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訊息:志為小玄奘 期傳揚美善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影視志工謝麗莉後期才加入研習課程,深感責任重大。如今新買了相機學習拍攝,她堅信有心就不難。(攝影者:童家志)

「每一位人文真善美志工都是小玄奘。」在《人間菩提》視頻中,證嚴上人以自己承擔圖像工作的經歷,再次強調人文三合一工作「為時代做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寫大藏經」的使命;志工們更深深感受到上人對人文志工殷切的期許,「這樣的美善人生,『其道甚大』,要多多的弘揚。」

慈濟天津人文真善美志工經過七次的研習課程,於10月12日圓緣。首次開展人文志工研習的天津團隊,在課程設計上精益求精,力求以上人正法為依皈、以前輩經驗做引領、以實際操作強技能,不但使受訓志工在攝像、圖像、日誌三項技能上得以提升,更能「做中學、學中覺」,將上人法語攝受入心。

春華秋實酬耕耘

擔任本年度研習活動總召的童家志,與志工們一起回顧了七個月的學習歷程:從開營時的春寒料峭,到名品展出勤時的夏日炎炎,終於在秋雨連綿中迎來圓滿的一刻,能夠堅持下來的志工,不但在活動實踐中得到歷練,更在付出過程中收穫心境的提升和慧命的成長。

開展研習課程以來,成果已經初步顯現。「自四月份開營以來,每月都有作品被慈濟全球信息網收錄,這是很難得的進步。」童家志的介紹中充滿自豪與期待;「心中有什麼,才能呈現出什麼。」童家志叮嚀大家多多出勤務,親身投入各項志業活動,在承擔中成長,在成長中成就。

在隊輔王宇的帶領下,大家一起回顧學員的優秀作品,從中看到每位學員成長的腳步。(攝影者:魏瑩)

在成果展示階段,王萬軍、王崇然和王宇三位隊輔分別對圖像、文稿、影視三組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和點評。一幅幅圖片、一段段視頻、一篇篇日誌,記錄著養老院關懷時的溫馨膚慰、貧困戶訪視時的「難行能行」,以及名品展時的合和互協,更記錄著志工們從青澀走向成熟,並將人文志業從興趣升級為使命的心路歷程。

心念轉變修福慧

學有所成,學有所得。志工們紛紛將自己半年多的學習、實踐歷程中的經驗、感悟和變化分享出來。

身兼圖像和文字兩項工作的魏瑩是人文工作的新生主力軍,她在返臺尋根時才了解到,「不是每個地區的志工團隊都能有這麼好的研習條件,外地的志工們都很羨慕我們。」魏瑩分享,「有好機緣一定要好好把握,錯過了就稍縱即逝,我們要像上人那樣一秒一秒的累積。」

「排解壓力」是劉豔與慈濟結緣的初衷,但是隨著在人文志業上的學習和付出,她直言自己「不是改變,而是轉變」,剛開始接觸日誌工作時,「沒有體會到『文史流芳』的重要性和使命感。」參加返臺尋根後,劉豔豁然開朗,「好像心中燃起了一團火,人活著不只是吃穿,更要勇於承擔。」劉豔表示,今後要和大家一起法入心,法入行,「不是用力做,而是用心做。」

不單修福,更要修慧的王萬軍擔任攝像組的隊輔,「人文工作在收穫喜悅、歡笑、感動的同時,更能夠成長慧命。」王萬軍感慨慈濟人間路是人生應該走的菩薩道,「希望大家在慈濟裡不光要修福,更多的要修慧。」

有願就有力,平凡之願努力付出也會開花結朵。如今人文志工隊伍的壯大,令總召童家志無比欣慰和自豪。(攝影者:魏瑩)

報真導正為使命

「六年前天津幾乎沒有人文志工,每逢活動都要請北京的家人來援助。」總召童家志曾經在一次冬令發放活動結束後,體驗到天津團隊在人文方面的差距,當即發心承擔人文志工;從此他在三個職能方向艱辛付出,逐步撐起人文工作,箇中甘苦唯有心知,甚至有時發的願都是「明天的活動有人文志工出班」。

