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變革「步履不停」,「教學型教授」是門檻降低還是行業新風?

2021-01-08 高校人才

教師職稱變革「步履不停」,評教授不看論文看教學是門檻降低還是行業新風?| 周四話題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規定》全文共44條,明確了職稱評審的主體、規範了職稱評審的基本程序,包括申報、審核、評審、公示、確認等、優化職稱評審服務,建立職稱評價服務平臺、強化了事中事後監管,另外,《規定》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由職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評審程序進行了明確,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審中享有同等待遇等。

這些年,教師職稱變革「步履不停」,尤其是在崗位聘用打破「終身制」的高校,任何關於職稱評審的「風吹草動」,都牽動著高校教師群體的心。對高校教師來說,做研究、寫論文、出成果是他們工作的「日常」,而這些通常直接影響他們的職稱晉升。文章、項目的數量、質量是否達標,輕則影響教師的職稱評審和工資收入,重則可能讓教師在聘期後離職或轉崗。

面對「非升即走」,不少年輕教師感到「亞歷山大」,職稱對青年老師來說就像是山,不僅要翻一座又一座,而且一山還比一山高,一起翻山越嶺的人數還不少,等最後最後翻過這一座座「大山」之後,在年齡上可能早已不能算是青年教師了。紛紛感嘆職稱晉升之路的艱難。

於是,前段時間,「沒有一篇『達標』論文卻評上了教授——執教30年的南京林業大學老師蔣華松成為南林大校內『不發一篇論文』,憑藉『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的新聞一經曝出便引發高校學術界的一片熱議——被高校教師視為「救命稻草」的科研論文不再是競評教授的「必經之路」,這不免讓公眾產生誤解:大學教授的門檻是否已經不再高不可攀?

「大學中是否設置『教學型教授』這個問題,事實上已經爭論很多年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學中確實存在這樣一類人,他們對自己和對刊發論文的要求比較高。他們也在做研究,但是自認為自己所做的研究沒有什麼創新,所以不發論文。如果不給這類人一個存在的空間,那麼他們就不可能成為教授,這就使得大學的職稱評定乃至整個評價是片面的、不專業的。」他認為,這與大學本身在發展過程中的多樣性密切相關。教學型教授事實上是給有一定業務水平、將主要精力投入教學的部分大學教師打開了一個通道。

對此,多位高校教師普遍認同這一發展方向。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都海虹副教授表示,高校既是科研高地,又是培育人才重地。因此高校教師科研與教學向來並重。但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精力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是各有專長,分別用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不同的標準來衡量老師的工作成績更合理。避免了「唯論文、唯資歷、唯學歷」的現象。

也有教師認為:不發一篇論文就評上教授,這樣是否真的合理?廣州大學的劉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了不同觀點:「如果一個老師幾十年沒有評職稱,但同時一篇論文也沒有,其實也有點說不過去。」劉老師以自己的教學經驗為例說到:「有些教學的東西是可以把它總結成文章的,作為同行來說,如果從教幾十年都沒有一篇文章我會覺得有點過分。」他認為這是老師「對於文章在情緒上過度的排斥」,但從實際教學上來看,自己寫或是閱讀文章的一些觀點對於教學來說能夠有所幫助。

