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季徵)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揭示了其基因組演化特徵。
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低地森林中的一種小型陸地蛙,當地部族將它們分泌的毒素塗在箭上,故得此名。一些箭毒蛙身上所攜帶的毒素,其強度是嗎啡的200倍,箭毒蛙是如何從食物中獲得毒素,箭毒蛙的神經系統又是如何演化出抗毒能力,目前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對草莓箭毒蛙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和組裝分析,發現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的大部分區域是由高度重複序列組成,進一步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發現,草莓箭毒蛙的重複元件在魚和蛙類之間存在著大量的水平轉移,水平轉移元件表現出很高的重複性以及很高的轉錄表達水平,表明水平轉移過後這些元件的擴增還在繼續。此外,研究還發現在箭毒蛙SCNA基因家族發生了核苷酸替換,已有研究表明基因SCNA參與了神經毒性生物鹼毒素的毒性抵抗作用,其中胺基酸替換M777L在5個SCNA旁系同源基因中同時發生了替換,研究結果表明這些胺基酸替換在抵抗神經毒性生物鹼的毒性中可能發揮著潛在的作用。
(季徵)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