而今,人文隊伍壯大,已經能為每個區塊配齊文、圖、影志工,作為天津人文志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志工隊伍的打造者,童家志感慨不已,「整個慈濟世界就是一個慧命共同體,我們要追隨上人的腳步、追隨慈濟的腳步,真善美的東西要報導出來,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天津人文志工團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成長曆程,今後更要「從好到精」:每一位志工都要從「人品典範」做起,進而致力於「文史流芳」,秉承「報真導正」之責任,肩負起「為心靈淨化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癲狂慌亂作正念」之使命。

相關焦點

  • 慈濟訊息:福建人文真善美志工
    劉素珠期待通過本次活動對內增加志工的凝聚力,讓愛在廈門萌發,由此傳遞出去,接引更多的人間菩薩;對外期待社會上的獻血民眾來到慈濟,感受慈濟的人文與關愛,與慈濟人互動的溫馨與歡喜,「藉此啟發人人心中的善念,讓愛與善發揚出去,讓社會更和諧。」
  • 慈濟緬甸「米撲滿」活動 讓善的效應持續發酵!
    慈濟緬甸「米撲滿」活動 讓善的效應持續發酵!(圖片來源:鳳凰佛教)一念善、一把米,緬甸「米撲滿」善的效應持續發酵!「慈善供餐不怕人吃垮」,慈悲濟世一念心,愛在循環!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侵襲南亞,尤其亞洲穀倉緬甸受災慘重,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踏上這塊受傷的土地,展開賑災工作。緬甸許多貧農因稻田被淹沒,畢生積蓄付諸流水,又因原稻種已是借貸購買,已無能力再次購買稻種,眼看著生活就要陷入絕境。慈濟志工得知後,就在當地發放臺灣優良稻種,當地人稱為「福種」。
  • 【慈濟廈門】廈門首位照顧戶捐大體
    日前,大陸福建廈門慈濟志工何銀濱用他的生命告訴大家:走到生命的最後,善行依然不止。為治白血病 花光所有的積蓄何銀濱1984年出生於福建漳浦的一個小農村,父親早逝,母親一人在親戚的幫助下,拉扯大他和妹妹何森燕,成年後的何銀濱成了家裡的支柱,敢拼勇闖。
  • 慈濟視頻:慈濟志工十六春秋關懷瓦保育幼院
    慈濟志工在這裡關懷已有十六年的時間,除了提供學生助學金,也教導他們照護自己健康,及注意居家環境衛生,今年2013年開始更有慈青加入,一起來看看這些年輕人與孩子們互動的狀況。活潑的歌舞,拉近志工與小朋友們的距離,這是瓦保育幼院的孩子們,一個月裡最開心的日子,八十幾位院童,個個都笑得滿臉燦爛。
  • 慈濟訊息:人小志氣高 盼轉須彌山
    9歲的李佳鴻跟著父母在慈濟蘇州靜思堂燻法香,短短一個月,從不懂佛法到逐漸體會證嚴上人的法語,聞法入心,他說要做一隻小螞蟻,召喚千千萬萬的小雄兵來轉動須彌山。 5 月14日清晨,天色還蒙蒙的,但在靜思堂內出現了一位聞法孩子的身影,他就是慈濟志工周穎霞的兒子李佳鴻,雖然年僅9歲,不過卻主動對母親說,希望能一起燻法香,成就他小小年紀卻用心聞法的盼望。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道德經的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道德經》的「真善美」-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今天又到了我們每周一篇《道德經》時間,「王庶文講壇」用兩篇文章講完了《道德經》第一章,現在我們進入第二章,這一章的內容大概會有3篇內容,歡迎關注。
  • 專訪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做好慈善機構比經營企業還難
    本次專訪,林欣榮為我們解讀慈濟50多年來如何堅定著「慈悲利他」的信念,打造出一個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的慈善品牌;解鎖醫療科技創新在扶貧助困上的非凡意義。證嚴上人就發起創辦了慈濟醫院。那沒病的人怎樣讓他們的日子更好,這就需要教育。不管是大人的教育或是小孩的教育,大人要教他們手心向上變為手心向下,即使是窮人,也可以捐款一毛錢二毛錢,懷有愛心去幫助比他更窮的人;教導富人承擔社會責任,一起幫助這些貧病交加的人,去幫助他們的孩子接受教育,使他們家庭能夠翻轉,為社會做貢獻。
  • 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章。或許,在世人的眼裡,很多人認為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很多人認為是好的,那它就是好的。因為,人大多有從眾心理和盲從心理。
