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單身人群隊伍日漸壯大,已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我們打趣稱其「空巢青年」,這不僅是一枚身份標籤,也代表一種生活態度。他們大多熱衷消費,淡看儲蓄,有情趣、有期待,日常擼貓、遛狗、「吃雞」,生活過得多姿多彩。
去年,珍愛網發布《2019年單身人群調查報告》,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單身人口數量龐大,已經達到2.4億。在引發廣大傳統家庭父母憂心忡忡的同時,單身人群卻誤打誤撞地拼湊成有助於驅動經濟增長的組合要素,激蕩出繁榮的「單身經濟」。
單身人群的吶喊
家住太原長風街的曉玥,從事自媒體行業,今年27歲,她向記者描述起她的日常生活,「我的朋友們大多都有另一半,她們總叫我『單身汪』,催著我趕緊找男朋友。但在我心裡,單身人群的生活其實遠遠稱不上所謂的『悽慘如狗』,反而十分充實。父母在職,無贍養老人的壓力,目前沒有老公孩子,自己掙錢自己花。另外,我的工作時間彈性比較大,所以經常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目前為止,我已經去過10多個國家。」被問起何時打算結束單身,曉玥規劃在29歲。
在太原一家英語培訓學校任職的大瀚,今年30歲,目前也在享受單身生活。「我在英國讀了研究生,一年前回到家鄉太原。在我出國之前,從未想過還有其他選擇,但我現在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保持單身狀態才是我想要的生活,無需循規蹈矩,恣意的做自己。閒暇時,餓了點外賣,換著花樣吃;追最新的黑科技,用買大把口紅的錢『拔草』一臺智能音響;和兄弟們盡情打遊戲,不用擔心冷落了女友......」大瀚希望能勸說父母,同意自己一直保持單身狀態。
在太原一企業工作的小賈,今年26歲,他告訴記者,「我有些同事為了結婚,在太原貸款買新房,要供30年的房貸啊,每個月得還3000多呢!他們連叫外賣都不敢叫15元以上的。其實我挺同情他們的,想必婚後他們會一省再省,為寶寶投資,自己的生活毫無品質可言。人生在世不過三萬天,及時行樂才是王道。小品裡不是說,最怕的是就人沒了,錢還沒花完。」因此,小賈保持單身。
單身消費者們的「食、住、行、悅」
食:人們經常說,孤獨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人吃火鍋。「呷哺呷哺」「一人食堂」等火鍋店推出的單人火鍋服務。
還有部分餐廳內用木板隔開成單人格子間,紙巾、調味料、插座等物品應有盡有,消費者可以一人在格子間內盡情享受美食,不會有人打擾。還可以選擇在吃東西的時候打開遮板,邂逅一段可能存在的愛情。此類「一人食」風格餐廳吸引了大量年輕單身消費者。
同時,作為單人火鍋的拓展產品,自熱小火鍋這個品類也一路走紅。例如「海底撈自熱火鍋」「自嗨鍋」等產品的出現,讓單身消費者避免在火鍋店獨自吃火鍋的尷尬。
住:近期,「同程藝龍」與「同程旅遊」聯合發布了《一人旅行報告》,報告指出,一人出遊的人群對旅途安全問題最為看重,選擇一人出遊的女性更偏愛高星級酒店。
大數據顯示,一人住酒店人群中80.1%為男性,女性佔比不足20%。住宿花費方面,一人住酒店國內平均每間每天的花費為311.97元,境外平均每間每天的花費為665元。
一個人住酒店,女性比男性更捨得花錢,女性國內住宿平均每間每天的花費為454.77元,而男性的平均花費僅為283.36元。女性傾向於入住檔次更高的酒店,這或是出於安全考慮。來自「同程藝龍」的數據顯示,一人住酒店,女性選擇4星、5星酒店的比例高達38.5%,而男性選擇4星、5星酒店的比例僅為8.3%。
行:在過去,「我一個人就不能跟團旅行了?」這樣的吐槽在網際網路上並不少見。但隨著單身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已經漸漸地消失了。
據記者了解,如今在「攜程」「去哪兒網」等旅遊平臺,旅行「菜單」不再只限制於單人自由行,多種跟團的項目都已經出現「單人參團」等選項,看來,單身消費者也可以單人進行報名,跟團出發。
悅:單身人群取悅自己的方式多種多樣。
單身男女由於平時快節奏的生活狀態,寵物無疑成了最好的陪伴,成為一種精神寄託。近年來寵物店、獸醫等相關行業新興發展,寵物店內狗糧、美容、衣服等樣樣齊全,為單身人士養寵物提供了方便。
除寵物經濟的持續升溫之外,小型家電暢銷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單身經濟的火爆。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一人電飯煲、迷你冰箱、小型洗衣機,可以看到不少熱賣品。一家品牌直銷店中一款1.8L智能迷你小電飯煲月銷量達3000多件,許多的市民都會選購一些小型電器,方便在家煲湯煮飯等。為了適應單身人群的需求,「單身家電」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元化。
除以上所述外,單身的「年輕群體」還十分注重給自身「充電」,一個人去往書店、圖書館慢慢的成為常態,目前當代單身男女已經將「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完美的結合來,並逐步推動著多行業蓬勃發展。
本報記者陳暢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