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機槍手為什麼要肩膀上戴一個布墊?到底有什麼用?

2021-01-10 大國將令視頻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在當今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下,主流的影視題材一直都包括抗戰題材。在抗戰題材中我們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人民以及戰士的生活狀況。在看了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機槍手都會在他們的肩膀上戴一個布墊一樣的東西。那麼問題來了,戰士們為什麼要用這個布墊呢?到底它有什麼用?

首先,當時生活條件惡劣以及科學技術水平低下,導致了機械裝備的短板無處不在。運輸裝備也不齊全,大多都靠士兵自己手把手運輸,或者騾馬拉運等,對於機槍這些稍微輕便易帶的裝備就需要軍隊士兵自行攜帶。自行攜帶就意味著要用手拿或者用肩膀扛。布套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士兵肩上的布套都是用幾層帆布重疊然後將其一起縫製而成。

這樣既可以增大槍枝等裝備對肩膀的擠壓面積,從而減輕局部受壓重力,而且還可以減少裝備對衣服的直接摩擦,減少破損。其次,帆布疊加的方法還可以讓士兵的肩膀減少被過度使用後的發熱機槍的燙傷。這些用處都表明佩戴布套的必不可少性。

據實例可證,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布套也就是墊肩的實用性,平常百姓也學著機槍手的方法在肩上製作一個墊肩,應對當時沒有機械幫忙的現實。對於平常百姓來說墊肩的用處相對於士兵要簡單得多了。他們基本都是為了減少勞作時勞動工具對肩膀的擠壓,減少受力,如挑擔子、扛柴等。在當今物質生活已經基本滿足的時代墊肩任然流行,只是基本偏離裡抗日時的含義和作用。

