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論語》學做人,跟《史記》學做事(建議收藏)

2021-01-09 洞見

作者:洞見Neo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中國人做人做事可以概括為兩個字:道與術。

歷史上有兩位聖人,用兩部作品,將這兩個字做到了極致。

一位是至聖孔子,以一部《論語》說透了中國人的做人之道。

一位是史聖司馬遷,以一部《史記》道盡了中國人的做事之術。

跟《論語》學做人

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每個人都應該懂得換位思考,如果自已都不喜歡的東西,那就立即停止,不論語言還是行為,都不要強加於人,給對方增加煩惱。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孔子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是《論語》做人之道的基本原則。

常言道:「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桿秤,稱人先稱己。」

用自己的認知去看待一件事,事事都不完美;

用自己的心胸去揣度一個人,人人都有不足。

將心比心,別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別人,要多在別人的位置上看自己。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愛才有度。

眼裡容得下別人的人,才能讓人容得下你。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貢家境殷實,平時也樂善好施,被人稱為君子,難免心生自滿。

一次子貢問孔子:「假如有這樣一個人,他貧窮時不諂媚,富貴時不驕橫,您覺得怎樣?」

孔子回答他說:「這樣也算不錯了,但還不如貧窮時依然樂道,富貴時依然好禮的人」。

子貢恍然:「《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這樣嗎?」

孔子滿意地對子貢點點頭。

《論語》之學,君子之道。

一個人的自我修養要象加工玉器,切了還要磋,琢了還得磨。

儒家強調君子應當如美玉般溫潤精緻:

外帶恭順,內具堅韌;

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光華內斂,不彰不顯。

真正的君子,需要不斷地通過道德修養加以提升。

君子如玉,琢而成器,堅毅如鐵,方得後世之鑑。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以無私公正的心態看待問題,不會按自己的偏好預設成見,不迎合,不徇私。

因為君子明白,自己不一定永遠正確,自己的偏好未必符合團隊利益和長遠發展。

小人則沒有無私的品質和長遠的眼光,只會在意誰對我有利,誰讓自己開心,誰順從自己,誰能與自己結黨暗謀。

儒家主張「大公無私」、「德配天地」。

孔子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人的境界和行為要像天一樣覆蓋萬物而無一絲厚此薄彼;像地一樣承載萬物而無一絲親疏之別;像日月照耀萬物一樣而無一絲分配不均。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夠以無私的境界和仁德的胸懷感化四方,承擔偉大的責任和使命。

4.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如何?」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儒家的核心思想歸結為一個字「仁」,孔子也要求他的學生要德被蒼生。

但是孔子所說的仁慈和善良都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如果你用恩惠去報答怨恨,那麼又用什麼去報答對你有恩德的人呢?

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應,不是一股腦兒的幫忙,不是遷就,應該是睿智的,是適度的。

人心換人心,你真我也真,你假我轉身。

同等對待有恩和有仇的人,根本就沒有是非公義可言。

跟《史記》學做事

1.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 ·淮陰侯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楚漢爭霸時期,漢軍大敗趙軍,李左車成為敗軍之將。

韓信不計前嫌,折節下交,將其招攬。

韓信是古之少有的軍神,但是每次作戰前他都會仔細安排,聽取下屬的意見。

李左車是降將,原本沒有什麼地位,才能也不及韓信,可韓信卻讓他暢所欲言。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便在這個時候從李左車的口中說了出來。

這不僅是他的謙辭,更是對韓信做事的高度評價。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千萬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

普通人只要肯動腦筋思考,也總會有收穫的時候。

後來正是因為李左車的建言,韓信才能順利地平定燕趙之地。

2.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

《漢書·司馬相如傳》中記載,漢武帝迷戀狩獵,達到如痴如狂的程度。

他已不滿足於帶領武士合圍捕獵,而是手持戈矛,親身和野獸搏鬥。

司馬相如曾多次陪同漢武帝狩獵,對其危險性十分了解。

於是寫了《諫獵書》,上書勸諫說:「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

災禍大多隱藏在不易發現的地方,而突發在人的忽略之處,明智的人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應該早早預見,然後於無形中就能避開。

人生很多時候就像是在風雲變幻的大海上航行,在出發前,你必須做好準備。

哪怕只是一張粗略海圖和一個簡易的羅盤,都要比毫無顧忌地闖入茫茫大海強得多。

《周易》有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看清未來,未雨綢繆,我們才會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應對人生中隨時隨地出現的挑戰。

