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志工謝麗莉後期才加入研習課程,深感責任重大。如今新買了相機學習拍攝,她堅信有心就不難。(攝影者:童家志)
「每一位人文真善美志工都是小玄奘。」在《人間菩提》視頻中,證嚴上人以自己承擔圖像工作的經歷,再次強調人文三合一工作「為時代做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寫大藏經」的使命;志工們更深深感受到上人對人文志工殷切的期許,「這樣的美善人生,『其道甚大』,要多多的弘揚。」
慈濟天津人文真善美志工經過七次的研習課程,於10月12日圓緣。首次開展人文志工研習的天津團隊,在課程設計上精益求精,力求以上人正法為依皈、以前輩經驗做引領、以實際操作強技能,不但使受訓志工在攝像、圖像、日誌三項技能上得以提升,更能「做中學、學中覺」,將上人法語攝受入心。
春華秋實酬耕耘
擔任本年度研習活動總召的童家志,與志工們一起回顧了七個月的學習歷程:從開營時的春寒料峭,到名品展出勤時的夏日炎炎,終於在秋雨連綿中迎來圓滿的一刻,能夠堅持下來的志工,不但在活動實踐中得到歷練,更在付出過程中收穫心境的提升和慧命的成長。
開展研習課程以來,成果已經初步顯現。「自四月份開營以來,每月都有作品被慈濟全球信息網收錄,這是很難得的進步。」童家志的介紹中充滿自豪與期待;「心中有什麼,才能呈現出什麼。」童家志叮嚀大家多多出勤務,親身投入各項志業活動,在承擔中成長,在成長中成就。
在隊輔王宇的帶領下,大家一起回顧學員的優秀作品,從中看到每位學員成長的腳步。(攝影者:魏瑩)
在成果展示階段,王萬軍、王崇然和王宇三位隊輔分別對圖像、文稿、影視三組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和點評。一幅幅圖片、一段段視頻、一篇篇日誌,記錄著養老院關懷時的溫馨膚慰、貧困戶訪視時的「難行能行」,以及名品展時的合和互協,更記錄著志工們從青澀走向成熟,並將人文志業從興趣升級為使命的心路歷程。
心念轉變修福慧
學有所成,學有所得。志工們紛紛將自己半年多的學習、實踐歷程中的經驗、感悟和變化分享出來。
身兼圖像和文字兩項工作的魏瑩是人文工作的新生主力軍,她在返臺尋根時才了解到,「不是每個地區的志工團隊都能有這麼好的研習條件,外地的志工們都很羨慕我們。」魏瑩分享,「有好機緣一定要好好把握,錯過了就稍縱即逝,我們要像上人那樣一秒一秒的累積。」
「排解壓力」是劉豔與慈濟結緣的初衷,但是隨著在人文志業上的學習和付出,她直言自己「不是改變,而是轉變」,剛開始接觸日誌工作時,「沒有體會到『文史流芳』的重要性和使命感。」參加返臺尋根後,劉豔豁然開朗,「好像心中燃起了一團火,人活著不只是吃穿,更要勇於承擔。」劉豔表示,今後要和大家一起法入心,法入行,「不是用力做,而是用心做。」
不單修福,更要修慧的王萬軍擔任攝像組的隊輔,「人文工作在收穫喜悅、歡笑、感動的同時,更能夠成長慧命。」王萬軍感慨慈濟人間路是人生應該走的菩薩道,「希望大家在慈濟裡不光要修福,更多的要修慧。」
有願就有力,平凡之願努力付出也會開花結朵。如今人文志工隊伍的壯大,令總召童家志無比欣慰和自豪。(攝影者:魏瑩)
報真導正為使命
「六年前天津幾乎沒有人文志工,每逢活動都要請北京的家人來援助。」總召童家志曾經在一次冬令發放活動結束後,體驗到天津團隊在人文方面的差距,當即發心承擔人文志工;從此他在三個職能方向艱辛付出,逐步撐起人文工作,箇中甘苦唯有心知,甚至有時發的願都是「明天的活動有人文志工出班」。
而今,人文隊伍壯大,已經能為每個區塊配齊文、圖、影志工,作為天津人文志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志工隊伍的打造者,童家志感慨不已,「整個慈濟世界就是一個慧命共同體,我們要追隨上人的腳步、追隨慈濟的腳步,真善美的東西要報導出來,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天津人文志工團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成長曆程,今後更要「從好到精」:每一位志工都要從「人品典範」做起,進而致力於「文史流芳」,秉承「報真導正」之責任,肩負起「為心靈淨化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癲狂慌亂作正念」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