本文部分內容整理自麥可思研究、中國網、信息時報等

僅做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PS:如果您目前處於某種困惑狀態,或者有覺得值得探討的話題,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下放至高校,怎樣才能評上教授?|政解
    ——設4個級別;教授三年不給本(專)科生上課要轉出職稱按照改革意見,保持高校教師現有崗位類別總體不變,一般設有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等崗位類型。適應新時代教師隊伍發展的需要,高校可根據自身發展實際,設置新的崗位類別。
  • 沒論文也能評職稱,還有多名教師被直聘為教授!這所高校放大招
    沒有足夠「達標」論文的水建學院教師裴金萍憑藉39年來全身心撲在教學一線的赫赫戰績,晉升為教授。 「本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是以副教授來畫句號的,沒想到在新政策下,我竟然評上了正高職稱。」裴金萍高興地說,「這給我們教學為主型教師吃了一顆『定心丸』。」
  • 美國大學教授職稱和終身制評審的過程
    在美國,終身制的教授體制為學術自由、思維創新和高質量教學與科研提供了保障和基礎,使終身教授成為受人尊敬和追求的職業之一。為了確保學校的教學和研究水平、質量及聲譽,美國正規大學都有一整套完整而嚴謹的師資晉升制度。本文根據我任教的經歷,對國外在職稱評審和獲得終身教授職位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和步驟作些介紹,以供國內參考。 申請晉升的時間要求 嚴格的選拔和評審程序使美國大學具有世界高水平的師資力量,進而保證了一流的教學和科研。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
    多名高校教師告訴記者,教學質量好不好、學生是否有進步這些難以量化的內容在職稱評定考察中被「邊緣化」。這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並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多名在校大學生抱怨,部分職稱高、頭銜亮的科研明星,上課時或照本宣科或匆匆忙忙,「感覺自己對老師來說很多餘。」 ——傷科研。
  • 患者福音:援助門檻降低60%,K藥援助政策再升級,整體費用降低!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初保)在「生命之鑰–腫瘤免疫治療患者援助項目」2020全新援助方案啟動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生命之鑰」患者援助項目新升級方案:新方案從原來的首次5+5調整到2+2,後續3+3調整到2+3首次援助門檻大幅降低
  • 中美醫生評職稱,差別大嗎?
    評審時臨床、教學大家得到的分值都差不多,能拉開差距的就是科研。 科研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發表的論文,一部分是承擔的科研項目。而申請項目時又要看你發表的論文,論文多就容易申請到課題;你申請到的課題多,發論文的機率就高。所以說到底,最重要的指標還是論文。
  • 《步履不停》:儘管人生有很多遺憾,我們依然要不停地走下去
    導語:《步履不停》: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儘管人生有很多遺憾,我們依然要不停地走下去。人生是一段長長的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出生,成長,結婚,生子,最後老去,歸於塵土。一路上,陪伴我們最久的,就是家人。不知從何時起,平靜含蓄的生活流電影逐漸進入人們的眼球,《步履不停》——是枝裕和執導的一部將細枝末葉累加成生活的巔峰之作。
  • Xylem賽萊默以潛水泵創新引領行業變革
    如何持續打造創新產品,在穩固產品業界領先地位的同時,引領行業技術變革?這是大多數公司都會思考的問題。
  • 教授不能離開「教」和「授」
    但從最新的表態來看,教授不講課現象並未杜絕,一些高校內還存在不用心教書的「水師」。  教授要給本科生上課,原本天經地義。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莘莘學子,需要學養深厚、德行兼修的老師指引方向。比起中小學,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需要更高層次的引導;國家層面也需要更合格的高素質人才。一流大學離不開一流的本科,一流的本科需要一流的教師。
  • 直面教師「晉升之痛」 高校職稱評審如何「破」與「立」?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特別是有關教師評價的相關改革,這在社會和行業內引發廣泛關注。
  • 業餘高手+拼單教學模式,愛高爾夫這樣降低高爾夫運動的準入門檻
    但這個門檻並非高不可及,2016年,高爾夫項目正式回歸奧運,這種情況或許會有所改變。網際網路+高爾夫,出現了雲高高爾夫(從訂場切入社區、商城、社區等)、高拍(從視頻教學為主的內容社區),以及攜程旗下的愛玩高爾夫(從高爾夫旅遊切入電商、社區和訂場),和百度高爾夫(包括訂場、課程、旅遊),以及獵雲網今天要介紹的愛高爾夫(iGolf)。
  • 中級職稱證書有什麼用?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1、這兩年國家政策一直針對職稱進行改革,從最開始職稱入庫,後來緊接著就是職稱英語和計算機又逐步取消,緊接著又是考評結合等一系列政策都在實施變革 ,若證書不重要國家不會為了他一再修改政策和規定。 2、企業人才持證數量不夠,國家資質動態核查專門查這個,職稱證書缺口大,督促企業正規化。讓企業不再依靠掛靠辦理資質,逐步實行認證合一。
  • 嘰裡呱啦榮獲獵聘「非凡僱主」 引領啟蒙教育行業變革創新
    近日,憑藉在人才成長和企業文化上的出色表現,在線兒童啟蒙品牌嘰裡呱啦榮獲獵聘 「變革非凡僱主」大獎。這不僅是對嘰裡呱啦人才團隊和工作體驗的肯定,也向公眾展示出嘰裡呱啦在兒童啟蒙領域的卓越成績和技術創新。
  • 盒子魚CEO黎小說:促成教育行業下半場變革最高效的手段是OMO
    導語AI 技術能為教育行業帶來變革的可能,例如消除時空限制、打破區域隔閡。在鯨媒體主辦的 2019 TEC 教育創想大會上,盒子魚CEO黎小說發表了《AI 產品下沉,打破區域隔閡》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實現這種變革的手段——OMO模式。
  • 豆瓣8.8分,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到底好在哪裡?
    而《步履不停》是巔峰中的佳作。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講橫山家族的瑣事。在長子忌日這一天,家人們聚在一起做飯、吃飯、散步、祭拜。普普通通的一天,是家族一生的縮影。大部分影評都以主題作為切入點, 闡述瑣碎日常之下的愛與隔閡。今天這篇文章,我想換個角度,從敘事風格、美學特點、布景用意,重新解讀這部電影。
  • 原來教師的職稱是這樣定級評薪的
    究其原因,主要跟教師職稱有關。 今天小編給你嘮嘮!內容較多,耐心看哦 做好職稱評審是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 步履不停,全力以赴——專訪國相資產佛山機構負責人熊雲霞
    在成功的路上,她目標明確、步履不停,成就更好的自己。2008年,身為全職太太的熊雲霞來到了人生的又一個選擇路口,敢闖敢試的性格讓她不甘止步,她想要實現更多的價值,便毅然選擇工作,終於,她進入一家建材公司上班。
  • 評初級職稱容易過嗎,助理職稱評審需要什麼條件
    這樣拖著的後果只會導致你後面獲取中高級職稱將越來越晚。所以能評一定要早評。 那麼評初級職稱容易過嗎?現在申報助理職稱又需要什麼條件呢?接下來空格職稱就來分享一下。
  • 外國怎麼評職稱 在美國走後門並非沒有市場(圖)
    在德國,職稱評定製度主要適用於國家公職機構的工作人員。    韓國:用考試來抵制腐敗     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詹德斌報導:韓國沒有全國統一的職稱評定考試,不同的行業,職稱和晉級方式不盡相同。韓國評職稱主要有考試升職和審查升職兩種。     以公務員為例,韓國的一般公務員分9個級別,級數越小,職位越高。
  • ETNews | 《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發布:從」走向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到」大數據助力教育治理現代化「
    第二份藍皮書(2016-2017)聚焦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重點探討大數據如何支撐教學的創新與變革。江蘇師範大學智慧教育學院副院長、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楊現民教授首先發表了「走向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的主題演講,對藍皮書主要內容做了精彩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