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機槍手,都會帶有一個布套, 這個布套在作戰中有什麼用?

2021-01-08 騰訊網

許多軍事迷都愛看戰爭片,但是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朋友發現,每當電視中出現八路軍的特寫時,都經常會看見這群士兵的脖子上套有一個布墊一樣的圈子。那麼這個類似披肩的布墊在戰場上有什麼作用呢?

事實上,這些布墊都是佩戴在重機槍手、高射機槍手、迫擊炮手們的身上。在上世紀的40年代左右,由於我國剛結束封建制度不久,經濟實力和工業技術都屬於世界的落後水平,因此士兵們行軍多是靠雙腳。只有一些比較「富裕」的軍隊,才會採用騾馬或車輛,然而數量也不多。這些重機槍、迫擊炮等都是由士兵自己扛著,沒有其他的運輸工具幫助。而且那時候的衣服質量普遍不好,各種化纖布料在經過武器的摩擦後,很容易破裂。如果不能及時的更換,那麼士兵的脖子勢必會被這些武器擦傷。所以戴上這個布墊這個布墊,就能對抗重型武器的士兵脖子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這些布墊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它們是由幾層帆布加在一起的,最後組成了這個墊子。所以這個布墊尤為結實可靠,是士兵行軍途中的有效保護物品。這個布墊還不止在軍隊中被廣泛使用,就連在民間也是使用甚多。在當時,農民下地幹活時也會佩戴類似於這個布墊的東西,他們是放在肩上。百變不離其宗,這兩者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農民是用它來防止扁擔對肩膀的傷害。

