極熊、海豹等高級哺乳動物,也生活著昆蟲、苔蘚等低級生物,它們在冰冷的極地繁衍並茁壯成長。地球的極地環境接納了一代又一代的植物和動物,而近來這些極地居民們卻要面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
  • 缺乏食物 大量格陵蘭海豹面臨被餓死的威脅
    新華網莫斯科5月8日專電(記者周良)據俄羅斯《消息報》8日報導,棲息在白海坎達拉克沙灣的20萬頭格陵蘭海豹因缺乏食物正面臨死亡威脅。  白海生活著約200萬頭格陵蘭海豹,每年3月初降生的小海豹大約有30萬頭。格陵蘭海豹主要以毛鱗魚和蝦類為食。
  • 北極熊的數量已成衡量氣候變化重要標誌
    很大程度上,北極熊的數量已經成為衡量氣候變化的重要標誌。這種棲息在北極冰蓋上的大型哺乳動物,是諸多受氣候變化影響動植物中最具象徵性的代表符號。與北極熊一樣,候鳥、斑嘴鴨、鳴蟲、揚子鱷以及其它一些動植物全都是氣候變暖的最直接受害者。
  •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同類相食出現罕見的「猖獗」
    北極熊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活在極寒的區冰面上的海豹和海象,在全球氣候變暖之前,北極熊、海豹和海象在北極的棲息地彼此重疊然而,隨著氣候變化加劇,科學家發現北極熊同類相食出現罕見的「猖獗」!在全球氣候加速變暖之後,海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尤其是在北極地區。而海冰正是北極熊賴以生存的「傳統獵場」。
  • 北極熊生存現狀報告:已成氣候變化「代言人」
    在卡克託維克小鎮及周邊地區,科學家曾一次數到80頭北極熊;許多看起來健康肥碩,尤其是在秋天,當愛斯基摩人捕鯨季節到來的時候。但到這裡的北極熊卻稱得上是「氣候難民」。它們之所以出現在陸地上,是因為它們依賴於獵捕海豹的北冰洋冰層正在消退。北極地區的變暖速度是地球其它地區的兩倍,其冰層退縮的速度,讓此前預測到這種情況可能發生的環境科學家也感到吃驚。
  • 驟冷驟熱都不行 外媒:氣候變化曾兩次毀滅恐龍
    原標題:驟冷驟熱都不行 外媒:氣候變化曾兩次毀滅恐龍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外媒稱,氣溫驟降和驟升都會令恐龍滅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在那之前1億多年,另一場氣候變化災難衝擊了另一組不同的恐龍物種,其中很多都滅絕了。但那一次導致恐龍滅絕的是全球變暖而不是全球降溫。當時,地球變暖的速度快過恐龍的適應速度。
  • 看豹形海豹如何捕食小企鵝
    當小企鵝與兇猛的豹形海豹碰面時,它的悲劇就註定了。據英國媒體1月25日報導,在南極半島附近的淺水區,攝影師偶然拍攝到豹形海豹捕食一隻小企鵝的過程,讓人們看到大自然弱肉強食的震撼畫面。據悉,這組圖片拍攝於2009年,地點是南極溫克島西北海岸的洛克魯瓦港。
  • 北極冰層融化釋放神秘致命病毒,大量海豹、水獺和海獅死亡
    據每日郵報11月7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導致的北極冰層融化正在加劇一種致命病毒的傳播,這種病毒則會導致海豹、水獺和海獅大量死亡。近幾十年來,Phocine distemper病毒(PDV)一直困擾著海洋哺乳動物,2002年在北大西洋,有數千隻歐洲斑海豹死於這一病毒。
  • 澳大利亞已發生21起鯊魚襲擊人類事件致7人死亡 專家:或因氣候變化
    激增的鯊魚襲擊致人死亡案件令專家們感到擔憂,一些專家認為造成這種悲劇的罪魁禍首可能是氣候危機。 這些動態變化的水溫可能也是鯊魚開始進入人類空間的原因。麥考瑞大學海洋捕食者研究小組主任、鯊魚生態學研究員羅伯特·哈考特說,像牛鯊這樣的物種喜歡溫暖的海水,所以它們會在溫暖的南部水域待更長的時間。同時,像大白鯊這樣喜歡較低溫度的物種會被吸引到海岸附近,那裡的冷水區域也有大量的獵物。
  • 馬達加斯加巨型動物的消失,罪魁禍首是人類,還是氣候變化?
    在大約1500年前至500年前,馬達加斯加島及附近的群島上還生存著大量的巨型動物,比如著名的渡渡鳥,像大猩猩一樣大的狐猴(古大狐猴),巨龜和高三米重半噸的象鳥。這些動物後來都不知不覺地從島上消失了,但現在很多科學家都搞不懂它們消失的原因。
  • 32℃不等於北極變熱 氣候變化使極地動物處境堪憂
    帶著一串問號,記者採訪了曾先後16次前往北極科考的中國海洋大學趙進平教授。未必異常 是否變暖要「秋後算帳」「熱」是近期北半球的關鍵詞。「北極圈氣溫高達32℃」的新聞主角是挪威北部一個叫Banak的氣象站,此地往年20多℃的氣溫在今夏突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