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母親

2021-01-16 烔煬風

     

  我的母親梅華才,於1904年4月25日(農曆三月初十)出生於安徽省巢縣烔煬河西邊的山梅村。我的外祖母共生育6個子女,我的母親排行第二。她上有一個姐姐,下有兩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全家以種田為生。因為子女多,又經常受到天災,所以家裡生活極端困難。

母親在11歲的時候,被送到烔煬河附近的倪村做童養媳。解放前,童養媳的生活是極其艱苦和可憐的。據母親回憶說:她剛到倪村時,生活艱苦而勞累,有時冬天還赤腳下河洗衣服。飯雖然能吃飽,但菜很差,並且不準坐在桌邊吃飯和搛菜,桌上的好菜一般是吃不到的。每天起得早睡得遲。

外祖父、外祖母看她生活太苦太累,很不忍心,於是在第二年,母親12歲的時候,把她帶到江南的水陽去了。他們在水陽的生活也是極其艱苦的。為了生存,外祖父他們在那兒幾乎什麼事都做。給人家打短工,行草賣,或做小生意等。後來我的外祖父不知什麼原因在水陽死了。我母親16歲的時候,我的外祖母便帶著她從水陽回來了,並且把我外祖父的屍骨也帶回來了。

我母親回來後,仍然回到烔煬河倪村,繼續過著童養媳生活。因為年齡大了,因此做的事情也比以往重多了,雖然只有16歲左右,但卻做著和成年人一樣的活:栽秧、割稻、車水什麼事都幹。後來她又跟外祖母學會了彈被單絮。


母親在20歲左右的時候與父親成了家,成家以後,她與父便被從大家庭分出來了。分家時,他們一共分了兩畝田地和幾畦菜地,其它財產幾乎一無所有,一間半極其簡陋的屋子還是租來的,幾件簡單的舊家具還是借來的。雖然當時沒有什麼財產,但因為有了一定的自主權,因此他們勞動的勁頭比以往大多了。

我的父親從小讀書,雖然識一點字,又學會了織布手藝,但不會營生,也不會持家過日子,他從來不管家裡的事。他雖性格溫和,又極端老實,從來不與人爭吵,但他有一個改不掉的壞習慣: 那就是賭博。因為賭博,他常常弄得身無分文。他在無為縣襄安鎮給人家織布的時候,不但無一文錢帶回家,而且幾次連自己的被子也給輸掉了,有時還欠人家的債,弄得債主常常來我家向母親要錢。1942年的一天,父親從外地回家,在烔煬火車站遭到日本鬼子的毒打,回家不久就病倒了,不久就病死了,這一年他只有36歲。

我們兄弟姐妹共計4人,我最小。大姐出世不久,母親為了生活, 在大雪天, 她一頭挑著姐姐,一頭挑著蔬菜,赤腳穿草鞋,在外面叫賣。二姐出世不久,就送給人家抱養去了,二姐小時候經常在附近村子要飯,受了許多苦,解放後病死。

母親帶著我們三個孩子,拼命掙扎著,當時我們穿的吃的住的都很差。一家人擠在一間半破舊而又矮小的屋子裡:家裡常常無米下鍋或等米下鍋,我們小孩子們常常穿人家送給我們的舊衣服。特別是我,我所穿的衣服主要是姐姐和哥哥穿小了不能再穿的衣服。這些衣服又破又舊,而且很不合身,人小衣服大,顯得很難看。其它季節還好過,一到冬天,我們因為沒有一件象樣的過冬衣服而常常凍得發抖。據姐姐說:我出世一個月還到就斷了奶,是靠姐姐熬稀粥米湯把我餵大的。因此我的體質極差,經常生病。就是現在,我的身體也不好,這與我小時候的惡劣生活有很大的關係。

