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聽不懂英文,到底能不能翻譯?

2021-01-10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土大橙子,ID:buyate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小土叨叨:前陣子我們發了一系列英語啟蒙相關的文章, 經常有讀者留言問:「給孩子講英文繪本,聽不懂的時候,到底能不能翻譯?」「有種說法,千萬不要給孩子翻譯,以免形成中文思維,是這樣嗎?」

這個問題可以很簡單地回答「要」或「不要」,對啊,選個邊站個隊一點也不難,但現實諸多不同的複雜情況下,真有這麼簡單粗暴、萬事皆通的答案嗎?

比起簡單的選邊站隊,作為家長,我更關心的是英語學習的原理問題,各種不同方式的優劣,這篇我們一起跟著小夥伴莫愁來探討一下吧。

正文共:4382 字 13 圖

預計閱讀時間:11 分鐘

01

我們為何如此糾結?

首先,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為什麼如此糾結於這個問題,害怕翻譯,我們恐懼的來源是什麼?

有一些是源自於我們當年的體驗,那時候英語課是這樣的:

老師:「a-p-p-l-e, apple-蘋果-讀」。

齊聲:「a-p-p-l-e, apple蘋果,apple蘋果,apple蘋果」。

老師:「單詞回去抄30遍,漢英一起」。

...

成人以後,遇見老外的場合,想說社交一下「我給你削個蘋果」,開始尋思:「蘋果是apple,但削咋說來著?」

開不了口,沮喪......學了十幾年感覺都浪費了。

(圖片來自網絡)

到了自己孩子英語啟蒙的時候,我們接觸到了「習得」,仿佛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嚯!原來英語可以這樣學啊,不用翻譯,沉浸在語言環境裡,跟孩子學中文一樣。

每次線下試聽課,把家長關在小黑屋進行「快點交錢啊」的心理建設時,多數銷售都會跟家長講強調「語言習得」而不是「學得」。

「我們是習得,可不說漢語的哦!不要中文翻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翻譯就是破壞孩子英文思維的建立。」 這強化了我們中文在英語學習中負面作用的恐懼。

理論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實踐中,卻沒有那麼容易。

02

可理解性輸入

第二語言習得者的提出者Stephen Krashen 認為,語言習得應該是建立在理解信息的基礎上,圖片、知識、教具等都是幫助信息理解的工具。對習得最重要的是,需要足量的理解性輸入。

換句話說,就算說的全是英語,但是孩子聽不懂,就等於噪音,白搭。

完全不翻譯,學的簡單時還好理解,名詞看圖片對應,動詞做動作(學術說法叫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指著蘋果說apple,指著香蕉說banana,jump 就跳給孩子看,big 就比個大圈圈......做個戲精家長,這些都不難。

但遇到抽象的詞,或者是一句約定俗成的話,要怎麼辦呢?

「痛哭流涕」,是不就得哭出眼淚給孩子看呢?

「若有所思」,又怎麼辦?

別說我們家長了,演技差一點的明星,都演不好層次豐富的「若有所思」。

為了解釋一個簡單的詞,可能還得涉及更多複雜的英語。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家長,英語口語能力沒有好到可以教學的地步,那就不妨給自己壓力輕一點,先考慮孩子能不能理解。

不翻譯就能學會英語

翻譯了就無法學會英語

要堅持不翻譯,才可能學會英語

國內很早就向大眾科普傳播「二語習得」理念的蓋兆泉老師,也明確說,二語習得,不等於不懂也不翻譯。英語思維是靠大輸入量、水平高實現的,不是靠親子閱讀時「絕對不說中文」實現的。

具體到在家帶孩子看分級或繪本的的情景,如果孩子不懂,我們可以藉助畫面、藉助動作,可以調整選書的難度。

但是如果依然不懂,我們也無法用孩子能聽懂的英文解釋的時候,口語化地用中文講一下,最起碼是可理解性輸入,孩子不至於聽天書。

03

建立英語思維≠「絕對不翻譯」

有個朋友是北師大英語教育方向的碩士,實習就是在著名的北京實驗二小。我問她關於英語教育她學過多少種教學法,她說有十多種,像我們早期的英語學習方法叫語法翻譯法,現在孩子的學習方法是交際法和理解法為主的。