  • 《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道德經》又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說天下的人都認為美好的東西是美好的時候,這就變成醜惡的了;都認為善良的東西是善良的時候,這就是不再善良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 花蓮慈濟醫院成立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照護患者(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近日,為了提高腦中風、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及衰弱高齡病患最佳的急性後期照護質量,花蓮慈濟醫院成立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Post-Acute
  • 第646期《衲履足跡》二十二日至三十一日(含《人間菩提》)
    教育董事會結束後,上人與主管們漫談,提及慈濟在國際間的人道援助,希望教授、老師們也能了解並且與學生分享,世界上有哪些國家遭遇什麼災難,民眾陷入苦境,而慈濟運用什麼方法扶困以及救濟的過程,一方面讓學生了解人間疾苦,藉以培養愛心,也培養國際觀。疫情發生後,慈濟陸續接到來自世界各國請求援助的訊息,已經調度、發送防疫物資,援助一百一十六個國家地區。
  • 人間菩提:志在環保‧惜物護生
    人間菩提:志在環保‧惜物護生 2015年01月30日 09:21 來源:慈濟基金會
  • 領略證嚴法師風採 走入慈濟世界
    2010年1月9日,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大愛慈濟》(下),以下為文字實錄:慈濟全球志業始於那些青澀的竹筒歲月
  • 慈濟鬥六診所升格醫院 證嚴法師主持啟業揭牌
    與會人員合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9年1月5日,大林慈濟醫院鬥六診所正式升格為醫院,證嚴法師到場主持啟業揭牌儀式,慈濟醫療志業花蓮、臺北、臺中、大林慈濟醫院院長也都到場祝賀。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鬥六慈濟醫院,當年承接自興建中的鬥六漢鎮醫院,是多年前林漢鎮醫師為反饋地方所興建,因地目變更作業費時,林醫師積勞成疾抱憾往生。慈濟歷經一年多的修繕整建啟業,舊院名為大林慈濟醫院附設鬥六門診部,後更名鬥六診所,而今改制為鬥六醫院。15年來,總共看診將近278萬人次。
  • 善讀「論語」20.2_1:志大道當屏四惡,欲從政需尊五美
    「尊五美」,遵行五善。「尊」音義皆同「遵」,遵行、遵從;「美」,好、善。與下句的「惡」相對。「屏」,音義皆同「摒」,摒棄、去除。「君子」,此處指為政者。「惠而不費」,施惠於人而無所耗費。後用為成語。在儒家看來,德為體,政為用,德與政從來都密不可分,為政必須要德位相配。只有仁智勇三者兼備的君子,才配居君子之位。這也是為什麼古時的「君子」既可指有位者,也可指有德者。對儒家而言,「從政」是有很多「門檻」的,比如「為政以德」(2.1)、「子帥以正」(12.17),以及本章的「尊五美,屏四惡」等等。人民對美好生活有天然的嚮往,此乃民之大利所在。
  • 老子對美與善的省思
    《老子》第二章開篇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裡,「已」通「矣」。歷史上大多以為這是在講概念對子相互依存,有則俱有,無則俱無。元代吳澄的詮釋頗具代表性:「美惡、善不善之名相因而有,以有惡故有美,以有不善故有善。」
  • 慈濟視頻:志工以實踐精神傳播人文價值
    越南義診行難行神州冬令將發放菩薩互助覺有情廣庇寒士盡歡顏慈濟志工在大陸,陸續展開冬令發放,首場選在今年七月,遭到水患影響的北京,希望在冬天來臨之前,送上溫暖。天未亮,越南慈濟志工摸黑出門,要到平福省漢管縣舉辦義診,為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居民,免費提供多科別檢查;同時,志工也為照顧戶送來輪椅、大米等生活物資,提供全方位的照顧。證嚴上人開示:「他的身體,有病給施醫,他的生活有困難,施予物資,這都是用最誠懇的愛在付出,在越南,這樣的地方,也是一二十年如一日,克服了重重的困難,步步難行,步步行,這都是難行能行,只要有愛就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