為了生存,不管春夏秋冬,母親總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事去了,晚上總是很晚才回來,隨我們三個小孩在家胡亂生活。那真是富貴在天,生死由命。畢竟那時候,我姐姐10歲,哥哥5歲,我才1歲,就這樣,我們過著叫花子一樣的生活。雖然母親早晚不停地勞動,姐姐、哥哥也能幫忙做點小事,但生活始終是很緊張的。這時候,母親幾乎什麼事都做。她除了做好自家的兩畝田地和一點菜園地以外,還幫助人家打短工,做小生意,販魚賣。販魚一般在冬天,據母親說,販魚的人大多數都是到巢湖邊出魚較多的東管村或楊謝村去販魚。她們下午從家裡出發,到了那裡一直要等到天將黑的時候才能販到魚,因為只有這時候巢湖的魚船才靠岸。販魚的人多了,為了能販到魚,販魚者往往不等魚船靠岸就先下水搶魚,顧不得天寒地凍,也不怕把褲腳弄溼,只要能販到魚就行了。

有一年臘月,快過年了,母親和一個比她大的婦女到巢湖邊去販魚,當她們往回走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又下著大雪,路很滑,天越來越黑,當走到葉李村附近的時候,就實在看不見路了。她們來到了一個大塘邊。停在那裡不敢再走。聽說這個塘裡出」黑驢精」,常在天黑的時候出來嚇人,她倆非常害怕。當時她們又餓、又冷、又累、又怕,但是沒有辦法。為了回家,她們只好一個人留在那裡,另一個人摸到葉李村,向親戚借了一盞燈籠,然後才回家來了,當她們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

  冬天不販魚的時候,母親就到外邊給人家彈棉絮。為了多彈點絮,她經常把哥哥帶出去幫助網紗,哥哥因此而經常輟學,雖然讀了四年書,其實只讀了兩年書。當我大一點的時候,也經常跟母親出去網紗。每次出去彈絮,總要到很晚才回來。有時到家已經是半夜了,但第二天天剛亮的時候又出發了。

家裡的草不夠燒,母親還經常抽空到外面去行草。即使是大年初一, 她也很少閒著。她經常利用過年時間帶我們去行草或者幹別的事。

母親平時省吃儉用,帶著我們過著討飯樣的生活,總想節約幾個錢來蓋幾間房子。經過多年節省,她決定蓋四間房子。可是,從動工開始,直蓋了近三十年,也沒有真正把房子蓋起來,錢雖然花了不少,但房子始終沒有蓋好。這是因為沒有人照料指揮,又缺乏經驗所造成的。直到我從外面回來,經過兩次努力,才算基本上把房子蓋好了。

姐姐在18歲時出嫁了,母親因為減少了一個幫手而傷心地哭了一場。

為了讓哥哥識幾個字,母親省吃儉用,勉強讓哥哥讀了兩年書;為了使哥哥將來有個出路,在哥哥17歲的時候,母親託人把哥哥帶到蕪湖去了,在蕪湖學織布。解放後,哥哥進了蕪湖造船廠,後來一直在造船廠工作至今。

因為生活極端困難,我雖然到了讀書年齡,並且很想讀書,但一直沒有機會讀書。在我11歲的時候,為生活所迫,我被送去幫人家放牛,但不久又回來了。直到15歲時,我才開始讀小年級。後來一直讀下去,讀到大學畢業。

姐姐雖然很聰明,因為生活困難,但卻沒有上過一天學,成了文盲。

解放後,我們的生活略有改善,哥哥在蕪湖當工人,我在外面讀書,我和哥哥除節假日家以外,平時很少回家。姐因為忙於生活,因

而回家的次數也不多。因此母親經常一人在家,顯得很孤單。她一天忙到晚,有時連飯也顧不上吃,有時一天只吃兩餐甚至一餐,而且吃得很差。我上學的錢主要是哥哥提供的,但母親也常把自己平時節約的一點錢給我零用。