圖片來自《別說你懂英語啟蒙》,作者王青,可以看出關於英語的教學方法真是琳琅滿目

有些方法確實是落後於時代,比較低效,被淘汰了,但實際教學的時候,各種辦法是綜合起來用的,因為都有各自的缺陷和限制,沒有一種方法包治百病,沒有「翻譯就等於破壞英語思維」的說法。

我們需要意識到過去的方法是落伍的,但並不意味著新的方法是可以「一招鮮,吃遍天」,生搬硬套去執行的。母語是外語學習中繞不過去的存在,不妨加以利用。

英語教育市場混亂的時候,隨便找一個長著洋人面孔的就可以來教英語,確實課堂是全程說的英語(因為他也不會說中文啊),可是他如果講得孩子根本不理解,那肯定不如懂第二語言教育的外教,也不如懂教育的中教中英夾雜講。

舉個例子,我給孩子讀繪本,因為圖片很清楚,他自己一看都很明白,所以前面

I like apples .

I like watermelon.

都沒有問是什麼中文意思。

偏偏到了這一頁,他問我:peach是什麼?

我心裡還嘀咕,這還用問嗎?這麼大的桃你看不見嗎?你下午還剛吃了一個呢?

回答他:peach是桃子。

兒子說:我還以為是心形呢……

我哭笑不得,原來是他自己看圖看岔了。那我告訴孩子中文意思了,他以後看到桃子,會非要轉個彎,先想到桃子的中文,然後翻譯成英文peach嗎?

對於普通父母來說,沒必要計較一定要「不翻譯,才正統」,不管是自己教,還是線上線下課,衡量教得好不好,標準不是「有沒有中文」,而是「孩子學不學得進去,有沒有學會」。

我們日常讀英文繪本,可以放鬆一點,不用擔心一翻譯就破壞了英文思維。

04

因勢利導,不必強求

我知道,有水平很高的家長,可以做到全英文輔導。

可是,對於普通家長來說,對不說中文的固執堅守,反而是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孩子英語的家庭學習遲遲推不動的原因。

比如,我經常看到有留言抱怨孩子不願意看英文繪本。其實有時候,這不是孩子不喜歡英文,而是不懂意思造成的畏難情緒。

這種情況,我們不妨試試,先把這個英文繪本裡的故事,用孩子能接受的中文繪聲繪色地講一遍,先勾起興趣,回頭再一起來看英文,也不耽擱。

我們需要迴避的是那種不必要的翻譯。不要總翻譯,不要強調一對一互譯,不要故意翻譯,但也不用對翻譯如臨大敵。強行不翻譯,為難的是我們自己,還可能破壞孩子的興趣。

05

母語遷移,也有正面作用

關於要不要翻譯,在學術上也有一個相關的研究課題——母語遷移。

之前,大家比較過地關注母語遷移的負面作用,擔心說一口彆扭的中式英語,但我們不要忘記了母語也有正向遷移的作用。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課程中心主任曹文老師主編的《英語,閱讀是金》這本書裡,引用著名語言教育專家Vivian Cook 的觀點:母語的使用也是一種語言學習策略,兩種語言在大腦中有相互交叉的地方。母語是外語學習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礎,也是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資源。

Vivian Cook就是這本很牛的教材的編者

人類學習外語的第一利器正是母語。母語和外語是完全可以借力的。

仕佳英語的CEO唐寧女士,也說起過,教學中經常發現,很多孩子的英文無法提升,其實是受限於中文母語水平,也就是說根本不是英文學不會,而是因為中文表達和邏輯就不清楚。

母語才決定了孩子英語的上限,如果像上岸的鴨子抖掉身上的水一樣,強行撇開,未免可惜。

我想借用中文來打比方,我們的孩子從出生我們就跟他說話,學齡前看了很多中文繪本,但是到上小學的時候,我們能說孩子熟練掌握中文嗎?

那更何況我們孩子的那點兒英語呢?

