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有260根刺,吃起來又麻煩的蝨目魚為何成為臺灣第一魚?

2021-01-17 地標食材

在我國的寶島臺灣有一種最具代表性的魚種叫蝨目魚,當地人把它譽為「臺灣家魚」或「臺灣第一魚」,大陸俗稱「狀元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養殖歷史,它並非是臺灣土著,而是由臺灣從印尼引進,後來在廣東汕頭地區也試養成功。在臺灣南部,是很多漁民多年來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

名字的由來是筆糊塗帳

很多人的此魚的名字很感興趣,為啥要叫那麼奇葩的名字呢?這和咱們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點淵源。當年鄭成功率軍登陸臺灣南部驅逐荷蘭殖民者,但打到一半發現發現軍餉不夠了,真是愁死人了。迫於無奈只能「以物抵資」,便搜羅當地食材以作軍餉。某日晚上鄭成功忽然夢見媽祖對自己說後港有好多魚,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命人去後港捕魚,果然滿載而歸。因為鄭成功從來沒有看見過這些魚,所以就用閩南話問士兵們什麼魚(諧音「蝨目魚」),而旁人以為這就是魚的名字,於是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溫暖的生長環境

蝨目魚是一種暖水性結群類魚種,因此對生長的環境要求相當高,水溫必須控制在16°至39°之間才能保證其正常存活,當水溫地獄15°的時候蝨目魚的活動能力就會減弱,水溫低於9°,它用不了幾分鐘就會去見上帝。蝨目魚的性格十分活潑,屬於群遊並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養殖的時候可以配合投餵飼料。

它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魚體下頜有一個非常明顯凸起,兩頜間無 牙齒,左右兩邊的鰓蓋膜在腹部位置相連,而與峽部相脫離,身體表面的鱗較小,頭部無鱗,背鰭位於 腹鰭後部的上方,基部有鱗鞘。

捕撈正當時

每年春暖花開季節,蝨目魚便從外洋遊到臺灣海峽東南部進行產卵繁殖,盛期在5月至6月。此時便成了臺灣漁民捕獲蝨目魚的季節。於此同時,蝨目魚完成了傳宗接代,留下大量的魚苗後,又返回外洋。

幾乎100%的利用率

蝨目魚肉質嫩滑,口感細膩,鮮美絕倫,而且吃法也非常靈活多變,紅燒、香煎、清蒸甚至熬粥都能將它的優點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一定會讓您滿意。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蝨目魚的利用率幾乎達到了100%,除了魚鰓和魚膽不能吃,其他各個部位都有相應的料理手法。不過,它最精華的部分是魚肚,別看它顏色有些發黑,但口感和營養都是very good!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DHA)含量極高,而脂肪含量又很低,所以非常利於吸收,吃多也不會胖。

吃此魚需要練就一身本領

此魚雖然口感極佳,但吃起來卻特別「艱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220—260根主要魚刺,一般人吃不來或懶得吃。但是臺南人練就兩大本領徵服這魚,很靈活的嘴上功夫及舌尖技巧。要麼就是耐心的庖丁解魚一下子去掉全部骨頭,許多長輩都能憑著經驗,用殺魚刀利落將魚體剖開,並且將主要266根魚刺剃除,這種剃魚刺的傳統手藝,沒有數年功底積累,根本玩不轉。

以上就是今天地標君與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記得下次有空去臺灣旅遊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這口麻煩的臺灣第一魚哦!