1959-1961三年艱巨,年母親險些餓死。她僅有的極少的一點口糧也被扣掉了,不得不以吃蔬菜為主來度日。在最危險的時候,她被親戚帶到蕪湖,在哥哥那裡過了一段時間,等家鄉的情況略有好轉時才回來了。哥哥因為接濟母來,而得了浮腫病。這種病是因為糧食吃得過少,而使體內鹽分失調所造成的。當時農村得這種病的人特別多。嚴重的人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或營養跟不上來就會死掉。在三年艱巨的時候,姐姐也不時地帶點東西來家看望母親,接濟母親,怕她有危險。其實姐姐當時自己一家人也處在危險中。那時候,只要有空,母親就常常到野外挑點野菜,或者到人家菜園上拾點人家不要的青菜葉來家,用開水燙好,用鹽拌著當飯吃。在家裡,母親幾乎什麼都吃。幹山芋葉、花生殼等都吃過,有時連青草也吃。在最困難的時候,正是哥哥和姐姐的幫助,才使母親免於一死。

為了使母親生活得比較好些,哥哥費了很大的勁,為母親辦理了把戶口遷到蕪湖去的手續。但母親捨不得離開家,後來又因為我畢業後分配在家鄉教書,需要母親照顧,因此母家就決定不去蕪湖了。從此,母親就和我生活在一起,直到去世。我的四個孩子,就是在母親的直接照顧下長大的。

我村有兩個彈被單絮的彈花廠,遠近都比較出名,為本村掙了不少錢。這兩個彈花廠,都是以我母親的名義辦起來的。我村凡是會彈棉花絮的人幾乎都是我母親的徒弟。母親彈絮一直彈到75歲左右,一直到實在彈不動的時候才停止了。

母親晚年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她雖然年紀越來越大,可是一天忙到晚, 從來捨不得休息,除非太累了才歇一歇。這就大大減輕了我的負擔,使我接二連三出世的幾兒個小孩能順利長大。


母親和我在一起生活並沒有享到什麼福,而是繼續過著比較清苦、比較緊張的生活。可是她並不感到苦,好像勞累是應該的。在母親能自由走動的時候,她幾乎每年都要到蕪湖去一次,有時哥哥把她接到蕪湖過一陣子。在哥哥那裡,母親吃的比在我這裡要好得多。雖然如此,可是時間長了,她又急著要回來。好像只有我這裡才是她真正的家,對於這個家,她始終放心不下。後來因為母親走動不便,所以就不再到蕪湖去了。哥哥怕她生活苦,沒錢用,就經常回來看望她,服侍她,帶點她能吃的東西給她吃,帶點錢給她用,表示對母親的一片孝心。可是哥哥給母親的錢,實際上給我們用了,哥哥買給母親的食品大部分分給孩子們吃了,她自己吃的很少。雖然我多次叫她不要這樣做,可是她捨不得孩子們,偷偷地把東西分給他們吃。

姐姐也常常來家看望母親,多次叫母親到她那裡過一陣子。可是母親總說丟不開而沒有去。1983 年夏,因為發大水,家裡不好住,母親這時已80歲了,行動不便,才被姐姐接到唐疃村過了一段時間,等到秋天水退下去的時候才回來了。自此以後,母親再沒有到過任何其它地方去。她的身體明顯地一年差似一年。

83年以前,母親雖然老了,但還能下床走動,做點輕微的小事;但在83年以後,一到冬天,她就不能起來了。越到以後,她在床上過的時間就越長。雖然如此,只要能起床,她就想為我們做點小事。她強烈地希望自己會好起來,身體像80歲以前那樣,能在外面走動,能為我們做點事,能在街上看看。但她衰老的過程越來越快,最近幾年,她不僅冬天不能起床,就是其它時間也很少起床。到後來大小便也要人扶持才能進行。慢慢地,連吃飯喝水也要人餵了。翻身蓋被子也要人服侍,生活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她經常全身疼痛,日夜哼聲不止,被子也常被弄髒了。

在母親臥床不起的時候,哥哥常常回家來看望她,帶點她可以吃的東西給她吃,或者把錢交給我,叫我買點她能吃下去的東西給她吃。姐姐也經常來服侍母親,特別是冬天,姐姐就專門來這裡服侍母親,很少回去,總想使母親能多活幾年。

俗話說,久病床上無孝子。由於母親長期臥床不起,越來越難服待,時間長了,我們服侍她就不那麼耐心了。對於母來的多次叫喊,我顯得很不耐煩,往往用語言衝撞她。我在拉她下床大小便的時候,顯得很急躁,動作有時很生硬,使母親很不好受,但她也只忍著不作聲,我看她那麼難受,心裡真希望她早點去世,以減少她的痛苦。


