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商集團「五智」產業園區培育創新生態 魯商發展啟動城市更新計劃...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王僖

12月18日,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2020產業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會議聚焦「同頻跨界多元力量、共振產業生態平臺」主題,吸引了國內外諸多知名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參與。作為大會主辦方之一的魯商集團當天正式發布其「五智」系列產業園區名單,展示了魯商集團的多元化賦能「產業生態平臺」。此外,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城市更新產業創新高峰論壇上,承辦方魯商發展還發布了「城市更新計劃」,《證券日報》記者從現場獲悉,通過該計劃,魯商發展將進行優選投資,並連結城市更新產業鏈優質合作夥伴,共同賦能城市更新業務。

魯商「五智」園區營造產業生態

《證券日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於2018年首次在濟南舉行,歷經三年鍛造,目前已成為山東重要的產業轉型升級要素集聚平臺、「雙招雙引」宣傳展示平臺。

本屆青企峰會的產業創新大會上,共有曙光智慧大腦總部基地、中農網數字農業產業平臺、中科影創未來教育產業中心等9個產業項目籤約落地。記者注意到,其中,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項目佔了大頭,而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形成新動能,正是山東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營造良好生態、培育新興產業一直是山東省重點關注的議題,今年6月份,山東省專題研究重點行業產業生態和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規劃情況時也提出,要通過打造製造強省「四梁八柱」產業生態和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優化和重塑產業結構,打造以龍頭企業為牽引的優良產業生態,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在此次青企峰會上,作為山東地方龍頭企業,魯商集團就推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魯商「五智」系列產業園區,通過創新運營手段,為新經濟項目落地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

據了解,魯商「五智」系列產業園區分為「智學」「智匯」「智造」「智能」「智享」等5個系列,其中「智學」系列涵蓋未來教育、研發中心、產學研孵化基地等產業方向;「智匯」系列涵蓋智慧零售、文化創意、直播電商、電子競技等產業方向;「智造」系列涵蓋智能製造裝備、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等產業方向;「智能」系列涵蓋超算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產業方向;「智享」系列涵蓋生物醫藥、健康養老、醫療器械、健康食品、醫療美容、中醫中藥等產業方向。

截至目前,「五智」系列產業園區名單已包括魯商泰山佑生態旅遊小鎮、魯商知春湖康養小鎮、魯商生物大健康產業園、魯商曲阜生物科技產業園、魯商福瑞達生物醫藥產業園、魯商數字產業港、魯商臨沂文化產業總部基地等。

「五智系列產業園區將通過資源共享、數據互通、品牌共建、精品共創,搭建集項目、資本、人才、服務等要素於一體的多元化賦能產業生態平臺。」產業創新大會上,魯商集團首席戰略官、魯商發展黨委書記、董事長趙衍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談及產業園未來的發展,趙衍峰說,「我們將創新產業園區經營模式,推動園區向智能化、資本化、平臺化、生態化發展,融合多方優質產業資源,激發產業耦合發展的強大能量,進而打造以產業集群為形式的產業新高地和產業新生態。」

賦能城市更新打造齊魯樣板

此外,12月18日下午,在由魯商發展承辦的青企峰會2020產業創新大會城市更新產業創新高峰論壇上,山東魯興城市更新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魯商發展也正式發布了其「城市更新計劃」。

據了解,魯商發展城市更新計劃涵蓋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賦能行動」「星圖行動」和「工匠行動」,魯商發展將進行優選投資及項目賦能,制定相應的項目遴選標準,向社會各界徵集待改造城市更新項目。連結城市更新產業鏈優質合作夥伴,共同賦能城市更新業務。

早在今年10月份,魯商發展便發布了「城市更新暨城市復甦計劃」,力圖通過發揮魯商集團產業鏈長的優勢,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優勢,會同志同道合的社會公民,共同打造發展平臺,將國內在城市更新中有較強實戰經驗和成熟模式的企業導入平臺,實現強強聯合。

「此次我們聯合成立山東魯興城市更新研究院,並發起組建城市更新產業聯盟。採取投資+建設+運營(F+EPC+O)的模式,導入各種城市要素,以生態共享化、業態智慧化、形態地標化為目標,復甦沉睡的城市空間,打造面向未來的生產園區、生活社區、生態住區,賦能城市、更新生活,助力城市發展。」趙衍峰說。