3. 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

「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這是西漢初年著名謀士蒯通勸告韓信的一句名言。

功業很難成功而容易失敗,機會很難遇到而容易失去;時機一旦錯過,就不會再出現。

當年韓信兵鋒直指天下,完全可以自立為王,卻因為優柔寡斷,斷送了大好前程。

後來韓信被劉邦奪去兵權,又被呂后騙殺於宮闈,臨死時才幡然醒悟:「我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天意如此。」

劉禹錫曾感嘆:「時乎時乎!去不可邀,來不可逃。」

人這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幾個足以改變我們人生軌跡的重大機遇。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能力有智慧有魄力有膽略抓住這些機遇。

正所謂:「一念之差,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只有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才能把握成功,改變人生。

4.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史記·商君列傳》中有一段對話。

商鞅得意於自己變法的成就,問謀士趙良如何評價自己的治理成果。

趙良向他指出了變法的弊端,勸誡他及早抽身,並且在史書上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聽了他人的批評,能自我反省,叫做聰明;

察覺自己的缺點,主動檢討錯誤,叫做明智;

能自覺克服自己的私心,就可以被稱作強者了。

可惜當時商鞅正值春風得意,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勸諫,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支持他變法的秦孝公去世後,他被新王判處車裂極刑,並誅滅全族。

人無完人,有缺點、犯錯誤,是人之常情。

怕的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或礙於面子不能校正。

《周易》上說:「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人需要經常反躬自省,虛心接受批評,才能不斷進步。