母親的病情越來越重,吃的也越來越少。我和姐姐覺得母親恐怕不行了,於是就發電報叫哥哥趕緊回來。母親也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終於在1988年7月14日(農曆六月初一,也就是哥哥回家的第三天),下午6時15分,與世長辭,緊緊地閉上了她的眼睛,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到另一個世界裡去了。享年85虛歲。

母親在這個時間去世,對於我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體諒。她去世時,姐姐、哥哥和我都在家,而且姐姐、哥哥和外甥等都守候在她的身邊,看著她慢慢地咽了氣,靜靜地到天國裡去了。

母親去世,我們的一切安排都很順利。在她去世的當天晚上,天降大雨,不久又雨過天晴,使人感到行動方便,並且天氣也變得比較涼快。而安葬以後,天氣卻特別炎熱。她去世時,正是農村雙搶季節的前夕,還不算忙;當安葬以後不久雙搶大忙就開始了。送她上山時, 送葬的人很多,幾乎所有的親戚都來了,場面是比較隆重的。她的去世,對於我們的雙搶等工作,沒有帶來不好的影響。這也是母親對我們的體諒和照顧吧。

母親去世了,她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一想到母親就感到難過,我們感謝母親,懷念母親,我們今天的一切, 都是與母親生前艱苦奮鬥分不開的。母親的去世雖然減輕了我們的負擔,但也使我們感到痛苦,感到對她不起。母親生前吃了那麼多的苦,而在她臥床不起的時候,我們卻沒有善始善終地盡一切力量服侍她,有時還衝撞她,沒有完全盡到做子女的義務。今天,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可是母親再也享受不到了。每當逢年過節,我們就更加思念母親。母親活生生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盤旋,我常常在夢中見到她。

母親,您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艱苦的一生,平凡的一生,也是偉大的一生。我們在您的扶養下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今天,我們一定繼承和保持您生前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教育並帶領子女,努力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母親,您靜靜地安息吧!

         黃勝堂 一九八九年春節

此文曾刊登於《中國老齡》與《巢湖老齡》雜誌(有刪節)


