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我學者破譯食蟹猴與中國恆河猴基因組

2021-01-20 科學網
繼人類、黑猩猩、印度恆河猴之後 我學者破譯食蟹猴與中國恆河猴基因組

 

本報訊(記者李潔尉 通訊員劉慧嬋 樊麗) 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近日,該校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王小寧為共同責任作者,青年教師凌飛為共同第一作者參與完成的《食蟹猴與中國恆河猴兩種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基因組測序與比較》在影響因子達31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在線發表。據介紹,這標誌著我國科學家破譯了靈長類動物獼猴屬的食蟹猴與中國恆河猴的基因組,這是繼人類、黑猩猩、印度恆河猴之後的第四和第五種靈長類動物基因組。

 

該研究成果的取得是猴遺傳背景工作框架的又一重要階段性成果,對更好地了解靈長類的進化過程和遺傳背景差異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新藥評價與研究、靈長類動物學、基礎醫學、群體遺傳學和系統地理學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也為進化醫學研究奠定了科研基礎。

 

王小寧歷經十年進行策劃和推動,在華南新藥創製中心及國家「973」計劃資助下,測序工作由華大深圳基因研究院聯合華南理工大學、華南新藥創製中心、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等多家單位進行。王小寧團隊主要承擔基因組測序後大量的補漏和驗證工作,包括單核苷酸替換,大量的插入、缺失及染色體重排的海量驗證,尤其是重要疾病基因在食蟹猴與恆河猴群體中的遺傳變異研究。

 