相關焦點

  •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遊進紹興 9月市民可以嘗鮮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遊進紹興 9月市民可以嘗鮮 2012年03月07日 08:10:01   有著「臺灣第一魚」之稱的蝨目魚是臺灣民眾喜愛的美味,臺灣養殖蝨目魚歷史超過300年。蝨目魚魚鮮肉細,營養價值高,因蝨目魚良質蛋白質含量高,又適合消化吸收,就像是牛奶般被視為優質營養品,所以又有牛奶魚之稱。去年4月,天元水產拿到了國家質監總局的進口許可證書。紹興檢驗檢疫局稱,這也是省內首張蝨目魚進口許可證。
  • 1800噸臺灣蝨目魚產品首次登陸上海水產精品展
    (中國臺灣網發 玉龍攝)  中國臺灣網9月28日上海消息 作為今天(28日)開幕的上海購物節國際水產精品展的一項重要展銷內容,1800噸由上海水產集團總經銷的臺灣蝨目魚首次亮相精品展,為上海市民帶來海峽彼岸不一樣的「蝨目魚之鮮」。     據介紹,臺灣蝨目魚被列入ECFA早收清單,將逐步享受零關稅。
  • 臺灣蝨目魚的「池魚之殃」 蔡當局從中作梗島內「漁」不聊生
    「臺灣包袱鋪,漁民頻叫苦。」大家好,我是一提到吃魚,就心痛到無法自已的迷你「海賊」中二仔~有人說,吃魚多好啊,既有營養還不容易長胖。講真的,不是二仔不愛吃魚,而是小時候被魚刺卡住的記憶太過深刻……不過,最近剛從臺灣歸來的中二仔,卻對島上的一種魚類小吃戀戀不忘,它就是「那個魚」……「哪個魚?」「那個魚」啊~小夥伴們先別著急,且聽中二仔細細道來~「那個魚」,學名蝨目魚,它是一種遍布於熱帶與亞熱帶水域的魚種,在臺灣飼養的時間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相傳鄭成功為驅趕荷蘭人領軍來到臺南時,因軍餉不夠便派人在後港捕魚。
  • 蝨目魚災情慘 臺灣漁民憂全軍覆沒
    跨年寒流造成雲林、嘉義養殖蝨目魚損失慘重,雲林縣凍斃10餘萬尾,凍傷2、30萬尾,嘉縣通報約6180公斤凍傷;臺南市災情也逐漸浮現,據南縣區漁會估計,七股一帶死亡數量逾5萬尾。本周將有危害更大的溼冷型寒流,養殖漁民大嘆可能「全軍覆沒」。
  • 組圖:大力推銷蝨目魚產品 賴清德背書掛保證
    大陸對臺第二年契作養殖蝨目魚,在學甲已進入收成期,蝨目魚進軍上海,由於大陸消費者對蝨目魚較陌生,對其營養價值及烹調方法,成了今年行銷單位最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在臺灣推動蝨目魚的加工作業,以利蝨目魚相關產品,在大陸市場能銷得更廣、更久。
  • 新北市老芋蝨目魚肚配醃鳳梨 饕客們回味不已
    中和區老芋臺南無刺蝨目魚專賣店的滷蝨目魚肚和魚腸,讓饕客回味不已。(圖片來源:臺《聯合報》)新北市義消總隊副總幹事陳慶堂,對中和區老芋臺南無刺蝨目魚專賣店的蝨目魚面線和蝨目魚肚讚不絕口。(圖片來源:臺《聯合報》)開業30年的中和區老芋臺南無刺蝨目魚專賣店,招牌美味魚肚面線和滷蝨目魚肚、魚頭「甘甜,好吃」,讓新北市義消總隊副總幹事陳慶堂一吃就上癮。他說,魚肉沾哇沙米更夠味。 中和區老芋臺南無刺蝨目魚專賣店已由今年72歲的第一代老闆、綽號「老芋」的韓添子手中,傳承由第二代韓東宏接手。韓東宏說,堅持食材都從臺南產地新鮮直送,開店迄今不曾改變。
  • 臺南蝨目魚豐產後的「悲歌」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南市蝨目魚養殖面積年產量約2萬8000公噸,年產值破新臺幣20億元,有安南、七股、將軍、學甲、北門等5大產區,從生鮮到加工製品,在市面上頗受好評。劉姓漁民指出,蝨目魚仍以內銷市場為主,外銷約佔3成,且價格一向較低,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外銷急凍,根本賣不出去,盤商因不想收購,甚至喊出每臺斤26元的低價,池邊收購價也一路下滑,逼近漁民成本,還有下探可能,令人憂心。另有陳姓漁民說,蝨目魚加工有一定規格,市場上傳出高雄一帶養殖的蝨目魚「太大尾」,不符收購標準遭「打槍」。
  • 盤點中國特有食材(五):你不知道的臺灣食材
    臺灣(Taiwan)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與福建省相望,是中國第一大島,臺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食材資源雖沒有東北、雲南豐富,但由於四面臨海,氣候獨特,也有許多獨具特色的食材。
  • 吃魚卡刺62根,仍然不肯住嘴
    吃魚被魚刺扎到是痛苦的經歷,如果一位吃貨嘴上卡了62根刺,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2017年,迪恩(Mason N. Dean)等人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上的一篇論文,就記錄了這樣一個疼痛的故事。
  • 臺灣鱷魚王「落戶」廈門 體型大一天能吃260斤魚