《新唐書》有言:「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跟《論語》學做人,跟《史記》學做事。

修行聖人之道,洞悉處事之術。

相關焦點

  • 「學而時習之」,《論語》中的3個「習」字究竟指的是什麼?
    針對《論語》中的3個「習」字,誰的解讀更接近孔子和曾子的本意?3個「習」字,是否具有相同的涵義?「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述而》)「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 《論語》: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 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面敬愛兄長,謹慎、信實,博愛群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了這些還有剩餘力量,就學習文獻知識。」 【注】《楊注》:弟子一般有兩種意義,(甲)年紀幼小的人;(乙)學生。這裡用的是第一種意義。
  • 讀《論語》悟人生:入則孝,出則弟
    讀《弟子規》,不能不提到它的來源基礎,也就是《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內容如下: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為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弟,即悌,對兄長應有的尊敬態度。入,指在家。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汎,同「泛」,廣泛的意思。這段話可以這麼理解,孔子說:「弟子們平日裡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要尊重師長。
  • 出自《論語》中德藝雙馨的好名字,個個都有滿滿的寓意!
    《論語》是中華文化經典,其關於學習、做人、思辨等人生命題的謹訓之言,是我們從小學到大的至理格言,所以,從中為孩子起名,不僅很有寓意,而且還能耳濡目染的謹醒孩子,修身養德的重要性。同時,《論語》也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因此,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論語》中德藝雙馨的好名字。
  • 使民以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新言」「學而篇」之三
    使民以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新言」「學而篇」之三,蘿蔔/攝影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說:治理一個國家,要引導人民做事恭敬認真,對各種國家的事務篤信不疑。  孔子也反對鋪張浪費,把錢用在刀刃上,投資於最重要的社會事務上。管理者的目的應該也很清楚,夯實社會發展基礎,改善老百姓生活。  「使民以時」,管理者使老百姓因地制宜,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安居樂業,順時,順勢而動。自然,老百姓的日子不會太差。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摘自:《論語·為政第二·第十五章》 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程子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小文解讀:孔子在本章中的觀點十分明確,學習離不開思考,思考也不能脫離學習,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是學習的最基本方法。 在孔子看來,天下萬物皆有其道理,只要用心體會,都能有所得。
  • 【跟我學中草藥】金蓮花
    【跟我學中草藥】金蓮花 2020-12-15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逐字逐句學古文,打好基礎很重要——跟我學《刻舟求劍》
    前面我們學過的《伯牙絕弦》《掩耳盜鐘》也出自《呂氏春秋》。在《呂氏春秋》中,刻舟求劍這一段的原文是這樣的: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 66字)下面我們仍然按照老辦法,先來逐字逐句地弄懂原文的句子。
  • 大學生的「官氣」,跟誰學的?
    「黨委書記也不敢這麼跟我說話。」「楊主席是你們直接@的?」
  • 面相學:一個人福氣跟運氣是好還是差,從她的面相就能看出來
    一、顴骨高凸無肉鸛骨太凸出而且沒有肉者,不管男女,都是個做事霸道,蠻橫無理之人。好的面相應該高而且還有肉,而且這種面相的人最能吃苦耐勞,做事有魄力並且有膽識。假如顴骨高沒肉,加上腮骨橫張者,則說明此人蠻橫無比,而且不講道義,喜歡忘恩負義。一輩子都的財運都不會好到哪裡去。
  • 【修身格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24【格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譯文】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解讀】首先在這裡給大家講解一下這裡的名詞。
  • 其實學英語跟學語文是一樣的,讓孩子早點知道這個就好了!
    答案很簡單:他身邊所有人都在講中文,他每天聽到的都是中文,同一個詞、同一個句子他可以跟媽媽重複很多遍,他可以模仿身邊人和電視裡人們講中文的口音……這就是一個孩子學會母語的過程。在孩子學英語的入門階段,很多具體問題,比如家長們最關心的單詞不會讀、記不住的問題,都是因為沒有用學母語的方式來學英語——想想看,小孩子學說話的過程中,會忘記「媽媽」這個詞怎麼說嗎?存在「詞語記不住」的問題嗎?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得先想想,我們小時候學語文,碰到不會讀的字,老師怎麼教的? 對,讀拼音。
  • 讀懂這些成語,就理解了《論語》
    常用來比喻做事情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出處:《論語·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解釋:終日:整天。 整天吃飽飯,什麼事也不關心。
  • 半部《論語》治天下?白巖松:「讀懂《道德經》的四分之一足夠」
    曾經太宗問過趙普為何有如此賢能,趙普回答:「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論語)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所以才流傳下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但是在1000年之後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卻說:「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在我看來,讀懂《道德經》的四分之一已經足夠了。」為何白巖松說出這麼「狂妄」的話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跟誰學」CEO陳向東:創業需要換掉新東方基因
    "跟誰學"CEO陳向東 (顧明月 攝) "跟誰學"CEO陳向東:創業需要換掉新東方基因一年後,跟誰學曬出數據:入駐老師15萬、機構1萬,900個品類,16萬門課程,在300個多座城市開闢服務。員工從最初的十幾人,火箭速度的擴充為650人。  據跟誰學公布的數字,他們創造了風投A輪記錄:成立9個月融資5000萬美元,超越小米保持4年的同期4100萬美元。
  • 「學不思則罔,思不學則殆」的本義與本義
    ,思而不學則殆。』  仔細閱讀宣傳牌後,我覺得宣傳牌的翻譯違背了《論語》的原意,存在很多問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來自《論語·為政第二》的第12個章是《論語》中的一個著名句子,我們可以稱之為「金句之王」。  雖然只有12個單詞,但是卻的翻譯總是大相逕庭,使用「大同小異」來製造歧義是絕對不可能的。
  • 華爾街之狼為何緊追不捨 揭秘跟誰學盈利之謎
    像狼群做空愛奇藝,香櫞做空跟誰學這些均未得手。值得一提的是跟誰學這家公司,進入2020年之後,有兩家做空機構發表了三篇做空報告都沒把跟誰學打倒。是做空機構不夠「給力」還是公司真的沒問題?跟誰學為什麼會被做空?如果不是接二連三的被做空,估計圈外人對跟誰學沒多少印象。
  • 莫天虎接任國民黨秘書長:實在做事、誠懇做人
    華夏經緯網5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中國國民黨秘書長莫天虎9日上任,他表示,是被黨主席洪秀柱的真誠和精神感動才接下,從頭到尾只有洪秀柱和他談過這件事,他也會秉持實在做事、誠懇做人態度面對「立委」和黨員。 據報導,莫天虎9日走馬上任,第一天到黨部上班。莫天虎下午出面接受媒體提問,首度公開受訪,也引來大批媒體採訪。
  • 做人切莫不懂裝懂,否則不僅顯得自己愚蠢,還會讓事業受阻
    《論語》中有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這句話被很多人引為經典,意思為:凡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這句話不僅僅適用於學習,更適用於日常生活。這是孔子在教育弟子子路的時候,所說的肺腑之言。子路性格清傲,做事容易衝動,難免會逞能,喜歡大包大攪。
  • 如何教貓貓握手,快來跟我學吧
    如何教貓貓握手,快來跟我學吧 2020-11-07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