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香菜喜好為何各不相同 |
中外學者破譯香菜基因組序列並搭建數據共享平臺 |
記者4月3日從華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與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解析了國際上首個香菜基因組序列,相關論文發表在《植物生物技術期刊》。基於香菜、胡蘿蔔等傘形科物種基因組序列,研究人員搭建了香菜等傘形科作物多組學數據共享及分析平臺(http://cgdb.bio2db.com/),相關論文4月1日刊登於《園藝研究》雜誌。
香菜,學名芫荽,是園藝類作物傘形科非常重要的一員,作為一種調味用的蔬菜類作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廣泛食用。
「每個人含有的嗅覺基因不同,基因對醛類物質非常敏感,而香菜中含有大量的醛類物質,因此造成了人們對香菜的喜好程度大相逕庭。」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華北理工大學教授王希胤告訴《中國科學報》。
香菜還具有極其重要的藥用價值,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香菜中富含十二烯醛,該物質能與鉀通道的特定部分結合併打開它們,進而降低細胞的興奮性,揭示了民間自古以來使用香菜治療癲癇的分子機制。此外,研究表明香菜還具有抗癌、消炎、抗真菌細菌、保護心臟以及鎮痛等作用。除香菜外,傘形科還包括許多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及中藥材,如胡蘿蔔、芹菜、茴香、孜然、柴胡、當歸和明黨參等。
「搭建香菜等傘形科作物多組學數據共享及分析平臺,是課題組在成功破譯香菜基因組後,在傘形科作物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王希胤告訴《中國科學報》,該平臺整合了大部分傘形科物種的基因組、轉錄組和代謝組學數據,提供了多個分析工具,以方便科研人員查詢、比對和下載數據。平臺可供研究人員免註冊使用,並且會持續更新。
「該研究搭建的傘形科多組學數據平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論文第一作者宋小明介紹,該平臺不僅為傘形科作物的進化及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組學數據資源,而且也為傘形科作物的分子遺傳育種提供了豐富的基因資源,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
專家表示,傘形科含有許多重要的物種,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材和藥用成分,該研究將極大地推進傘形科作物比較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的研究進程。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38-020-0261-0
https://doi.org/10.1111/pbi.13310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