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揭示其演化特徵

2021-01-20 騰訊網

本報訊(記者 季徵)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揭示了其基因組演化特徵。

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低地森林中的一種小型陸地蛙,當地部族將它們分泌的毒素塗在箭上,故得此名。一些箭毒蛙身上所攜帶的毒素,其強度是嗎啡的200倍,箭毒蛙是如何從食物中獲得毒素,箭毒蛙的神經系統又是如何演化出抗毒能力,目前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對草莓箭毒蛙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和組裝分析,發現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的大部分區域是由高度重複序列組成,進一步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發現,草莓箭毒蛙的重複元件在魚和蛙類之間存在著大量的水平轉移,水平轉移元件表現出很高的重複性以及很高的轉錄表達水平,表明水平轉移過後這些元件的擴增還在繼續。此外,研究還發現在箭毒蛙SCNA基因家族發生了核苷酸替換,已有研究表明基因SCNA參與了神經毒性生物鹼毒素的毒性抵抗作用,其中胺基酸替換M777L在5個SCNA旁系同源基因中同時發生了替換,研究結果表明這些胺基酸替換在抵抗神經毒性生物鹼的毒性中可能發揮著潛在的作用。

(季徵)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
    新華社昆明2月6日電(記者 嶽冉冉)中、美、丹科學家成功破譯了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並揭示其基因組演化特徵。該成果於近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上。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介紹,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低地森林中的一種小型陸地蛙,它擁有強烈的毒性、絢麗斑斕的色彩及獨特的生活習性。當地部族將它們分泌的毒素塗在箭上,故得此名。有些箭毒蛙身上攜帶的毒素強度甚至是嗎啡的200倍。  箭毒蛙是如何獲得毒素,又是如何演化出抗毒能力呢?這是學界始終關心的問題。
  • 【科技日報】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成功解析
    」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揭示了其基因組演化特徵,為研究毒蛙的演化提供新思路。  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低地森林中的一種小型陸地蛙,當地部族將其分泌的毒素塗在箭上,因此得名。箭毒蛙以其強烈的毒性、絢麗斑斕的色彩以及獨特的生活習性而不同尋常。一些箭毒蛙所攜帶的毒素,強度是嗎啡的200倍。雖然這些強毒素是對付天敵的致命武器,但對自身卻沒有影響。箭毒蛙如何從食物中獲得毒素、其神經系統又如何演化出抗毒能力,目前還不清楚。
  • 破譯毒蛙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美國北卡萊羅納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揭示了其基因組演化特徵。據悉,這是首個被成功解析的毒蛙基因組。    箭毒蛙    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低地森林中的一種小型陸地蛙,當地部族將它們分泌的毒素塗在箭上,故得此名。
  • 破譯毒蛙2019年02月13日 星期三A09 發現_ 春城晚報_雲南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美國北卡萊羅納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揭示了其基因組演化特徵。據悉,這是首個被成功解析的毒蛙基因組。    箭毒蛙    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低地森林中的一種小型陸地蛙,當地部族將它們分泌的毒素塗在箭上,故得此名。
  • 中外科學家成功破譯首個毒蛙基因組
    中新社昆明1月23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聯合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世界首個毒蛙基因組——草莓箭毒蛙基因組。
  •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四校 破譯世界首個毒蛙基因組
    今天(1月2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了解,該所聯合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世界首個毒蛙基因組—草莓箭毒蛙基因組。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低地森林中的一種小型陸地蛙,強烈的毒性、絢麗斑斕的色彩以及獨特的生活習性,使得箭毒蛙不同尋常。一些箭毒蛙身上所攜帶的毒素,強度為嗎啡的200倍。
  • 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獲破譯
    11月25日,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宣布成功破譯了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並對鯨類獨特生理習性的遺傳學機制進行了分析。