相關焦點

  • 胡適回憶母親:世界上最難看的就是一張生氣的臉
    在他四歲時,其父胡鐵花溘然西去,而他的母親,據胡適在《四十自述》中說的:「我父親死時,我母親只有23歲。我父初娶馮氏,……次娶曹氏,……到光緒十五年,他在江蘇候補,生活稍稍安定,才續娶了我母親。」胡適的父親胡鐵花雖然不是武俠眾人,但也不是等閒之輩。
  • 家門口的石榴樹,是離母親最近的一棵樹了
    家門口的石榴樹,是離母親最近的一棵樹了。母親最喜歡的樹就是它了。母親出門散步,總要在樹下站一會兒,總要仰頭望一會兒,看它開的花,看它結的果,沒花沒果的時候就看葉子。母親把石榴樹當成我來看了吧?因為她和我說過:在五月出生的孩子,都是屬石榴花的,五月是石榴的花季。二十多年來,我的生日幾乎都是在外地過得。過生日時會下意識地聯想:家門口的石榴樹也開花了吧?
  • 母親家中昏倒後死亡,兩個年幼的孩子還以為母親睡著了在身邊呼喚
    據英國《鏡報》1月19日報導,當地時間1月9日,英國伯明罕一位30歲的母親在家中昏倒後死亡。被家人發現時,她的兩個孩子還在一旁呼喚著自己的母親。這兩個孩子奧利佛(Oliver)和傑克(Jack)分別只有三歲和一歲半。
  • 於藍遺體告別儀式舉行,田壯壯回憶母親:電影對她來說是一種福氣
    小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談及母親,動情地說,「電影對她來講是一種福氣,如果沒有電影的傳播,她不會被這麼多的觀眾認可和喜愛,這跟她的努力和創造力有很大關係」。田壯壯表示,電影這個行業今後會有很多人出來,「但是能夠長久為電影付出,真心愛電影的人並不是很多,我母親是其中一個,她真的是熱愛電影這個事業。她會對任何能為電影做的事情都不遺餘力,我會努力向她學習」。
  • 《一葷一素》毛不易寫給母親的歌,歌詞扎心,是他對母親的思念
    今天我們要侃的是《一葷一素》毛不易寫給母親的歌,歌詞扎心,是他對母親的思念這個話題,有想說的話你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引言:毛不易低吟淺唱著寫給母親的《一葷一素》,唱的是對生老病死現實的無奈,對母親離世的傷懷,這《一葷一素》是他對母親的懷念與思念。世間最難讓人忘記的味道就是母親做菜的味道,對於很多人來說母親做的那道菜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愛和溫暖的回憶。
  • 精靈寶可夢:一場長達四年的誤解,回憶終究解封
    精靈寶可夢:一場長達四年的誤解,回憶終究解封隨著究極異獸小星雲的登場,日月的另一條主線也慢慢展開。和遊戲不同的是,形態近似綠眼蒼蠅(餵)的扎奧博博士可以說是替莉莉艾的母親露莎米奈背了好大一個鍋,不該他做的也基本都做了,也是挺好玩。
  • 一人之下:無根生居然是遺腹子,他的母親真面目也被曝光了!
    按照許新的回憶,無根生當年一口氣召集了好友們來到峽谷中,原本許新只是以為無根生邀請大家一起聚一聚而已,可在大家都喝了很多酒後,無根生居然提出要和大家結義的想法,當無根生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全場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要知道他們面前站的可是全性掌門,他們若是和全性掌門結義了那事情是會很嚴重的。
  • 抗日戰爭時,兒子曾瞞著母親當兵,一走就71年,106歲母親等他回家
    日本侵華時期,連年的戰亂讓謝春生一家四處逃亡,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父親正在逃亡中死去了,幸好他的母親王秀英帶著他和妹妹躲到一個偏僻的山村,才倖免了戰禍。當謝春生長到15歲時,他已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次,他看到村口貼著徵兵告示,就準備去參軍,不料,母親王秀英並不同意,她擔心兒子參軍有去無回,這也難怪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護之情。
  • 感恩 懷念我的母親
    母親走了,數個夜晚不能寐,總想用一篇短文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然思緒混亂總理不出來,終於平復下來,把數天來對母親的回憶,每天的腹稿整理出來。伴隨著濃痰在喉嚨裡的嗚嚕嗚嚕聲,越來越小……越來越弱…在那令人窒息的空氣中,戛然而止!
  • 高樹林‖母親愛聽的戲
    母親愛聽的戲故鄉永遠都鐫刻著我心頭遙遠而又清晰的記憶,因為那裡有母親愛聽的戲---推劇。推劇源於花鼓燈,是一種流傳於沿淮地區為人民喜聞樂見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在我的記憶力,母親常用她聽過戲裡的故事來教育我們。