學前學的那點兒量就是奠基,真不算什麼。

孩子最終語文水平怎麼樣,是靠孩子開始接受體制內的教育,學會閱讀,大量閱讀,多學科綜合知識提升等等來決定的。

決定一個人說話水平高低的,不是普通話多標準,而是肚子裡有多少墨水。

也就是蓋兆泉老師說的,與其追求初級階段不可能達到的英語思維,不如追求藉助一切手段儘快達到高水平,因為水平高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英文思維了。

06

寫在最後

一個簡單的話題,之所以如此長篇大論,其實主要目的是從原理上,遠離焦慮。

我的英語不好,擔心教不好孩子;我的發音不標準,擔心把孩子帶歪了;我無法用英語回答孩子的問題,是不是就破壞孩子的英文思維了?

這些都是常見的疑慮,但其實真的不必要,英語啟蒙階段,對家長英語水平的要求不高,比一兩句翻譯、比口音更重要的是,能夠持之以恆。

孩子的輸入如果夠充分,點讀筆、音頻、AI課等都用起來,聽到足夠多正確的發音,我們自己那點兒有缺陷的口音,就是水池裡滴了一滴墨,很快就淡了;如果英語能力累計得比較快,翻譯一下又算什麼;我們不必太為難自己。

為了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這篇文章我們特意追根溯源,去看權威大牛的論文,嚴謹起見,又請教了一線的名優少兒英語教師,還詢問了許多媽媽的親身經驗,想法逐漸清晰。

回到標題的問題,我們不妨學學「渣男」:不主動,不拒絕。

如果孩子不問,不用刻意對照翻譯;

但如果孩子真的不懂,

也不用做「打死我也不說」的臥底,

自然地把中文意思說出來。

大家開心就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土大橙子】。

小土是《嬰幼兒睡眠全書》《媽媽有力量》兩本書的作者,已有百萬讀者,小土專注早教和啟蒙,養育男孩、社交情緒、女性成長等領域,希望能為媽媽們賦能,讓媽媽們智慧養娃,輕鬆一點。