  • 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原標題: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芳 通訊員/劉旭林)3日,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和深圳華大基因國家基因庫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了高山倭蛙基因組,這是迄今為止破譯的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也是目前破譯的第二個兩棲動物的基因組,為兩棲動物進化研究提供了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在線發表。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新聞—科學網
    然而,這一快速演化過程在此前一直是個謎,現代鳥類的演化關係困擾了生物學家數個世紀之久。另外,在物種大滅絕之後獲得新生的鳥類如何演化出1萬多個物種,其背後的生物多樣性分子基礎也知之甚少。 這些新發布的成果在許多鳥類演化相關問題上提出了新的觀點。其中發表在《科學》雜誌的兩篇綜合性文章稱,研究人員基於全基因組數據構建了有史以來最高可信度的鳥類分子演化樹,前所未有地解決了關於早期鳥類演化關係的歷史爭論;描述了鳥類基因組演化的歷程,從基因組角度闡述了鳥類宏觀演化的重要特徵。
  •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6 19:08:06 2020年8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紐西蘭奧塔哥大學Neil J.
  • 科學網—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破譯
    本報訊(記者丁佳、張晴丹 通訊員張剛強)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以及研究員車靜課題組與華大基因國家基因庫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等單位合作,成功破譯了首個「現代蛙類」——高山倭蛙的基因組。
  • 昆明動物所等成功破譯樹鼩基因組
    2月5日,由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破譯樹鼩基因組研究工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在線發表。研究人員通過完成高質量的樹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全基因組測序及比較基因組分析,闡明了其系統分類地位和相關生物學特徵的遺傳基礎,尤其是樹鼩用於若干重要疾病如HBV、HCV感染以及抑鬱症模型創建的遺傳學基礎。該研究將能推動樹鼩應用於生物醫藥的系統研究。樹鼩是一種分布於南亞、東南亞及我國西南地區的小型哺乳類動物。
  • 首個「現代蛙類」——高山倭蛙基因組破譯
    隨著基因組測序、組裝、及注釋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通過破譯物種的基因組信息,並通過一系列基因組的比較分析已經成為目前研究基因組的進化模式的較普遍的研究思路。然而對於兩棲動物這一重要的生物類群,目前僅有熱帶爪蟾(Xenopus tropicalis)一個物種的基因組被測定。
  • 草莓箭毒蛙你了解嗎?看看這些再說話
    草莓箭毒蛙,拉丁學名是Oophaga pumilio,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滑體亞綱、新蛙亞目、箭毒蛙科的一種動物。該物種體長18~24mm的日行性蛙類。草莓箭毒蛙是巴拿馬雨林中最富色彩變化的生物。這種蛙成年體長僅有2釐米,但其背部所分泌的毒液,只需0.002毫克就足以致人於死地。因為劇毒無比,美洲土著人經常把它塗在箭頭和標槍上,用來捕獵。鮮豔如草莓般的草莓箭毒蛙 ,雖然以有毒著稱,但對子代照顧真是無微不至。
  • 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了反芻動物演化背後的遺傳機制|Science述評
    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反芻動物演化出了多樣化的行為和形態特徵,不同物種的體型(體重<2 kg ~ >1200 kg),形態,生理具有明顯差異。儘管反芻動物具有這些生物學優勢且對人類文明發展有巨大價值,更多關於反芻動物的研究依然是迫切的,因為反芻動物內部,大到一些科之間的系統關係仍然存在爭議,而且,反芻動物反芻行為及其他特徵演化背後的遺傳機制也是鮮為人知的。
  • 中外學者破譯香菜基因組序列並搭建數據共享平臺—新聞—科學網
    對香菜喜好為何各不相同
  • 【新華社】科學家破譯首個「現代蛙類」——高山倭蛙基因組
    【新華社】科學家破譯首個「現代蛙類」——高山倭蛙基因組 2015-03-04 新華社 吳晶晶 【字體:大 中 小】
  • 鴨茅基因組測序完成 我國牧草「生命天書」被破譯
    鴨茅基因組測序完成 我國牧草「生命天書」被破譯 2020-01-21 03:48:44 我國牧草「生命天書」被破譯  科技日報訊 (張喆 記者盛利)在我國西南地區海拔1600米至3100米的森林邊緣地帶及山坡草地上,有一種其貌不揚的草,名叫「鴨茅」。
  • 研究發現草莓箭毒蛙將獨有武器傳給後代 力量驚人
    科學家發現草莓箭毒蛙將化學防禦武器傳給後代  北京時間11月27日消息,生活在哥斯大黎加的草莓箭毒蛙(學名:Oophaga pumilio)在繁殖後代時,會給新生的蝌蚪提供內置的「這些生物鹼是天然的苦味化合物,許多動植物都用其來作為防禦敵害的方式。  成年的草莓箭毒蛙會從食物——包括螞蟻、蜘蛛等——中獲取生物鹼。「(這些化合物)使箭毒蛙對許多掠食者來說很難下口,」 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約翰卡羅爾大學的拉爾夫·薩珀裡託(Ralph Saporito)說,「在這項研究之前,我們對這些青蛙體內生物鹼的了解主要來自成年個體。
  • 海馬基因組及環境適應進化機制獲揭示
    );該研究首次完成了海馬全基因組的測序與分析,在此基礎上揭示了海馬在長期適應近海和島礁環境的過程中出現的適應性進化特徵。海馬因其獨特的藥用功效而被譽為海洋「人參」,在中醫藥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是一種珍稀的海洋藥源動物。海馬具有雄性育兒的繁殖特徵和特異的交配行為,雄性海馬具有育兒袋,受精卵可在其中孵化,這種特殊器官的發育以及繁殖行為的特殊性使得海馬在進化生物學和繁殖生物學的研究中受到科學界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