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1707字,圖片5張,閱讀時長約5分鐘
一直以來,民間就流傳著一種說法,說王姓是全國第一大姓,在古代名人輩出,產生了150多位宰相,可唯獨沒有出現一位姓王的皇帝。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乍一看,這種說法似乎沒錯。從秦始皇以後的大一統王朝裡,漢朝皇帝姓劉,西晉東晉皇帝姓司馬,隋朝皇帝姓楊,唐朝皇帝姓李,宋朝皇帝姓趙,元朝皇帝姓孛兒只斤,明朝皇帝姓朱,清朝皇帝姓愛新覺羅……裡面還真沒有一個王朝的皇帝姓王。
然而,如果我們把目光稍微看遠一點,發現在歷史的長河裡,依然出現了王姓皇帝的身影。他們的數量雖然稱不上如過江之鯽,卻也絕非鳳毛麟角。
第一個姓王的皇帝,叫王莽。
王莽出身西漢晚期的外戚世家,他的姑姑王政君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后、漢成帝劉驁的母親。作為西漢晚期最顯赫的外戚家族,王莽家裡走出了許多聲名顯赫的人物,先後有9人封侯,有5人擔任大司馬。當那些權貴親戚們過著窮奢極欲、聲色犬馬的生活時,唯有王莽保持著勤儉節約、謙恭好學的作風,成為世人眼裡的道德楷模。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送給王莽的兩句詩。假如王莽在54歲之前就死了,就不會有後面那些破事兒了。沒錯,王莽在54歲那年(公元9年)幹了一件大事——終結了西漢王朝的壽命,建立了新朝,並當上了新朝的開國皇帝和唯一皇帝。
儘管新朝的國運只有15年,卻屬於一個大一統王朝,擁有405萬平方公裡國土,超過了秦朝、北宋和南宋。也正是因為新朝的存在,讓西漢和東漢斷絕了15年。
就在王莽被赤眉軍和綠林軍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第二個姓王的皇帝產生了。他叫王昌。
王昌是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人,通曉天文曆法,精通相面算命,以給人算命謀生。有一年,有人冒充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被王莽殺掉。王昌靈機一動,也到處散發消息,聲稱自己才是真正的劉子輿。
別說,王昌的說法騙過了不少人,包括西漢宗室子弟。公元23年,王昌在西漢宗室劉林、趙郡豪族李育等人的擁護下,進入邯鄲,自立為帝。歷史上稱這一政權為「趙漢」。
不過,趙漢政權「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第二年4月,劉秀派兵攻破了邯鄲,王昌逃出邯鄲後被殺。趙漢政權只存在了一年,就消失了。王昌也只當了一年皇帝,是真正的「過一把癮就死」。
在趙漢政權之後,王姓建立的又一個重要政權,是王建於907年建立的前蜀。
王建是許州舞陽(今河南省舞陽縣)人,武將出身,曾經在唐朝末年擔任神策軍的將領。後來,王建遭到樞密使楊復恭的排擠,被外放為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刺史。王建到了地方後,如魚得水,勢力不斷擴充,逐步統一了四川。
907年,王建在四川稱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有別於孟知祥創建的「後蜀」。前蜀疆域約為今天四川省大部分、甘肅省東南部、陝西省南部、湖北省西部,面積近40萬平方公裡。
918年,王建病逝,將皇位傳給第十一子王衍。王衍荒淫無道,只當了8年皇帝,就被後唐給滅了國。前蜀經歷2主,國運共18年,在悠悠歷史裡屬於曇花一現了。
909年,當王建在四川建立前蜀的第三年,另一個姓王的人,來到東南沿海,創建了閩國。他叫王審知。
王審知是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是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王審知家裡貧窮,於881年與兄弟王潮、王審邽一起參加了王緒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南徵北戰之後,進入了福建。王審知以福建為根據地,悉心經營,讓民眾安居樂業,注重發展經濟。909年,王審知被後梁太祖朱溫封為閩王,正式創建了閩國。
王審知去世後,他的王延翰繼承為國君。933年,王審知的次子王延鈞稱帝,建都於長樂府(今福建省福州市)。閩國的疆域與今天福建省大體相當,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裡。閩國偏安於東南一隅,原本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可內部陷於混亂,經常出現骨肉相殘的悲劇,導致外敵入侵。945年,南唐出兵滅掉了閩國。
閩國歷經5主,國運共36年。
此外,王處存創建了北平政權,王午創建了安國政權,王始創建了太平帝國政權,王元壽創建了沖天國政權,王伯恭創建了齊國政權(南北朝),王須拔創建了燕國政權(隋末),王世充創建了鄭國政權(隋末),王鎔創建了趙國政權(五代十國)……這些政權國運都極為短暫,連曇花一現都算不上,不過,到底是為王姓家族貢獻了幾個皇帝。