在此研究基礎上,該課題組下一步會對這些重要疾病基因在愛滋病發病機理中的重要作用作更為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科學時報》 (2011-10-28 A2 綜合)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破譯食蟹猴與恆河猴基因組
    南方日報訊 (記者/雷雨 通訊員/劉慧嬋 樊麗)本月17日,由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王小寧教授為共同責任作者,青年教師、副研究員凌飛為共同第一作者參與完成的論文《食蟹猴與中國恆河猴兩種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基因組測序與比較》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在線發表,實現了華工生物學院教師問鼎自然系列雜誌零的突破
  • 食蟹猴和中國恆河猴基因組測序完成
    近日來自中山大學、廣東華南新藥創製中心、深圳華大基因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華南理工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對兩種獼猴屬動物食蟹猴和中國恆河猴的基因組測序工作
  • 中外學者破譯香菜基因組序列並搭建數據共享平臺—新聞—科學網
    對香菜喜好為何各不相同
  • 科學網—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破譯
    本報訊(記者丁佳、張晴丹 通訊員張剛強)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以及研究員車靜課題組與華大基因國家基因庫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等單位合作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受訓恆河猴有自我意識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的龔能博士團隊與蒲慕明院士合作,通過一種新的視覺—本體位置偶聯訓練方法,發現經過訓練的恆河猴自發地表現出鏡像自我識別的能力
  • 食蟹猴患上帕金森病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對其圈養的實驗猴大群體進行了篩選,併集中對篩選出的60隻食蟹猴和恆河猴進行對比實驗後發現,其中一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自發地表現出典型並且嚴重的帕金森病症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人類以外的動物上觀察到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的案例。相關研究成果12月10日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 鴨茅基因組測序完成 我國牧草「生命天書」被破譯
    鴨茅基因組測序完成 我國牧草「生命天書」被破譯 2020-01-21 03:48:44 我國牧草「生命天書」被破譯  科技日報訊 (張喆 記者盛利)在我國西南地區海拔1600米至3100米的森林邊緣地帶及山坡草地上,有一種其貌不揚的草,名叫「鴨茅」。
  • 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原標題: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被成功破譯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芳 通訊員/劉旭林)3日,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和深圳華大基因國家基因庫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了高山倭蛙基因組,這是迄今為止破譯的首個現代蛙類基因組,也是目前破譯的第二個兩棲動物的基因組,為兩棲動物進化研究提供了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在線發表。
  • 首個「現代蛙類」——高山倭蛙基因組破譯
    高山倭蛙 圖片來源:網絡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作為脊椎動物的一個重要分支,兩棲動物目前已知包括7000多個物種,代表著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這一偉大轉變的過渡類群,在研究脊椎動物的進化模式及其背後的分子機制中處於關鍵位置
  • 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獲破譯
    11月25日,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宣布成功破譯了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並對鯨類獨特生理習性的遺傳學機制進行了分析。
  • 【新華社】科學家破譯首個「現代蛙類」——高山倭蛙基因組
    【新華社】科學家破譯首個「現代蛙類」——高山倭蛙基因組 2015-03-04 新華社 吳晶晶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家成功破譯草莓箭毒蛙基因組
    新華社昆明2月6日電(記者 嶽冉冉)中、美、丹科學家成功破譯了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並揭示其基因組演化特徵。該成果於近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上。  中國、美國、丹麥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對草莓箭毒蛙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和組裝分析,發現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大小為67.6億-90億鹼基對,比四足動物要大很多;其基因組大部分區域也是由高度重複的序列組成。
  • 中國再添新冠滅活疫苗:由高福等學者領銜,已在動物實驗顯示巨大潛力
    來自中國科研團隊研發了名為BBIBP-CorV的新冠滅活疫苗,已在動物實驗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該疫苗高效、安全,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猴子和恆河猴)體內均能誘導高水平的中和抗體滴度,2μg/劑便能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高效保護。同時,該候選疫苗是國內開發的第二個重要滅活疫苗,增加了國內的候選疫苗選擇。
  • 轉基因猴為治療自閉症打開一扇窗
    之前美國、中國科學家都做過相關工作,將人類的一些致病基因導入到猴子身上試圖建立疾病模型,但是有的沒法繁殖,有的是沒法完全再現人類的疾病症狀,所以就不能稱之為模型。為此,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的仇子龍研究組和蘇州靈長類平臺孫強博士通過使用慢病毒載體侵染帶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圖2A),成功建立了在神經系統中特異性過表達MeCP2基因的轉基因食蟹猴模型(圖2B)。
  • ...科學》連發2篇論文:恆河猴感染新冠病毒後再次暴露產生保護性免疫
    第一項研究的題目為「SARS-CoV-2 infection protects against rechallenge in rhesus macaques」,也就是感染SARS-CoV-2後可保護恆河猴再次受感染。
  • 中外科學家成功破譯首個毒蛙基因組
    中新社昆明1月23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聯合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破譯世界首個毒蛙基因組——草莓箭毒蛙基因組。
  • 「大鬧」南京紫金山的萌猴 原是家養寵物獼猴而非食蟹猴
    新華報業網訊 猴年生肖郵票發行引起南京市民排隊搶購。最近,在南京紫金山上,有市民散步時發現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食蟹猴」的消息,也很快引起人們的關注。今天,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相關負責人明確告訴交匯點記者,經進一步鑑別發現,這隻萌萌的小猴子,原是家養的一隻寵物獼猴,而非食蟹猴。
  • 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組裝得到的棘胸蛙基因組大小為2.847Gb,ScaffoldN50達到458.756Mb,達到了染色體級別。 據介紹,該成果在世界上首次破譯了棘胸蛙基因組,在國際的蛙類基因組研究上填補了棘胸蛙屬基因組的空白,使得棘胸蛙這個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在世界基因研究領域亮相。
  • 日本石猴實為中國恆河猴 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如皋新聞網訊 最近,在網絡上流傳著售賣日本袖珍石猴的信息,價格1.8萬元每隻,稱這種猴子長不大,成年後只有可樂瓶大小,原產於日本,是國家唯一允許飼養的寵物猴,購買後會有一張《馴養繁殖許可證》,並且他們都打了疫苗,不會攜帶病毒。
  • 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組裝得到的棘胸蛙基因組大小為2.847Gb,Scaffold N50達到458.756Mb,達到了染色體級別。據介紹,該成果在世界上首次破譯了棘胸蛙基因組,在國際的蛙類基因組研究上填補了棘胸蛙屬基因組的空白,使得棘胸蛙這個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在世界基因研究領域亮相,對棘胸蛙的科學研究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