相關焦點

  • 給孩子講英文繪本時,需要翻譯成中文嗎?這樣做的利弊有哪些?
    我家大寶那時候,要想得到英文繪本是很有難度的,當時是好幾個朋友一起辦了一張借書卡,一次借50本,一次借1個月。現在英文繪本鋪天蓋地的到處都是,網上有免費的電子書,實體店、網上書店的資源也非常豐富。那麼,問題來了,講原版繪本到底應該怎麼講呢?需要翻譯成中文嗎?這樣做的利弊有哪些呢?
  • 微信的掃一掃可以翻譯英文
    不懂英文鬧出的笑話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看不明白的英文,尤其買東西時有的說明是用英文。說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我前些年在懷孕的時候買了一些有助胎兒發育的營養藥。我發現。我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想看看說明書,可是說明書都是英文。我看不懂英文。後來我想裝在藥瓶裡的肯定都是藥,,就把那小小的晶粒和藥一起都吃下去了。後來我知道那些小顆粒是乾燥劑,是防止藥片潮溼的,不是藥。我知道了以後心裡非常著急馬上去醫院找到醫生和他說明了情況,當時候診室裡的人聽我說完這件事的時候都笑了。醫生告訴我對胎兒沒有影響,我這才放了心。
  • 親子閱讀原版繪本,不用翻譯,孩子也能聽懂又喜歡
    ,真的很有難度,尤其是給3-6歲孩子讀,直接讀英文,孩子聽不懂,沒有興趣,讀不了兩頁,孩子就轉移注意力,不愛聽跑了;如果逐句給孩子翻譯,那麼成功的將一本英文繪本,讀成了中文繪本,並且翻譯過來的語言,也失去了原有語言的美感和韻味。
  • 周杰倫自侃不懂英文,林書豪貼心翻譯卻來了波彩虹屁,這倆很皮啊
    林書豪近日在自己的個人社交平臺上,曬出一段英文。這一段英文主要講的就是感慨自身的受傷的經歷,並且感謝球迷們一直不離不棄的陪伴。本是一段感謝球迷的話語,卻遇見了老朋友周杰倫。這一段時間玩嗨了的周杰倫肯定是不會放過這一個機會的,於是就開始調皮了。
  • 能把英文App翻譯成中文的神奇應用
    看著似懂非懂的英文界面,實在令人頭疼。不過,現在好消息來了!近日安卓平臺出現了一款神器,它可以把英文以及其他外語App的界面,一鍵翻譯成中文!這個App的名字叫做「App Translator」,翻譯成中文就是應用翻譯器的意思。那麼它體驗到底如何?一起來看看吧。
  • 派出所拒為市民蓋英文版證明印章:看不懂英文
    他向華西都市報求助,想了解英文版的無犯罪記錄證明到底該怎麼辦。記者諮詢得知,英文版的無犯罪記錄證明通常是由公證處辦理。市民可先到戶籍地派出所開具中文版的無犯罪記錄證明,攜帶身份證和戶口本,到公證處進行公證並譯成英文。  英文版證明,派出所「看不懂」拒蓋章  楊先生是成都金堂縣人,一直從事貿易工作,公司安排他5月底出差去加納。
  • 青島拾荒大姐走紅 自學英語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
    為英語離家出走,堅持自學20多年,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青島拾荒大姐網絡走紅拾荒大姐:學英語不後悔 想過正常生活自學材料裡隨處可見袁英慧做的筆記。視頻截圖青島城陽區一位拾荒大姐近日在視頻平臺上火了,她名叫袁英慧,現年44歲,是城陽區城陽村人,現租住古島社區。雖然是拾荒者,袁英慧精通英語並自己翻譯了小說。
  • 程莉莎聽不懂外語,謝娜幫忙翻譯,穎兒無意中透露,娜姐喝多了
    妻子團在參加活動的時候,程莉莎聽不懂外語,也是情有可原的。有趣的是,謝娜卻在一本正經地幫忙翻譯,而且還有模有樣的。只聽謝娜很認真地翻譯道:他們歡迎大家來到這個小村莊,外面的人侵略到了這裡,就來了很多士兵,自發地保衛起了這個村子。更有趣的是,程莉莎卻聽得很認真,還頻頻點頭。
  • 搜狗出品糖貓詞典筆評測:英文、古詩都能翻譯的隨身「智能老師」
    隨著全球化進程愈演愈烈,在未來的日常生活中,英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想必所有的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英文學習的起跑線上。但是大部分家長不是忙於工作,就是英文水平有限,很難親自輔導孩子,那麼只能讓孩子自己抱著字典學英文了?
  • 「我也是醉了」英文怎麼說?那些很難翻譯成英文的中文你都會翻嗎
    隨著網際網路流行語言的廣泛運用,生活中,我們總會時不時冒出一些流行語來表達內心的情緒或情感,但這些詞的英文你都知道嗎?遇到一些不知如何向老外翻譯的中文,我們怎樣翻譯才能讓他們聽得懂呢?今天,小愛先來分享6個常用的中文流行語的英文翻譯給大家哦,一起來學學吧!
  • 父母英文水平不好,如何引導孩子閱讀英文繪本?