  • 奧斯卡影后回憶悲催家事:酒鬼父親對家人行兇,反被母親射殺
    據外媒12月17日報導,奧斯卡影后查理茲·塞隆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談論了她母親因自衛而開槍殺了醉酒父親的事,並表示她並不對此「感到羞恥」。
  • 為了兒女燃燒自己一生的母親——評電影《九香》中的偉大母親形象
    宋春麗老師刻畫了很多母親形象,被人們稱為「中國螢屏第一母親」。把愛和世界全給了孩子的母親母親,一個普通但又沉甸甸的詞。影片《九香》中的母親形象更讓人看後覺得母愛的偉大和質樸。影片中九香第一次出場是在照相館洗照片,照片裡19歲年輕、漂亮的九香和照相館裡頭上帶著帽子裹著藍頭巾,顫顫巍巍從手絹裡取出錢的九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巡迴檢察組》:劇中這五個母親,一個比一個可憐
    《巡迴檢察組》一共塑造了五個母親的形象,這五個母親,真的是一個比一個可憐。她們都用心經營自己的家庭,也很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因為種種原因,她們沒能得到幸福的結局。 1、鄭雙雪 鄭雙雪應該是劇中著墨最多的母親形象了。
  • 美文欣賞——《母親,您在哪裡》
    母親,您的兒孫都在您周圍淚水漣漣,思念您往日的照顧和養育之情,但從今天起無以為報了,我們沒有了來處,只剩下歸程!母親,您的恩情我們無法報答,沒有父母親的日子也許我們第一次走,那將是非常缺乏自信心啊!母親,安息吧,我不再打攪您啦,您今晚一聲不響,睡的那麼安祥!
  • 回憶我家的「花妞」
    文/翦燈江湖在視頻平臺上經常看見秀寵物貓的,一個個的萌態十足,惹人愛憐,這常常讓我想起以前我家養的那隻貓,只是那時候沒有手機,更沒有各種視頻平臺,所以現在只能在回憶中浮現那隻貓的印象。再後來,它生了幾個小貓,極盡做母親的各種慈愛,那次我又拿肉餵它,一向饞嘴的它,竟然自己不吃,把肉叼給它的孩子吃,我問在場的母親:它恁喜歡吃肉,有了小貓,就先讓它的孩子吃!它咋恁疼它的小貓啊?母親反問說,它不疼它的孩子,它的孩子都能長大啦?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愛自己的孩子勝過自己。
  • 辛巴歸來,重燃少年成長回憶
    預告片放出僅24小時就擁有了2.246億次點擊量,每一個畫面都讓人想起年少時所看的動畫版本,極高的還原度喚醒了無數人的美好回憶。少年成長法則小時候看《獅子王》,憎惡害死木法沙的刀疤,心疼蜷縮在已故父親身邊的小辛巴,也渴望擁有像蓬蓬和丁滿這樣的好友。回頭再看,作為一部經久不衰的動畫電影,整部影片處處透露著人生哲學。
  • 小舞母親都沒有兔子耳朵,小舞為何會長出沒用的兔子耳朵?
    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就是,小舞的母親也是化形之後的魂獸,都是作為柔骨兔,小舞母親卻沒有兔子耳朵,小舞卻有著兔子耳朵。既然是母女,小舞母親和小舞應該是一樣的才對,要麼兩個人都有兔子耳朵,要麼兩個人都沒有兔子耳朵。小舞這個兔子耳朵也很奇怪,既然都已經化形為人,就應該徹底變成人,不要在留一個兔子耳朵,讓別人懷疑。
  • 「媽媽,母親節快樂!」我輕輕地祝福著,卻早已淚溼眼眶!
    「媽媽,母親節快樂!」輕輕地祝福著,但願她能感受到。母親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我們。用最聖潔的心教導我們辨別是與非,美與醜,正義與邪惡。可是,我所謂的「個性」卻傷害了她。我錯了,可心底那股不服輸的氣勢卻強烈地不允許我道歉。我負氣走到街上,壓抑的心情隨著周圍變換的街燈逐漸釋放。耳畔傳來來往汽車的鳴叫,微風拂過臉龐,帶走無言的悲傷,月光把暖意傳遞到指尖,滲透到心裡。
  • 毛不易《一葷一素》戳中觀眾淚點,歌詞含義居然是母親對孩子的愛
    毛不易奇遇人生,首次談起母親離世,哽咽回憶與母親的幸福時光,彈唱《一葷一素》真的被戳中淚點了。聽完這首歌,知道了身邊那些我們觸手可得的溫暖,原來也會被奪走。那就趁它還在身邊的時候,好好珍惜吧!善良的大男孩,我們永遠陪伴你!
  • 回憶如瓢飲,一碗胡辣湯
    也是,那一碗早擱淺於記憶,那滋味,也就只能從回憶裡舀。我一直喜歡叫玉門為小鎮,其實它並不小,所轄鄉鎮12,名副其實的縣城。但不知怎麼,就喜歡叫它小鎮,總感覺這樣一叫,隱隱約約就多了一種懷舊感,親切又溫馨。小鎮被東西橫貫的鐵路立交橋一分為二。橋北,我們稱「新城」,橋南,我們稱「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