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惟惟
雙十一已經過去2天了,當很多人還沉浸在今年的雙十一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個快遞時,大家可能已經忘了,所謂的購物節其實來源於光棍節。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人。
全國近14億人口,將近20%的人是單身狀態!大家最關係的問題是,這些人到底幸福嗎?我們還是用數據說話:根據央視財經《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數據顯示,從情感關係來看,幸福感比例最高的,是有戀人但還沒結婚的人們(45.62%):其次是已婚人士(44.16%):排名第三的是單身人士(43.96%)。
到底是哪些地方的人更喜歡單身呢?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這個數字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從不同省份的差異來看,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為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偏低。
經濟越發達,大家越享受單身狀態?那麼造成單身人口越來越多的原因是啥呢?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男女比例為104.9∶100。源於女性的長壽,70歲及以上人口性別比88.1∶100,拉低了總比例。看來造成大家單身的還有這個不能忽視的性別原因,就是男女比例的日漸失衡。
90後男女比例真實數據是116.9:100,80後男的比女的要多出三千多萬人數,男女的比例是148比100。如果這樣推算下來的話,未來一到兩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每五個男性中,就會有一個人找不到老婆。
在結婚率下降的同時,離婚率近年來不降反增。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離婚率已突破2‰,2017年升至3.2‰。下降的結婚率和上漲的離婚率背後,是年輕人越來越重的生存壓力,以及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屏幕前的朋友們,在看到這寫數字之後,大家有什麼感想?驚不驚訝?意不意外?或者說慌亂不慌亂?其實根據網調顯示,大家對於這個數字雖然有些意外,但是大多數人還是覺得在意料之中的。因為根據網絡調查顯示,由於結婚組建家庭的花費高,年輕人更崇尚自由和空間。
1、現實生活壓力大,很多年輕人覺得不達標之前不能結婚
一些網友開誠布公的說:「當今社會對婚姻的幸福綁架進了太多的物質條件,比如車、房、彩禮,加之一些情感自媒體不斷提高擇偶標準,致使當代年輕人沒有能力去實現自己對婚姻的內在期待。
特備是對於一些未婚男生,在他們的思想中只有事業有成、在社會上有地位,才有時間有成本去談婚論嫁。事實上,如果全屏自己努力打拼,要做到有房有車有學歷有穩定工作再結婚,恐怕大部分人需要到40歲才能達到這個標準了。
2、獨立女性越來越多,單身貴族害怕失去自由
就算不考慮買車買房這些現實問題,對於許多「單身貴族」來說,精神上的壓力也特別大,主要集中在害怕「婚後復貧」、「失去自由」,大家還沒結婚就已經把結婚之後的問題想明白了,誰還敢結婚尤其是現代女性地位提高,女性賺錢能力一點不比男性差,不少女性表示不結婚的原因是女性獨立了,沒有必要依附於婚姻和男性而生存。
3、一線城市外來務工人群為事業不敢開始一段感情
從大環境來看,經濟下行、失業率逼近6%,年輕人步入社會即面臨激烈的生存競爭。
通過,結婚離婚率以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一線城市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地,其中未婚青年佔比最重。但是考慮到戶籍政策和房價居高不下等因素,很多人還是把這些打工的城市當成是工作的地方,並沒有在這裡安家的打算和勇氣。況且,社會如此現實,結婚牽扯太多財產與利益因素,理想的適婚人群不敢貿然開始一段感情。
4、年輕人思想的轉變,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
我們這影視劇裡,經常看到很多年輕人迫於七大姑八大姨的壓力,去被相親、被結婚,現實生活中,現在的年輕人迫於這種壓力去被動選擇婚姻的越來越少了。現在是很多90後打拼的時代,相比於傳統守規矩80後,90後明顯更加自我和開放,所以他們不會輕易為了誰而去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決定,哪怕是自己的父母。
不少單身青年並不急於戀愛,反而享受單身生活。看了以上這些數據和分析,大家有何感受?單身人,你今天過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