目前,魯商集團已在山東打造了魯商銀座和諧廣場、「山6創意園」、「D17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城市更新樣板。其中,「山6創意園」原為魯商集團辦公園區,園區改造在打破原有的建築外觀、內部構造約束的基礎上,發揮建築物層高優勢,巧妙運用閒置多年的夾層空間,將原本風格單一的空間布局改造成現代化的共享辦公、創意園區、時尚打卡地。魯商集團將濟南啤酒廠改造升級,成功打造第二代產業園—「D17」文化創意園。魯商銀座和諧廣場是魯商打造的另一典型城市更新項目案例。在對區域內原有老舊建築進行改造及重建的基礎上,將其打造為一座與全球時尚同步的體驗式綜合體項目。

趙衍峰在發布儀式上表示,站在城市發展的新起點上,魯商發展積極適應城市更新的要求,將城市更新納入企業戰略範疇,積極探索具有魯商特色的城市更新模式,期望繼續發揮國企優勢,做活做優城市存量資產,為山東省乃至中國的城市更新事業貢獻魯商思路、提供魯商方案。

(編輯張偉)

相關焦點

  • 青企峰會2020產業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發布魯商「五智」系列產業園...
    據悉,本次大會由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工商業聯合會共同指導,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魯商集團」)、山東省國欣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欣文旅」)、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
  • 視頻︱科技創新引領城市更新 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啟動
    如今,在中國中車集團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將通過打造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對百年老廠區進行更新改造,是青島老城復興與城市更新轉型之路上的成功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共和國機車的搖籃」將華麗變身為青島環灣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的「主引擎」,影響和帶動周邊區域向著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奮力前行。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智行生態谷自動駕駛全出行鏈鍛造策
    上海作為中國重要的節點城市,是長三角地區的樞紐,同時還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在當前複雜國際形勢背景下,上海的製造業產業鏈梳理、再造和升級,非常關鍵。澎湃新聞·智庫報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蹤調研上海26個特色園區,探尋上海產業創新升級的可能路徑。
  • 打造連結全球資源的科技創新引領新城 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今日啟動
    投資200億元打造產業示範新高地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計劃投資2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2萬個,聚焦核心創新創研新動能,吸附高端產業人才進入園區。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四方所),將作為首批進入的產業單位,助推產業園建設。
  • 惠陽全面建設兩大千億級產業園區
    在深莞惠交會處,梅龍湖畔,多棟建築拔地而起,一座智造新城即將崛起。計劃總投資300億元的惠陽(新圩)智能製造產業園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正在加快建設。自去年9月底動工以來,這裡每天都有新變化,至今已有來自深圳等地的21家優質企業籤約。一個現代化產業園區,正在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 鯤鵬展翅津門 共建計算生態——天津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運營啟動儀式...
    市政府副秘書長朱玉兵與華為中國區副總裁強華共同宣布天津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正式運營;市工信局、市大數據管理中心、濱海新區、濱海高新區管委會相關領導共同為鯤鵬聯合人才培養基地和聯合實驗室揭牌。天津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運營啟動朱玉兵在致辭中表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濱海高新區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天津市引育新動能的主力軍。
  • 百年四方老廠煥發新生,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今日啟動
    02投資200億元打造產業示範新高地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計劃投資2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2萬個,聚焦核心創新創研新動能,吸附高端產業人才進入園區。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四方所),將作為首批進入的產業單位,助推產業園建設。
  • 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開工 計劃投資200億元打造中國北方濱海科創城
    青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軍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啟動儀式的這片土地是青島城市和青島工業的發源地,是青島工人運動的起源地,曾經是中國製造的領跑者。四方機車廠參與和見證了青島由一個小漁村到國際大都市的發展和變遷。如今,在中國中車集團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將通過打造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對百年老廠區進行更新改造,是青島老城復興與城市更新轉型之路上的成功探索。
  • 百年廠房迎來蝶變 老城展露「新顏」 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啟動 打造...
    四方機車廠參與和見證了青島由一個小漁村到國際大都市的發展。如今,在中國中車集團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中車四方智匯港項目對百年老廠區進行更新改造,是青島老城復興與城市更新轉型之路上的成功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共和國機車的搖籃」將華麗變身為青島環灣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的「主引擎」,影響和帶動周邊區域向著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奮力前行。