    ­  「小河」很有明星範兒,趴在箱子裡不出來,飼養員幫它沐浴全身,吊車反覆將大箱子提起一段距離,它才從箱子裡爬出來,馬上鑽進新家泳池裡「巡視」了好幾圈。­  運送中的顛簸導致「小河」爪子和嘴巴有些受傷,大箱子內側留下血跡,卸車間隙,飼養員給傷口處噴了藥。據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會為「小河」藥浴治療,並安排24小時監護。不過,這些傷口對「小河」來說並無大礙。
  • 這種好吃的淡水小魚,全身黑黃相間,有三根長刺,魚肉細膩鮮香!
    吃起來不會有柴的感覺,經過油炸以後海魚的魚肉就會變得非常的香嫩,但是大部分淡水魚則不行,淡水魚的魚肉比較柴,即使是野生的新鮮淡水魚。大部分味道和口感也是比不上海魚的!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在淡水中就有這幾種好吃的小魚!全身都是黑黃相間的,雖然個頭小,但是味道口感細膩鮮香,一點也不比海魚差!大家仔細的回想一些,這是種什麼魚呢?
  • 蝨目魚做出的菜品味道特別鮮,而且方法是很好掌握的!
    蝨目魚用來燜煮或者是燉煮,都是非常不錯的,與別的食材搭配在一起作出的蝨目魚品嘗起來味道也很香的,也可以適當的調製一下所放的食材,這樣做出來的菜品真的非常不錯也很好吃。準備辦個蝨目魚和一勺雞精,適量的食鹽和一根蔥,一塊姜和一勺豆鼓,一勺黃酒和一勺生抽,把魚用水清洗乾淨,然後再把魚用刀剁成段,從中間將魚頭對半切開,然後再切上幾刀,用鹽均勻的塗抹在魚的全身,再倒入雞精和黃酒以及豆鼓,再放入少量的蔥和幾片姜,蒸鍋裡面放入水燒開把魚放入裡面,隔水蒸上15分鐘悶上幾分鐘以後就可以把魚拿出來了,蝨目魚是非常不錯的菜餚,做出來的菜非常好吃,裡面的營養也很多魚肉也非常的嫩滑
  • 魚有哪些功效?吃魚需要注意什麼?
    含有豐富維生素A,有助於視力保健;魚背黑色魚肉含維生素B12,對於貧血有益處。市場買魚時如果鱗片不完整,顏色不鮮明,最好不要選購。4、蝨目魚蝨目魚大陸不多見,主要來源於臺灣地區,整條蝨目魚幾乎可以百分之百充分利用,蝨目魚魚鮮肉細,營養價值高,適宜煎、烤、煮、蒸、炸、醃、燒等,有「狀元魚」之譽。
  • 教你做「香煎蝨目魚肚」,只要10分鐘就能上桌!
    教你做「香煎蝨目魚肚」,只要10分鐘就能上桌!因為老婆和孩子都特愛吃魚,讓愛吃紅肉的小編我反倒是經常做一些魚的料理在餐桌上(沒辦法咯,家裡老婆第一,孩子第二咯)。這也是好事,因魚極富營養價值,且有些魚只要新鮮通常只要簡單料理一下,例如:清蒸、幹煎就能十分美味。
  • 臺灣特色美食水果明天起將在上海農展館展銷
    方網記者裘穎瓊11月9日報導:香潤可口的新竹米粉,臺中夜市的排骨酥,臺南當地獨特的黑胡椒香腸,臺灣年節必備的紅豆年糕,蘿蔔濃味的蘿蔔糕,知名景區阿里山的高山茶……明日起至14日,臺灣特色美食、水果將來到上海農展館舉辦的「2011年上海西郊國際特色農副產品迎春巡迴展」上。
  • 吃魚識人術:第一筷子夾這個部位的人「沒教養」,容易被人瞧不起
    除了在飯局酒桌上看人以外,還有一種那就是吃魚識人術,通過看吃魚時,對方第一筷子夾哪個部位,判斷其人品,或者教養等等一系列的東西。那些第一筷子夾這個部位的人往往「沒教養」,特別容易被人瞧不起。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吃魚時最好是先吃哪個部位呢?說不定,一直以來,你吃魚的方式都是錯的。
  • 為何貓咪吃魚不怕卡刺?看完之後,終於解開心中疑惑!
    為何貓咪吃魚不怕卡刺?看完之後,終於解開心中疑惑!現在養寵物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也是現代生活的一種趨勢,很多人都會在家中養上一隻寵物,貓咪作為一種溫馴可愛又軟萌的動物,很多人都會在家中馴養,而在養貓的時候。
  • 被誤解很深的「魚」,全身沒刺,比鱸魚鮮美,16元一斤,越燉越香
    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被誤解很深的「魚」,全身沒刺,比鱸魚鮮美,16元一斤,越燉越香。先解釋一下,我所提到的魚,雖然名字帶著魚字,卻並非是魚,它屬於水陸兩棲動物。在江西南昌,它是餐桌上的常客,甚至很多的飯店,就專門做這一道「魚」,以此來招攬吃客,目前市場上幾十年的老店都比比皆是,可見人們對它的喜愛。
  • 成都大爺吃魚不吐刺 百根魚刺扎直腸 手術三小時才取出
    醫生們花了三個小時才取出了魚刺,大大小小竟然有100多根!醫生們花了三個小時才取出了魚刺,大大小小竟然有100多根!據醫生介紹,這位大爺可能認為那個刺可能煮軟了,比較容易消化,就自己吃掉了……直到最近排大便的時候覺得肛門口特別疼痛,還有少量出血,才跑到醫院來看。經過醫院CT檢查後,醫生發現,老人的直腸裡有特別多的高密度異物,得知老人前幾天吃過魚後,醫生判斷,這些高密度異物應該是魚刺,可怎麼也沒想到,這魚刺的數量是如此驚人。
  • 既飽口福又不長肉,還能美容護膚,試試蝨目魚!
    蝨目魚又叫麻蝨魚、海草魚、 國聖魚、塞目魚等,是一種暖水性結群類魚種,在廣東、海南沿海以及臺灣地區都有養殖。蝨目魚不但好吃,營養價值也很高,該魚的最大特點是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特別適合愛美、瘦身的女士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