相關焦點

  • 八路軍機槍手,都會帶有一個布套, 這個布套在作戰中有什麼用?
    許多軍事迷都愛看戰爭片,但是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朋友發現,每當電視中出現八路軍的特寫時,都經常會看見這群士兵的脖子上套有一個布墊一樣的圈子。那麼這個類似披肩的布墊在戰場上有什麼作用呢? 事實上,這些布墊都是佩戴在重機槍手、高射機槍手、迫擊炮手們的身上。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l李三萬摘要: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裝備主力輕機槍分別是捷克式zb26和大正十一式歪把子,那麼這兩款輕機槍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到底哪款更有殺傷力?由於在中國戰場上,絕大多數都是步兵戰鬥,所以作為連以下分隊的火力骨幹輕機槍作用自然就很重要,那就把捷克式和歪把子進行一番對比,看看到底哪款更有殺傷力?答案是很明確的,肯定是捷克式。首先從口徑上對比:捷克式是7.92毫米,歪把子只有6.5毫米,已經差了一個級別。就是單從子彈上來比,7.92毫米也6.5毫米的殺傷力大了許多。
  • 三個八路軍機槍手,十一年後分別成為解放軍少將、中將、上將
    有一張老照片名叫「三個八路軍機槍手」。 照片中的三個八路軍機槍手席地而坐,滿臉是笑,在他們面前,整整齊齊擺放著三挺日式重機槍。 顯然,這是一張「擺拍」的照片,而且應該是經過上色處理的黑白照片。
  • 豪豬的螯刺,活塞機時代的炮塔和機槍手
    這是第一次將機槍搬到飛機上進行的射擊實驗,實驗結果還算令人滿意:在91米的高度上,錢德勒打光了一個47發彈鼓,大約有12%的子彈命中帆布靶標。(筆者查到了不同的實驗時間,分別有1912年6月12日和1912年5月2日)米林中尉在上面駕駛飛機,錢德勒在下面觀察員座位上操縱劉易斯機槍對地面目標射擊。
  • 抗戰中日本鬼子到底有多狡詐?從槍聲上就能摸清我們軍隊的底!
    要這樣抗戰還能打八年?日本四島都要被我們佔領了!實際上,日本鬼子精著呢,總能讓我們吃大虧。日本鬼子精在哪呢?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武器真可謂是五花八門。究其原因在於1911年以後,中國長期處於軍閥割據的狀態,政出多門。每個軍閥都有自己的武器來源,自製武器各式各樣,全然沒有統一標準。而狡猾的日本人根據這一缺點卻經常讓中國軍隊傷亡慘重!
  • 為什麼抓到犯罪嫌疑人後,要給他們戴上頭套?有什麼用?
    導語:為什麼抓到犯罪嫌疑人後,要給他們戴上頭套?有什麼用?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抓捕行動當中,如果抓到犯人的話,會給犯人戴頭套,可能有些人沒有真正看過這樣的場面,但是在一些影視劇當中也是會看到這樣的鏡頭,警察總是會將帶著頭套的犯人帶走的情景,其實這樣的場景不僅僅存在於電視劇當中,也存在於現實生活當中。那麼為什麼要給犯人戴頭套呢?
  • 揭秘;抗戰時期與解放時期,我軍戰鬥力最強的旅,都是哪兩個旅
    抗戰全面爆發後,當時的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朱老總任總指揮,彭老總副總指揮,下轄三個師(120師,129師,115師),每個師下轄兩個旅,每個旅又下轄兩個團。這就是我軍在抗戰時期的部隊的編制。而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成立了野戰軍,各野戰軍下轄縱隊,縱隊往下就是旅,旅再往下就是團。
  • 在炮火中錘鍊的鏗鏘玫瑰 ——記東北抗聯第二軍女機槍手許成淑
    分享 在東北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漫長而艱苦的鬥爭中,有這樣一群「不愛紅妝愛武裝」的女性,她們看似嬌弱的身軀中蘊藏著極大的力量,用鐵骨錚錚演繹了巾幗英雄的風採,她們就是東北抗聯女戰士。
  • 抗戰老兵重機槍手馬定新逝世,曾用拐杖還原「拼刺刀殺鬼子」
    澎湃新聞記者從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方面獲悉,四川省廣漢市抗戰老兵馬定新不幸於1月10日逝世,享年105歲。2015年8月15日,98歲抗戰老兵馬定新在成都「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用自己拐杖還原「拼刺刀殺鬼子」。
  • 抗戰時期的「重慶之蛙」
    [摘要]「我皇軍飛機大炸重慶,那裡的青蛙全都炸死無聲,為什麼那個擾人心緒的中央電臺還是叫個不停?」於是這個「叫個不停」的電臺就有了「重慶之蛙」的別稱。自此,戰時的「中央廣播電臺」兼具對內廣播和對外廣播兩種職能,一個電臺兩個牌子:對內以「中央廣播電臺」的稱號對全國進行抗戰宣傳、鼓舞軍民士氣;對外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名義宣傳中國抗戰,爭取國際上的支持。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前身是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為了區別,國民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下簡稱「重慶國際臺」。
