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一個問答題:喝水後,多久去廁所正常?
一般來說,水在體內正常代謝需30~45分鐘,不過,時間長或短不代表你的身體,更不代表其腎臟出了問題。
一. 吃的鹹淡程度。吃得過鹹,排尿時間會長一點,因為鹽會造成水在體內瀦留(指液體與氣體在體內不正常地聚集停留)。
二. 你吃了多少。什麼也沒吃就猛灌啤酒,很快就想上廁所;而吃了東西,再喝酒,就不太容易有尿意。食物像海綿一樣吸附了水,延長了排出時間。此外,身體是否缺水和天氣冷熱也會影響排尿時間。
如果排尿次數有點多,但屬於上面情況,就是生理性尿頻,無需看醫生,合理飲水即可。
如果喝點水,要尿個五六次甚至十幾次,每次量少,就需看醫生。這種情況,大多是病理性尿頻,包括多尿性尿頻、炎症性尿頻、精神性尿頻、神經源性膀胱、尿道口周圍的病變。【1】
夏季溼熱,出汗多,我們會及時補充水分。而秋天涼爽,就不怎么喝水了。其實這是個誤區。秋季氣候乾燥,人體會流失很多水分,即隱性出汗增加,但表面感覺不到,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則會產生體乏、精神差的症狀。
如何判斷缺水?
體內水的平衡,包括攝入和排出兩部分。出現口渴和少尿已經是身體明顯缺水的信號。日常大家判斷自己缺水與否,最簡單的辦法是看尿液的顏色。正常尿的顏色是略帶黃色透明或白色,機體缺水的時候,尿液也會逐漸加深。【2】
多喝水以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促進腺體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出,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如果飲水過少,體內水分減少則尿液生成就會減少,尿液中含有的代謝產物或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急性腎損傷,尤其是有腎臟健康問題的人群更要小心。
天氣漸涼,為了養護腸胃,建議大家喝溫開水,少量多次,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水哦。
人們除了會嘲笑說尿頻是「腎不好」,還有一個奇怪的觀念被大家所謠傳,從憋尿時間能看出腎功能好壞,憋的時間越長越好。
從醫學觀點來看,毫無疑問是否定的。
憋尿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的同時還增加結石的機率;長時間憋尿還會引起尿液反流到腎臟,導致腎盂腎炎,嚴重者會影響到腎臟功能。有研究顯示,常憋尿患膀胱癌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當你有尿意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去廁所,也不要因為懶得去廁所而少喝水。多喝水,多排尿,才有利於排出身體毒素。
到了冬季,長時間處在溫暖環境中,攝入同樣多的水,排汗量減少,尿液量增加,泌尿道缺少尿液衝刷,加之憋尿就更易患上泌尿疾病。所以,冬天再冷也別憋尿。
[1] 健康時報網《喝水後多久排尿正常?》
[2]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
本文為養生固本 健康人生(ID:infinitus_ysgbjkrs)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圖片購買自站酷海洛PLUS,如對版權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繫。
【聽養生】點擊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