  • 打造數字生命體:數智園區白皮書
    其中,以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物聯網、5G等新興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新基建」和以「培育產業、增加就業、讓城市更宜業宜居」為目的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抓手,且兩者相互促進。「新基建」無疑將為數字經濟的加速提供有力支撐,為「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的進一步升級提供保障。
  • 從「製造」邁向「智造」 助推園區高質量發展
    頂立科技星沙基地項目已進入收尾,這裡即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高端特種智能熱工裝備生產基地及省內最大的金屬3D列印產業基地。項目為王,「智造」賦能,「智造」助推園區高質量發展。基於對園區深厚工業基礎的認識,加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長沙經開區公布了「兩步走」戰略:到2021年,長沙經開區將建設國內領先的智能製造應用基地、示範基地和創新基地,打造國內領先的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完善智能製造公共服務基礎,構建智能製造人才高地,主導優勢產業基本實現數位化、網絡化,率先建成5000億國家級園區;到2025年,主導優勢產業全面實現智能化轉型,打造三個千億以上產業
  • 黃浦區政府攜手瑞金醫院啟動建設廣慈-思南醫學創新產業園區
    首屆「健康中國思南峰會」以「價值投資引領醫療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為主題,峰會由黃浦區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共同主辦,旨在構建「政府、學術、產業、投資」匯聚一堂、融合交流、共同發展的醫療健康產業生態,持續推動上海醫療健康產業創新發展。黃 浦區區委書記杲雲、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全國政協副主席何維、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分别致辭祝賀並發表演講。
  • 濟南唐冶街道重點推介6家產業園區,現場籤約50億元
    產業規劃引領區域新機遇,產業聚集迸發增長新動力。4月19日,濟南·唐冶產業園區招商推介會正式啟幕。此次招商推介會由唐冶街道主辦,對中國(唐冶)新媒體產業園、魯商鳳凰國際廣場、濟南中物軍民融合創新創業科技園、銀豐新能源+網際網路產業園、浪潮IBM智能計算產業園、山東魯坤天鴻·創谷濟南國際雙創產業園等6家產業園區、商業綜合體進行了重點推介。
  • ...創新驅動始終走在前列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砥礪揚帆正當時
    在「零基礎」的一片田野上,園區累計投入近20億元,完成了園區總體空間布局規劃和4.7平方公裡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了鐵路專線、四供兩排、「五縱五橫」道路及現代化通信等9大基礎設施配套,具備了一個開發新區承載大項目、好項目的能力,相繼引進了銀豐化工、賽邦石油、皇冠油墨、德勝化工、山東建邦等一批規模以上化工企業,發展框架日漸拉開,產業布局初步形成。
  • 四大片區有機更新,奏響成都武侯「更美」進行曲
    健康頤養產業、智能創新產業, 在未來 10 年、20 年都是藍海產業,會逐步成為人們生活的剛需,我們就希望在武侯做出一個廣受歡迎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產業項目。作為金融從業者,希望也能參與到這場城市有機更新中來,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
  • 「智觀焦點」上海智慧城市發展動態簡報(2020年第31期)
    關於「五個新城」建設,龔正說,要按照獨立綜合性節點城市的定位,加快建設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推動新城與新城之間、與上海主城區、與長三角其他城市賦能互動、功能互補,一手培育高能級的綜合服務、輻射帶動功能,一手建設高標準的綜合交通、公共服務配套。
  • 深福保助力城市產業發展
    創交會是以國家雙創戰略為指導構築的創新型、平臺型、樞紐型國際化創新創業成果品牌盛會。深福保集團受創交會邀請,攜「生物醫藥創新產業園」和「深福保科技生態園」參展。據悉,成果轉化基地是根據基地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和創交會工作總體部署,前期在粵港澳大灣區和相關城市進行嚴格審核並認定的。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發展論壇上,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在致辭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為推進廣州文化產業區域合作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廣州將積極發揮文化樞紐城市作用,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當好大灣區文化交流和傳播中心,共建人文灣區;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創新的精神,主動對接灣區資源,積極開展文化產業區域合作,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 展望「十四五」 |建設現代產業示範市,培育壯大先進位造業!
    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賦能行動,加強科創力量建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 」人才計劃,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按照創新、貢獻、實際、質量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打通人才創新成果與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使更多的人才在現有的領域和崗位上發揮積極作用。
  • 產業社區探索城市空間運營 BEEPLUS與瑞思集團成立合資公司
    未來,BEEPLUS與瑞思集團將通過「蜜蜂瑞思」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深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的大型產業園區項目,以「產業社區」的理念,助力大灣區的城市建設發展和產業價值集聚。按照規劃,「蜜蜂瑞思」合資公司成立後,將首先承接瑞思集團位於龍華區觀瀾生態文化片區的牛湖城市更新項目,以BEEPLUS「新辦公生態」的理念,將其打造為極具標誌性的高品質生活產業園區、生活配套綜合體項目。「雙創」號召人才進入「智力密集型」的領域,發揮創造力與想像力。而要吸納相應的人才與社會資源,產業園的打造模式也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