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孩子到小學三年級是一道坎,很多人也都知道了三年級是一道坎,但是三年級這道坎具體是什麼呢,知道的人卻沒有那麼多,作為家長我們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這道坎呢?
三年級是一道坎,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到了三年級之後,開始變得不是那麼聽話了,好像突然轉性了一樣,變得敢和大人頂嘴了,學習成績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績出現了下滑現象,這也令很多家長不解孩子怎麼突然就這樣了呢?
1.知識難度的變化。
三年級相對於一二年級來說,知識已經不是那麼簡單了,一二年級的數學主要以單純的加減、乘除為主,不會有特別複雜的東西,題目也比較直接,主要就是鍛鍊孩子的計算能力,孩子的計算能力打不好,對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影響的。一二年級的語文主要以字詞為主,對孩子的閱讀能力沒有太高要求,只要孩子認字理解沒有問題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
但是,到了三年級之後,知識點有明顯的變化,難度也會隨著年級的增加而增加。數學不再是單純的加減或者乘除問題,開始進入了初步的綜合運算,尤其是應用題不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了,需要理解和思考。有些孩子一二年級基礎就沒打好,加上計算能力薄弱,思維模式單一,就會就得很難,學起來很吃力。語文上除了對字詞積累上有要求,對閱讀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再是直白而又簡單的閱讀。
2.學習科目的變化。
很多地方英語學習是從三年級開始的,三年級時就多了一門新的課程英語,除了英語之外三年級開始出現作文,在一二年級主要以看圖寫話為主,而作文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是非常有難度的,一到寫作文就抓耳撓腮,不知道如何下筆,缺少寫作思路和素材。英語作為一門新課程,對於很多沒有接觸過英語的孩子來說,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加上沒有語言環境很多孩子學的一塌糊塗。
3.心理變化。
一二年級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聽話,對老師和家長的話比較認同,到了三年級之後,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認識和見解,對家長的話也不再是唯命是從,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認同時,會頂撞家長來反抗,或者是用行動來反抗。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平穩度過三年級這道坎呢?
1.培養學習習慣。
想要成績想談習慣,好的習慣受益終身,壞的習慣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從一二年級起家長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比如:預習習慣,複習習慣,書寫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思考的習慣,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好的習慣有利於孩子快速進入和適應三年級的學習變化。一二年級時一定要把孩子的計算能力練出來,尤其是口算能力,這個非常重要。
2.閱讀習慣。
家長在平時要注意讓孩子多讀書,讀書時要多讓孩子對書中內容進行複述和總結,有好的內容可以摘抄寫來,多問為什麼,多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能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平時可以讓孩子多練習自己造句,自己寫話,或者記錄自己每天的生活,或者寫日記,記錄自己的見聞和感受,教會孩子多觀察生活,帶孩子出去玩可以記錄自己的見聞和感受,積累素材。
3.改變學習方法。
隨著孩子年級的變化,知識難度的增加,學習方法也要不斷變化的。多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多問為什麼,注意對孩子生活中的數學引導,讓孩子學會聯繫生活實際,也就是學會知識的遷移。有條件的家庭也可以早點開啟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和語感,培養孩子聽和讀的能力。
總之,在孩子到三年級之前,家長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家長對孩子的基礎教育和引導,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和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更關係到孩子能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