    或許這個問題引起了大部分寶爸寶媽的共鳴,大家的腦海中似乎都浮現出英文繪本堆積在家,卻手足無措的畫面。 毛媽告訴你,不會英語,也可以給孩子講好英文繪本故事。 我跟小毛毛進行親子閱讀也不像寶爸寶媽們想得如此簡單順利,期間也有很多的過渡階段。
  • 鄧超將孩子寫的英文貼到牆上,看了網友們的翻譯後,孫儷也笑了
    鄧超真是一個好爸爸,他經常在微博上曬出在家陪孩子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他幾乎能滿足兩個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無論是女兒小花在他頭上扎小辮,還是兒子在他胳膊上塗鴉,他都能坦然接受,並將孩子們作品曬到網上。但身為演員,他總是有許多工作要做,離開家的日子,他最思念的就是孩子們。
  • 《蜘蛛俠2》「伊迪斯」英文該如何翻譯?軟體表達不能看
    「伊迪斯Edith」是「Even dead,i am hero」的簡稱,這句英文在電影中的翻譯是「伊人雖逝,英雄帝氣,永恆如斯」,影迷們都知道漫威喜歡玩梗,所以也不會驚奇於眼鏡名字的設計,其實這種翻譯也是中文的魅力,如果僅僅從字面意思去翻譯,那感受完全不同。
  • 最正宗佛系英文走紅 佛光山妙光法師佛學詞句中英文翻譯對照
    但其實最開始,她是個英語倒數第一的孩子。  妙光法師出生在臺灣的富裕家庭,12歲移民澳洲。那時,她英語零基礎,性格內向,常受欺負。她說:100分滿分的英文課,她只能考3分半。  這段時間,她母親常去澳洲的佛光山道場散心,讓妙光接觸到了一些基礎的佛法。  她看到一本佛學書上說「要爭氣,不要生氣」,與其與人爭吵,不如改變自己。
  • 能翻譯英文小說的農民只能拾破爛養活自已,現在學英語過時了嗎?
    她自學英語有二十多年的時間,現在可以無障礙閱讀英文報刊書籍,翻譯完成了一部英文小說《失蹤者》(原名《The Lost》)。概括的說,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她的生活基本上是以「自學英語」為中心,沒有什麼固定的工作,掙的錢不夠時,還會去青島血站賣血。賺到的錢基本用來買英語磁帶、英語書籍,只要是手上的錢夠交房租和基本的生活,她就會歇下來專心學習英語。
  • 聽「習語」,學英文
    在這裡,「一帶一路」遇上了「互聯互通」,典型的中文求對仗的風格,真是考驗翻譯水平。但是我們要有一顆簡單的心。這裡初學英語的孩紙要注意liken與like意義、用法上的區別。Liken是動詞,「把A比作B」的意思;Like不是動詞,所以做謂語的時候是be like,意思是「好像」。而「血脈經絡」這個中國特色的詞,你怎麼「呵呵」,外國人也不是那麼懂的,所以簡單一些吧。
  • 唯美女生英文名帶翻譯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們都喜歡給孩子起個英文暱稱或英文名,叫起來非常親切、順口。在中文名字中帶有很多特殊的意義,需要字字仔細斟酌與推敲,英文名字其實也一樣,起一個唯美,而且有意義的英文名等於給孩子打上了一個光鮮的標籤。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唯美女生英文名帶翻譯的內容!
  • 除了葷段子翻譯傳神,中國翻譯軟體到底能和谷歌競爭什麼?
    人們拿出各種網絡用語虐各家翻譯軟體,對比結果。有人說,與谷歌翻譯比,中國的翻譯軟體都是垃圾。也有反懟谷歌的。連谷大白話老師也上陣笑侃,拿出「不明覺厲」、「活久見」、「朝陽群眾」、「啪啪啪」調戲谷歌,結果顯示搜狗翻譯更走心:圖片來自谷大白話文章我覺得,這種事,各方都能找出幾個例子來證明對方不行自己行。玩玩可以,當真了就不嚴肅。
  • 人工智慧替代人工翻譯 機器翻譯世界盃誰能贏
    顯而易見,中國的語音翻譯技術,已經進入了世界最前沿的技術領域。作為普通用戶,我們能享受到多少AI翻譯的「紅利」?作為普通用戶,人們更關心的是AI智能翻譯技術,究竟能在實際應用中達到一個怎樣的表現水準。尤其是當用戶運用口語化的聲音表達時,AI能否準確判斷出語音的語義理解,做出準確的停頓思考,最終得到一個合格的翻譯成果。
  • 提供原汁原味的英文翻譯——在崑劇院當「字幕君」
    在南京,喜歡看戲的外國人沒有不知道蘭苑的。作為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以下簡稱江蘇省崑劇院)的小劇場,這裡不僅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南派崑曲,而且是江蘇乃至中國所有城市中,唯一每場演出堅持提供中英文字幕的劇場。文本翻譯好,就是對崑曲最好的傳播加拿大人石峻山,是第一個給江蘇省崑劇院做字幕翻譯的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