時至今日,這種布墊已經隨著工業的進步被逐漸替代了。現在的解放軍出行都是摩託車替代,而且也背上了軍用背囊,這個背囊的肩帶很寬,而且厚度和彈性大,可以緩解肩部壓力。即使長時間的背在背上,也沒有多大的壓力。所以古老的布墊就順應時代的發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機槍手為什麼要肩膀上戴一個布墊?到底有什麼用?
    在抗戰題材中我們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人民以及戰士的生活狀況。在看了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機槍手都會在他們的肩膀上戴一個布墊一樣的東西。那麼問題來了,戰士們為什麼要用這個布墊呢?到底它有什麼用?首先,當時生活條件惡劣以及科學技術水平低下,導致了機械裝備的短板無處不在。
  • 老闆:全新指的是布套?
    小楊:「12月5號送過來的時候,這邊有這麼一條,那我想布藝沙發有這麼一條,也無所謂,算了,那天17號,我搞衛生的時候,我拿出來這邊跟這邊色差很明顯,你這樣子一看是很明顯的一個色差,應該是長期堆放在外面,因為髒,讓我懷疑是樣品。」
  • 三個八路軍機槍手,十一年後分別成為解放軍少將、中將、上將
    有一張老照片名叫「三個八路軍機槍手」。 照片中的三個八路軍機槍手席地而坐,滿臉是笑,在他們面前,整整齊齊擺放著三挺日式重機槍。 顯然,這是一張「擺拍」的照片,而且應該是經過上色處理的黑白照片。
  • 特價沙發是樣品,全新指的是布套,怒曝光:這是欺詐,退一賠三
    小楊說她去家具商場看沙發時,正好遇到店裡老闆在對沙發進行特價處理,她明確要求不許把樣品給她,結果剛到貨時,她就發現表面上有一點髒,也沒往心裡去,可是在打掃的時候,發現靠背拿開之後,裡面也是有很多黑乎乎的地方,同時背靠的布套色差很大,把沙發翻過來,下面的襯布也是很黑的。所以她覺得是店家將樣品直接給她了,而與商家通話時,商家卻堅稱給她的是全新的。
  • 不是抗日神劇,八路軍步兵連血拼日軍,夥夫敲死日軍小隊長
    因為八路軍在全面抗戰之初的刺刀很少,如120師全師只有刺刀117把,其中715團僅有4把刺刀;716團有13把;717團為36把;129師3個多團也僅有刺刀55把。 因此,抗戰初期與日軍的白刃戰,很多老紅軍使用大刀和光禿禿的步槍來肉搏的。儘管老紅軍作戰水平很高,但傷亡也是很大的。
  • 八路軍帽子上有2顆扣子,是做什麼用的?民間說法很新奇
    八路軍這支部隊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畢竟它是抗日影視劇中的「常客」。是抗戰時期非常重要的一支部隊,也是由中國共產黨所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並且還是我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到底有什麼作用?看完就明白有多高明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人分為了國民黨軍隊和八路軍,但是老百姓們只要一看八路軍頭上的兩顆扣子就知道是八路軍,那麼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扣子有什麼意義?這裡告訴你答案,看完才知道多高明。首先這兩顆扣子是用來固定八路軍帽子上的帽耳的,八路軍帽子上有兩個可以收放的帽耳,其主要作用是用來為八路軍禦寒的,在天冷的時候就將兩個扣子解開,放下帽耳,不用的時候就用這兩個扣子給固定住。
  • 細說八路軍番號的幾個問題
    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布了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這又是為什麼呢?這需要了解一下集團軍的沿革及編成。北伐戰爭後期,國民黨軍共編了四個集團軍,分別是第一(中央軍)、第二(西北軍)、第三(晉閻系)、第四(桂系)集團軍。此時的集團軍,在編制上沒有統一的規定,一個集團軍就是一個大的派系及支持這個大派系的數個小派別,可轄幾十個軍或師。
  • 八路軍制定作戰計劃,會議一開完情報就洩露,氣的司令員直接拔槍
    士氣是在戰場上必不可少的,如果一支隊伍沒有士氣,那麼在作戰的時候就不能勇往直前。在當時抗日戰爭的時候,日軍就會經常用一些名將的事跡來宣揚士氣,提高士兵們的鬥志,但這種做法也會有弊端,那就是容易洩露軍事秘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豪豬的螯刺,活塞機時代的炮塔和機槍手
    航空版劉易斯機槍早期的飛機極度脆弱,這種由木質結構、帆布蒙皮組成的機器仿佛隨時都會散架,只能勉強帶起一個飛行員的重量,更別提在上面裝機槍了。如何才能擊中高速運動的敵機的關鍵被忽略了,那時英國後座機槍手大多數都是步兵出身的志願者,因此很難在空戰中擊落敵機。後來到了1915年8月,皇家飛行隊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機槍手需要進行專業的訓練,通過考核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機槍手/觀察員。一戰時期的機槍手要身兼多職,既要保護好飛機,還要懂得使用RFC相機進行偵查拍照,還要能夠收發無線電信息,與飛行員配合要默契,對劉易斯機槍更要了如指掌。
  • 36萬人的八路軍,裝備680支衝鋒鎗,這些槍怎麼來的?
    說起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大家肯定都會想到步槍、機槍、迫擊炮。要說八路軍在抗日作戰中也使用過衝鋒鎗,很多朋友可能就覺得有點不可信了,會認為這又是神劇的創造。 其實拋開那些胡編濫造的神劇,八路軍確實使用過衝鋒鎗。
  • 八路軍抗戰消滅40萬日軍:真實可信,看看日本人怎麼說
    當然與正面戰場相比,八路軍為主導的敵後戰場就顯得不那麼引人注目。甚至之前還有人在網上說,八路軍抗戰的成績是八年時間擊斃日軍851名。其實我們稍微動點腦子想想就知道這個說法肯定是不正確的。這個數字的來源要麼是杜撰的,要麼就是只統計了幾個戰役,而故意忽視除此之外成千上萬的其他戰鬥成績。那麼八路軍抗戰到底消滅了多少日軍呢?
  • 在炮火中錘鍊的鏗鏘玫瑰 ——記東北抗聯第二軍女機槍手許成淑
    在炮火中錘鍊的鏗鏘玫瑰 ——記東北抗聯第二軍女機槍手許成淑 作者:張麗    編輯:孔笑妍    來源:吉林日報    2019-01-07 09:32
  • 八路軍打掃戰場時傷亡慘重
    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日戰場上第一次取得對敵作戰的勝利,但這場戰鬥擊斃了日軍多少人?一直存在著各方爭議,有媒體稱擊斃了上萬人,也有媒體稱只擊斃了不到10人。真相到底如何呢?這還得從這場戰役的過程開始說起。
  •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扣子有什麼意義?
    現在看八路軍的這兩粒扣子,再看看國軍統一的琺瑯彩帽徽,一個小小的細節,突然覺得當年我軍當年真的實屬不易。這也從側面反應出當年國民黨擁有足夠優良的條件,最後卻一敗塗地。這不是一兩場戰役的輸贏決定的,而是國民黨腐朽貪汙等種種問題失了民心敗退臺灣。
  • 八路軍129師的5位團長,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1937年8月25日中央軍委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29軍、第30軍、陝甘寧獨立第1、2、3、4團和第15軍團騎兵團等改編為129師,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1937年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第129師;今天咱們說說129師各位團長1955年是什麼軍銜。
  • 用了半年的沙發套洗完成這樣,沙發墊還能坐嗎!
    但是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容易髒了,周末把用了半年的沙發套拆下來洗了洗,沒想到這麼髒,最後不得不把整個沙發墊都清理一遍。清洗方法一:吸塵器不能隨時洗沙發墊,只能日常吸塵了。平時可以用幹毛巾拍一拍,每周一次最好。家裡有吸塵器的可以用吸塵器將沙發吸一遍,扶手、靠背和縫隙處尤其要注意,但要注意力度,避免因為吸力太大損壞布套表面織線。
  • 沙發怎麼清洗最簡單 布藝沙發的優勢是什麼
    那麼沙發怎麼清洗最簡單呢,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嗎,下面小編就來介紹相關的內容。布藝沙發的優勢是什麼,來看看具體的介紹吧,讓大家了解相關的內容。沙發怎麼清洗最簡單剛買回來的布藝沙發,最好先噴一次布面保潔劑,預防髒汙得油水吸附。如市面上得矽酮霧劑,具有防塵成效,可每個月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