  • 瑞士造、中國用。抗戰時期的SIG啟拉力輕機槍
    昨天我寫完瑞士MG51通用機槍時,評論區有小夥伴想讓我寫一下啟拉力機槍,也就是瑞士的KE7。話說這機槍一直挺冷門的,雖然在抗戰時也是咱們的主力機槍之一,但產量遠遠比不上捷克ZB26,所以存在感不強。前前後後加起來,KE7在國內也有差不多1萬挺,勉強算得上是抗戰時期的主力機槍之一。由於KE7並沒被瑞軍採用,所以打從一開始SIG公司賣給咱們的就是打毛瑟7.92x57mm的版本。而且咱們用的那批KE7彈容量都是25發,但SIG其實有開發過50發的長彈匣,但這種長彈匣會限制機槍的仰角射擊,所以不大受歡迎。
  • 抗戰時期,我國繳獲日軍的王八盒子後為什麼不使用?老兵講出真相
    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國在抗戰時期因為經濟條件的有限,所以軍隊使用的武器都非常的落後。我國士兵絕大部分的裝備都是繳獲日軍的,而那個時候日軍使用最多的就是王八盒子。首先王八盒子的原名叫做南部14式手槍,這款首先在抗戰時期只有日本軍官才能使用,先開始的時候我國認為這款手槍肯定會非常好用,但事實證明我們的想法是錯誤的,後來我軍就算繳獲到了南部14式手槍也很少給士兵們使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閱兵式上,英國士兵為啥要戴熊皮帽,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關於閱兵這件事想必大部分的人都很了解了,當然世界上每個國家基本上都會有閱兵儀式,而且比較特別的是有些國家的閱兵目的都不太一樣,這也就導致各國的形式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印度的閱兵就仿佛一個表演性質的聚會。當然今天要介紹的不是印度的閱兵,而是英國的閱兵式,大家應該都知道英國歷史上曾經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當然現在英國的實力依舊很強大,只不過如今的英國和歷史上的英國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這些不同就可以通過閱兵式體現出來。
  • 抗戰時期,文瀾閣《四庫全書》秘藏貴陽
    抗戰時期文瀾閣《四庫全書》秘藏貴陽地母洞5年8個月(1939年4月8日-1944年12月6日)。乾隆三十七(1772)年正月,為編纂《四庫全書》,乾隆皇帝下旨全國徵集書籍,貴州巡撫圖思德上奏,稱「黔省夙號荒徼,人文卑陋」,無書可獻。
  • 抗戰時期火炮重要性有多大?三發炮彈扭轉戰局
    上個世紀中前期的時候,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十四年,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傷痛和折磨,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但是仍然還有人在深夜之中驚醒,以為回到了當年那個殘酷的時代。抗日戰爭初期的時候,中國的工業還尚未完成改革,因此在軍事裝備上落後於日軍,特別是八路軍,那個時候八路軍幾乎連槍都配不齊,更別說是火炮了,因此一旦繳獲一門火炮,那可真是當寶貝在用。那麼抗戰時期火炮的重要性有多大?魏家齊:三發迫擊炮就打掉敵人火力點。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一個旅到底多少人?
    我們在看像亮劍等抗日劇的時候,經常會感到疑惑,分不太清楚那些旅長、師長、團長等的等級,也不知道到底他們手下統領著多少人,一個團有多大?一個戰鬥旅又有多大?這是很多觀眾都不明白是什麼概念,這是軍隊中的編制問題,世界各國的軍隊編制略有不同,但大體上還是差不多的。
  • 抗戰劇中最常見日本憲兵隊到底是什麼機構
    看過抗戰劇的朋友,應該對日本憲兵隊這個日軍機構的有所了解,但大家知道日本憲兵隊到底是個什麼機構呢。明治維新後,日本仿效於法國國家憲兵,建立了日本憲兵(軍警)。日本憲兵職能:負責日本陸軍部隊(海軍不歸憲兵管)紀律督查,可以這麼說憲兵就是軍隊中的警察。
  • 戰場上,戰友的屍體可以用來擋子彈嗎?97歲抗戰老兵是這樣回答的
    在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傳奇。今天要說的這位賈善明,也是一個傳奇故事的主角。 1936年,18歲的農村娃賈善明,在抗日英雄故事的影響下,瞞著父母偷偷參了軍。作為家裡的獨苗,還是訂下了娃娃親的獨苗,賈善明的離去讓父母格外擔心。
  • beyond為什麼選家駒當主唱?抗戰二十年又為什麼會被禁?
    當初家駒組建beyond的時候,應該是很簡單的,幾個人要一起玩搖滾就坐下來聊聊,相互之間了解一下,誰有什麼強項,誰最喜歡的流派是什麼,還有包括作詞作曲樂器方面等等都了解清楚後,幾個人一致的意見肯定都選擇的家駒吧。忘了說一點,還有最主要的就是唱功,家駒的唱功更是beyond最明顯的長項!反正總的來說家駒各方面的優點都具備。
  • 婚禮上為什麼要有戒指、伴娘、伴郎、手捧花?4方面告訴你起源!
    婚禮為什麼要有戒指、伴娘、伴郎、手捧花這些東西?到底是從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 一、為什麼有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